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回應「畢業證更名」:目前僅有部分分部更名

2020-12-16 中國新聞網

  6月1日,浙江廣播電視大學永嘉學院大門口,未見有關「國家開放大學」的牌子。當事學生供圖

一名當事學生的學生證

  一名當事學生的畢業證書。其中學生證蓋的「中央廣播電視大學」的章,而畢業證書上則變成了「國家開放大學」。當事學生供圖

  新京報訊 (記者趙實)進入畢業季,浙江廣播電視大學永嘉學院的部分畢業生卻拒絕領取畢業證。他們稱,證書上學校的名字從錄取時的中央廣播電視大學,變成了國家開放大學。對此,他們此前並不知情。

  浙江廣播電視大學是中央廣播電視大學辦學體系的一部分,浙江廣播電視大學永嘉學院則負責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在永嘉學歷教育的招生工作。

  一名當事學生說,他在2013年秋季被永嘉學院錄取,進行成人繼續教育,學制三年,「2013年入學到現在,我們所知的所有關於學校的信息,以及上學期間的一切手續,都是中央廣播電視大學,沒聽說過國家開放大學。」

  他向新京報記者展示的錄取通知書、學生證上均為「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其就讀期間所繳納的學費發票也註明「電大學費」。

  「現在畢業證上的學校變成了國家開放大學。」該學生說,問了學校才知道,原來中央電大在2012年就已經更名為國家開放大學,下屬的分部也要跟著一起改名,「這個消息三年間沒有人告訴過我們。」

  另一位學生則稱,拿著更名後的畢業證曾在求職時碰壁,「大家對中央電大都很熟悉,我們當時考進來,也是因為學校的知名度,現在拿著國家開放大學的畢業證去面試,用人單位不知道這是什麼學校,搞得我非常尷尬。」

  目前,永嘉學院的487名畢業生裡,有200多人因此沒有領畢業證,「我們希望畢業證上的校名,和錄取時是一致的。」當事學生說。

  ■ 回應

  錄取通知書為何為原校名?

  通知書在更名程序完成前已印刷完畢,未做換發

  國家開放大學教務部副部長孫鴻飛對新京報記者說,教育部雖然於2012年6月正式批覆在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基礎上建立國家開放大學,但學校的更名工作需要經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確認,直到2013年7月更名程序才完成,但此時學校的招生工作已經開始,所以2013年6月印發的招生簡章中校名為「國家開放大學(中央廣播電視大學)」,但錄取通知書已經在6月印刷完畢,因此沒有換發。

  永嘉學院副院長王壽斌說,更名後的幾年裡,永嘉學院使用的相關印章也沒有改為國家開放大學。如果更改印章,需要一級一級向上申報,並且申報通過後還需要3年的過渡期,將老學員都畢業之後才能使用新的印章。

  為何畢業證又改用新校名?

  2013年秋季及以後入學學生將發新校名畢業證

  今年4月,國家開放大學發布公告稱,2013年秋季國家開放大學正式進行招生,根據教育部文件要求,自此以後入學的學生將按照新政策進行管理:學生在教育部中國高等教育學生信息網學籍學歷註冊時學校名稱為「國家開放大學」,畢業時頒發國家開放大學畢業證書。因此,2016年起該校將向2013年秋季及以後入學的學生頒發國家開放大學畢業證書。

  對於當事學生希望拿到和錄取通知書上校名一致的畢業證,孫鴻飛表示,現在對這批學生只能發放國家開放大學畢業證書,「如果頒發中央電大畢業證書,證書信息與學生信息網中不一致,會導致畢業證書沒有效力。如果學生需要,我校可以出具相關證明材料。」

  永嘉學院為何未用新校名?

  部分地方的分部已更名,浙江等尚不在其中

  王壽斌昨日回應新京報記者時表示,「學校更名的事學生都知道。」孫鴻飛則表示,學校教務部(招生辦)曾在2013年秋季招生期間,專門編寫招生宣傳解答,下發給各分部,其中對頒發畢業證書事宜作出了解釋。2014年上半年,還針對畢業證書上學校名稱問題向13所分部發放過調查問卷,調查了解學生對於畢業證書校名的意見,其中調查範圍也包括浙江分部。

  孫鴻飛表示,國家開放大學和地方是屬於系統辦學,在分部建設上是分步實施的。目前有8個電大掛了開放大學的牌子,但浙江和其他一些省份的廣播電視大學及地市學院還沒有掛國家開放大學分部的牌子,也沒有更名,這需要當地及上級的教育行政部門批准,逐步實施。

  ■ 觀察

  兩年多全國至少167所高校獲批更名

  昨日,中國教育在線發布的2016年高招教育報告中提到,據不完全統計,從2014年1月到2016年4月,全國有167所高校獲教育部批准更名。近年來,高校頻繁更名的現象,也因其中出現的一些「任性」個例,受到公眾質疑。

