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長春市又成立了一所高校,吉林建築科技學院,由原吉林建築大學城建學院轉設更名而來。聽起來「建築科技」比「城建學院」更具有公辦高校的風範。在國內高校名稱中含「建築科技」的大學此前只有西安建築科技大學一所,如今有了新晉成員。目前國內的「建築」大學越來越多,此前的許多建築工程學院在升格大學之時順便取消了「工程」直接叫建築大學的居多,比如瀋陽建築大學、北京建築大學、吉林建築大學、山東建築大學等高校都採用的這一策略。
獨立學院(俗稱三本)之中除了少數高校還能繼續維持甚至有了更好的出路之外,大多數都走上了轉設更名之路。在更名之路上,有些大學直接採用原來的名字,只是稍做變動,比如鄭州大學西亞斯國際學院更名為鄭州西亞斯學院、福建師範大學閩南科技學院直接去掉前綴改名閩南科技學院;而更多的民辦大學在改名之中都儘量摒棄自己原來的「民辦風」,至少在名字上接近公立高校。比如國內唯一叫大學的原三本高校吉林外國語大學,建立之初的名字是吉林省華僑外國語專修學院,是不是聽起來滿滿的民辦風格,而在2018年改為吉林外國語大學之後不明真相的還以為和其他公立的外語大學差不多呢。
國內有些民辦大學的實力還是不錯的,比如武昌首義學院,西安歐亞學院,山東英才學院,西安翻譯學院等高校在當地都有著不小的影響力,其中的王牌專業就業情況甚至超過許多二本高校。其實要說民辦大學一直以圍繞自己的特色專業來發展,競爭力還是可以的。但是隨著高考人數的急劇增加,一些民辦高校也逐步走上了盲目擴招之路,開設專業已經脫離了辦學初衷,開設專業五花八門,時下什麼熱門開什麼,結果搞得連原本的王牌專業實力卻在走下坡路。
高校建設還應回歸教育本質,以自己的擅長領域來展開專業鋪設,只有這樣才能在大學生滿街走的社會中始終具有競爭力。吉林建築科技學院自從建校以來就一直本著「城建」來發展,所有的學院及專業都是行業內專業,結構工程,給排水,土木工程,城鄉規劃等專業都是建築行業內的熱門或者急需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