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三年位於Q1區!中國首份SCI收錄藥劑學期刊,影響因子已超5分

2021-01-11 中國教育那些事

Asian J Pharm Sci是由瀋陽藥科大學主辦,無涯創新學院何仲貴教授擔任主編,趙春傑教授擔任期刊編輯部主任,Elsevier出版的全英文雙月刊。Asian J Pharm Sci先後被Scopus, EBSCOhost, EMbase, CA, Google Scholar, Web of Science等多個資料庫收錄。Asian J Pharm Sci是中國第一個SCI收錄的藥劑學期刊,連續三年位於JCR Q1區,目前的即時影響因子已達到5.4。

在近日發布的《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電子雜誌社有限公司出版的《中國學術期刊國際引證年報(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2020)中,期刊入選"2020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是唯一入選的遼寧省高校期刊,位列37種高校入選期刊的第12位。

《中國學術期刊國際引證年報(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2020)中各有175種期刊入選"2020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和"2020中國國際影響力優秀學術期刊"。高校作為第一主辦單位的科技期刊共有66種入選榜單,其中,37種入選"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29種入選"中國國際影響力優秀學術期刊"。

此外,期刊還入選了"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梯隊期刊類項目"。

在過去的2020年,Asian J Pharm Sci致力於發表更多全球優秀的藥劑學科研成果、一批高國際影響力的優秀論文脫穎而出,AJPS副主編高建青教授撰寫的有關藥物穿透血腦屏障納米系統研究進展的綜述文章發表之後,在國內外引起了廣泛地關注,截止2020年12月在Scopus資料庫上被引用27次,WOS資料庫上被引用22次,施引文章的作者分布於美國、中國、印度、義大利、韓國和巴西等18個國家,國際引用率達到86.3%,國際下載也超過80%。

期刊在2020年第2期推出了關於"Emerging Role of Membrane Transporters in Drug Interaction and Delivery"轉運體專刊。由學校孫進教授、何仲貴教授,和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育英兒童醫院寇龍發博士共同擔任客座主編,邀請全球範圍內在藥物轉運體領域具有豐富研究經驗的專家撰稿,此藥物轉運體專刊將進一步開拓圍繞藥物轉運體的藥學研究及藥物開發領域範圍。

疫情沒有阻擋學術交流的腳步,2020年12月12日,由Asian J Pharm Sci (AJPS)和國際計算藥學協會主辦的第一期亞洲藥劑學雲論壇成功召開。論壇以"計算藥劑學"為主題,邀請美英中三地藥劑學領域專家共聚直播間,對該方面進行了深入地講解和探討,來自國內外近500位學者觀看了此次直播。

由無涯創新學院何仲貴教授擔任主編的期刊Asian J Pharm Sci不斷提升國內外影響力,致力於發表更多全球優秀的藥劑學科研成果,深入貫徹"把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等一系列指示精神,在中國科協"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的引領下,以創辦"世界一流藥學期刊,服務雙一流建設"為目標,打造"一刊三平臺",為中國優秀的藥劑學科研成果提供國際化交流平臺。

延伸閱讀

何仲貴,教授,博士生導師,藥劑學科學術帶頭人,亞洲藥劑學雜誌《Asian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主編,國家特聘教授,吳階平-保羅楊森醫學藥學獎獲得者,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研究成果發表於《Nature Communications》、《Adv. Sci》、《Nano Letters》、《ACS Nano》、《J. Control. Rel.》等期刊,累計發表高水平論文300餘篇,H指數為37,累計被引近5000次;主持課題獲新藥證書8項,臨床批件6項。

期刊影響因子Asian J Pharm Sci目前即時影響因子5.4,2019年影響因子為3.968,處於Q1區。AJPS自2017年6月被SCIE收錄,收錄內容從2015年第1期開始。2017、2018年影響因子分別為4.56,4.016,三年平均影響因子4.18,持續位於JCR Q1區。

投稿經驗和審稿周期

Asian J Pharm Sci偏重收錄以下研究方向:藥理學、生物藥劑學、藥物代謝與轉運、藥動學、藥物等,主要報導藥學研究的新進展、新成果、新動向、新技術及藥物在臨床應用與實踐方面的最新動態和成果,與藥學相關的論著、綜述、短篇通訊均可投稿。投稿接受率高達62.5%,自引率僅3%,國人發文佔比約56%。

關於審稿周期,可以跟隨小編來看幾篇已經發表的文獻。

篇一:A computer-aided chem-photodynamic drugs selfdelivery system for synergistically enhanced cancer therapy,2020年2月26日投出去,次月28號返修,4月20日即接收,基本上是一個月一個臺階,5月17號就發表出來了。

篇二:BioPerine Encapsulated Nanoformulation for Overcoming Drug-Resistant Breast Cancers,3月6日投出去,4月18日小修一下,當月21日就接受了,5月17日就在線發表了,前前後後兩個月,速度不可謂不快,並且Asian J Pharm Sci屬於OA期刊,無版面費!

