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沒有完美的父母,也沒有100分的孩子,父母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是生命相互影響的過程。父母的人格能夠內化成孩子人格的一部分,孩子成長過程也是家長的生命不斷完善的過程。孩子出現問題是對家長教育失誤的提醒,只有當家長學會改變才能促進孩子健康成長。
—選自青蓮的《別讓孩子困在青春期:親子關係心理諮詢實錄》
閨蜜兒子今年上高一,原來是個陽光帥氣的小夥子,不知怎的,自從上了高一以後,動不動就發火。回到家就把自己關在自己房間裡。他還抱怨學習沒意思,做作業也心不在焉,說他幾句,就頂撞家長。對親情也越來越淡漠,有時候十多天不和家長說話。他這是怎麼了?閨蜜非常著急。
01
在生活中,見到很多青春期的孩子,沉迷網絡、厭學逆反、早戀等等,孩子的種種表現,很少父母能夠理解,有的中國父母常用抱怨、指責、說教、甚至打罵等不正確的教育方式,給處於迷茫中的青少年帶來很多煩惱,親子關係也越來越緊張。其實這都是青春期荷爾蒙激素不平衡造成的心理問題。準確的說,就是快速生長的身體與還沒有成熟的思想之間的不均衡造成的。
很多家長在孩子進入青春期後,仍然就像小時候一樣管教孩子,父母只是單方面的給孩子提要求,該這樣該那樣,只關心孩子分數的變化,看不到孩子心理的波動。這種過多的嘮叨只能讓孩子和父母的心理上的距離更遠,讓孩子更不願意隨父母敞開心扉,親子關係更加緊張。
02
這種狀況,不僅家長痛苦,其實青春期孩子也很痛苦,他們一方面想擺脫父母的控制,另一方面又無法獨立面對這個複雜的世界,他們既對父母的意見不信服,又不知該如何應對心中的迷茫和痛苦。此時必須有家長和老師引導他,幫助他安全度過青春期。
如果把對孩子的教育比這一棵樹的話,樹根就是家長教育,樹幹就是家庭教育,樹枝就是學校教育,樹葉就是全社會教育,果實就是孩子的人生成果。孩子的人格發展和人生的成就主要取決於樹根,只有做好家長教育才能夠給孩子提供良好的成長環境。
—選自青蓮的《別讓孩子困在青春期:親子關係心理諮詢實錄》
一、家長要不斷學習,在孩子的人生道路上給予保駕護航
家長是個這個終身事業,一旦當選,終身不能卸任。作為家長要清楚家庭教育的核心和實質是什麼了?孩子出問題的根源在哪裡呢?家長要把握家庭教育的規律理念和方法,努力從「自然型」家長轉化成「智慧型」家長。家長要遵循家庭教育之「道」,掌握家庭教育之「術」,做一個「明道優術」的智慧型家長。
二、青春期是人生的重要時期
青春期不僅是人生的重要時期,也是學業的關鍵時刻,人生的第一個轉折點。如果青春期的孩子心理問題得不到有效的解決,必定給學習和生活,甚至人生都造成了嚴重影響,所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問題必須引起學校、學生家長和社會的共同關注。
三、家長要知道孩子青春期的重要特徵
那什麼是青春期呢?青春期是指由兒童逐漸發育成為成年人的過渡時期。世界衛生組織規定青春期為13~19歲。青春期的孩子身體發育快速發育,荷爾蒙分泌旺盛,性慾迅速覺醒,獨立意識和自我意識增強,迫切希望擺脫家長的控制,反對成人把自己當小孩,要求以成人自居。為了表明自己的成人感,他們往往喜歡對於事物持批判態度,用各種方法和手段來確立自我與外界的對立,目的是在向世界宣告自己長大了,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主。種種表現就是我們說的「青春期叛逆」。閨蜜家的兒子就是這種情況。
03
如果青春期孩子在成長中生理和心理發展不同步所造成的矛盾沒得到及時解決,孩子就會產生各種心理問題。如迷茫,焦慮,抑鬱,自卑,自閉,叛逆等,這不僅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同時這些問題也會導致親子關係和人際關係的緊張,最終家長必然也會抓狂。