  有高校短時間兩度更名

  河南的許昌學院曾在2013年12月更名為河南工業學院,但更名後一直沒有用過,學校相關負責人在接受採訪時解釋稱,「校名不適合學校。」2015年11月,學校又更名為河南理工學院,這次更名的原因則是,「學校理工科比較強,更名為河南理工學院更符合學校的發展實際。」

  此外,瀘州醫學院的更名也引起一番爭議。2015年4月,教育部同意瀘州醫學院更名為四川醫科大學,但引起了四川大學的抗議;爭議持續數月後,四川醫科大學再次更名,教育部同意四川醫科大學更名為西南醫科大學,此舉又引發原華西醫科大學校友的不滿,並向教育部舉報,稱瀘州醫學院升格為大學不符合條件,希望教育部重新調查覆核瀘州醫學院更名事宜。因在法定期限60日內未獲答覆,該校友將教育部告上法庭。

  高校熱衷更名背後的「算盤」

  中國教育在線昨日發布的2016年高招教育報告提到,高校更名是我國高等教育發展過程中出現的複雜歷史問題,上世紀50年代院校拆分、合併,出現了很多專科性學校。上世紀90年代後期高校開始大合併,高校數量大幅度減少。但是,伴隨高校大擴招,高校重現另一輪大發展,各類專科學校,甚至中等專業學校升格為大學、學院,為今天的校名紛爭埋下了伏筆。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在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時分析,當前國內高校的更名操作程序,需要經過教育主管部門對申報更名高校組織進行評議、考察,「在當前的高等教育管理體系中,這種行政評價就代表了政府對學校辦學的『認可』,申請更名成功會被高校看做是重要的辦學政績,這是高校樂於投入大量精力用於更名的重要原因。」

  「高校更名不僅能獲得名聲上的好處,還能獲得一定的政策優惠。」熊丙奇說,比如高職高專通過更名,升格為本科院校,學校的招生也從專科批次調整到本科批次。本科院校更名為大學,學校的行政級別不會調整,但是對於有「大學」身份的高校,政府部門在配置教育與學術資源時會有優待,而且可以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

  「要讓高校不熱衷更名,就應取消高等教育行政評價。政府應給每所學校同樣的政策,不能差異化對待,否則高校必定會按照分類標準去辦學。」熊丙奇建議,政府應退出高校辦學和評價,減少行政對學校辦學的幹預,放手由學校自主辦學,實行專業及社會評價,找準自己的辦學特色。

  ■ 追問

  學校更名對學生有何影響?

  孫鴻飛表示,錄取時雖然使用的是中央廣播電視大學的名稱,但國家開放大學與中央電大是一脈相承的,其法律地位由國家開放大學完全繼承,更名程序完全符合國家政策,「雖然錄取通知書和畢業證書的校名不一致,但不會對學生產生任何影響。」

  教育部學籍管理部門相關工作人員也向新京報記者表示,學生對此的擔憂,可能是源於用人單位對學校更名情況的不了解,以及學校多年的品牌作用,但更名後的畢業證及學位證仍具有法律效力,不會有影響。

  可否通過司法途徑來維權?

  當事學生曾表示,學校在更名事件上沒有盡到即時通知的義務,他們想通過司法途徑來維權。對此,北京京潤律師事務所創始合伙人張志同律師分析,學校的更名行為已經依照正常程序,經教育部門核准,具有法律效力,「同一個主體,名稱變更並不影響原來義務的承擔,所以學生如果以此來維權,法律上是不支持的。」

