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高校更名歷史大盤點!有的大學更名像鬧著玩!

2020-12-11 智慧教育談

近三十年,中國高等教育逐漸摒棄了蘇聯的傳統模式,越來越像西方歐美大學的樣子,因此中國高校「更名之風」似乎一直都存在著,學院升大學,礦業變理工等等!我們來盤點那些更名較多的大學。

改名次數最多的211大學——西南交通大學西南交通大學歷經「交通部唐山鐵路學校」、「唐山交通大學」、「國立唐山工學院」、「中國交通大學唐山工學院」、「北方交通大學唐山工學院」、「唐山鐵道學院」等等校名,經歷了近一個世紀的更名和遷址,17次校名變更,終於在1972年正式定名西南交通大學。

更名最多的985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先後經歷了京師大學堂師範館、京師優級師範學堂、北京高等師範學校、北京師範大學校、國立北平師範大學、西安臨時大學、國立西北師範學院、北京師範大學

更名最頻繁的大學——西南醫科大學西南醫科大學最初名字為瀘州醫學院,學校實踐於1951年,位於四川省瀘州市,是一所醫學類的學院,是一所省屬重點醫學類高校,是四川省境內的一所非常不錯的醫學高等院校。在2015年正式更名為四川醫科大學,後來遭到四川大學的反對,原因就是四川大學醫學院曾用名和這個相似,所以瀘州醫學院沒有辦法,最後權衡利弊只好更名為西南醫科大學,並且獲得了教育部的認可,有趣的是兩個校名在同一年更名。

更名最多的雙非——廣東石油化工學院廣東石油化工學院前前後後共計13次更名,先後經歷了華南工學院附設工農速成中學、石油中等專業學校、石油工業部廣州石油學校、廣東省石油學校、華南石油學院、廣州石油學院、中南石油學院、石油工業部廣州石油學校、廣東石油學校、廣東石油化工學校、廣東石油學校、廣東石油化工高等專科學校、茂名學院、廣東石油化工學院(2010年),廣東石油化工學院可以說是最能折騰的大學了,很多校名是重複反覆改,讓人哭笑不得,或許在不久的將來還要改名!

過往百年中,許多著名高校的發展道路上都有過改名的歷史。中國近代高校改名的萌芽源自19世紀末期的洋務運動。

1895年,天津中西學堂改辦為北洋大學堂吹響了中國高校圈改名的號角,也標誌著中國近代第一所大學誕生。此後,各地舊式學堂紛紛變為高等學府。到了20世紀初期,中國高等教育開始走向多元化。實行全國設立大學區,各區中心城市設大學,各省設專門學校的體制。一些「學堂」改名為「學校」,各類「專門」學校,也在這個時期建立起來。比如「交通部上海工業專門學校」、「同濟醫工學校」、「國立成都高等師範學校」、」國立北京農業專門學校「等等。

1952年的全國院系大調整給了部分高校改名的機會。這次更多的是學習前蘇聯,回歸職業化。當時的國立中央大學直接或間接地拆成了今天的南京大學、東南大學、南京農業大學、南京林業大學、江南大學、河海大學等等,也是因為這一次更名讓中國出現一次大的更名潮,只是這種潮流是必要的。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現華南理工大學中山大學身上,二者的前身都為嶺南大學

這次改名潮,把類似於清華大學這樣綜合實力強勁的高校拆分得四分五裂。也多虧了它,許多新生力量成長起來。這次改名潮後的幾十年,許多新生高校都發展成為了獨具特色、實力強勁的高等學府,成為了20世紀後半葉中國高等教育基本格局的發端。比如著名的「八大學院」。後來發展為中國地質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林業大學、北京大學醫學部、北京科技大學、中國石油大學、中國農業大學。

