2020年9月16日刊|總第2581期
作為國劇特有劇種,民國劇一直以來都深受各個年齡層觀眾喜愛,隨著近幾年影視行業不斷發展,民國劇也開始走向垂直細分化的道路,從愛情、諜戰、探案推理延伸至奇幻。其中,探案題材以懸疑燒腦的特性吸引了一批穩定的受眾,成為最受喜愛的類型。
近期,由鄧科執導,馬伊琍、高偉光領銜主演的民國時尚探案劇《旗袍美探》引發了網友的廣泛熱議。該劇翻拍自澳大利亞知名影視劇《費雪小姐探案集》,將故事背景設置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上海,主要講述了從法國巴黎回到祖國的女偵探蘇雯麗(馬伊琍 飾)與法租界警務局中央巡捕房探長羅秋恆(高偉光 飾)一同破解懸案的故事。
與常見的民國探案劇不同,《旗袍美探》除了探案外,還融合了愛情、喜劇、時尚等元素,在一個個案件的串聯下,再現十裡洋場的聲色犬馬與摩登浪漫,愛恨情仇與風雲激蕩,兼具觀賞性和娛樂性。而甜度爆表的「立秋」cp和「民國四精」的搞笑日常也俘獲了大批觀眾,開播以來收視率一度破2,網絡熱度居高不下。
讓長處更長,短處更短
大多民國探案劇都是按照傳統嚴謹的推理劇方向走的,故事主軸圍繞著一個案件展開,中間再穿插幾個副線案件,真相在層層剝繭中一步步浮出水面。而《旗袍美探》則與之不同,劇情沒有局限於案件當中,而是強調喜劇的調性和主角的情感戲部分,主角高偉光和馬伊琍在劇中經常撒糖互撩,讓劇情緊張之中,又略帶有一絲輕喜劇的輕鬆。對於這樣的劇情方向,鄧科表示起初還是有一些擔憂的,「之前我們做《紳探》時就是按照傳統探案劇走的,劇情環環相扣緩急有致,鏡頭也是貼近當時觀眾比較喜愛的電影感,到《旗袍》這個項目時,就我本人而言,我自己看完這些推理案件也認為不是那麼燒腦,但其實仔細分析原作,它也不是注重探案,而是更側重在女性意識的覺醒上,那我們的改編就更注重女性力量和情感的部分,讓長處更長,短處更短。我們覺得探案+喜劇的模式會更適合這部劇一些。」
在人物設定上,女主蘇雯麗可以說是讓人眼前一亮的角色。作為女偵探,優雅獨立可甜可鹽,有著不輸男人的果敢智慧,同時也擁有新時代女性的精神氣質,如此有學識又有趣的女孩,深得觀眾喜愛,而男主羅秋恆性格沉穩,行事嚴謹,心思細膩,正是女孩們喜愛的霸總人設。
有網友認為這樣的設定過於戲劇化,可鄧科卻覺得著恰好是這部劇最有意思的地方,「如果太過生活化就失去這部戲的可看性了,勇敢冷靜的探長和機智活潑又愛撒嬌的偵探小姐,他們只要活在小說或屏幕裡就好了,沒有人會把他們的經歷和真實的生活進行對照。他們神奇的破案經歷和有趣的愛情故事足以讓平凡生活的我們開懷大笑。」也許正是因為這樣,才讓《旗袍美探》即使有許多爭議,卻還是讓觀眾欲罷不能。
除了人物設定外,劇組的服化道也被網友誇讚精美且用心。老上海風味的建築讓人置身民國時代,而偵探女主劇中頻繁更換服裝也讓人目不暇接。據悉,為了展現女主上海名媛的雍容華貴,光服裝就置辦了300多套。鄧科表示自己是一個喜歡每部戲都不一樣的導演,既然這部劇的主題是美,那他就要做到極致,「其實蘇雯麗不光是服裝多,她的家也是搭出來的,一般劇組搭景都只搭一層,搭出雙層結構費用會很高。但我們覺得蘇小姐就是要從旋轉樓梯下來,才符合她的身份,所以即使燃燒經費也要堅持搭下來。」
找對演員,戲就成功了一半
《旗袍美探》另闢蹊徑以服裝造型和戲劇性的人物設定為突破點,為觀眾帶來一場感官盛宴。然而一部優質劇作不僅在於內容與製作,演員也至關重要。在鄧科看來,找對演員,戲就成功了一半,所以在角色的選擇上他一直信奉只找對的,而不是取決於所謂的流量。
馬伊琍憑藉《奮鬥》《雙城生活》《我的前半生》等代表作,儼然成為新時代獨立女性的代表。她在劇中飾演的上海名媛蘇雯麗,充滿獨立新女性的灑脫與自信,鄧科坦言在劇本籌備階段,馬伊琍就是女主的不二人選。但如何讓知名演員突破自己演出不一樣的風格,這對導演來說,其實是一個很大的考驗,「蘇雯麗是很難演的,這麼長的拍攝期每天都在打雞血狀態,對演員來說很消耗也很累,所以一定要保證演員的狀態。我就跟劇組交代,一定要把司令的餐食做得特別好,我還會安排每天現場有一束鮮花,要有音樂,把氣氛營造得很適合的狀態,有問題我也會及時去和她溝通,在這樣的氛圍下大家都相處得非常愉快,後來劇組出現時間問題,司令也會積極去幫忙協調。」
