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塊+棉被:「土法冷鏈」敗在最後一公裡

2020-12-19 新京報

  興致勃勃從網上訂購蔬果、海鮮等生鮮食品,收到後卻發現冰袋已化,水果、海鮮壞了一大半。類似的情景很多消費者都遭遇過。

  生鮮食品電商眼下是資本追逐的重點行業,以本來生活、天天果園、中糧我買網為代表的生鮮電商平臺正逐步加大擴張步伐。然而網購生鮮逐漸成為一種消費趨勢後,背後的冷鏈配送卻成為最大的掣肘因素。

  在網上想買到新鮮的蔬果,到底有多難?新京報記者近日在北京、上海兩地走訪調查發現,目前主流生鮮電商平臺分為自建冷鏈配送隊伍和外包第三方物流兩種模式,但一些平臺的專業度和配送質量良莠不齊。尤其是在從倉庫——配送站點——消費者的配送環節中,存在著「斷鏈」、超出保鮮溫度等問題。

  各大生鮮電商喊出的「全程冷鏈」,到最後的配送環節卻成為了「冰塊冷鏈」。出於成本考慮,部分配送站點甚至捨棄了加冰塊保溫的環節,直接使用泡沫箱在高溫下配送冷鮮食品。

  「冰塊和棉被構成的土法冷鮮,還是中國生鮮配送最後一公裡的主題。」中國物流協會特約研究員楊達卿表示,各大食品電商平臺目前所依賴的冷鏈配送,本身就是技術密集型、資金密集型產業,「但中國冷鏈市場成熟度遠遠未達到。」這背後不僅是成本的考量,還有缺乏冷鏈配送資源、系統化標準的多重問題。

  投訴

  生鮮食品屢遭吐槽

  近日,一位北京西城區的消費者稱,今年4月他曾在1號店訂購了100多元的冰鮮產品,打開後也是裡面全部都壞掉了,如果要退貨1號店最多只賠償50元損失,還需要自己墊付快遞費,「所謂的全程冷鏈,也就是張空頭支票。」

  一位在天天果園上購買了一箱「雲南夏黑葡萄」的劉女士則向新京報反映,收到貨之後發現葡萄一開始腐爛,「用紙箱子送來的,打開後才發現葡萄上有白色斑點,並且開始發軟,保溫措施就是2個冰袋,並且快全部化開了。」

  新京報記者在某知名水果電商商品頁面看到,有不少消費者在評論區留言,也稱買到的葡萄並不新鮮,「打開生鮮袋,一股酸氣撲面而來,上面很多爛的,80%的葡萄都掉下來了,嚴重懷疑新鮮程度。」也有消費者說,葡萄放得太熟,「表皮都有點爛了,從包裝袋拎起來後,基本上都從杆子上掉光了。」

  冷鮮包裹到手發現食品壞掉,這並非個案現象。去年8月,一位消費者在大眾點評上投訴微特派的配送服務,「周一早上9點收到簡訊提醒,說買的凍海鮮開始配送,結果等到晚上9點才送達,打開箱子發現冰已全化了,肉質也並不新鮮。」

  探訪1

  上海微特派站點:

  當天配送不完只加冰袋過夜

  7月3日下午,上海楊浦區的微特派配送站點,兩名快遞員正忙著進出搬放包裹。這個面積狹小的商鋪中,大量天天果園、本來生活、1號店生鮮的生鮮快遞箱,在高溫下隨意堆放在開放式倉庫中,而一旁「冷鏈設備回收區」,則被大量普通快遞包裹堆滿。

  快遞員林某說,這批堆放的生鮮包裹昨晚便已到站點,因人手緊張,到了下午還未能配送給消費者。平時,他們主要為天天果園、本來生活等電商配送生鮮水果,這些貨物被放入黑色泡沫箱,同時加入數量不等的冰袋降溫處理,再統一運輸到站點進行配送。

  「正常情況下冰塊能保溫8個小時左右,遇上高溫天氣要儘快送出。」林某告訴新京報記者,這些生鮮貨物在倉庫——站點——消費者的配送環節中,全程依靠冰塊降溫,所以必須保證24小時之內配送完畢。「當天配送不完要在站點過夜的,只能打開泡沫箱再加冰袋。」