素材來源:瀋陽藥科大學

相關焦點

  • 推薦兩個免費查詢SCI期刊影響因子(IF)的網站
    影響因子(Impact Factor,IF)是衡量學術期刊質量與影響力的一個重要參考指標,在中國備受推崇。SCI一般於每年的6月份公布最新的年度影響因子,其實這個數據是前一年的。例如2020年6月公布的是2019年度SCI所收錄的各期刊的影響因子。
  • sci論文如何分區和影響因子
    發表sci論文有一定的用途時,比如評獎、評職稱等,要滿足相應的評審標準要求,否則會導致發表的sci論文達不到目的。在提出的評審標準要求中,不少人對分區和影響因子一頭霧水,鬧不懂它們怎麼來的。本文就回答下關於sci論文如何分區和影響因子的問題。
  • 中國科學院32種SCI收錄期刊進入國際同學科排名Q1區
    以下是中公考研小編整理的關於「中國科學院32種SCI收錄期刊進入國際同學科排名Q1區」相關資訊文章,一起關注一下吧~近日,科睿唯安2017年SCI期刊引證報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JCR)正式公布。中國科學院SCI收錄期刊增加至81種,佔全國SCI期刊總數的47%(全國共計174種)。
  • sci期刊影響因子幾年更新
    sci期刊有分區,分區劃分標準,與影響因子有關。sci期刊的影響因子並不是一成不變的,每次更新,都可能會導致sci期刊重新劃分分區。那麼,sci期刊影響因子幾年更新?影響因子是一種期刊評價工具,是JCR對包括SCI收錄的3800種核心期刊(光碟版)在內的8000多種期刊(網絡版)之間的引用和被引用數據進行統計、運算,並針對每種期刊定義了影響因子等指數。sci期刊影響因子是以年為單位進行計算的。
  • 這本國產期刊2018年才被SCI收錄,短短兩年影響因子即突破5分
    TLCR期刊於 2012 年 3 月創刊,是一本國際性的,經過同行評審的開放獲取期刊,並於2018年被SCI收錄,2019年影響因子為5.132。03影響因子趨勢TLCR期刊2018年才被SCI收錄,短短兩年內影響因子從4分+突破5分,2019年影響因子為5.132,預計2020年影響因子會保持在
  • 2020年SCI收錄的中國期刊影響因子
    JCR對包括SCI收錄的3800種核心期刊(光碟版)在內的8000多種期刊(網絡版)之間的引用和被引用數據進行統計、運算,並針對每種期刊定義了影響因子(Impact Factor)等指數加以報導一種期刊的影響因子,指的是該刊前二年發表的文獻在當前年的平均被引用次數。從某種意義上講:一種刊物的影響因子越高,也即其刊載的文獻被引用率越高,一方面說明這些文獻報導的研究成果影響力大,另一方面也反映該刊物的學術水平高。因此,JCR以其大量的期刊統計數據及計算的影響因子等指數,而成為一種期刊評價工具。
  • 這本國產SCI期刊,首個影響因子上2分,免出版費
    今天,我們來看看這本SCI期刊:Military Medical Research:這本國產英文OA期刊,免出版費,去年剛被SCI收錄,今年6月獲第1個影響因子2.325,位居Q2區。May 2019 Accepted: 8 July 2019Received: 6 February 2019 Accepted: 31 May 2019影響因子,首個因子就不錯國產的英文期刊,近年來湧現出很多SCI期刊。
  • 影響因子一直穩居13分以上的SCI期刊
    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 期刊封面該刊於2012年3月29日創刊,印刷版於2013年開始出版。2013年10月被國際權威檢索資料庫SCI收錄,2014年7月獲得首個影響因子 8.476。
  • 2017年中國大陸SCI收錄期刊的影響因子排名
    根據最新發布的SCI《期刊引證報告》,2016年度中國大陸計有185種期刊被收錄,在數量上與2015年度持平,2015年度的185種期刊中有10種期刊(大多為香港地區的期刊)本次沒有劃歸到大陸地區的期刊名錄。
  • 影響因子進入Q1區的中國科技期刊增至50種
    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11月19日在京召開中國科技論文統計結果發布會,發布中國卓越論文產出報告。今年值得關注的一個變化是,2018年進入本學科世界前列的中國科技期刊數量有明顯增加。據2019《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的影響因子平均值為0.689,2001年以來年均增長率為5.8%,期刊的總被引頻次均值為1410次,2001年以來年均增長率為11.6%。
