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壽康寶鑑》丨 保身立命戒期及天地人忌

2021-02-22 愛源拯救104


福善huoyin的道理,已經說得十分詳細了。至於夫妻之間的事,人們往往容易忽視,不知道一年當中,有應該斷然齋戒的日子,例如《月令》上說:「春分前三日,官府派人敲擊大鈴高聲通告眾人說:『雷將要發出巨大聲響,有不戒除房事者,生下的兒女五官不完整,夫妻一定會有兇險災難。』」人身的血氣運行,原來與天地節氣的運行相呼應,倘若違背節氣運行規律而流失精氣,那麼人身的氣血運行不能與天地氣節的運行協調,對自身精氣傷害比平時超過百倍。至於神明降察或聖誕之日,有些人不知道,也不懂得忌諱,而犯yin欲,以至於褻瀆冒犯神明,冥冥之中受到譴責而不知。因此世上有人雖循謹忠厚,卻常有多病短壽之患,又常有功名被削、年壽被減的禍報,這些往往都是因為不知「非時不yin;非處不yin;恭敬神明,當有所迴避和忌諱」的原故。與其等到報應臨頭時追悔而無法挽回,不如遵守齋戒以求自新。現恭錄齋戒的日期,以及天地人的忌日,希望愛惜自身的人,都遵守它。

以下介紹夫妻性生活應知的戒期和忌諱:

保身立命戒期及天地人忌

農曆 正月 (共18日)

戒日

戒由(原因)

犯者報應(果報)

初一

天臘、月朔(每月同)

玉帝校世人神氣祿命

削祿奪紀(十二年為一紀,一百日為一算,奪紀奪算都是減壽)

初三

鬥降(每月同)、萬神都會

奪紀

初五

五虛忌(中醫稱:脈細、皮寒、洩痢前後、飲食不入、真氣不足為五虛)

奪紀

初六

六耗忌(陰、陽、晦、明、風、雨所導致的六種病)

雷齋日(每月同)

減壽

初七

上會日

損壽

初八

五殿閻羅天子誕

四天王巡行(每月同)

奪紀

初九

玉皇上帝誕

奪紀

十三

楊公忌


十四

三元降

四天王巡行(每月同)

減壽

十五

三元降

月望(每月同)、上元神會

四天王巡行(每月同)

減壽

奪紀

十六

三元降

減壽

十九

長春真人誕


廿三

四天王巡行(每月同)、三屍神奏事


廿五

月晦日(每月同)

天地倉開日

減壽

損壽、子帶疾

廿七

鬥降(每月同)

奪紀

廿八

人神在陰(宜先一日即戒,每月同)

得病

廿九

四天王巡行(每月同)


三十

月晦、司命奏事(每月同)

四天王巡行(每月同)(小月即戒廿九)

減壽

減壽

農曆 二月 (共18日)

戒日

戒由(原因)

犯者報應(果報)

初一

月朔、一殿秦廣王誕

奪紀

初二

萬神都會

福德土地正神誕

奪紀

得禍

初三

鬥降

文昌帝君誕

削祿、奪紀

初六

雷齋日

東嶽帝君誕

減壽

初八

釋迦牟尼佛出家、三殿宋帝王誕

張大帝誕、四天王巡行

奪紀

十一

楊公忌


十四

四天王巡行


十五

釋迦牟尼佛涅槃

月望(即月半)、太上老君誕

四天王巡行

削祿、奪紀

十七

東方杜將軍誕


十八

四殿五官王誕

至聖先師孔子諱辰

削祿、奪紀

十九

觀音大士誕

奪紀

廿一

普賢菩薩誕


廿三

四天王巡行


廿五

月晦日

減壽

廿七

鬥降

奪紀

廿八

人神在陰

得病

廿九

四天王巡行


三十

月晦、司命奏事

四天王巡行(月小即戒廿九)

減壽

農曆 三月 (共17日)

戒日

戒由(原因)

犯者報應(果報)

