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醫院新職工入職,前輩四個故事講述行醫初心

2020-12-14 新民晚報

今天上午,作為「四史」學習教育活動的一部分,以「回望醫路足跡,傳承初心力量」為主題的故事分享會在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拉開帷幕。四位故事分享人曾親歷援助摩洛哥、抗擊非典,參與印度洋海嘯、汶川地震搶險救災工作,其中有三位還是奔赴武漢抗擊新冠疫情的「逆行者」,他們將中山援助和「逆行」的故事以及各自在中山醫院成長的心路歷程娓娓道來,分享給即將入職的中山醫院新職工。

圖說:王國民教授分享援摩故事 採訪對象供圖(下同)

1991年3月,泌尿外科王國民教授作為中國醫療隊隊長,率領一支有上海醫科大學3家醫院15位同仁的醫療隊遠赴地處北非的摩洛哥王國。「兩年時間裡,全體醫療隊員心懷祖國,做中國的白求恩大夫。我們克服了當地藥品、器械奇缺,儀器設備落後,以及語言溝通不順暢等等困難,在簡陋的醫療條件下開展了大量的門診、住院診治、手術、搶救等醫療工作,時刻不忘治病救人的天職。雖然遠離親人朋友,生活上有種種不可想像的困難,但看到當地百姓對我們的誇獎和認可,作為『中國醫生』,我們感到滿足和驕傲!」作為已在中山醫院工作了50年的老員工,回首醫路足跡,他格外感慨:「今天思考我們的歷程,為什麼一代代中山人能夠不畏艱苦,甘於奉獻,救死扶傷,大愛無疆?因為當他們穿上白大褂就不忘要一輩子治病救人的初心,不負於白大褂所給的職業擔當。」

圖說:蔣進軍醫生分享抗擊「非典」及新冠戰「疫」中的創新故事

「2003年非典爆發時,呼吸科及監護室全員出動,鈕善福教授帶領呼吸科的醫師和護士,帶著『鈕式面罩』主導著上海的抗擊非典重任。」呼吸科副主任蔣進軍講述了呼吸前輩用創新建功非典,以及此次他在新冠戰「疫」中用「中山智慧」守護患者、做好防護的故事。作為上海援鄂醫療隊隊員,在武漢金銀潭醫院,蔣進軍率領由上海隊員組成的治療小組,負責危重症患者救治。這一次經過中山人的不斷改良、新一代的「鈕式面罩」再次出徵,大大提高了無創通氣的成功率。在積極救治患者的同時,蔣進軍發現醫務人員在醫院就餐時存在隱患,就餐室和病房只隔幾個窗戶,吃飯時要取下口罩二三十分鐘,這段時間就存在防護漏洞。於是他開始思考如何提高醫務人員的防護能力。「我突然想到,設計一款非常簡單的鼻罩:罩住鼻子,把口腔露出來。這樣吃飯不受影響,而鼻子的防護仍然存在,進餐時的防護漏洞也就解決了。」在中山醫院大後方的支持下,短短十幾天生產出10萬隻鼻罩在武漢和上海一線使用。

圖說:鄭吉莉護士長分享參與印度洋海嘯救援及抗疫故事

2004年底印度洋大海嘯震驚了全世界,死亡人數高達15.6萬人。心外監護士長鄭吉莉在接到醫院通知要求前往救援後,當天深夜就冒著大雪起飛,次日凌晨抵達救援地普吉島。她分享了自己參與印度洋海嘯救援也是上海市第一次國際救援行動的工作經歷。她提到當時的通信並不發達,救援的具體任務完全取決於當時救援地的實際情況,而且沒有任何經驗可參考。「沒有具體要求不代表沒要求,而是考驗我們如何做出高標準嚴要求的答卷。所以作為唯一一名女隊員,我主動管理起全隊的醫用物資,每日根據目的地整理物資,做好移動救治的準備。」一切的行動,她都以中山人的嚴謹來要求自己。最終得到了當地的認可,也受到了大使的讚揚。今年初新冠疫情爆發,她再次遞交了請戰書,奔赴武漢,在物資缺乏的情況下,克服困難,秉持嚴謹務實的工作作風,做到了護理的「中山標準」。

