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六年來近五百所大學更名 更名亂象是為何

2020-12-15 中公考研

 2016考研學習交流群:410257364 

高考結束,志願填報成為家長越來越關注的問題。江蘇南京市民張丹妮稱女兒想學紡織,原本計劃報考南通紡織職業技術學院,但在江蘇高校名單中卻找不到這所學校。

記者日前在調查中發現,近年來,大學「更名之風」愈演愈烈,不少學校打出「提升教學質量」等旗號。但事實上,很多學校更名只是「換湯不換藥」的「面子工程」,不僅讓考生和家長填報志願時無所適從,其追求「高大上」和急功近利的思維也不利於大學精神凝聚。

高校更名成為跟風亂象

「『南通科技職業學院』和『南京科技職業學院』是一個學校嗎?有什麼特色專業?」山西一位考生家長找到記者,說校名讓他摸不著頭腦。原來,這兩所學校分別由南通農業職業技術學院與南京化工職業技術學院更名而來,原本兩所優勢專業風馬牛不相及的學校,更名後僅一字之差,給考生及家長帶來困惑。記者就此致電江蘇省教育廳發展規劃處,對方不以為意:「學校都會在新校名後附上原校名啊!」

記者打開這兩所學校的官網,果不其然,大號字體的新校名後,都有個括號,赫然標註著原校名。南通科技職業學院一位姓陳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去年學校對口單招提前錄取批次投放200個名額還招不滿,更名後今年投放1000個名額仍供不應求,他強調更名只是招生人數上漲的原因之一,學校內涵發展才最關鍵。當記者再次追問那為何要更名時,他說:「高職院校把『農業』等校名改為涵蓋範圍更廣的『科技』『理工』是大趨勢,其他省這種情況也很普遍。」

近6年來,我國共有472所大學更名,佔高校總數的23%。高校林立的江蘇近兩年也有16所高校更名或升格,今年江蘇又有多所高校為更名「摩拳擦掌」,經教育部審核後砍掉一部分,但仍有5所學校籌備更名。高校更名不外乎三種情況:一是名號從縣市地名到「江蘇」「華東」「中國」,地方院校不再「偏居一隅」。二是從學校到學院再到大學,高校層次不斷升級。三是用「科技」「理工」等熱門詞取代「農業」「紡織」等,「綜合性」越來越強。

更名潮背後的「追名逐利」

那麼,高校頻頻更名的背後,究竟有怎樣的利益訴求?

東南大學高等教育專家仲偉俊認為,高校更名已經成為一種社會現象,主要有兩個層面原因:一是社會上普遍認為大學比學院強,學院比學校強,這造成高校逐漸形成「重面子輕裡子」的氛圍;二是更名不僅能給高校在吸引生源等方面帶來利益,還能讓部分弱勢高校對外交流更有「底氣」。

南京曉莊學院教授袁宗金認為,「更名熱」背後是大學行政化在作祟。「學校更名升格後,領導的官位和待遇也會隨之上升,例如處級升副廳級,副廳級轉正廳級,這種官僚主義無疑與大學精神背道而馳。」一位教育行政部門不願透露姓名的領導說,校名更改之後校牌、公章、標牌等都要更改,造成大量人力財力浪費,也為覬覦教育經費者提供了可乘之機。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江蘇不少高校與當地政府將更名升格作為炫耀的資本。談及去年南通兩所高校被冠以「江蘇」二字,該市教育局局長郭毅浩曾在公開報導中表示,更名升格標誌其學科群建設處於全省一流水平。江蘇省教育廳一位主管處長則非常肯定地稱,江蘇所有更名或升格的高校在內涵建設、人才培養等方面均達預期發展目標。

由此可見,高校更名的背後有地方政府的支持與驅動。「歸根到底,是政績工程在作怪。」袁宗金說,各地級市都希望當地大學級別越高越好,名字越響亮越好,因為高校一旦成為地方品牌,不僅有助於引進、留住人才,更能為主政者的政績考量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高等教育應有形,更應有神

記者梳理發現,2013年5月至2015年4月,全國215所高校獲教育部批准更名,佔到具有高招資格高校總數的近10%。其中升格更名的佔80多所,其他大部分是嫌棄原來的校名太小太窄,追求「高大上」而更名。

對此,南京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授胡建華認為,更名升格的多是歷史不悠久的高職院校,由於人才培養規模質量的提升、師資隊伍的發展等因素,達到標準的院校更名升格能夠拓展發展空間,是符合教育發展規律的。

但在仲偉俊看來,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大量技能型人才,高職院校如果爭相更名升級,會導致人才培養結構的失衡。「不僅會丟失歷史積澱的辦學經驗,而且也會使人才培養定位與模式模糊不清,培養出來的畢業生既達不到本科院校的水準,技術技能也不如高職院校的學生。」仲偉俊建議,高校的層次類型不能盲目攀高,而要形成梯度,注重內涵,對接需求。

「高校辦學質量與校名和級別沒有必然關係。高校轉型關鍵不是『掛牌』,也不是『更名升格』,而是辦學思想、人才培養模式的改變。」在袁宗金看來,麻省理工學院等高校有著「學院」名號,卻是培養諾貝爾獎得主最多的世界名校。袁宗金建議,公眾要破除「以名取校」的思維定式,不簡單以名字判斷學校水平,同時高等教育應淡化高校等級化管理,重視各種層次各種類型的學校,讓高校有形更有神。

2016年考研複習即將進入暑期強化階段,希望考生能夠抓住假期,高效備考。中公考研特為廣大學子推出2016考研半年集訓暑期集訓精品網課vip1對1、系列備考專題,針對每一個科目要點進行深入的指導分析,歡迎各位考生了解諮詢。同時,中公考研還推出了考研直播課堂,足不出戶就可以邊聽課邊學習,為大家的強化複習助力!