初一

月朔、二殿楚江王誕

奪紀

初三

鬥降、玄天上帝誕

奪紀

初六

雷齋日

減壽

初八

六殿卞城王誕

四天王巡行

奪紀

初九

牛鬼神出

楊公忌

產惡胎

十二

中央五道誕


十四

四天王巡行


十五

月望、昊天上帝誕、玄壇誕

四天王巡行

奪紀

十六

準提菩薩誕

奪紀

十八

中嶽大帝誕、后土娘娘誕、三茅降


二十

天地倉開日

子孫娘娘誕

損壽

廿三

四天王巡行


廿五

月晦日

減壽

廿七

鬥降

七殿泰山王誕

奪紀

廿八

人神在陰

蒼頡至聖先師誕

得病

奪紀

廿九

四天王巡行


三十

月晦、司命奏事

四天王巡行(月小即戒廿九)

減壽

農曆 四月 (共18日)

戒日

戒由(原因)

犯者報應(果報)

初一

月朔、八殿都市王誕

奪紀

初三

鬥降

奪紀

初四

萬神善會

文殊菩薩誕

失音、夭胎

初六

雷齋日

減壽

初七

南鬥北鬥西鬥同降

楊公忌

減壽

初八

釋迦牟尼佛誕

萬神善會

善惡童子降

九殿平等王誕、四天王巡行

奪紀

失音、夭胎

血死

十四

純陽祖師誕

四天王巡行

減壽

十五

月望

鍾離祖師誕、四天王巡行

奪紀

十六

天地倉開日

損壽

十七

十殿轉輪王誕

奪紀

十八

天地倉開日、紫微大帝誕

減壽

二十

眼光聖母誕


廿三

四天王巡行


廿五

月晦日

減壽

廿七

鬥降

奪紀

廿八

人神在陰

得病

廿九

四天王巡行


三十

月晦、司命奏事

四天王巡行(逢月小即戒廿九)

減壽

農曆 五月 (共22日,此月能全戒為最好)

戒日

戒由(原因)

犯者報應(果報)

初一

月朔、南極長生大帝誕

奪紀

初三

鬥降

奪紀

初五

地臘、五帝校定人官爵

九毒日

楊公忌

削祿奪紀

夭亡、奇禍不測

初六

九毒日、雷齋日

夭亡、奇禍不測

初七

九毒日

夭亡、奇禍不測

初八

南方五道誕、四天王巡行


十一

天倉開日

天下都城隍誕

損壽

十二

炳靈公誕


十三

關聖降神

削祿、奪紀

十四

四天王巡行

夜子時為天地交泰

三年內夫婦俱亡

十五

月望、四天王巡行

九毒日

夭亡、奇禍不測

十六

九毒日

天地元氣造化萬物之辰

夭亡、奇禍不測

三年內夫婦俱亡

十七

九毒日

夭亡、奇禍不測

十八

張天師誕


廿二

孝蛾神誕

奪紀

廿三

四天王巡行


廿五

九毒日、月晦日

夭亡、奇禍不測

廿六

九毒日

夭亡、奇禍不測

廿七

九毒日

鬥降

夭亡、奇禍不測

廿八

人神在陰

得病

廿九

四天王巡行


三十

月晦、司命奏事

四天王巡行(月小即戒廿九)

減壽

農曆 六月 (共17日)

戒日

戒由(原因)

犯者報應(果報)

初一

月朔

奪紀

初三

鬥降

楊公忌

奪紀

初四

南贍部洲轉大法輪

損壽

初六

天倉開日、雷齋日

損壽

初八

四天王巡行


初十

金粟如來誕


十三

井泉龍王誕


十四

四天王巡行


十五

月望

四天王巡行

奪紀

十九

觀音大士成道日

奪紀

廿三

南方火神誕

四天王巡行

遭回祿

廿四

雷祖誕、關帝誕

削祿、奪紀

廿五

月晦日

減壽

廿七

鬥降

奪紀

廿八

人神在陰

得病

廿九

四天王巡行


三十

月晦、司命奏事

四天王巡行(月小即戒廿九)

減壽

農曆 七月 (共21日)

戒日

戒由(原因)

犯者報應(果報)

初一

月朔

楊公忌

奪紀

初三

鬥降

奪紀

初五

中會日(一作初七)

損壽

初六

雷齋日

減壽

初七

道德臘

五帝校生人善惡、魁星誕

削祿、奪紀

初八

四天王巡行


初十

陰毒日(大忌)