2000年合併潮,中國高校更名達到頂峰

2000年左右的高校合併潮,很多曾經的著名大學都消失了,吉林工業大學、白求恩醫科大學、華西醫科大學、同濟醫科大學、武漢測繪科技大學、武漢水利電力大學等等這些著名的大學,都消失在歷史中。這一時期的改名開始呈現出更多的主動性,更多大學爭先恐後爭搶改名權,唯恐心儀的名字被別校搶走。

1994年,四川大學和成都科技大學合併,成立「四川聯合大學」,但沒過多久後,學校又將名字改回了「四川大學」。長安大學是由原來的西北建築工程學院、西安工程學院、西安公路交通大學組成。長安大學一度被誤以為是民辦高校。

在更名潮快要結束的時候,正值高等教育大眾化發展初期,部分學校還是將自己的校名更改掉,是希望自己將來能有很高的招生和知名度。南京氣象學院因校名裡有個「氣象」,在招生時熱度不高。於是「氣象學院」更名為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從「學院」更名為「大學」,中央財經學院更名為中央財經大學、北京外國語學院更名為北京外國語大學。有的覺得現有校名太小,換成國字號比較響亮,於是南京藥學院變更中國藥科大學等等

更有甚者直接放棄自己的重點專業,直接「跨專業」改名,比如河北地質大學。在1996年更名石家莊經濟學院,2016年又改回河北地質大學。簡直迷惑行為!

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加強自身建設才是最重要的。

如今《高等學校命名暫行辦法》出臺。將有效限制高校追隨行業的發展變化而頻繁變更校名。估計以後高校的名稱會具有穩定性!

