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樂》是王凱、江疏影、任敏、王楚然聯合主演的宋朝古裝劇,雖然是改編自《孤城閉》,但卻將主要人物的順序做了調整,宋仁宗和曹皇后成為了男一和女一。
徽柔和懷吉本就是原著中的意難平,隨著《清平樂》的劇情發展,徽柔和懷吉再現「虐心」場景,看著被駙馬欺負的公主,懷吉的無能為力令人心疼。
從《清平樂》開播,就褒貶不一,如今再次因為「人設崩塌」而上熱搜,那麼在《清平樂?裡人設崩塌的到底是誰呢?
宋仁宗趙禎,自以為對徽柔疼愛至極,卻終將她推了出去。曹皇后曹丹姝,宅心仁厚卻對徽柔在李國舅家吃苦無動於衷。
說來說去都是圍繞著徽柔的這門親事,其實在這件事上不止趙禎、曹丹姝,徽柔的生母苗心禾也是有責任的。
徽柔,你若不是苗心禾女兒,而是「作精」張妼晗的女兒多好
」作精「,是時下最流行的時尚詞語之一,提到「作精」,就會想到《青春有你2》中的虞書欣。做作又不失可愛,天真又不乏智慧,此乃「作精」。
張妼晗何嘗不是這樣的「作精」呢?年紀小、長得美、真性情、敢愛敢恨、只說大實話,張妼晗的這些特質正是趙禎最看重的。
徽柔其實和張妼晗最像,她雖然是苗心禾的女兒,但是骨子裡的傲氣和跋扈卻像極了張妼晗。
徽柔被趙禎捧為大宋最快樂的公主,而張妼晗則是後宮最快樂的娘子。她們都是真性情的女子,她們的跋扈和發脾氣就純粹是因為不喜歡、不高興,看起來「作」,但卻很可貴。
張妼晗當年對趙禎「死纏爛打」正是因為喜歡,而徽柔在已經被指婚給李國舅家後,依然無法斷了和曹評的聯繫,也只是因為喜歡。
苗心禾逆來順受慣了,既不會為了女兒去爭取喜歡的人,也不會為女兒去拒絕不喜歡的人。她的慢吞吞、猶豫不決,助紂了趙禎的一意孤行。
如果徽柔不是苗心禾的女兒,而是張妼晗的女兒,該有多好?在她遇見喜歡的曹哥哥,張貴妃一定會懂她,為她爭取。
如果徽柔是張妼晗的女兒,結局會不會截然相反?
與其說徽柔是嫁出去,不如說徽柔是被推出去的。徽柔不喜歡駙馬,駙馬確實無辜,但是駙馬的庶母卻不知天高地厚,在庶母的挑撥下,駙馬還是對公主動了手。
徽柔回宮,苗心禾抱著女兒哭,除了哭就是求皇后求皇上。可終究沒有人把她和女兒當回事,徽柔再次被送走。
試想一下:如果徽柔是張妼晗的女兒,哪怕是嫁進了國舅府,但如果一旦出現公主受苦的事情,張妼晗會怎麼做呢?
(1)以張妼晗的豪橫,如果知道自己女兒在駙馬那受了氣,在駙馬進宮道歉時,張妼晗一定會反手兩下加倍奉還,但這只是開始。
(2)李瑋的庶母,身為家奴,不僅當面斥責福康公主,還將公主的近侍懷吉捆了,張貴妃一定不會輕饒,懷吉本就是代表宮裡去保護公主的,李家的家奴算什麼?貴妃一定不會輕饒李瑋庶母。
(3)睚眥必報的張妼晗絕對不會讓女兒再回到李家,這是無需置疑的。趙禎如果不同意,張貴妃勢必會掀翻天,論撒潑跋扈,誰能勝得過張貴妃?
綜上所述,如果徽柔是張妼晗的女兒,徽柔的結局一定不會鬱鬱而終。有豪橫的母親撐腰,不需要當禮物去報答誰。
當然以上只是美好的假設,雖然張妼晗又跋扈又囂張,但身為母親,張妼晗卻很稱職。在玥兒不舒服時,張妼晗直接開懟皇后,看著皇后不急不慌的說著宮規,張妼晗一句:「娘娘沒有孩子,哪裡懂母親的心?」
聽到許蘭苕說娃娃是徽柔的,哪怕徽柔是官家最疼愛的公主,張妼晗也直接找上門,多年與徽柔為敵。
雖然《清平樂》曹丹姝和趙禎的人設都處於是否崩了邊緣,但張妼晗的人設卻立得很精準。她一直是跋扈自我的人,直到臨終的那場雨中飛舞,她依然在做自己。
如果徽柔是她的女兒該有多好,在爹爹讓她嫁進國舅府時,徽柔一定會按照自己的內心,不會因為苗心禾因親事晉封為淑儀而開心,更不會為了完成爹爹的心願最終讓步。
假設只能是假設,改變不了結局,只能暗自感嘆:徽柔,你若不是苗心禾的女兒,而是「作精」的女兒多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