  新京報記者注意到,這些標明「冷藏」的包裹與東方CJ、亞馬遜等普通包裹混在一起,由快遞員用電瓶車配送,並沒有任何其他冷藏設備。由於貨物較多,部分冷藏包裹用繩索捆綁在電瓶車側面。

  現場另一位快遞員則稱,公司並未配小型冷藏車等設備,對常溫件、冷藏件的配送也沒具體規定,只要在當天送到即可。如果碰到包裹堆積、延遲送達,雖然一般要放入冰櫃中冷藏,但因容量有限無法全部放入,只能採取加冰袋的方式保鮮。

  新京報記者聯繫到微特派上海區域負責人,對方表示其在上海區域承接了部分天天果園、1號店等電商的生鮮配送業務,是僅次於黑貓宅急便的第二大專業冷鏈配送商。由30臺冷鏈車統一將生鮮包裹運送到站點,當天由快遞員統一送出。

  「利用特製保溫箱和冰袋,基本能保證全程冷鏈配送。」該負責人稱,根據貨物種類不同,加冰袋後可將溫度控制在0~5℃或5~8℃區間。但他同時也承認,遇到配送高峰期時也會使用常溫車運送,「沒有哪家公司敢保證全程冷鏈車配送,連黑貓宅急便都做不到。」

  7月3日晚間,新京報記者在另一家中糧我買網的配送站點看到,快遞員正將未能籤收和退換貨的包裹統一放入大型冰櫃中。

  站點負責人王先生告訴記者,其配送隊伍全部是中糧我買網自營物流,配備了近10臺專業的冰櫃、冰箱等儲藏設備,生鮮包裹在凌晨抵達站點後便要放入冰櫃,在隔天全部配送完畢。具體的投遞環節則是在特製的保溫箱中放入數塊事先準備好的冰板,「最低能到達零下30度左右,按規定要在8小時之內配送完畢。如果遇到消費者不在家等情況,需馬上帶回站點存入冰櫃,避免冰塊化掉導致食品腐壞。」

  探訪2

  北京配送點:

  冷鏈斷了鏈 冷藏變常溫

  冰袋+泡沫箱降溫,是一些生鮮電商冷鏈配送的主要模式。這意味著生鮮包裹在倉庫、站點、消費者的配送中,必須同時間賽跑,趕在冰袋保鮮失效之前,將食品送到消費者手中。

  但正是這由配送站點到消費者手中的「最後一公裡」冷鏈中,更易出現「斷鏈」。

  7月2日下午15時30分,在北京豐臺某小區旁的配送現場,新京報記者注意到,由微特派負責派送的本來生活、1號店的冷鮮包裹,被繩索固定在普通三輪車的車頂。

  快遞員李師傅告訴新京報記者,3個標「生鮮冷藏」的包裹裡裝蔬菜、水果,裡面放置有乾冰,而另一銀色保溫箱中是肉,但什麼也沒放。「沒加冰塊的貨物需下午2點半前送到,路上遇到事送不過去也沒辦法。」

  而在北京知春裡站的一家快遞貨物配送中心,不少快遞人員忙著對包裹分揀、裝車。當天33℃高溫下,新京報記者看到,部分標有「冷藏」的蔬菜等生鮮包裹,只用普通白色泡沫箱包裝,並未採取任何保溫措施。

  新京報記者在現場等待的時候,沒有人對這些生鮮包裹給予更多「關照」。半小時後,才有一位快遞員來取貨。當詢問這些標「冷藏」的生鮮是否保溫時,快遞員稱盒子裡加了乾冰,就快速推車離開。

  事實上,這個由北京陸達達物流公司承運的生鮮包裹,標籤上用加粗黑體字標明「冷藏」,但記者之前打開盒子,發現裡面的蔬菜只用普通塑膠袋包裝,並沒有乾冰、冰袋,也並未採取其他保鮮措施。

  探因

  「冰塊冷鏈」意在壓低成本

  各生鮮電商都喊出「全程冷鏈」口號,但在落地配送環節卻大相逕庭,這背後是有出於成本的考慮。

  新京報記者獲得的一份材料顯示,在微特派的核心業務冷鏈配送中,有本來生活、東方CJ、1號店、易鮮坊、唐朝農莊等8家合作客戶,覆蓋北京、上海、廣州等地,其冷鏈配送服務費用16~20元/單,首重1公斤。