相關焦點

  • 盤點近幾年吉林高校更名與合併史 學院更名大學「暗藏玄機」!
    今天,吉網、吉刻APP記者對吉林省近幾年更名的部分高校進行了盤點。  盤點:  近幾年,吉林省部分高校更名和合併歷史  吉網、吉刻APP記者在中國高校之窗等多個網站上,找到了近幾年吉林省部分高校更名和合併歷史。  2000年6月12日,原吉林大學、吉林工業大學、白求恩醫科大學、長春科技大學、長春郵電學院合併組建而成新吉林大學。
  • 高校不是混學之地,求學切莫 「鬧著玩」
    (澎湃新聞網) 長期以來,坊間對某些高校的「嚴進寬出」微詞頗多,一些高校由於沒有執行嚴格的畢業標準,致使一些高校畢業生「水分」頗多,雖然拿到了大學畢業文憑,實際上卻是「盛名之下其實難副」。由於沒有真才實學,這些學生在社會上並不受待見,時常遭遇求職壁壘。人們也因此對某些大學的教育質量提出質疑。
  • 教育部官宣高校命名最新規範!盤點那些被玩壞了的大學名稱...
    今天,教育部發布了高校命名最新規範。新成立高校的命名、現有高校的更名、合併院校的重新命名等將遵循最新規範。大學校名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稱謂,比如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大學在廣大社會群體中都有很高的知名度,同時也代表了該學校的實力。但是,大家總愛根據地理位置、學校男女比例、專業特長等因素,給這些高校取各種搞笑的名字。
  • 知名外國語大學大盤點:兩所是211,有一所卻是民辦高校
    今天都盤點一下,今天自盤點大學,不盤點學院 北京外國語大學 北京外國語大學,是國內最牛的外國語大學,沒有之一,是共產黨創辦的第一所第一所外國語高等學校,早期學校歸外交部領導,1954年更名為北京外國語學院,1959年與北京俄語學院合併組建新的北京外國語學院
  • 看著像野雞大學,實則是名牌高校?盤點那些被校名所耽誤的大學
    選大學填志願最怕遇見野雞大學,由於野雞大學校名奇葩,很多考生便根據校名來判斷一所學校的好壞,但這種方式極容易「誤傷」。在中國就有那麼一批大學,你光看學校的名字,不知道的考生會以為是野雞大學,但實際上他們都是非常好的名牌高校。今天三元高考就給大家盤點一下國內那些被校名所耽誤的大學。
  • 2019年9月份各省教育廳公示擬更名大學盤點
    大學更名今年9月份,廣東、福建、浙江等地都有高校傳出「升級」消息。毛老師為大家盤點9月份獲得教育廳正式公示的學校更名或轉設等院校的名單,供大家參考。1、寶雞文理學院擬更名 寶雞大學;2、佛山科學技術學院擬更名 廣東科學技術大學;3、福建工程學院擬更名
  • 盤點中國大學改名,這些高校最「忘本」,名列三甲
    說到中國的大學,沒改名的估計也沒有幾所,當然這也不能責怪這些高校,因為中國人本來就喜歡以貌取人,「以名取校」。在這種思維定勢下,往往一個好的校名即可獲得各種「紅利」,招生好招,品牌更響。當然,更名並不意味著都是利好,對於有些大學來說更換一次名字,元氣還會大傷一次,甚至到最後連自己都不認識自己了,我們把它概括為「忘本」。下面我們就來「欣賞」更名更得面目全非的三甲「忘本」高校。
  • 武漢一高校3年內兩次更名 盤點14對相似的湖北高校校名
    自2010年以來,湖北地區高校新增20餘張新面孔,這些院校或是由原來的學院升格為大學,或「獨立」,或更名,或合併組建,或新建。目前,高校更名大戰還在繼續,本月將有武漢工商學院、文華學院等三張新面孔呼之欲出。在高校校名換來換去之時,湖北有15所高校換成近似,導致開學時經常有新生走錯校門。教育專家表示,學校重在練內功,換校名之風不可助長。
  • 高校更名又一例:四川理工學院更名為四川輕化工大學
    根據該校官網介紹,學校是一所「三線建設」西遷的本科高校,於1965年響應毛澤東主席號召、周恩來總理批示,將原華東化工學院(現華東理工大學)的部分保密專業西遷至四川自貢建立西南分院,1979年更名為四川化工學院,1983年更名為四川輕化工學院,2003年四校合併組建為四川理工學院,2018年6月教育部已公示更名為四川輕化工大學。
  • 深受省外考生追捧的9所高校盤點(圖)
    湘潭大學——毛主席家鄉的謙謙學者   如果熟悉中國歷史就知道湘大的所在地是新中國領袖毛澤東主席的家鄉,不僅如此,湘大還是由毛澤東主席親自倡辦,親筆題寫校名,親切囑託一定要辦好的一所全國重點大學所以在建校之初,學校就得到了全國各高校、各地人士的支持,也因此打下了堅實的學術根基。今天的湘潭大學儼然一位謙謙學者,遠離城市的喧囂,靜靜地做著學問。學者雖謙但名聲赫赫呀。湘大的計算數學、一般力學與力學基礎、中國哲學、訴訟法學、政治經濟學、比較文學、行政管理、高分子化學與物理、化學工程、凝聚態物理、流變力學等一批重點學科和優勢學科在國內均有較大影響,流變力學、消費經濟學首創於學校,並走向全國。
