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碼青春期:叛逆不是孩子的錯

2020-09-19 Q媽智慧育兒


這個題目其實是兩本書的名字,就叫做《解碼青春期》和《叛逆不是孩子的錯》,我覺得它們合在一起完美地詮釋了青春期孩子的表現,以及家長需要如何正確地看待青春期的孩子,所以就偷了個懶,以書為名了。但本文主要解讀的是《解碼青春期》,以及在讀完本書後,結合生活中的一些實例,給家長提的一些建議。

青春期是個一言難盡的時期,自家孩子還沒到青春期的時候,看著別人討論青春期覺得就是在說故事,等自家孩子進入青春期後,才知道,青春期動不動就會引發一場事故。



比如你正好好地跟他說著話,你根本不知道哪個詞哪句話戳中了他,他立即像被踩著尾巴的貓一蹦三尺高,把你當仇敵一樣眼睛紅紅地盯著你,朝你一陣吼叫,然後「砰」地摔上房門,不理你了。在你莫名其妙憋著一肚子火無處發的時候,他又好了。

在讀了《解碼青春期》後,我才明白,原來這是青春期孩子所特有的表現,多變、易怒。在這個階段,他們體內的激素正在發生變化,內心缺乏安全感,不斷地尋求自我,也在尋求同伴的關注和認可。他們通常會在家裡表現出自己最壞的一面。



所以,出現上面所描述的場景其實是非常正常的。這就是我想給青春期孩子家長的第一個建議:接納孩子的表現,不管他們表現得多麼惡劣。

孩子的變化就在一夜之間,從一個聽話的孩子突然變得脾氣暴躁,根本沒給家長適應的過渡期,所以很多家長無所適從。但孩子不是故意的,他們這樣的表現來源於體內激素的變化,他們自己都沒有意識到自己在做什麼,他們是不受控制的。



由於家長不了解青春期孩子的生理特徵,以為孩子開始不聽話了,所以面對孩子的舉動特別生氣,有些家長就想和孩子鬥爭到底,想奪回對話語的控制權。

這正犯了青春期孩子的大忌。因為這個階段的孩子開始認為自己已經「成人」了,他們開始有主人翁意識,想主導他能主導的一切。這個時候如果和孩子爭奪權利,那真的就是一場災難。

而如果家長知道這是孩子進入青春期以後所特有的表現,是正常現象,那麼家長就可以平靜地看待孩子所有的表現,甚至以一種喜悅的心情來迎接這一切,因為這說明孩子長大了,到了一個特定的階段了。有什麼事比看著自己的孩子健康順利成長更令人高興呢?


接下來,給家長的第二個建議是:給孩子更多的關愛,不要順著孩子把他們越推越遠。

孩子進入青春期後,跟父母的距離仿佛越來越遠了。他們不再喜歡跟你一起出去吃飯、出去遊玩,而是喜歡關在房間裡自己做自己的事,動不動就跟父母生氣,朝他們喊叫,讓父母別理他,讓他自己一個人靜靜。

有些父母把孩子的這些信號理解為:孩子已經長大了,不再需要我們的陪伴了。於是,就放任孩子做自己的事,懶得管他們,樂得清靜,親子之間的交流越來越少,互動也越來越少。我聽過一些家長說,現在跟孩子說話,不管你說什麼,他們就是「嗯」、「哦」,多說兩句就覺得煩,於是乾脆閉口不說了。


作者在書裡用了一個坐過山車系安全帶的例子來說明,其實青少年現在的種種表現,都是在試探父母。他們像把過山車的安全壓杆推開、按下、推開、按下一樣,推你,按你,其實是因為他們想知道,在其他東西都不確定的時候,你是可靠的,你很穩固,你很安全,你能撐得住。

他們的種種惡劣行為都是假象,青少年比看起來更需要你。

所以,作為青春期孩子的父母,不能順勢把孩子推走,而要想盡辦法把孩子拉近一點,再拉近一點,成為孩子背後那個能給他撐腰的人,孩子才會有實實在在的安全感,在他們面對一些無所適從的局面時,他們才會安心。因為他們知道,當他們需要你的時候,你一直都在。


第三個建議是父母要及時轉換角色,從保姆型向教練型轉變。

孩子小的時候父母的任務是什麼?照顧好孩子的衣食住行,以及培養孩子的各種習慣。父母,特別是媽媽,可以說每天噓寒問暖,關懷無微不至。這是什麼呀?書中用的是空中交通管制員來定義這一角色,不過,我覺得用保姆來形容我們父母在孩子小時候為他們的付出更適合。

