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考研學習交流群:410257364
高考結束,志願填報成為家長越來越關注的問題。江蘇南京市民張丹妮稱女兒想學紡織,原本計劃報考南通紡織職業技術學院,但在江蘇高校名單中卻找不到這所學校。
記者日前在調查中發現,近年來,大學「更名之風」愈演愈烈,不少學校打出「提升教學質量」等旗號。但事實上,很多學校更名只是「換湯不換藥」的「面子工程」,不僅讓考生和家長填報志願時無所適從,其追求「高大上」和急功近利的思維也不利於大學精神凝聚。
高校更名成為跟風亂象
「『南通科技職業學院』和『南京科技職業學院』是一個學校嗎?有什麼特色專業?」山西一位考生家長找到記者,說校名讓他摸不著頭腦。原來,這兩所學校分別由南通農業職業技術學院與南京化工職業技術學院更名而來,原本兩所優勢專業風馬牛不相及的學校,更名後僅一字之差,給考生及家長帶來困惑。記者就此致電江蘇省教育廳發展規劃處,對方不以為意:「學校都會在新校名後附上原校名啊!」
記者打開這兩所學校的官網,果不其然,大號字體的新校名後,都有個括號,赫然標註著原校名。南通科技職業學院一位姓陳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去年學校對口單招提前錄取批次投放200個名額還招不滿,更名後今年投放1000個名額仍供不應求,他強調更名只是招生人數上漲的原因之一,學校內涵發展才最關鍵。當記者再次追問那為何要更名時,他說:「高職院校把『農業』等校名改為涵蓋範圍更廣的『科技』『理工』是大趨勢,其他省這種情況也很普遍。」
近6年來,我國共有472所大學更名,佔高校總數的23%。高校林立的江蘇近兩年也有16所高校更名或升格,今年江蘇又有多所高校為更名「摩拳擦掌」,經教育部審核後砍掉一部分,但仍有5所學校籌備更名。高校更名不外乎三種情況:一是名號從縣市地名到「江蘇」「華東」「中國」,地方院校不再「偏居一隅」。二是從學校到學院再到大學,高校層次不斷升級。三是用「科技」「理工」等熱門詞取代「農業」「紡織」等,「綜合性」越來越強。
更名潮背後的「追名逐利」
那麼,高校頻頻更名的背後,究竟有怎樣的利益訴求?
東南大學高等教育專家仲偉俊認為,高校更名已經成為一種社會現象,主要有兩個層面原因:一是社會上普遍認為大學比學院強,學院比學校強,這造成高校逐漸形成「重面子輕裡子」的氛圍;二是更名不僅能給高校在吸引生源等方面帶來利益,還能讓部分弱勢高校對外交流更有「底氣」。
南京曉莊學院教授袁宗金認為,「更名熱」背後是大學行政化在作祟。「學校更名升格後,領導的官位和待遇也會隨之上升,例如處級升副廳級,副廳級轉正廳級,這種官僚主義無疑與大學精神背道而馳。」一位教育行政部門不願透露姓名的領導說,校名更改之後校牌、公章、標牌等都要更改,造成大量人力財力浪費,也為覬覦教育經費者提供了可乘之機。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江蘇不少高校與當地政府將更名升格作為炫耀的資本。談及去年南通兩所高校被冠以「江蘇」二字,該市教育局局長郭毅浩曾在公開報導中表示,更名升格標誌其學科群建設處於全省一流水平。江蘇省教育廳一位主管處長則非常肯定地稱,江蘇所有更名或升格的高校在內涵建設、人才培養等方面均達預期發展目標。
由此可見,高校更名的背後有地方政府的支持與驅動。「歸根到底,是政績工程在作怪。」袁宗金說,各地級市都希望當地大學級別越高越好,名字越響亮越好,因為高校一旦成為地方品牌,不僅有助於引進、留住人才,更能為主政者的政績考量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高等教育應有形,更應有神
記者梳理發現,2013年5月至2015年4月,全國215所高校獲教育部批准更名,佔到具有高招資格高校總數的近10%。其中升格更名的佔80多所,其他大部分是嫌棄原來的校名太小太窄,追求「高大上」而更名。
對此,南京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授胡建華認為,更名升格的多是歷史不悠久的高職院校,由於人才培養規模質量的提升、師資隊伍的發展等因素,達到標準的院校更名升格能夠拓展發展空間,是符合教育發展規律的。
但在仲偉俊看來,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大量技能型人才,高職院校如果爭相更名升級,會導致人才培養結構的失衡。「不僅會丟失歷史積澱的辦學經驗,而且也會使人才培養定位與模式模糊不清,培養出來的畢業生既達不到本科院校的水準,技術技能也不如高職院校的學生。」仲偉俊建議,高校的層次類型不能盲目攀高,而要形成梯度,注重內涵,對接需求。
「高校辦學質量與校名和級別沒有必然關係。高校轉型關鍵不是『掛牌』,也不是『更名升格』,而是辦學思想、人才培養模式的改變。」在袁宗金看來,麻省理工學院等高校有著「學院」名號,卻是培養諾貝爾獎得主最多的世界名校。袁宗金建議,公眾要破除「以名取校」的思維定式,不簡單以名字判斷學校水平,同時高等教育應淡化高校等級化管理,重視各種層次各種類型的學校,讓高校有形更有神。
2016年考研複習即將進入暑期強化階段,希望考生能夠抓住假期,高效備考。中公考研特為廣大學子推出2016考研半年集訓、暑期集訓、精品網課、vip1對1、系列備考專題,針對每一個科目要點進行深入的指導分析,歡迎各位考生了解諮詢。同時,中公考研還推出了考研直播課堂,足不出戶就可以邊聽課邊學習,為大家的強化複習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