  這些生鮮電商網站的對外介紹中,均稱使用嚴格的全程冷鏈。不過,在實際遞送環節中,配送入宅時「泡沫箱+保溫冰袋」開始成為通用模式,甚至在常溫下進行。

  北京一家冷鏈設備廠商負責人徐先生告訴新京報記者,目前針對全程冷鏈已有成熟產品,如專業冷藏車上搭載的品質劣變監測裝置、品質信息預警設備等。如電商平臺要按照嚴格意義上的全程冷鏈標準來執行,採用專業冷藏物流車配送入戶,成本太高昂,平均價格約在300元/單左右。

  相比之下,更多企業願意尋求第三方物流供應商,選擇低成本的冷鏈運輸方案:「目前保溫泡沫箱價格在2~3元、降溫冰袋價格在0.5~1元左右,配送設備成本較低,而且還可循環回收使用。」徐先生說。

  曾為本來生活網提供物流解決方案的北京某物流公司負責人說,目前各大電商平臺主要採用的還是「二段式」半程冷鏈,即依託城市間幹線冷鏈運輸,以城市冷庫做節點,配合保溫措施完成配送上門。

  「藉助第三方承運商冷鏈配送,雖然可節約成本並快速複製到全國範圍。但一件貨物從生產基地到消費者手中,要輾轉經多家物流商,在中間的流通承運環節一旦發生脫離冷鏈,電商平臺很難進行實質性管理,這會很容易影響產品和服務品質。」該人士表示。

  還有不少電商平臺選擇了自建物流。截至目前,順豐優選、中糧我買網等都紛紛建設自主全程冷鏈,實現全程運輸環節的溫度控制,來保證物流配送速度,這也帶來高昂的前期投入。

  「自建冷鏈配送的重資產模式,對中小電商的成本太高。」該負責人告訴記者,以北京一地為例,冷庫平均租金約在2元/平方米/天,即便是5000平方米的中型倉庫,也意味著每年要付出近400萬租金成本,再加上硬體設施、人力等因素,每單生鮮品類的配送成本要佔比30%以上,「價格較低的水果等產品,幾乎不賺錢」。

  隱患

  溫度變化大 「偽冷鏈」難滿足保鮮需求

  然而,在生鮮冷鏈物流的配送中,各類蔬果、冷鮮肉等不同品類貨物,對保鮮所需的儲藏和溫度也都不盡相同,使用簡單的冰塊物理降溫手段,很難全部滿足保鮮需求。

  以冷鮮肉為例,《鮮、凍肉運輸條件》(GB/T20799)規定,將冷卻肉(冷鮮肉)從一個保鮮庫運送到另一個保鮮庫,或從保鮮庫到零售商的過程中,運輸時間少於4小時的,可採用保溫車(船)運輸,但應加冰塊以保持車廂溫度,時間長於4小時的,運輸設備應能使產品保持在0℃-4℃。

  據了解,冷鮮肉假如始終處於0℃-4℃低溫中,大多數微生物生長繁殖都能被抑制,肉毒桿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病原菌分泌毒素的速度也會大大降低。但一旦冷鏈斷裂,環境溫度上升,細菌將會加速繁殖。

  新京報記者聯繫到江蘇一家冷鏈蓄冷劑生產企業,對方負責人表示,目前針對生鮮配送的冰袋主要有2℃~8℃保鮮、-18℃~-22℃等低溫產品,放入冰袋後只能將貨物保存在低溫狀態,「溫度變化較大,很難跟專業冷藏車一樣,將貨物溫度全程保持在同一區間。」