好了,孩子大了,進入青春期,如果父母還採用這種方式來跟孩子互動,會怎麼樣呢?孩子會覺得你很煩!你的噓寒問暖全部變成了嘮叨。


你注意觀察看看,如果孩子大了你每天跟他不停地嘮叨,他是不是會不耐煩?脾氣好一點的忍著不說,全當你是耳邊風;脾氣大一點的,諸如我家兒子,就會衝你大喊大叫:「別再說了行嗎?我都知道!」

他們認為自己已經長大了。的確,他們的衣食住行不再需要父母過多的操心,他們內心也認為自己已經成人了,有哪一個健康正常的成人需要一位保姆時時在耳邊嘮叨的?

所以,這時候父母應該有意識地進行角色的轉變。


書中說,偉大的教練有三個特質,一是關注個性發展,而不是只盯著結果;二是故意討論「毀滅性」失敗;三是用價值觀而非情緒來管教孩子。這也是教練型父母需要具備的特質。

書裡有一段話我覺得特別具有啟發性:「好的教練強調獲勝,強調結果至高無上,而偉大的教練卻很少談論結果,因為他們懂得我們控制不了結果。…不過,雖然我們控制不了結果,但我們能夠控制我們的準備、我們的性格,以及我們如何應對勝利和失敗。」

所以,我們需要關注的是平時對孩子的準備、性格以及如何應對不同局面的能力的培養,關注的是過程,而不是結果。



我想,如果在過程中我們已經做得足夠好了,那麼,結果如何還有沒有那麼重要呢?或者說,我們可以堅信,只要在過程中我們做好了足夠的準備,我們想要的結果總有一天會來臨,我們只需要耐心等待就可以了。

偉大的教練還會跟他的隊員談論一些毀滅性的失敗,因為這些失敗是真實的,後果是極其嚴重的,會嚴重擾亂一個人的生活,會極大的損害一個人的潛能。


聯想到最近國內發生的幾起學生跳樓事件,我覺得有必要跟孩子談論一下這些事。我說的是某大二學生疑似作弊最後跳樓的事,我問兒子對此有什麼看法?

他說,大二的考試,又不是高考,被抓就被抓了唄,以後還可以再考,沒必要跳樓。但是,他接著說,如果是高考作弊被抓…

我問,如果高考作弊被抓就會怎麼樣?他說對於一個上進的人來說,高考作弊被抓就意味著他的人生完了,所以要跳樓。


我一邊給他講就算高考作弊被抓也沒必要跳樓,因為人生不只有一個高考才能過得好,很多人沒考高考照樣過得好好的,一邊在心裡暗自慶幸跟他聊了這個話題,否則,我又怎麼能保證他不會在高考中作弊?又怎麼能保證在那樣的情形下他不會跳樓?


所以,經常跟孩子討論一些毀滅性的失敗,比如考不上大學怎麼辦,參加跑步比賽摔倒了怎麼辦,不慎被人引誘吸毒了怎麼辦等等,有助於幫助孩子進行心理建設,讓他明白,人生任何時候不是只有一條路可以走,人生的選擇是多元化的。


而當青春期的孩子犯了錯,或做出一些不良行為時,家長如果還是習慣性地用情緒來管教孩子,那麼你收穫的可能是孩子同樣的情緒回饋或者對你的輕視,而對於解決問題卻毫無用處。

有智慧的家長知道誰才是真正的成人,知道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並且用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孩子確定如何解決問題的目標和方法。

親愛的家長,你準備做好的教練還是偉大的教練呢?



