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集 KTV 包廂中、飛機場、體育場、建築工地中的噪音,將其蘊含的能量儲存起來,然後轉化成電能,供百姓生活使用。類似像這樣奇特的創意,在8月8日西安交大舉行的第五屆全國大學生節能減排社會實踐和科技競賽上不勝枚舉。經過初賽,全國73所高校141件貼近日常生活的節能減排科技作品進入決賽,讓參觀者連連叫絕,感受到科技的力量。
■全國203所高校大學生競技「節能減排」
全國大學生節能減排社會實踐與科技競賽由教育部高教司主辦,旨在培養大學生節能減排意識,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從2008年開始,一年一次已經分別在浙江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北京科技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成功舉辦4屆。本屆賽事共收到全國203所高校2059件參賽作品,參賽高校覆蓋全國所有省、直轄市和港澳臺地區,是歷屆規模最大,覆蓋最廣、參賽人數和作品最多的一次。來自73所高校的141件作品入圍決賽。
■一間KTV包廂一天的噪音發電可供40瓦燈泡亮10小時
記者昨天來到這些進入決賽的展示區,西安交通大學和哈爾濱工業大學學生分別帶來的利用噪音「發」電的創意,吸引了不少觀者的駐足。西安交通大學的一個男生現場演示,用人聲對著一個口杯狀的收集器說話,通過設計的能量轉換系統,將聲波所具有的動能轉化成機械能進而又轉換成電能,瞬間便可以使10枚 LED 燈發光。參與設計的學生說,設計這套裝置並不複雜,發電系統的每個小單元都有一個共鳴腔,像口小腹大的杯子,通過放大聲波,驅使振動膜帶動線圈切割磁力線,從而使相關裝置通過產生和儲存電能。
參賽選手胥鵬告訴記者,如果把這些小單元集成排列成噪聲發電板,敷設在 KTV、 火車隧道、工廠的牆上,不僅能持續發電,還能吸聲降噪。經保守計算,如果在一間 KTV 包廂鋪設這種裝置,每天經營8小時,產生的電能可供40瓦燈泡亮10個小時,基本可以滿足包間照明。一個城市按200家 KTV 計算,一年可發電250萬度,足夠1萬戶家庭使用一個月。
■無水熱水袋避免燙傷保溫時間延長兩倍
冬天北方的人都有使用熱水袋的習慣,使用過的人都有遭遇過因溫度過高燙傷人,溫度低保溫時間短的經歷,由天津大學學生利用將普通熱水袋充滿變相後的石蠟,用可控電加熱使石蠟溶化的無水熱水袋,不僅解決了溫度過高燙傷人的問題,同時由於使用導熱保溫介質的不同,還使保溫時間比普通熱水袋延長兩倍。
■零排放混合動力太陽能汽車最高時速40公裡
解決汽車尾氣排放汙染的問題,也成了本次設計比賽的關注的熱點,由南昌航空大學設計的零排放混合動力太陽能汽車,當著記者面就開動起來。據說這個身上粘貼有黑色可以伸縮的太陽能板,外觀並不美觀的傢伙,最大的動力能達到40千瓦,最高時速可以達到40公裡。參與設計的學生介紹,這車在晴天情況下,使用太陽能做為動力,並為蓄電池充電,雨天可用蓄電池提供動力,在特殊情況下,還可以使用類似自行車腳踏板的機械裝置給蓄電池充電並提供動力,最終實現全天候的尾氣零排放。
■高效車位引導系統不再讓司機找車位東奔西跑
在城市生活中開車的人都遭遇在大型停車場找車位東奔西跑的問題,在這次競賽上,武漢理工大學學生設計的「高效車位引導系統」,不僅可以實現全自動小區車位的無人值守收費智能管理,當你的車進入停車場時,獨特的導航顯示功能,也能在第一時間告訴你,距離你的汽車現在所在位置最近的空餘車位,使你的泊車更加便捷準確。
■新型隧道照明節能系統做到車走燈滅
山區高速公路常常要通過隧道,由於行車安全考慮,通常情況下,不論白天和夜間,隧道內車流大小,隧道內的燈光始終是開啟的,常常在夜間車流量小的情況下,造成電力的極大浪費,有人曾經設計過夜間關掉一半照明的方案,但是節能效果不顯著。由浙江大學學生設計的新型隧道照明節能控制系統,通過微機控制等控制系統,實現了當汽車進入隧道後,在保證行車安全距離的前提下,類似現在住宅樓內智能聲控「走廊燈」的效果,即車到某一路段,這段路途照明開啟,車過後路燈自動熄滅的控制,大大降低了照明能耗,這一系統的真正應用,將在現在的情況下節能將近40%。文/本報記者張彥剛圖/本報記者馬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