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實現核苷類似物的簡單從頭合成

2020-12-25 科學網

科學家實現核苷類似物的簡單從頭合成

作者:

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8/7 12:58:39

加拿大西蒙弗雷澤大學Robert Britton小組在最新研究中,實現了核苷類似物的簡單從頭合成。2020年8月7日出版的《科學》雜誌發表了這一成果。

研究人員提出了一種從簡單的非手性材料快速構建核苷類似物的過程。僅使用脯氨酸催化,將雜芳基取代的乙醛進行氟化,然後在單鍋反應中直接參與對映選擇性羥醛反應。隨後的分子內氟化物置換反應提供了官能化的核苷類似物。在D-或L-核苷類似物、選定的核酸、亞氨基核苷以及C2'-和C4'-修飾的核苷類似物的多譜合成中突出了該過程的多功能性。

這種從頭開始的合成為製備多樣性文庫創造了機會,並將支持藥物的發現和開發。

 

據介紹,核苷類似物通常用於治療癌症和病毒感染。它們的合成得益於數十年來的研究,但往往耗時、無法多樣化,並且依賴於手性碳水化合物原料的儲備。

 

附:英文原文

Title: A short de novo synthesis of nucleoside analogs

Author: Michael Meanwell, Steven M. Silverman, Johannes Lehmann, Bharanishashank Adluri, Yang Wang, Ryan Cohen, Louis-Charles Campeau, Robert Britton

Issue&Volume: 2020/08/07

Abstract: Nucleoside analogs are commonly used in the treatment of cancer and viral infections. Their syntheses benefit from decades of research but are often protracted, unamenable to diversification, and reliant on a limited pool of chiral carbohydrate starting materials. We present a process for rapidly constructing nucleoside analogs from simple achiral materials. Using only proline catalysis, heteroaryl-substituted acetaldehydes are fluorinated and then directly engaged in enantioselective aldol reactions in a one-pot reaction. A subsequent intramolecular fluoride displacement reaction provides a functionalized nucleoside analog. The versatility of this process is highlighted in multigram syntheses of D- or L-nucleoside analogs, locked nucleic acids, iminonucleosides, and C2′- and C4′-modified nucleoside analogs. This de novo synthesis creates opportunitie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diversity libraries and will support efforts in both drug discovery and development.

