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農」工作事關國家全局。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指出,要大力推進農業現代化,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走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農業現代化道路。11月5日-9日,第二十二屆中國楊凌農業高新科技成果博覽會在楊凌如約舉辦。一年一度的農高會已經被譽為中國農業科技領域的奧林匹克盛會。今年,東莞市威駿不織布有限公司(簡稱「威駿」)也成為這場盛會上的「科技健兒」。
11月6日,中國高科技產業化研究會在楊凌展覽館舉行科技成果授牌儀式,威駿的「環保農用無紡布」項目被通報正式通過科技成果評價,並授予科技成果評價牌匾、證書。該科技成果已經成功轉化而成三個新產品,即威駿生態膜水果保護袋、生態地布和生態棚膜。國務院參事、科技部、農業部以及科技成果評價委員會相關領導悉數到場,紛紛對威駿的這一科技成果表示出極高的肯定和期許。
科技創新:威駿農用生態膜解決傳統產品關鍵問題
記者在儀式現場了解到,威駿「環保農用無紡布」科技成果轉化而成的生態膜水果保護袋(如生態膜葡萄袋等)、生態地布和生態棚膜,在傳統非織造布(即無紡布)的生產基礎上,通過理論研究、實驗分析、應用分析相結合的方法,解決了農用無紡布在原料配方、製造工藝與設備三個方面的關鍵問題,使產品在透氣性、透光性、防水性和耐候性能方面滿足農業生產的要求。威駿環保農用生態膜產品均具有透光、透氣、保溼、保溫、抗蟲、防病、抑制雜草生長等作用,有利於作物生長發育,提高作物產量,提高農業效益。
在材料方面,威駿將開發出的高分子功能材料與聚丙烯(PP)配比作為產品原料,能保證滿足產品在透光性、透氣性、防水性和耐候性方面的要求。工藝方面,威駿在傳統的非織造布基礎上,建設性開發三層複合新工藝,能有效地提高產品的防水性和力學性能。生產流程上,採用國外最新的自動化設備,應用光機電一體化、系統集成、PLC技術,對整條生產線實現自動控制,有效提高項目產品生產線的工作效率和產品質量。
成果獲肯:「環保農用無紡布」促進我國農業發展
基於上述科技創新之處,威駿「環保農用無紡布」項目日前順利通過了科技成果評價,並受到科技成果評價委員會的肯定。「威駿環保農用生態膜可廣泛應用於農膜覆蓋領域,覆蓋作物涵蓋了蔬菜、水果、糧食作物、經濟作物、花草、樹苗等。未來,隨著東莞威駿環保農用生態膜生產工藝水平的提高和覆蓋技術的進一步完善,在蔬菜反季節栽培發展中,農用生態膜將會得到廣泛應用,產品將迎來廣闊的市場前景。」中國高科技產業化研究會、科技部產業促進委員會主任董永生表示,隨著威駿環保農用生態膜不斷推廣應用,將可以對促進我國農業生產發展發揮積極的推動作用。
據悉,農用無紡布是最近半個世紀投入使用的膜材料,對農作物產質的提升效果顯著。我國對農用無紡布的研究起步較晚,自1997年國務院批准《當前國家重點鼓勵發展的產業、產品和技術目錄》提出大力發展農用非織造布,我國才開始步入研發時期。目前農用無紡布已在我國多種農作物生產上應用推廣,是當今農業生產資料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整個無紡布產品總體中所佔比例持續增加,但是和發達國家相比仍然存在很大差距。
直擊痛點:有望初步解決農業「白色汙染」
我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而農業資源相對不足的發展中國家,同時也是世界上農膜生產和使用量最多的國家,但是,農膜技術在給農業帶來巨大效益的同時,也給土壤帶來了嚴重的汙染。每到春季,尤其是碰上春旱多大風的北方天氣,時常可見殘留地膜在農田裡「飄蕩」,有的還被吹到樹上,掛在枝頭,造成了不小的「白色汙染」。
東莞市威駿不織布有限公司董事長賴祥福介紹,解決農業「白色汙染」的有效途徑有兩個,一是使用可降解的產品,二是使用可重複使用的產品。威駿研發的環保農用生態膜產品材料屬於可降解材料,並且通過科學配方和改進生產工藝,提高拉伸斷裂強力、撕破強力等物理性能,可回收重複使用,有望為初步解決農業「白色汙染」提供一個有效合理的實施方案。
「這項科技成果,不僅對東莞威駿未來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而且對於農業『白色汙染』的問題,對於農村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等方面,都有著非常積極的促進意義。」農業部相關領導表示。
服務行業:重研發投入推動科技成果轉化推廣
「推動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是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促進科技與經濟緊密結合的關鍵環節,是應對當前經濟下行壓力、推動大眾創新創業的重要舉措。」科技部相關領導表示,在這樣的形勢下,威駿近年來不斷加大科技投入,成功通過了科技成果評價委員會的評審,這不僅是威駿科技創新取得的成果,也是農業領域科技成果成功轉化的一件喜事。
據賴祥福介紹,為了推動科技成果的成功轉化和推廣應用,威駿一直以來注重研發投入,不僅建設了無紡布企業工程中心,還構建農用無紡布研發平臺,加強新材料、新技術和新工藝的研發,積極推動其科技的轉化,形成新產品、發展新產業。
通過構建農用無紡布研發平臺,威駿還積極為農用無紡布行業服務,承擔國家和地方有關部門、企業、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委託的工程技術研究、試驗項目和科技服務項目,並為其成果推廣提供技術諮詢服務。
編輯:張阿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