相關焦點

  • 這所大學歷經六次「更名」,每次更名都是蛻變,最終成為985
    這所大學歷經六次「更名」,每次更名都是蛻變,最終成為985到現在為止,我國共有3000多所高等教育學校,所以在高考結束以後,不管是哪個分數段的學生,都有許多大學可供選擇,學生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分數和喜好,選擇一所自己最心儀的大學。
  • 第四軍醫大學更名空軍軍醫大學!
    關於具體院校名稱,可以看到,軍委直屬院校2所,軍兵種院校35所,武警部隊院校6所,總共43所。在這次軍隊院校調整改革中,三所軍醫大學的歸屬尤為引人關注。在公布的調整改革後全軍和武警部隊院校名單中,第三軍醫大學隸屬陸軍,更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軍醫大學第二軍醫大學隸屬海軍,更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軍醫大學第四軍醫大學隸屬空軍,更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軍醫大學。
  • 高校擬調整 高校為何對更名情有獨鍾?
    近日,教育部《關於2015年列入教育部專家考察的申報設置高等學校的公示》又將高校更名的議論推到風囗浪尖。    中國高校的「更名之風」有愈演愈烈之勢。據媒體報導,近6年來,我國共有五百多所大學更名。
  • 通知:教育部公布一批高校更名結果,六所學院「變」大學!
    6月22日,教育部公布了一批高校更名結果通知,共有六所學院更名為大學,新一批大學誕生了。浙江廣廈建設職業技術學院(本科)更名為浙江廣廈建設職業技術大學浙江廣廈建設職業技術學院(本科)浙江廣廈建設職業技術學院是經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備案,由廣廈控股公司投資近4億元創辦的全日制高職學院。
  • 教育部大學更名公示名單:2021年山東擬更名大學名單
    2020年11月11日,教育部正式公示了獨立學院轉設更名名單,這些獨立學院在2020年年底完成公示,2021年將正式掛牌成立,小編將為大家帶來教育部2021年大學更名公示名單,並附上2021年山東擬更名大學名單,供大家參考。
  • 2021年大學更名最全名單來了,共計47所學校
    文/圓夢志願 肖老師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國內高校就掀起了一陣更名風潮,如今越來越多的高校加入了更名行列,那麼2021年有望更名的大學有哪些呢?本期,圓夢志願小編將詳細為大家解答該問題,並附上最新整理的2021大學更名名單。
  • 多所高校宣布成功更名,四川理工學院更名為四川輕化工大學,成都學院更名為成都大學...
    四川理工學院更名為四川輕化工大學近日,教育部致函四川省人民政府,同意四川理工學院正式更名為四川輕化工大學。該校方面表示,「這標誌著我校正式以四川輕化工大學建制辦學,開啟了學校發展建設的新篇章。」根據該校官網介紹,學校是一所「三線建設」西遷的本科高校,於1965年響應毛澤東主席號召、周恩來總理批示,將原華東化工學院(現華東理工大學)的部分保密專業西遷至四川自貢建立西南分院,1979年更名為四川化工學院,1983年更名為四川輕化工學院,2003年四校合併組建為四川理工學院。
  • 繼成都大學後,又一所「省會大學」近了,2020屆畢業證卻更名無望
    從目前的公示情況來看,既有直接由「學院」更名「大學」的,比如來自陝西的寶雞文理學院擬更名為「寶雞大學」;也有申請轉設的,比如江蘇的中國傳媒大學南廣學院擬轉設為「南京傳媒學院」;還有直接申請設立大學的,比如說建校基礎為廣州航海學院的「廣州交通大學」;最後一類則是申請參與職業教育本科試點的,比如說湖南軟體職業學院。
  • 青島海洋大學正式更名為中國海洋大學
    中新社青島十一月六日電(記者王宏源)經國家教育部批准,青島海洋大學更名為中國海洋大學,其掛牌儀式於今天上午舉行。  中國海洋大學的前身是私立青島大學,創建於一九二四年八月。首任校長高恩洪,學界名流梁啓超、蔡元培、張伯苓、黃炎培為名譽董事。
  • 3所大學更名最值得反思,一所更名後又被迫改回去
    有這樣的三所大學——中國海洋大學、東華大學和四川大學,它們的更名最能代表國內大學的更名趨勢,失敗和成功的教訓也最值得反思。更名最成功的中國海洋大學由此,中國海洋大學迎來了最為輝煌的10年發展時期。在2004年,也就是中國海洋大學建校80周年,這所大學就已經擁有物理海洋學、水產養殖、海洋化學、水產品加工與貯藏工程、海洋生物學5個國家重點學科,9個省級重點學科,一個國家海洋藥物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一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中國海洋生物工程中心;有物理海洋、海洋遙感、水產養殖、海洋藥物等4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8個省級重點實驗室;擁有兩個國家基礎科學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一個國家生命科學與技術人才培養基地和一個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基地