第四個建議是:家長永遠要保持謙遜而非傲慢的態度。

謙遜和傲慢這一對反義詞用在這裡可能會顯得有點突然,它指的實際上是我們家長對待養育的態度。

就像我在實際生活中發現的一樣,很多家長對於孩子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很苦惱,總希望尋求一些有效的解決辦法。但是當你告訴他們,孩子沒問題,問題在家長身上,家長需要學習時,他們就會用一種不屑的語氣說:「怎麼可能?我有什麼問題?我覺得我已經做得夠好了。」這就是傲慢。


謙遜是什麼?謙遜就是在你發現孩子出了一些問題的時候,你會立足於本身去尋找問題的根源,會承認自己做得不夠好,會去向別人尋求幫助,會真正落實在行動上去改變。

書中指出我們父母經常會陷入四種陷阱當中而不自知:

舒適陷阱:從來不想做任何費力或困難的事情,因為害怕失敗而不敢嘗試。在教育孩子上的表現是:忽略孩子的問題,不聞不問。好像只要不說,問題就不存在。



認可陷阱:想讓每個人喜歡。跟孩子不對抗,不設定界限。不敢否定孩子的行為,怕孩子不喜歡自己。

控制陷阱:需要知道孩子的每一個計劃,想要控制每一個細節,想讓事情完全按你的方式來發展。對孩子是過於蠻橫、過度保護。

成就陷阱:必須被大家認為是最好的,必須贏。對孩子的做法是:對孩子的表現施加壓力,希望孩子在某個方面取得突出成就,而不管孩子自己是否願意。


我們家長可以對照一下,看看自己掉入了哪一種或幾種陷阱當中。關鍵是當我們發現了自己的問題之後,能否以謙遜的態度來對待。如果拒絕改變,那麼,就算你知道也沒有用。

本書作者喬西••西普是名孤兒,曾被幾所家庭收養,但因為他自己對人生失去了希望,所以到達每所收養家庭後他的目標就是看自己最快多長時間會被這所家庭踢出去。是的,他通過自己的「作惡」來讓自己被踢出去,然後對人性抱以更壞的想像。


直到他遇到了羅德尼。羅德尼是最後一名收養他的養父,喬西進入他家以後,再度故意做出各種不堪的事,希望羅德尼把他踢出去。三年過去了,羅德尼一直忍受著他的各種胡作非為。

最後,他進了監獄,羅德尼把他保釋出來,並對他說了一句話:「我們不把你看成一個難題,我們把你看作是一個機會。」這句話改變了喬西的一生。

所以,我們家長如果總是把我們的孩子看成是一個難題,那麼,他們就是一個難題,而且會越來越難;而如果你把他們看作是一個機會,那麼孩子呈現給我們的,也將是無限的機會。

道理就是這麼簡單。



(為人父母,須有智慧。黃菲智慧父母工作室,與您一起探討如何智慧育兒。)