圖說:鐘鳴醫生分享在中山醫院的成長故事

重症醫學科副主任鐘鳴作為第一位出徵武漢的上海專家,小年夜下午便踏上了前往抗疫戰場的高鐵。而這是他的第二次出徵,2008年他也曾義無反顧地奔赴四川,轉戰於9個鄉鎮,訪問上百個村莊,巡診上萬名災民,空降到最危險的汶川地震震中救死扶傷。「汶川地震救治工作中,我作為醫療隊的一名年輕醫生,在牛偉新隊長的帶領下,向疫區的最中心不斷前行。即使目的地可能沒有信號,沒有網絡,付出的努力、所做的救治不能及時被外界所知,我們中山醫療隊也從未停下救助的腳步。」他認為正是中山醫院對年輕醫生紮實基本功的培養和踏實作風的塑造,讓他從汶川地震中一名醫療隊隊員成長為新冠抗疫時可以帶領一支醫療隊作戰的成熟醫生。

中山醫院黨委李耘副書記介紹說,作為中山醫院「那段不一樣的年華」故事分享會的第二季,繼續以講故事的形式追尋中山精神的本源和內核,將中山精神代代傳承,使醫者風範發揚光大。

通訊員 馮穎 袁虹 新民晚報記者 左妍

相關焦點

  • 北京積水潭醫院舉行2020年新職工入職歡迎會
    2020年8月17日,北京積水潭醫院在新街口院區報告廳舉行了2020年新職工入職歡迎會。出席此次大會的嘉賓有:院黨委書記李玉梅、中國工程院院士田偉、常務副院長蔣協遠、副院長馮國平、總會計師侯常敏、工會主席孫麗芳和部分科室的科主任。歡迎會由人事處處長助理韓紅娜主持。
  • 青島市立醫院開展2018年新職工入職培訓
    山東衛生新聞網訊  近日,市立醫院迎來國內各大高校的295名新職工,開展新職工入職培訓。   一是介紹醫院發展歷程及概況。全方位介紹了醫院的百年曆程、集團化架構、醫院規模和服務能力、醫教研發展概況,以及標準化、國際化、智慧型醫院建設,特別展示了醫院在上合組織青島峰會醫療保障中的出色表現,讓新職工對醫院有了全面而概括的了解。   二是多角度專題授課。
  • 醫務工作者新入職,醫院院長帶領新人莊嚴宣誓
    7月21日上午,川北醫學院世紀禮堂,川北醫學院附屬醫院舉行新員工入職典禮,醫院黨政領導和和部門負責人參加,院長謝建平帶領全體新員工,舉起右手,莊嚴宣誓。川北醫學院附屬醫院創建於1974年,建院46年來,川北醫附院人從文化路臨街磚木結構的平房起步,從專科學校附院到省屬高校附屬醫院,從簡易門診部到省級醫學中心,雖篳路藍縷,仍自強不息。
  • 中山醫院學生「四史」學習教育系列講座(四)| 楓林橋歷史漫談
    今天,正值「全國抗擊新冠疫情表彰大會」順利召開,中山醫院院團委、教育處、學生黨總支聯合舉辦了《楓林橋歷史漫談》講座。這也是我來到中山醫院後參加的第一個醫院集體活動。    初來乍到,放眼望去都是一張張陌生的面孔,但是一想到大家都是中山人,就覺得心裡暖暖的。忐忑的心情還沒開始蔓延,我就被楊震老師講述的內容深深吸引了。
  • 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建院100周年:初心為民 行醫百年
    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南白象院區100年前,中華民族艱苦奮鬥,一群社會志士懷揣行醫初心,為民送診施藥,創立了溫州第一所國人自辦的西醫院。100年後,甌越名醫初心不改,讓這所浙南閩北贛東區域龍頭醫院枝繁葉茂,長期堅持仁心濟世、精誠不倦,守護群眾健康。
  • 初心致遠 薪承百年——人民醫院舉辦2018年度優秀個人和集體表彰大會
