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日,吉網、吉刻APP刊發的《吉林華橋外院要改名了 還有兩所獨立學院要獨立辦學》新聞引起高度關注。今天,吉網、吉刻APP記者對吉林省近幾年更名的部分高校進行了盤點。
關注:
吉林華橋外院要改名
目前,入選高校在教育部網站進行公示
吉網、吉刻APP記者從公布的《2017年度申報設置列入專家考察的高等學校名單》看到,吉林省有3所高校入選,分別是吉林華橋外國語學院被列入「更名大學」名單,吉林建築大學城建學院、長春理工大學光電信息學院分別列入「獨立學院轉設為獨立設置民辦本科學校」名單。
在「更名大學」名單中顯示,吉林華橋外國語學院申請建校名稱為吉林外國語大學。
目前,《2017年度申報設置列入專家考察的高等學校名單》正在教育部網站進行公示,公示時間為2018年1月19日至26日。
根據《高等教育法》《普通高等學校設置暫行條例》和《普通本科學校設置暫行規定》等有關規定,經省級人民政府申報,教育部將委託全國高等學校設置評議委員會專家,對有關高等學校進行實地考察。
這些列入專家考察的高校名單,最終結果還需要全國高等學校設置評議委員會的最終評議。
吉林華橋外院發展史
吉網、吉刻APP記者從吉林華橋外國語學院官網了解到:
吉林華橋外國語學院是吉林省重點高校。學校創辦於1995年;
2003年被教育部批准為民辦普通高等本科院校;
2005年獲得學士學位授予權並開始聯合招收碩士研究生;
2007年成為全國民辦高校中第一所也是目前唯一一所「省重點高校」;
2010年成為全國唯一的國家教育體制改革——「探索非營利性民辦高校辦學模式」試點單位;
2011年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成為首批培養專業學位研究生(翻譯碩士)的民辦高校,2013年成為教育部非營利性民辦高校聯盟主席單位,是吉林省培養應用型高級外語外事人才的重要基地。
學校擁有在校生10211人(含全日制本科生、研究生、外國留學生), 現有全日制本科生9903人、研究生280人、學歷留學生28人,現有教職工738人,其中外籍教師45人,分別來自美、加、英、澳、法、日、德、西、韓、俄、意、葡、埃及等國家。
盤點:
近幾年,吉林省部分高校更名和合併歷史
吉網、吉刻APP記者在中國高校之窗等多個網站上,找到了近幾年吉林省部分高校更名和合併歷史。
2000年6月12日,原吉林大學、吉林工業大學、白求恩醫科大學、長春科技大學、長春郵電學院合併組建而成新吉林大學。
2000年,原長春建築高等專科學校、長春工業高等專科學校和長春水利電力高等專科學校合併組建長春工程學院。
2002年,原長春光學精密機械學院更名為長春理工大學;
2002年,原四平師範學院更名為吉林師範大學。
2002年,原吉林工學院更名為長春工業大學。
2004年,原吉林特產高等專科學校升格更名為吉林農業科技學院。
2005年,原東北電力學院更名為東北電力大學。
2006年,原長春中醫學院更名為長春中醫藥大學。
2007年,原吉林財稅高等專科學校、吉林商業高等專科學校和吉林糧食高等專科學校合併組建吉林工商學院。
2010年,原長春稅務學院更名為吉林財經大學。
2013年,原吉林建築工程學院更名為吉林建築大學。
2013年,原長春師範學院更名為長春師範大學。
2013年,吉林農業大學發展學院(獨立本科)轉設為 長春科技學院(民辦本科)
2013年,長春大學光華學院(獨立本科)轉設為 長春光華學院(民辦本科)。
2014年,原吉林農業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更名為吉林工程職業學院。
2014年,吉林財經大學信息經濟學院(獨立本科) 轉設為 長春財經學院(民辦本科)。
(該組數據來源於網絡。)
分析:
究竟「學院」和「大學」有啥區別?
在「民間」有人說,有的高校為爭「大學」舉全校之力「暗戰」多年。
也有另一種說法,為了綜合增強實力,個別高校在更名前都存在合併其他院校或併入名校的想法。
那麼,究竟學院和大學有啥區別?
吉林省教育廳相關負責人介紹,以「大學」命名的一般是包含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人文科學的綜合性大學,達到教育部規定的規模、資質才可以稱「大學」;「學院」,一般專業性比較強,規模比較小,通常情況下,一般是合併多個高校才能升格為大學。
「學院」成功更名為「大學」後,相關部門有可能將在政策,資金方面會給予支持。
因此,為了爭奪「大學」這一稱號,多年來,省內各大高校都在舉全校之力積極做準備。
據透露,目前,吉林華橋外國語學院正在做積極的準備工作,迎接教育部委託的全國高等學校設置評議委員會專家,對學校進行的實地考察。
(來源:中國吉林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