十二

長真譚真人誕


十三

大勢至菩薩誕

減壽

十四

三元降

四天王巡行

減壽

十五

月望、三元降、地官校籍

四天王巡行

奪紀

十六

三元降

減壽

十八

西王母誕

奪紀

十九

太歲誕

奪紀

廿二

增福財神誕

削祿、奪紀

廿三

四天王巡行


廿五

月晦日

減壽

廿七

鬥降

奪紀

廿八

人神在陰

得病

廿九

楊公忌、四天王巡行


三十

地藏菩薩誕

月晦、司命奏事

四天王巡行(月小即戒廿九)

奪紀

減壽

農曆 八月 (共18日)

戒日

戒由(原因)

犯者報應(果報)

初一

月朔

許真君誕

奪紀

初三

鬥降、北鬥誕

司命灶君誕

削祿、奪紀

遭回祿

初五

雷聲大帝誕

奪紀

初六

雷齋日

減壽

初八

四天王巡行


初十

北鬥大帝誕


十二

西方五道誕


十四

四天王巡行


十五

月望、四天王巡行

太陰朝元(宜焚香守夜)

暴亡

十六

天曹掠刷真君降

貧夭

十八

天人興福之辰(宜齋戒、存想吉事)


廿三

四天王巡行、漢桓侯張顯王誕


廿四

灶君夫人誕


廿五

月晦日

減壽

廿七

鬥降

至聖先師孔子誕

楊公忌

削祿、奪紀

廿八

人神在陰

四天會事

得病

廿九

四天王巡行


三十

月晦、司命奏事

諸神考校

四天王巡行(月小即戒廿九)

減壽

奪算

農曆 九月 (共25日)

戒日

戒由(原因)

犯者報應(果報)

初一

月朔、南鬥誕

自初一至初九北鬥九星降(此九日俱宜齋戒)

削祿奪紀

奪紀

初三

五瘟神誕


初八

四天王巡行


初九

鬥母誕

酆都大帝誕、玄天上帝飛升

削祿奪紀

初十

鬥母降

奪紀

十一

(宜戒)


十三

孟婆尊神誕


十四

四天王巡行


十五

月望、四天王巡行

奪紀

十七

金龍四大王誕

遭水厄

十九

日宮月宮會合

觀世音菩薩出家

減壽

廿三

四天王巡行


廿五

月晦日

楊公忌

減壽

廿七

鬥降

奪紀

廿八

人神在陰

得病

廿九

四天王巡行


三十

藥師琉璃光佛誕

月晦日、司命奏事

四天王巡行(月小即戒廿九)

得危疾

減壽

農曆 十月 (共16日)

戒日

戒由(原因)

犯者報應(果報)

初一

月朔、民歲臘

四天王降

奪紀

一年內死

初三

鬥降

三茅誕

奪紀

初五

下會日

達摩祖師誕

損壽

初六

天曹考察

奪紀

初八

佛涅槃日(大忌色慾)

四天王巡行


初十

四天王降

一年內死

十一

(宜戒)


十四

三元降

四天王巡行

減壽

十五

月望、三元降、下元水府校籍

四天王巡行

奪紀

十六

三元降

減壽

廿三

楊公忌、四天王巡行


廿五

月晦日

減壽

廿七

鬥降

北極紫薇大帝降

奪紀

廿八

人神在陰

得病

廿九

四天王巡行


三十

月晦日、司命奏事

四天王巡行(月小即戒廿九)

減壽

農曆 十一月 (共18日)

戒日

戒由(原因)

犯者報應(果報)

初一

月朔

奪紀

初三

鬥降

奪紀

初四

至聖先師孔子誕(因歷史上對孔子的誕辰有不同觀點,所以此戒期表中出現了八月廿七及該日兩處「至聖先師孔子誕辰」——譯者注)

削祿奪紀

初六

西嶽大帝誕


初八

四天王巡行


十一

天倉開日、太乙救苦天尊誕

削祿奪紀

十四

四天王巡行


十五

月望、四天王巡行

上半夜犯男死

下半夜犯女死

十七

阿彌陀佛誕


十九

太陽日宮誕

得奇禍

廿一

楊公忌


廿三

張仙誕

四天王巡行

絕嗣

廿五

掠刷大夫降、月晦日

遭大兇

廿六

北方五道誕


廿七

鬥降

奪紀

廿八

人神在陰

得病

廿九

四天王巡行


三十

月晦、司命奏事(月小即戒廿九)