    他表示,醫院的日益強大,是因為有數代「人民醫院人」的艱辛付出。一百年來,所有員工秉承院訓,凝心聚力,仁心行醫,嚴謹治學,嚴於修身。展望新百年,大家更加充滿信心,要以百年華誕為新起點,不忘初心,為人民健康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此次表彰的先進集體和優秀個人,是醫院各科室、處室以及全體教職員工的優秀代表,在他們身上集中體現了團結奮進、追求卓越的精神面貌。
  • 「中國醫師節」來臨,四位中山醫生講述行醫故事
    &nbsp&nbsp&nbsp&nbsp指針指向17∶30,沒有幾位醫生能夠準時下班離開醫院。&nbsp&nbsp&nbsp&nbsp中山市人民醫院內分泌科主任醫師梁幹雄還沒看完門診病人,又放出去70多個號,怕後面的患者等著急,他正在加緊為大家看病。
  • 慈谿市人民醫院抓住醫改新契機建設「四個一流」醫院
    醫院確立了打造「健康慈谿」重要目標,堅持以合作求突破,以管理增效益,以創新促發展,爭創「四個一流」,努力實現醫院跨越式發展。  一、一流的管理  二、一流的技術  《關於印發慈谿市公立醫院內部運行機制改革工作實施意見的通知》(慈政辦發〔2012〕136號)明確提出:公立醫院要「深化管理體制改革,理順醫院內部運行機制」。
  • ...卻對學生病人慷慨解囊……陳灝珠院士紀念展在中山醫院開幕
    圖說:陳灝珠院士紀念展在中山醫院開幕 採訪對象供圖(下同)走近展櫃,一本精緻小巧、字跡工整的「口袋筆記」特別引人注意,筆記本的主人用蠅頭小楷的鋼筆字認真記錄下臨床遇到的一個個疑難病例;就在另一邊,一本看似十分陳舊的相冊也在講述著半個世紀前陳灝珠院士研究心導管介入手術的故事
  • 護理學院開展2020年新職工入職教育
    為了進一步提高護理學院新入職員工的綜合素質,幫助他們儘快適應高校教育工作,7月24日下午,護理學院在多功能實驗室召開護理學院2020年新職工入職教育培訓。護理學院黨委黃芳豔書記、護理學院韋桂源院長、邱勇強副書記、張莉芳副院長以及護理學院全體新員工參加了教育培訓。
  • 連線「雲宣誓」 同做師大人 | 我校舉辦2019年度新入職教職工培訓開班暨入職宣誓儀式
    4月23日,我校2019年新入職教職工培訓開班暨入職宣誓儀式以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方式舉行。根據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具體要求,主會場設在辦公樓多功能廳。校黨委書記張玲出席並講話,校黨委副書記宋作勇致辭並主持會議,教師工作部、人事處負責人,新入職教師代表在主會場參加會議。相關部門負責同志、各基層黨委負責人和新入職教師以視頻會議的形式參加會議。
  • 男子承包蚌埠中山醫院一科室 無證行醫賣假藥被抓
    雖然沒有執業醫師資格證,鄧某卻堂而皇之地行醫。2012年下半年,鄧某承包了蚌埠市中山醫院泌尿科後,打起賣假藥的主意。日前,鄧某被批准逮捕。2012年11月,兩個福建莆田人拎著一包藥品來到鄧某(38歲,江西撫州人)承包的泌尿科,稱有一些沒用完的全進口藥,可以便宜賣給他。
  • 雙舉海參贈書新入職記者背後的故事
    昨日,本報以《雙舉海參贈書威海日報社新入職記者》為題,對威海雙舉海參有限公司於7月14日向威海日報社(威海報業傳媒集團)新入職的6名記者,贈送由山東大眾報業集團(大眾日報社)副總編輯、高級編輯、山東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兼職教授魏武所著的《永志難忘》一事進行了報導。報導刊發後,眾多熱心讀者致電本報編輯部,為雙舉海參關心年輕新記者之舉點讚。
