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見過這麼叛逆的孩子,再這樣下去遲早要被他氣出心臟病,罵也罵過打也打過,就是死性不改,要不是擔心他把弟弟弄出心理疾病,我才懶得管他」,一青春期孩子的媽媽沮喪又無力地控訴著。
我問她咋回事,孩子叛逆具體表現在什麼行為上?
媽媽說:自從兒子上了初中後,就像換了一個人,動不動就找弟弟撒氣,不是無緣無故地把弟弟打哭,就是不打聲招呼就把弟弟手上的東西搶走,不管對他有用還是沒用的,只要聽到弟弟哇哇大哭,他的心情好像無比暢快。剛開始說他幾句會罷手,後來只要他在家裡,就是弟弟的災難時刻。這孩子真不知道吃錯藥了還是咋回事,以前學習不用我們操心,主動自覺學習,現在心思全用在惡作劇搞弟弟這事上,偶爾也會帶著弟弟一起玩,但大多數都是以弟弟慘哭收場。
問:你有沒有了解事情的原委?
媽媽:沒問過,一聽到弟弟哭,我就很煩躁,把弟弟弄哭就是不對,更何況比弟弟大了8歲,理應把弟弟照顧得好好的才對嘛!
問:也就是說只要你聽到弟弟哭就怪哥哥,可以這麼認為嗎?
媽媽:肯定是他欺負弟弟,弟弟才5歲不可能欺負哥哥!
問:你有沒有問問他把弟弟搞哭,有什麼想法和感受?
媽媽:我一個人管兩個孩子,還有家務活,還要按他上學的時間點準備飯菜,真的沒有時間和精力管那麼多了。
問:是否想過兒子已進入青春期了,而青春期的孩子會和以前有很大的改變?
媽媽:知道他已經進入青春期了,但不知道青春期會有什麼特徵。
答:叛逆是青春期最大的特點,哥哥之所以不停得把弟弟搞哭,他並不是非要和媽媽對著幹,而是一方面以自己的方式和弟弟相處,另一方面試探媽媽是否平等對待兩個兒子,媽媽一次次的強烈反應,正激起哥哥一次次肆無忌憚對著幹的叛逆心。如果媽媽對哥哥多一些關注而不是指責,哥哥應該會收斂很多。
青春期孩子由於生理和心理發展嚴重失衡,再加上荷爾蒙的影響,情緒波動大,內心有種不安全感和焦慮感,如果父母能多加關心、關注,對孩子情緒穩定很有利。進入青春期的孩子之所以叛逆,就是事情沒有按照自己的意願發展而引起的對抗。當孩子出現叛逆行為時,父母不要急著去幹涉孩子責罵孩子,甚至強迫孩子改變,事情往適得其反,會激發孩子更強烈的叛逆。
教育青春期孩子,言行不重要,重要的是能理解其感受,也就是共情。如果青春期孩子表現出煩躁不安,或做出幼稚的舉動時,父母可以這樣對孩子說:你是不是覺得煩躁,要不要聽聽音樂,或者出去打場球?就如上面事例中,媽媽可以這樣說:哥哥是不是心情煩躁?弟弟到媽媽這邊來,讓哥哥靜一靜!
成熟的父母先了解和理解孩子的感受,並引導TA如何正確地將不良情緒發洩出來,而不是專注於孩子的不良行為上。每個不良情緒背後都有不被滿足的需求,同樣的,青春期孩子有意而為做出不合常規的舉行,一定是其內心存在焦慮。很多孩子不會表達感受,但內心的成人感作祟,為了證明自己長大自己的事情自己搞定,便遇到自己解決不了的麻煩,會通過一些異常行為或過分事情來暗示父母:我有麻煩了!
著名心理學家薩提亞說:孩子犯錯需要糾正時,父母應先詢問原因,傾聽孩子的想法,給予理解和關愛,同時體會孩子的感受。最後,才利用恰當的時機,乘孩子自然地想傾聽時才給他們講道理。也就是說,成熟的父母不會在第一時間處理孩子行為問題,而是先處理孩子的感受,與孩子共情,孩子才會願意聽父母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