四天王巡行

減壽

農曆 十二月 (共20日)

戒日

戒由(原因)

犯者報應(果報)

初一

月朔

奪紀

初三

鬥降

奪紀

初六

天倉開日、雷齋日

減壽

初七

掠刷大夫降

得惡疾

初八

王侯臘(初旬內戊日也為王侯臘)

釋迦如來成佛之日

四天王巡行

奪紀

十二

太素三元君朝真


十四

四天王巡行


十五

月望

四天王巡行

奪紀

十六

南嶽大帝誕


十九

楊公忌


二十

天地交道

促壽

廿一

天猷上帝誕


廿三

五嶽神降、四天王巡行


廿四

司命朝天奏人善惡

大禍

廿五

三清玉帝同降考察善惡

奇禍

廿七

鬥降

奪紀

廿八

人神在陰

得病

廿九

華嚴菩薩誕

四天王巡行


三十

諸神下降,察訪善惡

男女俱亡








註:以上戒期,每月中都是固定的,出現閏月時遵照前一月。另外還有部分節氣等特殊日子應該持戒遵守的,如下表所示:

戒 期

犯者報應(果報)

春分

雷將發聲(宜從驚蟄節禁起,戒過一月)。

生子五官四肢不全、父母有災。

秋分

宜從白露節禁起,戒過一月。

殺氣浸盛,陽氣日衰。

這兩天的「前三天」、「後三天」共七日,犯之必得危疾,尤其應該嚴格持戒。

夏至

陰陽相爭,死生分判之時。(應該從芒種節禁起,戒過一月。)

冬至

陰陽相爭,死生分判之時。(應該從大雪節禁起,戒過一月。)

這兩節為陰陽絕續之交,最應該禁忌。從節日的「前三天」到「後三天」共七日,犯之必得急疾,尤其應該嚴格持戒。另:冬至日半夜子時和冬至後的庚、辛日以及第三個戌日,犯之皆主在一年內亡。

三元日

農曆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分別為上中下三元。

減壽五年

四立日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四天

減壽五年

四離日

冬至、夏至、春分、秋分日的前一天

減壽五年

四絕日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日的前一天

減壽五年

二社日

立春後的第五個戊日為春社日,立秋後的第五個戊日為秋社日

減壽五年。

另:社日受胎者,毛髮皆白。

三伏日

初伏、中伏和末伏,共三十天或四十天

減壽一年

弦日

上弦為農曆每月的初七、初八,下弦為農曆每月的二十二、二十三

減壽一年

晦日

農曆每月的最後一天

減壽一年

戒 日

犯者報應(果報)

每月的三辛日(即日幹為「辛」的日子)

減壽一年

甲子日、庚申日、值年太歲日(即:與當年幹支相同的日子)、拈香持齋供謝神佛日

減壽一年

祖先亡忌日,父母生日、忌日

減壽一年

夫婦雙方的生日

減壽

丙丁日(即日幹為「丙、丁」的日子)、天地倉開日

得病

毀敗日(農曆大月的十八日,小月的十七日)

得病

★十惡大敗日:甲己之年的三月戊戌日、七月癸亥日、十月丙申日、十一月丁亥日;乙庚之年的四月壬申日和九月乙巳日;丙辛之年的三月辛巳日、九月庚辰日和十月甲辰日;戊癸之年的六月己丑日。這十日都是「大不吉利」之日,都應禁戒。

★陰錯日:正月庚戌日、二月辛酉日、三月庚申日、四月丁未日、五月丙午日、六月丁巳日、七月甲辰日、八月乙卯日、九月甲寅日、十月癸丑日、十一月壬子日、十二月癸亥日,這些日子為陰不足之日,都應禁戒。

★陽錯日:正月甲寅日、二月乙卯日、三月甲辰日、四月丁巳日、五月丙午日、六月丁未日、七月庚申日、八月辛酉日、九月庚戌日、十月癸亥日、十一月壬子日、十二月癸丑日,這些日子為陽不足之日,都應禁戒。

【批語】:以上戒期,每年都應該對照日曆逐月查明做上標記,夾在此書中,並依照標記遵守禁戒。






二、天地人忌一覽表(切宜禁戒)