  • 【服務育人|教育管理】新入職輔導員崗前培訓心得體會系列展播(四)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砥礪前行——2020年新入職輔導員崗前培訓心得體會  首先我由衷的感謝學校為我們安排如此充實豐富的培訓內容,也非常感謝對我們指導關懷細緻入微的前輩們,謝謝你們。第二個方面:輔導員的使命是什麼?《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明確指出:引導學生完成四個正確認識成為又紅又專、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這是輔導員工作的神聖使命。今天的大學生就是明天實現「中國夢」的主力軍,輔導員則也成為這支「夢之隊」的築夢人。
  • 水杯用了20年直到去世,對學生、病人傾囊相出,中山醫院陳灝珠院士...
    他的人格力量和學術成就將激勵我們勇攀新的「高峰」,鼓舞和鞭策我們更加努力,為人群服務、為強國奮鬥。在緬懷陳院士的同時,我們要學習他的大醫精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廣大病患提供更優質的醫療技術和服務。 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黨委副書記、院長樊嘉表示,陳灝珠院士從事心血管內科醫療、教學和科研工作71年,是我國介入心臟病學的奠基人,為推動我國心血管病介入性診治技術的發展作出重大貢獻。
  • 武漢紡織大學辦慶祝教師節暨2020年教職工榮休榮教、新教師入職儀式
    9月10日下午,武漢紡織大學在陽光國際學術報告廳舉行2020年教職工榮休榮教、新教師入職儀式,慶祝第36個教師節。武漢紡織大學全體校領導出席,全體榮休教職工、新入職教師及從教滿30年及以上教師代表參加,紡大IPTV和企業微信同步直播。校長彭育園主持儀式。
  • 中山一院回顧抗疫之路 156名抗疫英雄獲表彰
    在五四青年節和5.12國際護士節到來之際,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5月9日下午舉行抗疫工作總結暨5.12國際護士節紀念大會。會議以「奮鬥·青春」為主題,回顧中山一院3個多月來抗疫奮鬥之路,表彰156名抗疫醫療隊員和在醫療戰線奮鬥的優秀醫生、護士,致謝社會各界力量。
  • 薪火傳承精神永駐 陳灝珠院士紀念展在中山醫院開幕
    東方網記者劉軼琳12月7日報導:走近展櫃,一本精緻小巧、字跡工整的「口袋筆記」特別引人注意,筆記本的主人用蠅頭小楷的鋼筆字認真記錄下臨床遇到的一個個疑難病例;就在另一邊,一本看似十分陳舊的相冊也在講述著半個世紀前陳灝珠院士研究心導管介入手術的故事,原來它是一本用於收集科研記錄的相冊
  • 堅守初心,築夢起航!寶應曹小舉辦新入職教師校本培訓會
    堅守初心 築夢起航——曹小舉辦新入職教師校本培訓會寶應縣曹甸鎮中心小學 湯燕9月10 日下午,在第36個教師節來臨之際,曹甸鎮中心小學舉辦了新入職教師校本培訓會。本次會議由教科室湯燕老師主持,校長室、教導處、德育處相關領導參加了培訓會議。
  • 6個故事 感悟航發人踐行初心使命的責任擔當
    來自各直屬單位的6組演出者,以精彩的講述和表演,再現航空發動機事業拼搏與堅守的故事,探尋初心與使命的答案,汲取走好航空發動機自主研製新長徵路的奮進力量。淚水,為堅守初心灑落中國航發西航設計所牆上的「燈火輝煌、書聲琅琅」八個字,見證了我國航空發動機之父——吳大觀為航空發動機事業殫精竭慮的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