「智慧型」家長會根據青春期孩子的特點,有針對性的給予指導,幫助孩子安全度過青春期。主要是做好以下五點:
一、與孩子成為平等的朋友
很多家長總認為自己是父母,就要管束孩子,控制孩子,幫孩子去決定做任何事情,其實家長的這種控制只會引發孩子的叛逆心理,孩子並不是機器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和行為,任何人都不希望自己的事情就由別人去抉擇,所以請爸爸媽媽們不要以父母的身份壓著孩子,你可以提著意見,但把抉擇權必須交給孩子,讓孩子在一個平等的氛圍裡長大,對孩子的將來的事業和人際關係都是很有利的。
二、給予孩子足夠的自主權
當孩子到了青春期,孩子渴望獨立自主的意識越來越強烈,作為家長,我們只要把握好孩子的大方向,其餘就讓孩子自由發展,給孩子足夠的自主權。這樣不僅培養了孩子獨立自主處理事情的能力,而且家長省心,又能減少許多和孩子之間的摩擦和誤解,長期以往,這對孩子青春期的成長和教育特別有幫助。
三、相信孩子,但留有觀察的時間與空間讓孩子改變
作為家長,擔心孩子實屬正常,但千萬不能一味懷疑孩子,私下偷看孩子日記、QQ空間或微信聊天記錄等行為,這只會讓孩子疏遠父母,永遠關閉與父母溝通的大門,親子關係一定會更糟。
正確的做法是相信孩子,但也不是全信,私下多觀察,多留心。如果發現不像孩子說的那樣時,也不要說穿,選擇給孩子自省的機會,這才是家長建立權威感的最好選擇。用旁敲側擊的溝通方式,提醒孩子,更容易讓孩子接受,話點到為止方即可。然後留有觀察的時間與空間讓孩子改變。
四、尊重孩子的興趣愛好
生活中我們往往會發現,當孩子的興趣與家長的願望不一致的時候,有的父母粗暴的強迫孩子放棄某些興趣愛好,強迫孩子去做他們根本不感興趣的事。這類父母做的十分不明智,只要孩子的興趣愛好不是有害的,就要加以保護,並且尊重孩子的興趣愛好。相信行行出狀元,條條道路通羅馬。
另一方面,青春期是孩子學業的關鍵期,所以學習成了許多父母唯一的關注點,不讓打球,不讓看電影,孩子的所有興趣愛好基本都要戒掉。家長沒想到,這在高強度的學習壓力下,孩子們需要一種方式去釋放他們的激情。家長一味的反對,孩子一定非常反感。所以此時親子之間的交流就像雞同鴨講,孩子感受不到父母對自己的關愛,只是被父母的要求所裹挾,於是乾脆向父母關上了心門,甚至反抗父母。
五、學會聆聽孩子的心聲
想要和孩子更好的相處,父母真的要多認真聽孩子的心聲,其實只要放下所謂的父母身段和過多的對孩子的保護,就會發現自身的孩子真的很棒,有許多家長想不到的出彩之處,只要和平溝通,多站在對方的角度來想,誤會一定會和解。
家長可以捫心自問,你願意把自己的心裡話說給什麼人聽?肯定是一個願意傾聽和理解你的人,與你感情很好,能夠懂你,而不是一個整天對你百般挑剔,對你提要求,不在乎你想法和感受的人。將心比心,對於青春期的孩子來說,父母的不理解,甚至不願去理解是溝通的最大障礙。所以每個家長都要學會聆聽孩子的心聲。
總結
中國人自古就非常重視教育,古語云:「至樂無如讀書,至要莫如教子」。現在也有許多人認為「夫妻事業成功的總和都抵不過教育孩子的失敗。」「教育子女的失敗是人生最徹底的破產」。「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所有家長的共同心願,但是我們作為家長,僅僅是「望」還不夠,我們為了「家長」這個終身事業,我們還要不斷學習,努力從一個「自然型」家長轉化為「智慧型」家長,在孩子的人生道路上給予保駕護航。
總之,對於青春期的孩子,家長要多一點關愛,少一點要求,多一點理解,少一點指責,多一點溫柔,少一點強硬。父母可以力爭成為孩子成長的加油站,而不要讓青春期的親子關係成為孩子的成長之痛。
我是凡人育才,一個中學高級教師,專注教育二十年,碼字不易,歡迎關注,願與大家分享教育路上的點點滴滴,酸甜苦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