天 忌

酷暑、嚴寒

犯之得重疾不救

烈風、雷雨、天地晦冥、日月薄蝕、彩虹出現、地震

犯之產怪物身死

白晝、星月之下、燈火之前

犯之皆減壽

地 忌

廟宇、寺觀、庵堂之內

犯之大減祿壽。

井臺、灶臺、廁所的旁邊和荒園、冢墓、屍柩的旁邊

犯之惡神降胎,

並產怪物身死。

人 忌

鬱怒

大怒傷肝,犯之必病。

遠行

行房後走百裡者病,走百裡後行房者死。

醉飽

醉飽行房者五臟反覆。

空腹

犯之傷元神。

病後

犯之變症復發。

胎前

犯之傷胎。所以在有孕後,夫婦應立即分床絕欲。一是無墮胎的隱患及小兒胎毒胎瘁、兇險疳痘、遊風驚癇、牙疳等病;二是所生的孩子,男必端嚴方正,女必貞靜幽閒,自然不犯淫佚。

產後

十餘日內犯之婦必死,百日內犯之婦必病。

天癸來時

犯之成血淋症,男女俱病。

竹蓆

竹性寒涼,犯之易感寒氣。

薄衾

犯之寒氣入骨。

窗隙有風宜避,夜深就枕宜戒。

交合才畢,嬰兒在旁啼哭,不要立即給嬰兒餵乳。

交合罷不要立即揮扇及飲冷茶水。若過度受涼,可能導致死亡。

一夜不要兩次交合。

不要服春方邪藥。

不要蓄精不射。

凡是生病、生瘡、出痘後,若不是十分復原,萬不可犯,犯則多半必死。

凡是目疾未好或才好,犯之必瞎。

凡是虛勞證,雖然養好,身體強健了,還必須斷欲一年。若是認為身體復原而犯,多半必死。

凡是傷損筋骨,好後還必須戒一百七八十天。若未過百日犯之必死;縱然過了百日,犯之也必定導致殘廢。

凡是過度辛苦、過度操心、過熱、過度驚恐、過度憂愁,都不可犯。犯之輕則痼疾,重則立即死亡。

按照以上逐月戒期,及「天忌」「人忌」等日外,每月尚有六七日毫無忌犯之日。若論保身之士,每月本屬至多「三、四次」,故能疾病不侵,精神強固。而且寡慾者,必多生男,後(代)嗣身體,亦必強固。彼少年新娶,往往縱慾傷身,使百年好合,一時耗喪殆盡,深可悲也!為什麼不「謹守戒期」,保身立命,使日後,有偕老齊眉之境,子孫眾多之慶,天倫盡享之樂?