DOI: 10.1126/science.abb3231

Source: 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69/6504/725

Science:《科學》,創刊於1880年。隸屬於美國科學促進會,最新IF:41.037

相關焦點

  • 生物化學: 嘌呤、嘧啶核苷酸的合成和分解
    從頭合成(1)定義利用磷酸核糖、胺基酸、一碳單位及 CO2 等簡單物質為原料,經過一系列酶促反應,合成嘌呤核苷酸。參與嘌呤的從頭合成的原料有:天冬氨酸、穀氨醯胺、甘氨酸、CO2 及甲醯基。(2)部位主要在肝、小腸、胸腺的胞漿。
  • Vertex公布核苷類似物前體藥物ALS2158病毒動力學研究數據
    2012年9月25日電 /生物谷BIOON/ --Vertex製藥與合作夥伴Alios生物製藥公司,今天公布了有關腺苷核苷類似物前體藥物ALS2158治療C型肝炎的一項病毒動力學研究結果。這2家公司還宣布了一項正在開展的、有關尿嘧啶核苷類似物前體藥物ALS2200及利巴韋林聯合療法的病毒動力學研究新數據。
  • 二磷酸核苷激酶對底物的鹼基及戊糖(核糖或脫氧核糖)均無特異性
    二磷酸核苷激酶對底物的鹼基及戊糖(核糖或脫氧核糖)均無特異性。此酶催化反應系通過「桌球機制」,即底物NTP使酶分子的組氨酶殘基磷酸化,進而催化底物NDP的磷酸化。反應△G≈0,為可逆反應。4.嘌呤核苷酸從頭合成的調節從頭合成是體內合成嘌呤核苷酸的主要途徑。但此過程要消耗胺基酸及ATP。機體對合成速度有著精細的調節。在大多數細胞中,分別調節IMP,ATP和GTP的合成,不僅調節嘌呤核苷酸的總量,而且使ATP和GTP的水平保持相對平衡。
  • 科學家實現複雜天然產物合成的計算機設計
    科學家實現複雜天然產物合成的計算機設計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0/15 15:35:20 韓國蔚山科技大學Bartosz A. Grzybowski等研究人員合作實現複雜天然產物合成的計算機設計。
  • Nature:利用酵母低成本地合成高質量的大麻素及其類似物
    一些大麻素(cannabinoid)---大麻的特徵性成分---及其類似物因其潛在的醫學用途而被廣泛研究。某些大麻素製劑已被批准作為一些國家的處方藥用於治療一系列人類疾病。然而,大麻素的研究和藥物使用因對大麻的法律限制、幾十種已知的大麻素在植物中的較低豐度及其結構複雜性而受到阻礙。
  • 我科學家人工合成4條真核生物酵母染色體
    多國合作的「人工合成酵母基因組計劃」是人類首次嘗試改造並從頭合成真核生物,旨在重新設計併合成釀酒酵母的全部16條染色體。我國科學家此次合成的染色體包括16條中最長的1條。  華大基因理事長楊煥明院士指出,真核生物與原核生物不同,「原核生物基因組相對簡單,真核生物基因(DNA)豐富且複雜。」
  • 科學家實現小分子結合蛋白的從頭設計
    科學家實現小分子結合蛋白的從頭設計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9/6 14:16:33 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William F. DeGrado、Nicholas F.
  • Cell death &differ:藥物靶向鳥苷酸合成酶抑制黑色素瘤侵襲
    2015年4月27日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國際學術期刊cell death &differentiation 在線發表了美國科學家的一項最新研究進展,他們發現單磷酸鳥苷酸合成酶(GMPS)在惡性黑色素瘤的侵襲轉移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 參與人工合成酵母項目後 華大宣布3年內搞出「人造線蟲」
    是否有一天,人類可以通過人工合成生命,讓猛獁象復活?實現這一幕從技術上來講並非沒有可能。近日,科學家讓人工合成生命又前進了一步。3月10日,國際頂尖權威雜誌Science(《科學》)以封面、專刊形式同時發表7篇有關「人工合成酵母基因組計劃(Sc2.0 Project)」的論文,在國內外生物學界引起廣泛關注。
  • 科學家合成具有生物活性的二元蛋白質
    科學家合成具有生物活性的二元蛋白質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1/1/7 14:32:56 美國華盛頓大學David Baker和英國劍橋大學MRC分子生物學實驗室Emmanuel Derivery團隊合作研發出具有生物活性的二元蛋白質二級結構
  • 科學家合成了一個類似「聯通」LOGO的大分子結構
    科學家們第一次創造了一個被稱為無窮結結構的大分子,這是包括東方傳統佛教和印度教在內的所共有的八個吉祥符號之一。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中國結。它是也迄今為止合成的最複雜的分子結構之一。
  • 科學家實現稀有糖異構體合成
    科學家實現稀有糖異構體合成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9 18:50:39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Alison E.
  • 離人工合成生命又近了一步!我國科學家完成4條釀酒酵母染色體的...
    天津大學、清華大學和華大基因日前完成了4條真核生物釀酒酵母染色體的從頭設計與化學合成,實現了生物合成研究的最新突破。北京時間3月10日凌晨三點,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科學》,以封面形式同時刊發了這4篇研究長文。 什麼是真核生物?為什麼科學家對釀酒酵母「情有獨鍾」?這一突破有何意義?
  • 科學家發現不用胺基酸就能合成多肽 有望回答生命起源之謎
    今日,頂尖學術期刊《自然》在線發表了一項來自英國的研究:科學家們發現,多肽的合成,竟然可以不需要胺基酸的參與!該研究的官方新聞稿也指出,它有望讓我們更好地了解生命起源之謎。因此,簡單一點看,多肽可以被視為是胺基酸合成蛋白質過程中的中間體。「多肽是由胺基酸組成的長鏈,它是地球上所有的生命都需要的關鍵要素,」本研究的負責人,倫敦大學學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的Matthew Powner教授解釋道:「它們能進一步形成蛋白質,負責生物學的進程。」
  • 研究揭示RNA嘧啶和DNA嘌呤核苷的形成早於生命起源
    研究揭示RNA嘧啶和DNA嘌呤核苷的形成早於生命起源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6/5 9:14:00 英國劍橋生物醫學園區John D. Sutherland研究組近日取得一項新成果。
  • 科學家多用了四個合成鹼基創造出了具有雙螺旋...
    科學家多用了四個合成鹼基創造出了具有雙螺旋結構的DNA  Jane Cai • 2019-02-25 11:54:53 來源:前瞻網
  • Science:溼/幹循環可能為早期地球RNA的合成提供了條件
    在這篇論文中,他們概述了他們所描述的一系列合理事件,這一系列事件可能導致RNA構成單元(building block)---即下文中的嘌呤核苷和嘧啶核苷---的自然合成。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的Nicholas Hud和David Fialho針對這項研究在同期Science期刊上發表了一篇標題為「RNA nucleosides built in one prebiotic pot」的評論類型的文章。
  • 教程 | 從頭開始了解PyTorch的簡單實現
    PyTorch 建立在 Python 和 Torch 庫之上,並提供了一種類似 Numpy 的抽象方法來表徵張量(或多維數組),它還能利用 GPU 來提升性能。本教程的代碼並不完整,詳情請查看原 Jupyter Notebook 文檔。PyTorch 使入門深度學習變得簡單,即使你這方面的背景知識不太充足。
  • 化學家的夢幻反應清單:合成出這些化學反應就出運啦!
    但這還不夠,科學家希望能發展出針對sp3(正四面體)的碳也能適用的耦合反應。這在藥物化學中很重要,因為sp3的飽和碳上做一些微調,可以減輕藥物副作用,但不會大幅影響其它藥物特性。然而,不論選用什麼金屬來催化,所有的交叉耦合反應反應,都需要在前驅物預先接上官能基,催化用的金屬才找得到要在哪個位置反應。要做出這樣的前驅物,有時原本就困難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