  • 最新SCI影響因子(JCR 2019)出爐!超千本5分以上期刊速覽
    今年共有12838本期刊被SCI收錄。一般當年公布的SCI影響因子(IF)是上一年的數據,也就是說2020年公布的是各期刊2019年的影響因子。SCI影響因子計算方式:出版當年之前兩年該期刊在當年被引用次數總和 ÷ 前兩年該期刊出版文獻之總篇數。2019年度5分以上期刊共有1017本,而2018年度為1006本。
  • sci期刊發表論文有影響因子要求嗎
    sci期刊發表論文有影響因子要求嗎?影響因子是表徵期刊影響大小的一項定量指標,即影響因子說的是期刊,而不是論文。發表論文是否對sci期刊影響因子要求,還是要看有關單位的相關規定,有的單位會有,有的單位則沒有。
  • 什麼是SCI、SSCI、EI、影響因子和期刊分區?
    分印刷版、光碟版和聯機板等載體。印刷版、光碟版從全球數萬種期刊中選出3300種科技期刊,涉及基礎科學的100餘個領域。每年報導60餘萬篇最新文獻,涉及引文900萬條。進入SCI這一刊物的論文即為SCI論文。SCI論文,顧名思義,即為被SCI索引收錄的期刊所刊登的論文。
  • 中國首次 上海一科技期刊影響因子超20
    ■上海科技期刊《細胞研究》影響因子為20.507,這是我國自主創辦的科技期刊影響因子首次超越20,在本學科領域期刊中排名世界第七、亞太第一    ■今年,中國共有九種本土學術期刊影響因子超過10,「上海原創」期刊佔據1/3    ■
  • 這本SCI 期刊影響因子翻了近一倍超 6 分,但還是請慎重選擇
    今天,筆者要說的這本期刊最新影響因子較上一年翻了近一倍,超 6 分,聽起來是不是很心動,但筆者還是提醒大家慎重選擇,為什麼呢?我們慢慢往下看。2、影響因子這可能是對 SCI 最關注的問題了,Genomic 期刊的影響因子一直以來發揮比較穩定,維持在 3 分,2013-2017 年降到 3 分以下,不過後續很快升高,今年達到了驚人的 6 分。期刊的發文量最近幾年也是比較穩定,沒有擴刊。
  • 這本國產SCI期刊,院士主編,免版面費,影響因子已超10分
    ,並成為「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首批梯隊期刊。此外,還涉及涵蓋中國研究政策和資助趨勢的研究重點,新聞和觀點以及評論,並提供了一個論壇,以促進生命科學各個領域研究人員之間的學術交流。Protein & Cell的最新影響因子(JCR2019)是10.164。
  • 珍藏版丨2019 SCI期刊影響因子新鮮出爐-病毒學領域
    JCR對包括SCI收錄的3800種核心期刊(光碟版)在內的8000多種期刊(網絡版)之間的引用和被引用數據進行統計、運算,並針對每種期刊定義了影響因子(Impact Factor)等指數加以報導。一種期刊的影響因子,指的是該刊前二年發表的文獻在當前年的平均被引用次數。一種刊物的影響因子越高,也即其刊載的文獻被引用率越高,一方面說明這些文獻報導的研究成果影響力大,另一方面也反映該刊物的學術水平高。
  • sci分區和影響因子有關係嗎
    在發表sci論文時,需要關注sci期刊是哪個分期的,影響因子是多少。因而很多作者比較想知道sci分區和影響因子有沒有關係,哪怕單位要求發表sci論文沒有分區或者影響因子上的要求,內心也要了解這兩者對自己發表論文的影響。那麼,sci分區和影響因子有關係嗎?
  • sci期刊如何判斷級別高低
    sci期刊相比較其他期刊來說,已經處於頂尖的地位。但sci收錄的期刊不止一本,在sci期刊這一圈子內也難免互相比較高低。那麼,sci期刊如何判斷級別高低?分區或影響因子。首先,sci期刊分區判斷級別高低sci期刊分為了四個區,採用的分區標準有兩種。
  • 2017年最新版SCI期刊影響因子點評
    今年共收錄了8856份自然科學領域的SCI期刊,據此,筆者挑選了幾個不同的角度對最新版SCI期刊影響因子進行深入觀察,帶大家看一下今年有哪些期刊表現搶眼,值得進一步關注,希望對你在今後選擇目標投稿期刊時帶來一點幫助和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