敬請轉發    功德無量

相關焦點

  • 《窮通寶鑑》論四時之氣中火五行喜忌,白話翻譯及解讀
    由此而判斷出該五行的旺衰和喜忌。本篇主要從春、夏、秋、冬四個季節的火五行的能量狀態入手,對不同四時之氣下的火五行組合和喜忌進行解讀。《窮通寶鑑》說,春天的火,母(木)旺子(火)相,二種五行勢能相當。火五行在四時之氣中的不同狀態和喜忌就介紹到這裡,本文主要參考《窮通寶鑑》一書進行翻譯,主要針對不同季節不同五行當令情況進行對比,有需求的讀者朋友,可以參照對比自己的五行旺衰和組合喜忌,歡迎交流學習。
  • 我區作家出版新書《開卷壽而康》
    本報訊(記者 向萍)近日,重慶市「百姓學習之星」張毓漢新書《開卷壽而康》出版,這是作者「十本書、百篇賦、千首詩」創作計劃中的第九本書。 張毓漢是我區老年學會會長、老年大學校長,他退而不休,筆耕不輟,《開卷壽而康》主要收錄了他撰寫的95篇健康養生文章。
  • 老祖宗說過壽「忌九,逢九說十」,很多人不懂,壽文化不能忘
    後來農村交通逐漸暢通了,越來越多的農民來到了城市,雖然幹的活比較累,但農民的收入也在逐漸增加,越來越多的農民子女去往城市學習工作,生活質量和過去相比有了很大的改變。那為何說農村對很多農民有著複雜的情感呢?雖然過去農民想拜託家鄉,過上好生活,但過去農村也有著千百年傳承下來獨有的文化習俗,讓很多農民終生難忘。
  • 命理經典《窮通寶鑑》介紹
    二、《窮通寶鑑》的特色和命學價值   徐樂吾認為,《窮通寶鑑》「以十幹配十二月察其生旺休囚,以定取用之準則,立一成以馭萬變,秩然有序,命理書中,殆無其匹」。   前賢對於《窮通寶鑑》的推崇,主要有兩點:   一是因為它創立了以陰陽五行為經、月令天時為緯,輔以寒暖調候,配合十神關係類象的完整取用體系。即「立一成以馭萬變,秩然有序」。這在命理經典中,是獨一無二的特色。對學習命理的人來說,便於學習借鑑。
  • 《用心學了凡四訓》第一篇第12講:立命的學問教給你……
    摘自公眾號(家風研究院)原文:孟子論立命之學,而曰:夭壽不貳。夫夭與壽,至貳者也。當其不動念時,孰為夭,孰為壽?這一講開篇提到「孟子論立命之學」,是《了凡四訓》第一篇「立命之學」的點題部分。所以咱們先說說「立命」一詞的來源。
  • 一年級上《天地人》聽課筆記
    陳曉靜老師《天地人》課堂《天地人》是一年級上識字課的第一課,這篇課文的內容只有6個字,我以為這個識字課很簡單。聽了陳曉靜老師的課,瞬間覺得自己的想法太幼稚,原來,一年級識字啟蒙課要這樣上。陳老師出示課本中的水墨畫,讓學生說與自己看到的畫的不同,讓學生觀察看到了什麼,讓學生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同時,又引入了「天地人」。二、看書說信息。對一年級新入學的學生來說,一切都是未知。陳老師的教學填補了對課本內容認識的空白。教學生讀課文序號、課文標題、課文內容、生字等等信息。教學生如何指讀,集中注意力。三、比較中外文字的不同。
  • 陽宅紫府寶鑑
    與古鏡歌.並陽宅得一錄.諸書行世.振聾警聵.人佑趨避.惟未得其竅者.尚有歧途之惑餘研求是道.二十餘年.戊子春.著奇門綮圖釣.原四千三百二十局.探微索秘.會撼龍經一十八論,造宅三白與城門秘旨,推九宮順逆變換,纂為宅圖一十八局,吻合陽遁九陰遁九之數,實元空大卦,離龍坎水,交媾成局,配天地山澤風水火之化機,為造宅之綱領,次門水改換,嶠星遠近,輔弼高低,隨時更變,趨避盡合乎天心,程序皆師於秘本,名曰陽宅紫府寶鑑
  • 立心立命 成才成德
    我是來自通識教育學院的魏長青,今天我發言的主題是「立心立命,成才成德」。我來說三點體會。一、關於大學20多年前的今天,我跟你們一樣邁進大學,從一個藏區邊遠的小鎮,考到省城,什麼是大學?現在回想起來,17歲的大學就是一個夢,一個美夢,夢裡有教室裡朗朗的讀書聲,有秋雨中紫色丁香的落地聲,有校園草地上的吉他聲。
  • 九陰真經君子堂四內蓮花寶鑑特效曝光
    導語:本文為你帶來九陰真經君子堂四內蓮花寶鑑特效曝光(僅供參考)。 蓮花寶鑑 (君子堂) 6層-15層 蓮花寶鑑每次攻擊都有可能在目標體內注入一股「寶蓮」真氣,真氣潛伏時給目標造成少量的柔傷害,6秒後真氣立即暴漲,給目標及其周圍敵方造成大量陽傷害,並在12
  • 【금수강산 錦繡江山】許俊和《東醫寶鑑》
    許俊和《東醫寶鑑》許俊是1546年到1615年的我國著名的高麗醫學家。他從小格外聰明,二十來歲時醫科考試及格,三十來歲時當了內醫院醫官。內醫院是為王宮負責調製藥物的官廳。後來,他當一名御醫,從事宮廷醫療工作長達三十三年。
  • 八字神煞喜忌查詢
    一起老看看八字神煞喜忌查詢。 八字神煞喜忌查詢1、八字喜神查詢(1)傳統公式計算五行水=1;木=3;火=;土=3;金=3。(2)八字最欠缺喜用神:金,水。(3)四季用神參考日主天幹水生於夏季,稜須有金相助,忌木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