  據中國製冷協會的研究報告,由冷鏈物流運送的水果、蔬菜等易腐食品應全程冷鏈配送,但由於缺乏低溫保障,在從分銷點到消費者家中這一段配送路程,最容易出現「斷鏈」。

  「嚴格意義來說,國內食品電商所推行的冷鏈配送,許多只能稱之為『偽冷鏈』。」阿里巴巴研究院物流專家粟日指出,生鮮冷鏈是指在貨物從倉庫——配送——消費者等各個環節中,始終要處於產品所必需的低溫環境下,全程的溫度監測、控制要達到一定水平,「簡易的冰塊配送,很難將溫度維持在穩定狀態下,波動段較大,尤其是在高溫中,冰塊很容易升溫融化,導致產品不新鮮甚至腐敗。」

  痛點

  冷鏈資源稀缺 缺乏統一標準

  中國冷鏈物流聯盟的一組調研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全國冷庫容量共20469713噸,冷藏車輛僅有2.9萬輛。早在2010年推出的國家農產品冷鏈規劃中,提出目標也只是到2015年果蔬冷鏈流通率達20%、冷藏運輸率提高到30%,這遠低於發達國家90%的標準要求。

  粟日認為,目前國內冷鏈資源太過稀少,遠遠不能滿足國內生鮮電商的市場需求,據《阿里巴巴農產品電子商務白皮書》顯示,僅2013年生鮮品類銷售額同比超194%,是食品中增長最快的品類。但對應的冷鏈配送由於缺乏資源和統一標準,導致物流成本與生鮮產品平均銷售額呈現倒掛狀態,也催生了市場上常見的「冰塊冷鏈」。

  針對生鮮冷鏈配送的標準不一,業內也即將出臺系統化的統一標準,有望解決最後一公裡環節的「冰塊冷鏈」。

  7月1日,《天津市冷鏈物流儲運銷地方標準》正式實施,這是國內首部發布的針對冷鏈物流的系統化標準。其參考美國、日本等國家模式,對果蔬、水產、畜禽肉等生產、儲存、運輸、銷售等多個環節做出標準化規定,涉及車輛、保鮮容器、服務平臺等多項標準。

  天津模式之前,國家也曾多次針對生鮮冷鏈推出過相關標準與政策,2010年國家發改委推出《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規劃》,2014年底國家質檢總局和標準委也有水產品冷鏈等標準。

  楊達卿告訴新京報記者,全鏈條的生鮮標準要推向電商平臺,須先解決渠道分散難題。其根本問題在於,生鮮冷鏈市場覆蓋肉食、水產品、果蔬等,流通渠道、生產基地高度分散,不僅一直缺乏系統性的標準規範,在實際落地過程中很難推動。「真正的生鮮冷鏈,一定要貫穿生產、採購、儲運、銷售的全鏈條,標準也要貫穿始終,否則半路標準、環節標準再好,也難以保證全程不斷鏈。」

  B12-B13版採寫/新京報記者 李棟 實習生 楊潔 謝家經緯

  B12-B13版攝影/(除署名外)新京報記者 李棟 實習生 謝家經緯

  (關注「綠松鼠」官方微信xjbxinshipin,獲取新銳、科學、綠色的食品資訊。)