  • 盤點百年大學:有的一直堅挺,有的已然墊底
    作者 | 鄭金武 田瑞穎連日來,國內多所高校宣布迎接「整十」周年校慶。7月1日,北京理工大學宣布,9月19日該校將迎來建校80周年。南昌大學、廈門大學也宣布進入「百年校慶」倒計時,將於2021年舉行紀念大會,以「秉前賢志、聚力賦能、規啟宏圖」。
  • 多所高校宣布成功更名,四川理工學院更名為四川輕化工大學,成都學院更名為成都大學...
    四川理工學院更名為四川輕化工大學近日,教育部致函四川省人民政府,同意四川理工學院正式更名為四川輕化工大學。該校方面表示,「這標誌著我校正式以四川輕化工大學建制辦學,開啟了學校發展建設的新篇章。」根據該校官網介紹,學校是一所「三線建設」西遷的本科高校,於1965年響應毛澤東主席號召、周恩來總理批示,將原華東化工學院(現華東理工大學)的部分保密專業西遷至四川自貢建立西南分院,1979年更名為四川化工學院,1983年更名為四川輕化工學院,2003年四校合併組建為四川理工學院。
  • 高考報志願:中國歷史最悠久的14所大學
  • 中州大學今日正式更名 河南今年更名高校名單
    新聞連結:2016年還有這些高校將更名或升格,看看都有哪些?2016年1月26日,教育部網站開始公示2016年擬批准設置的高等學校名單,有39所高校申請獲得通過。其中,河南有7所高校在列,1所更名大學,3所新增本科。其中就包含河南理工大學萬方科技學院轉設為鄭州工商學院。
  • 中國歷史最悠久的十所大學
    中山大學是教育部和廣東省共建的全國重點大學,是國家&34;A類、&34;、&34;重點建設高校,同時也是&34;、&34;、&34;、&34;實施高校,是中國南方科學研究、文化學術與人才培養的重鎮。現在的華中師範大學是綜合性研究型全國重點大學,位列國家&34;、&34;重點建設院校,更是國家首批&34;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第四名:武漢大學 武漢大學脫胎於1893年湖廣總督張之洞創辦的自強學堂,是近代中國建立最早的國立大學,已有一百多年歷史。
  • 高校回應「畢業證更名」:目前僅有部分分部更名
    ■ 觀察  兩年多全國至少167所高校獲批更名  昨日,中國教育在線發布的2016年高招教育報告中提到,據不完全統計,從2014年1月到2016年4月,全國有167所高校獲教育部批准更名。近年來,高校頻繁更名的現象,也因其中出現的一些「任性」個例,受到公眾質疑。
  • 教育部公示擬更名名單半年後,4所高校官宣更名為「大學」
    當天深夜,四川理工學院(現稱四川輕化工大學,下同)在其官方微信上發文稱,更名為四川輕化工大學「開啟了學校發展建設的新篇章」,學校經過53年艱苦卓絕實幹興校,終於實現了更名大學的夢想,「凝聚了全校師生員工始終如一的奮鬥和努力,是學校發展歷史上具有裡程碑意義的大事」。
  • 中國六年來近五百所大學更名 更名亂象是為何
    江蘇南京市民張丹妮稱女兒想學紡織,原本計劃報考南通紡織職業技術學院,但在江蘇高校名單中卻找不到這所學校。記者日前在調查中發現,近年來,大學「更名之風」愈演愈烈,不少學校打出「提升教學質量」等旗號。但事實上,很多學校更名只是「換湯不換藥」的「面子工程」,不僅讓考生和家長填報志願時無所適從,其追求「高大上」和急功近利的思維也不利於大學精神凝聚。
  • 浙江獨立學院、擬升格大學高校未來更名如何?教育部發文規範更名
    暫行辦法的第十二條規定:高等學校應嚴格管理、合理使用、依法保護承載學校歷史與聲譽的校名無形資產,保持名稱穩定,原則上同層次更名間隔期至少10年。、浙江師範大學行知學院 蘭溪 (浙江師範大學+蘭谿市政府)17、上海財經大學浙江學院 市區(上海財經大學+金華市浙中教育集團)18、中國計量大學現代科技學院 義烏(中國計量大學+義烏市政府)19、浙江海洋大學東海科學技術學院 市區(浙江海洋大學東海科學技術學院)以上獨立學院都無法使用本部的高校曾經使用過的校名,尤其是諸如杭州商學院;
  • 教育部確認,四川兩高校已正式更名成「大學」,更名路程真曲折
    昨日,教育部發展規劃司正式公布了2018年高校更名名單,名單中顯示13個省(直轄市、自治區)有16所本科高校正式去除「學院」頭銜,成為了「大學」,其中四川省就有兩所高校位列其中,比較顯眼,下面小編就和大家簡單分享下這兩所高校(因新校名還在公示期,暫用舊校名陳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