相關焦點

  • 叛逆都是孩子的錯?叛逆只發生在青春期?簡單幾招搞定孩子叛逆
    叛逆,是一個讓很多家長和老師頭疼的問題。有個叛逆的孩子,家長註定苦不堪言,然而那個我行我素的孩子更不會在與父母的對抗中找到快樂。叛逆,給家庭中的每一位成員都會帶來痛苦。一般家長認為,叛逆只發生在青春期的孩子身上,其實,一個孩子3個成長階段都可能會出現叛逆:2-3歲時,由於孩子自我意識的覺醒,進入「寶寶叛逆期」;6-8歲時,孩子進入「兒童叛逆期」;12-18歲時,孩子進入「青春期叛逆期」
  • 青春期,叛逆的不是孩子,是家長?|精選
    作者 | 劉純婷1很多人都覺得孩子到了青春期,孩子開始叛逆,就是家庭矛盾的開端。我覺得這是個誤會。這個誤會來自兩個方面,一方面是誤會矛盾是從青春開始的,一般來說,孩子和家長之間的戰爭早就開始了,只不過在之前的戰爭中,孩子總是那個輸的人。
  • 如何應對青春期孩子的叛逆?
    >《解碼青春期》這本書,給了我非常大的感動和啟發。但是,實際卻不是這樣,這個作者因為自己本身就經歷過叛逆的青春期,所以認識很多這樣的孩子。關於青春期的孩子和父母疏遠的問題,作者舉了一個例子:這就好比孩子們去坐過山車,當他坐進過山車的時候,會有人給一個壓杆,那個是保障安全的壓杆。他發現,孩子會去反覆推那個拉杆,他們把拉杆往上推,你以為他是不想要拉杆嗎?
  • 面對青春期叛逆的孩子,做好這4點,你的管教才能行之有效
    其中有一類求助特別多,也比較典型,那就是孩子到了青春期(9~16歲)越來越叛逆,父母該如何管教?無論是習慣、性格還是為人處事,青春期孩子的表現常常會超出父母們的承受能力,父母們對此頭疼不已。教育學者蘭海曾說:「孩子的問題,不是他的行為,而是內心的需要。」可惜很多時候,我們只看到了青春期孩子的叛逆,卻忽略了孩子的真實需求。在《解碼青春期》一書中,作者喬西·西普提出過一個「推壓杆效應」:即人們在坐木質的過山車時,會反覆的推壓杆,檢驗壓杆安不安全。
  • 青春期叛逆的孩子如何管教
    青春期的孩子為什麼叛逆?叛逆對孩子來說是好是壞?叛逆的孩子該如何教育?這是困惑許多家長和老師的難題。
  • 共情,理解青春期孩子的感受,是孩子叛逆的最佳解藥
    「沒見過這麼叛逆的孩子,再這樣下去遲早要被他氣出心臟病,罵也罵過打也打過,就是死性不改,要不是擔心他把弟弟弄出心理疾病,我才懶得管他」,一青春期孩子的媽媽沮喪又無力地控訴著。我問她咋回事,孩子叛逆具體表現在什麼行為上?
  • 青春期叛逆的孩子有哪些表現
    那麼,青春期叛逆的孩子有哪些表現呢?青春期叛逆的孩子不喜歡被人從頭管到腳。對於家人和老師的教導,他們根本就聽不進去,有時候忍不住了,他們還會和別人頂嘴,別人說他們一句,他們就回別人十句,他們總是會有一大堆的理由來掩飾自己犯下的錯。總之,他們會把所有反對他們的人看成是敵人,並且會一直和他們對抗下去,給人一種不見棺材不掉淚,不跳黃河不死心的感覺。
  • 如何應對青春期叛逆的孩子?
    孩子到了青春期,表現得「很不聽話」,是不是青春期叛逆開始了?爸爸媽媽該怎麼辦?鋒哥的觀點是: 1、不是孩子叛逆,是父母成長太慢 青春期是每個孩子成長的必經階段,是孩子向成人發展的關鍵階段,這個階段,孩子的「自我」意識迅猛發展,他更希望被當作成人而不是一個孩子來對待,他希望有更多的事情可以自己做主,希望自己的事情,爸爸媽媽能減少管控,所以很自然的,會表現得不像小時候那麼乖、那麼聽話。
  • 青春期的孩子為什麼叛逆?
    在正常的心理發展中,青春期的孩子一定會經歷某些形式的「叛逆」,如果父母可以恰當地對待這些「叛逆」,孩子就會從「叛逆」中發展出獨立、自信的個性。很多青春期不被允許「叛逆」或者被父母鎮壓了「叛逆」的孩子,通常會比較沒自信,在決策上非常依賴於父母的判斷(比如高考報什麼志願完全沒有自己的想法),在成年後難以做出決定青春期的界定是十二三歲至十八九歲。
  • 青春期的孩子為什麼會叛逆
    一個孩子到了青春期,最多就是兩種表現,讓家長很焦慮,一個是成癮,另一個是叛逆。成癮大部分來自於父愛的缺失,叛逆大部分來自於一個嘮叨的媽媽。媽媽如果喜歡嘮叨,喜歡吼叫,特別喜歡交換。那麼這個孩子就容易形成叛逆的狀態。所以說,青春期的孩子,媽媽最好先閉上嘴。
  • 讓家長讀懂孩子的青春期——讀《解碼青春期》有感
    市金川總校第一高級中學 葛小輝 最近剛剛看完一本書,覺得受益匪淺,如果您的孩子正好也處於青春期,或者將要面臨青春期,那麼我向大家推薦的這本《解碼青春期》,希望能夠幫助到您。 青春期是孩子成長的重要且特殊的時期。如何和這一階段的孩子溝通?怎樣建立相互信任、尊重的親子關係?培養孩子獨立的能力和健全的人格,家長又該怎麼做?