相關焦點

  • 偽冷鏈下的配送亂象:冰塊+棉被 敗在最後一公裡
    然而網購生鮮逐漸成為一種消費趨勢後,背後的冷鏈配送卻成為最大的掣肘因素。  在網上想買到新鮮的蔬果,到底有多難?新京報記者近日在北京、上海兩地走訪調查發現,目前主流生鮮電商平臺分為自建冷鏈配送隊伍和外包第三方物流兩種模式,但一些平臺的專業度和配送質量良莠不齊。尤其是在從倉庫——配送站點——消費者的配送環節中,存在著「斷鏈」、超出保鮮溫度等問題。
  • 冰塊外面裹棉被,會更快融化嗎?
    一、棉被裹冰塊,黃磊做對了嗎?在9月6日的《極限挑戰》節目中,有一項運送冰塊的任務,明星黃磊為了避免冰塊在途中融化,從棉襖上撕下一大塊放進了裝冰塊的包裡。這讓站在旁邊的羅志祥無法淡定了,「不會更快融化嗎」,他忍不住問。
  • 打通生鮮物流最後一公裡 看數字冷鏈如何「織網護冷」
    打通生鮮物流最後一公裡 看數字冷鏈如何「織網護冷」金羊網  作者:孫綺曼 黃婷 林曦 許悅  2020-12-12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孫綺曼 黃婷 林曦 許悅
  • 啟用冷藏藥品冷鏈包 打通冷鏈運送「最後一公裡」
    近日,為響應醫院規範化、科學化、精細化管理的行動號召,藥劑科住院部藥品調劑中心通過使用冷藏藥品冷鏈包,實現了病區醫囑用藥全程冷鏈化運送。冷鏈管理直接關係藥品質量和患者切身利益,而冷藏藥品一般多是指對溫度非常敏感的多肽、蛋白基生物製藥產品。這類藥品具有複雜的分子結構,常溫和低溫環境下很難保持穩定的狀態。研究發現,2℃至8℃為大多數生物製劑的穩定溫度範圍。暴露在過高的溫度下,會使藥品蛋白加速變性,多糖降解、生物活性降低,不但會使藥效受到影響,還可能對患者產生不可預知的影響。
  • 「冷鏈宅配」將成為製冷行業新的發展機遇
    製冷快報 - 製冷快報訊:「冷鏈宅配」這個在日本、臺灣地區非常普遍的服務行業,今天在中國大陸突然走紅,正好契合了大陸目前的市場消費。在國內,相比於普通物流行業白熱化的競爭狀態,冷鏈物流仍處於起步的試水階段。
  • 優沃冷鏈徐本東:3年內要將高端「天龍戰隊」擴至100臺
    哈爾濱優沃冷鏈物流有限公司總經理 徐本東再次見面是在新一代東風天龍KL/天錦KR全國上市的發布現場,徐本東不僅成立了哈爾濱優沃冷鏈物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優沃冷鏈),還立下了3年內將高端冷藏車擴至百臺的目標。徐本東從事物流運輸已近18年時間,期間有很長一段時間駕駛的是進口卡車。
  • 義大利冰淇淋趕來參加天貓雙11,菜鳥一萬公裡冷鏈帶來原裝口味
    文|傅喬這是一雙普通人「看不見的手」。消費者體驗背後,是升級後的菜鳥全球冷鏈物流系統在日夜緊張運轉,以應對雙11的冷鏈產品運輸需求。2020年雙11,僅寧波跨境冷鏈保稅倉的冰淇淋備貨就達到200噸,這些備貨在預售第一天就被秒光。即將到來的雙11交易峰值,是對菜鳥全球冷鏈物流的一次集中驗兵。
  • 電動三輪冷藏車,冷鮮蔬菜冷鏈運輸的幫手!
    究其原因最重要的一點是最後一公裡冷凍宅配設備沒有完善。現在我國的具體情況是:國內生產供應的大、中型冷藏車能滿足從生產基地到城市儲備冷庫及大型冷鮮蔬菜市場冷鏈運輸需求,但是從城鎮的集散地到城鎮街區的零售終端、小型超市和小區菜市場等場合,由於道路狹窄,大、中型冷藏車無法到達,沒有適合我國國情的冷藏運輸配送設備,無法完成「最後一公裡」的冷鮮配送,迫使相關從業人員採用土辦法、土設備,替代冷藏輸配設備的功能,從而造成食品品質下降
  • 試試「冰塊去油法」吧
    用了「冰塊去油法」後,豬骨湯變清了許多  實驗材料  豬骨湯、火鍋湯、冰塊、兩個金屬勺子、廚房用紙  實驗過程  1.記者花了兩個小時燉了一鍋豬骨湯,湯表面漂著一層厚厚的、白色的油。為了便於觀察,記者將湯中的骨頭和肉撈出。
  • 水果冷鏈的「隱形守護者」
    在消費者眼中,冷鏈是看不見的,但是其實冷鏈對產品的質量有非常大的影響,輕則影響口感,重則還會對健康產生影響。我們做水果的人都知道,如何保鮮是水果行業最大的考驗,這個時候,全程冷鏈的重要性就凸顯了。果蔬行業可以說成也冷鏈敗也冷鏈。