除了馬伊琍外,高偉光、吳昊宸兩人在劇中角色較以往也有所突破。高偉光憑藉《古劍奇譚》《三生三世十裡桃花》等爆款劇被奉為古裝男神,而吳昊宸因《歡樂頌》中的應勤一角給觀眾留下了老實巴交的形象,可以說是第一次接觸喜劇。如何扭轉大眾對他們的既定印象是個不小的挑戰,「偉光的角色是比較被動的,但他私下其實是個很有意思的人,有很多梗可以挖掘,他與司令兩人的互動戲份我通常都會讓他們自己發揮,他們也時常會給我很多不一樣的驚喜。而昊宸我一開始覺得他少年老成,是拍現實題材的藝術家,但他私下還是很能聊,我就建議他放開,試一下沒頭腦、衝動的那種感覺,結果效果也很不錯。」
作為導演,鄧科非常懂得如何激發演員自身優勢,而在拍攝過程中,他也會設身處地為演員考慮,給予演員很大的發揮空間,「因為演員都比較敏感,融入一個新環境和新團隊需要時間,所以還是要找到每個演員身上不同的特點,然後讓他們相互之間去融合。演員之間熟悉會對戲非常有利,之前和萬鵬合作的時候讓我收穫了很多經驗,當時有一段戲萬鵬沒按我的方式演出來,我就兇了她,然後她很急很害怕,然後我就走開了,讓另外一個導演去拍。進後期的時候,我發現萬鵬雖然沒有用我的方式,但她呈現出來的結果也是可以接受的,我就覺得導演應該更開放一些,只要讓演員有一定發揮空間,說不定還能給你驚喜。」包括《旗袍美探》很多有意思的橋段,其實都是鄧科和演員在現場一起碰出來的。「我特別慶幸的就是我們都彼此信任對方,我丟出一個方案,他們都能完成得了,這樣我就有信心做出更有意思的東西。」
享受當下的狀態,創作應該是有趣的
其實經常看網劇的人對鄧科並不陌生,他執導拍攝的《我的奇妙男友》《柒個我》《人不彪悍枉少年》《紳探》在網絡上都取得了不錯的點擊率。其中,《柒個我》拿下了41.6億次播放量,《人不彪悍枉少年》豆瓣評分一度高達8分,僅四周網絡播放量就突破了11億,此次《旗袍美探》衛視與網絡同步播出,單日播放量也一度衝頂,在作品的加持下,作為幕後導演的鄧科漸漸也被越來越多觀眾所熟知。
仔細觀看,鄧科作品都屬於青春系,而此次《旗袍美探》打造的cp卻是成熟男女。青春劇對情感的描寫往往都是青澀的,而熟男熟女的感情大多都是直接又外放的,在鄧科看來,愛情並不分年齡,只是表現方式不同而已,「在劇中我們會調和偉光和司令的相處方式,二位演的時候也合理化了他們這個年齡層的愛情,所以我並不擔心觀眾會接受不了。」
與鄧科之前拍攝的純網劇不同,此次《旗袍美探》進行了網臺聯動,但鄧科認為在拍攝過程中他並沒有想過網絡和電視臺規則是怎樣的,而是更關心怎麼做才能有趣,「好的內容大家都會想看,至於是網播還是臺播並不會有人在意,這些年我一直拍劇,一直跟市場互動,對觀眾口味的捕捉還是拿得準的。平常也會經常刷微博,刷抖音,不斷跟市場交流。作為創作者一定要找準影片的自身氣質,找對方向才是最重要的。」
今年是鄧科進入影視行業的第十個年頭,對於大多數年輕導演來說,在一個領域取得成績後,都會想要更多的挑戰,鄧科也是如此。「我其實還挺想做一次正劇的,但正劇並不是夢想,只是想做更多不同的嘗試,我很認真地思考了這個問題,我覺得自己要享受現在的狀態,因為到40、50歲可能就拍不出這種感覺了,那我可能就會後悔年輕的時候為什麼不拍一些好玩有趣的片子。」
在鄧科看來,創作的核心是有趣,他喜歡喜劇,因為拍喜劇會讓人開心,他希望能在喜歡的領域中創造出更多觀眾喜愛的作品。每個導演都有自己的風格,而鄧科的作品看完總能讓觀眾感受到滿滿的正能量,他從不傳遞焦慮,更多是用故事情節治癒浮躁的社會,這樣的作品自然能受到觀眾的歡迎。近期,由他執導,郭麒麟 、宋軼領銜主演《贅婿》也在緊張的拍攝中,期待這部劇也能給觀眾帶來滿滿的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