  • 青春期孩子叛逆,家長應該怎麼做
    青春期的孩子渴望獨立,出現叛逆應該屬於正常現象,很多家庭孩子進入青春期後,卻成了硝煙不止的戰場,父母孩子都很疲憊。面對孩子的青春期,父母需要懂得以下幾點:第一,理解孩子的叛逆心理,懂得一定程度的叛逆心理是非常正常的,是孩子走向成長和獨立的必然階段。如果父母尊重孩子的獨立,那麼這種叛逆心理就會減輕。
  • 河南專業青春期孩子叛逆教育學校電話
    河南專業青春期孩子叛逆教育學校電話,學校以強烈的社會責任感、科學的教育教學方法和誨人不倦的大愛精神,來幫助來自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的有厭學、早戀、叛逆、自卑自戀、揮霍無度、厭學逃課、離家出走、人格異常、打架鬥毆、暴力傾向、親情冷漠等不良行為習慣和不健康心理的青少年,進行行為矯正、心理輔導、思想教育和文化補習,在學校多年的成功教育模式下
  • 「青春期」的孩子為什麼叛逆?是因為孩子不懂事,還是父母不負責
    她姑娘我見過,孩子肯定是個好孩子,只是因為青春期叛逆,父母又管教不得當,導致孩子心思跑偏,走上了歪路。但是對於父母來說,遇到孩子的叛逆情緒,不能一味地歸咎於青春期的生理心理變化。如果父母從孩子出生就給予他足夠的關懷和愛,那麼孩子即使到了青春期,也不至於用滿腦子的叛逆態度來和父母抗爭。
  • 青春期的孩子叛逆甚至辱罵父母怎麼辦?
    有家長向河南幸福之家教育的家家老師反映說:「自己家的孩子叛逆甚至還說髒話,一回家就進入自己的房間不出來,自己特別無奈,應該怎麼辦呢?」孩子進入青春期後,獨立意識越來越強,開始認為自己已經不是小孩子了。他們喜歡與人爭論,但是常常論據不足;他們喜歡懷疑,卻又缺乏科學依據;他們喜歡批評別人,卻又容易片面……青春期孩子叛逆
  • 為什麼有些孩子青春期會出現叛逆現象?
    在很多家庭中,或多或少會出現孩子叛逆的情況。孩子青春期叛逆父母都會擔心。但重要的是我們應該做些什麼來避免孩子出現青春期叛逆。或者有哪些方法把已經出現叛逆現象的孩子,通過改善不再叛逆了?關於青春期:我們的偏見和誤讀進入青春期後,有很多孩子變得暴躁、不聽話、不努力學習,甚至染上各種吸菸、酗酒的壞習慣。然後許多父母就錯誤地認為,只要孩子進入青春期,他們就會變得叛逆。等到自己孩子進入青春期後,許多父母就會像遇到敵人一樣,變得很痛苦。
  • 青春期的叛逆,我該怎麼辦
    很多家長會因為孩子青春期的問題而犯愁,覺得孩子到了這個年齡後不知道為什麼就變了,孩子小的時候是多麼的聽話,懂事,長大了就變得跟家長對著幹,我曾經聽過一位老師講過,什麼是叛逆,怎麼定義叛逆,如果把不按照父母的要求去做就是叛逆來進行定義不免片面話。
  • 如何處理孩子的青春期和叛逆?
    青春期是一個充滿幻想和激情的階段,是一個萬花含苞待放的階段,也是一個讓未來變化莫測的階段。這幾乎是所有家長的對叛逆期孩子的普遍看法:叛逆是必然的,是孩子個性開始形成的一個必經之路,這時候就應該是老師出面,來進行正確的引導。其實作為一名老師,我想告訴大家,確實每個孩子都有青春期,但是叛逆的程度卻是千差萬別,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是你們想的那樣,根本管不住,大多數孩子只是很偶爾才會和家長頂嘴,甚至有些孩子根本不會叛逆,那為何會出現如此大的差別呢?
  • 青春期孩子叛逆教育學校_長沙市望城區南華青少年素質教育學校
    青春期孩子叛逆教育學校,長沙市望城區南華青少年素質教育學校,老師諮詢:18175101518學校地址:長沙市望城區丁字鎮丁字派出所旁。青春期孩子叛逆教育學校, 青春期孩子叛逆有沒有相關正規專業的叛逆孩子教育學校?
  • 《解碼青春期》書評——如何破解青春期密碼?無助的父母看過來
    每個青春期的孩子心理都很獨特,我這個媽媽真的沒辦法了,要考慮心理醫生的幹預了。」 青春期叛逆的孩子為什麼會讓一些父母如此無助?《解碼青春期》這本書第二部分,詳細描述了青春期孩子的各類表現,並給出了破解密碼。在此,我們主要分析一下孩子青春期中的少年期的三個重要階段。11~12歲,12~14歲,14~15歲,亦稱為「學齡中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