  • 海爾食品安全櫃守護速凍食品最後一公裡不「斷鏈」
    斷裂的冷鏈為什麼有的冷凍食品保質期內會變質?為什麼部分速凍餃子會變形?為什麼寧波孕婦吃了剛買的粽子後會流產……這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背後,到底隱藏著什麼?據調查發現,原因是一條斷裂的冷鏈。然而,本來宣稱「全程冷鏈」的冷凍食品「最後一公裡」斷鏈,速凍食品終端不受控,出現脫冷、品質降低的問題。冷凍速食品完全以低溫來保存食品原有品質,而不藉助任何防腐劑和添加劑,同時使食品營養最大限度的保存下來。具有原食品美味、方便、健康、衛生、營養、實惠的好處。
  • 冷鏈為何上了中央政治局會議?人民日報解讀
    伴隨著這一工程的實施,未來城鄉之間的冷鏈物流建設將迎來大發展,物流業的冷鏈短板將會逐步補齊,國內需求將進一步釋放,百姓餐桌將更加豐富,生活幸福感大大增強。 滿足消費多元需求 民以食為天。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國民生活水平也在不斷提高。吃得飽已經不再是目標,城鄉居民更加開始關注高品質的食品,想要吃得好。
  • 「五小五大」工作法打通服務「最後一公裡」
    報送單位 / 山東能源棗礦集團高煤公司黨委【摘要】作為企業後勤餐飲服務單位,如何創建服務型黨組織打通黨建工作「最後一公裡」,更好地滿足職工日益提高的健康飲食需求?五小五大工作法一、實施背景高煤公司食堂黨支部現有職工 102 人,黨員 18 人,負責為公司近 3000 餘名職工提供餐飲服務,24 小時營業。
  • 2020年「三民」活動|青島市供銷合作社:打通農產品冷鏈配送「最後...
    在生產環節,突出做好生產基地建設,推廣「水肥一體化」智慧農業物聯網技術應用,帶動農民發展標準化基地80萬畝,實現生產服務全覆蓋;依託農資經營優勢,建設「莊稼醫院」,推廣測土配方、飛防機播等農業現代化技術廣泛應用,對種子、化肥、農藥等農資實行專項銷售,實現農業生產服務全覆蓋,農資銷售16年零投訴。
  • 【聚焦:冷鏈不「冷」,如何爬上物流「珠峰」】
    特別是目前政府對這方面的監管比較薄弱,現在主要還是在管「兩頭」,即生產企業和終端銷售企業,對中間環節尤其最需要關注的生鮮產品流通環節的監管比較薄弱。業內稱之為「兩邊冷中間斷」,即從廠門到商超店門或者消費者家門口這一段存在冷鏈斷裂。「很多企業並沒有真正按照冷鏈的方式在做。比如,目前很多生鮮產品都是在常溫車甚至棉被車,以及在不合格的冷庫當中去儲存。」秦玉鳴說。
  • 快遞「最後一公裡」服務遇危機 看看德邦快遞怎麼樣做的
    最近,快遞物流行業談論最多的話題就是」最後一公裡「的服務收費問題,從4月30日豐巢對外宣布超時收費開始,這個話題已發酵近一個月,上了微博熱搜18次,引發了數百萬次討論。其實,透過現象看本質,快遞企業直面的應該是消費者群體,尤其在快遞江湖的博弈中。
  • 助力2000公裡外貴州櫻桃直達北京,松下布局中國冷鏈產業
    中國正迎來冷鏈行業發展新機遇,一方面是渠道商助力農產品流通中需要優質的冷鏈物流保證品質,同時降低農產品損耗;另一方面是當前消費者對於食品健康和食品安全的重視程度明顯提升,對於食品配送的冷鏈物流需求更加強烈。
  • 武義首個倉儲配送中心落成倒計時 打通農村物流體系「最後一公裡」
    工程項目負責人 說,整個中心面積達4000平方米,「我們根據要求在廠房內先後建設了冷鏈區(內含100平方米冷庫及配備冷鏈車)、物流倉儲區、物流分揀分撥區、農產品簡易加工包裝區、地堆區,掛牌建成了武義縣首個物流倉儲配送中心,同步租賃柳城冷庫,提供城區及中心農村的冷鏈倉配,為本地農產品上行提供服務;同時打造了農村物流倉儲配送中心、柳城冷庫、郵政農村電商服務中心三個智能倉儲物流示範點,大幅度提高倉儲運轉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