  • 安徽這些「學院」為何熱衷更名「大學」?
    2020年9月29日,安徽省教育廳回應網友稱,安徽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蚌埠醫學院的發展,經過前期反覆研究論證,按照高校設置工作程序,2019年底,蚌埠醫學院更名為蚌埠醫科大學事項,省政府已正式向教育部申報。2020年7月,六安市政府第54次常務會議審議了《六安市人民政府關於支持皖西學院籌建皖西大學的意見(送審稿)》。
  • 河南仍未更名大學的5所老牌本科院校
    學校設有21個教學院(部),29個本科專業,擁有10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6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舉辦1所獨立學院——三全學院。網上一直流傳新鄉醫學院更名新鄉醫科大學、中原醫科大學的信息,也是一直無實質性進展!
  • 2020年,這10所「學院」即將升格大學,超過37所高校正籌備更名!
    因而每年都會有大批高校申請更名,公開資料顯示近期以來,至少有10所高校的更名申請通過了初步審核。此外,還有數十所高校仍在為更名大學積極籌備。數十所高校仍在積極籌備相比已經初步通過審批的院校,正在籌備更名的院校就更多了,除了表格中的高校外,還有很多高校正在積極謀劃,由於數量太多,下面我們僅以山東和陝西為例來介紹。
  • 教育部最新通知,允許六所學院更名為大學,這些省份的學生有福了
    教育部發布了最新通知,同意這六所高校更名為大學第一個,運城職業技術學院改為運城職業技術大學第二個,遼寧理工職業學院改為遼寧理工職業大學第三個,上海中僑職業技術學院改為上海中僑職業技術大學如果一所高校通過自身的努力而成功更名,這也說明學校的實力也是得到教育的承認。
  • 中州大學今日正式更名 河南今年更名高校名單
    今日,中州大學正式更名為鄭州工程技術學院,升格為本科。至此,我省本科高校增加至55所。根據教育部發函批覆同意在中州大學基礎上建立鄭州工程技術學院,鄭州工程技術學院全日制在校生規模暫定為1.3萬人;首批設置本科專業5個。
  • 山東這所「國字號」大學,更名後,常被誤認為「野雞大學」
    在山東省煙臺市有一所高校,創建時為「國字號」大學,更名後,常被誤認為是野雞大學。1986年,中國煤炭經濟學院首次招生,招收本科72名,專業35名學,共107名學生。2003年,中國煤炭經濟學院更名為山東工商學院。
  • 高校回應「畢業證更名」:目前僅有部分分部更名
    他向新京報記者展示的錄取通知書、學生證上均為「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其就讀期間所繳納的學費發票也註明「電大學費」。  「現在畢業證上的學校變成了國家開放大學。」該學生說,問了學校才知道,原來中央電大在2012年就已經更名為國家開放大學,下屬的分部也要跟著一起改名,「這個消息三年間沒有人告訴過我們。」
  • 年過不惑電大更名!青島開放大學來了
    12月22日,青島開放大學揭牌,「電大」也成了一代人的歷史記憶。   今年9月,教育部印發《國家開放大學綜合改革方案》,推進現有廣播電視大學轉型為地方開放大學,推動39所省級廣播電視大學統一更名為××(省域名或城市名)開放大學。12月18日,山東省政府發文,同意青島廣播電視大學更名為青島開放大學。   22日上午,青島開放大學正式揭牌。
  • 浙江這5所大學要更名,其中2所學院更名為大學!是你母校嗎?
    原浙江科技學院近日,《浙江發布》平臺公布的消息:浙江科技學院、紹興文理學院等5所大學要更名了,目前正在公示!消息稱:根據教育部《關於做好2019年度本科學校設置工作的通知》(教發司〔2019〕213號)的部署要求,浙江有浙江科技學院、紹興文理學院、浙江大學城市學院、浙江大學寧波理工學院、浙江廣廈建設職業技術學院等5所學校提出設置申報,這些大學更名後,分別為浙江科技大學、紹興文理學院、
  • 河南這所大學,1958年就開始招收本科生了,62後為何仍未更名大學
    今天給大家介紹的就是——中原工學院,簡稱中工,網友搞笑稱為--中國原子彈工程學院。基本上一所學校招生本科一定時間後,隨著學校的不斷發展,師資力量的加強,畢業生水平的反饋等各種因素,學校會一直壯大,然後校名會由什麼學院改為什麼大學,當然並不是說學院不如大學,有很多學院的水平是非常厲害的。叫為某某大學,只是表示學校的各方面水平,已經達到了一個較高水平,較為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