  張志同認為,新的校名被社會公眾認同需要一定的成長周期,如果經過一段時間之後,國家開放大學重新打造了自己的品牌,社會知名度提高,對學生來說也是好事。

相關焦點

  • 新舊校名的尷尬 國家開放大學回應「畢業證更名」
    「現在畢業證上的學校變成了國家開放大學。」該學生說,問了學校才知道,原來中央電大在2012年就已經更名為國家開放大學,下屬的分部也要跟著一起改名,「這個消息三年間沒有人告訴過我們。」另一位學生則稱,拿著更名後的畢業證曾在求職時碰壁,「大家對中央電大都很熟悉,我們當時考進來,也是因為學校的知名度,現在拿著國家開放大學的畢業證去面試,用人單位不知道這是什麼學校,搞得我非常尷尬。」目前,永嘉學院的487名畢業生裡,有200多人因此沒有領畢業證,「我們希望畢業證上的校名,和錄取時是一致的。」當事學生說。
  • 國家開放大學回應「畢業證更名」:不會影響學生
    中國網6月3日訊(記者 袁宵 閆景真)又是一年畢業季,不同於別的畢業生在最後的學校時光裡忙於拍畢業照,領取學位證和畢業證,浙江廣播電視大學永嘉學院的部分畢業生拒絕領取畢業證,他們發現畢業證書上學校的名字從錄取時的中央廣播電視大學,變成了國家開放大學。對此,他們此前並不知情。
  • 因更名延遲發畢業證引不滿 高校:已分批發放
    四川理工學院計算機學院官網發布了《關於領取畢業證、學位證和報到證的通知》。官網截圖四川理工學院將更名為四川輕化工大學,但更名引發了「後遺症」。  該校多位應屆畢業生近日向澎湃新聞反映,6月20日就已舉辦畢業典禮,但學校遲遲未發放畢業證、學位證和報到證,畢業證、學位證等學籍信息也無法在學信網上查詢到,這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他們落戶、就業、留學等計劃。
  • 大學更名公示,大學更名後畢業證上面會換嗎?
    由於近期教育部要求全國的獨立學院應加快轉設進度,所以目前有很多獨立學院都在準備改名,因此很多獨立學院在讀的學生對畢業證上面寫的學校名字會產生一些疑惑,大學更名之後畢業證上面的學校名字也會同時換掉嗎?下面小編就根據相關的問題進行解答,同時附大學更名公示最新情況。
  • 佛科院將更名「廣東科學技術大學」,網友:能換畢業證嗎?
    根據《高等教育法》《普通本科學校設置暫行規定》,省高校設置評議委員會辦公室擬於近期組織專家組對上述申報事宜進行實地考察,現將列入考察的學校名單向社會予以公示,公示時間至 9月15日。按照申報材料,目前佛山科學技術學院校園面積為2208.7畝,建築面積為63.87萬平方米,擁有教學儀器設備3.43億元,圖書藏書189萬冊,專任教師1158人。從校園佔地面積來看,佛科院目前跟中山大學、暨南大學、華南師範大學等省內名校仍有較大的差距,但已接近廣東財經大學和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的校園面積。
  • 盤點近幾年吉林高校更名與合併史 學院更名大學「暗藏玄機」!
    今天,吉網、吉刻APP記者對吉林省近幾年更名的部分高校進行了盤點。  關注:  吉林華橋外院要改名  目前,入選高校在教育部網站進行公示  吉網、吉刻APP記者從公布的《2017年度申報設置列入專家考察的高等學校名單》看到,吉林省有3所高校入選,分別是吉林華橋外國語學院被列入「更名大學」名單,吉林建築大學城建學院、長春理工大學光電信息學院分別列入「獨立學院轉設為獨立設置民辦本科學校」名單。
  • 信陽師院更名大學迎來新消息,中原工學院等高校誰有望率先更名?
    近年來,國內高校更名成為了大家關注的熱門話題,河南高校也不例外,最近幾年,省內鄭州輕工業學院、華北水利水電學院等多所普通本科院校實現了順利更名,更名之後,這些高校社會認可度,生源質量均有所提升。目前,河南省內仍有信陽師範學院、中原工學院、河南科技學院、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新鄉醫學院等多所老牌本科院校尚未實現更名,成為了大家關注的焦點。
  • 中州大學今日正式更名 河南今年更名高校名單
    新聞連結:2016年還有這些高校將更名或升格,看看都有哪些?2016年1月26日,教育部網站開始公示2016年擬批准設置的高等學校名單,有39所高校申請獲得通過。其中,河南有7所高校在列,1所更名大學,3所新增本科。其中就包含河南理工大學萬方科技學院轉設為鄭州工商學院。
  • 合肥學院已更名「合肥大學」?校方回應了!
    目前,該校正在準備更名材料且尚未上報教育部,當前只是「成功增列進教育部十三五大學更名規劃」。【事件】「教育部同意合肥學院更名為合肥大學」?近日,有網友諮詢合肥學院申報大學工作目前進展如何?還存在哪些困難?安徽省教育廳能否在近期進行更名公示?
  • 繼成都大學後,又一所「省會大學」近了,2020屆畢業證卻更名無望
    截至目前,已經至少有包括海南、湖南、廣東、陝西、江蘇等10餘個省份,公示了2019年擬申報設置的本科高校名單,讓身處這些學校的在校大學生興奮不已。從目前的公示情況來看,既有直接由「學院」更名「大學」的,比如來自陝西的寶雞文理學院擬更名為「寶雞大學」;也有申請轉設的,比如江蘇的中國傳媒大學南廣學院擬轉設為「南京傳媒學院」;還有直接申請設立大學的,比如說建校基礎為廣州航海學院的「廣州交通大學」;最後一類則是申請參與職業教育本科試點的,比如說湖南軟體職業學院。
  • 高校更名,「學院」更名為「大學」,2019年錄取分數肯定會提高
    高校為什麼要頻頻更名,把學院改成大學?最主要的原因是校名高大上了,報考的學生就會多起來。18年有16所大學更名成功,19年又有11所大學申請更名,且已經進入公示階段。學院更名成為大學後,教學質量是不是就能飛躍?學生就能立馬提高一個層次?
  • 網友建議該高校,更名為「華西理工大學」?校方回應
    目前,華東理工大學為「雙一流」大學。2、如果四川輕化工大學更名為「四川理工大學」,這勢必會影響到成都理工大學的名氣,成都理工大學為新晉的「雙一流」高校。3、目前,我國已有華北理工大學、華南理工大學、華東理工大學,剛好缺「華西理工大學」。如果四川輕化工大學更名成「華西理工大學」,將會極大地提高學校的知名度。
  • 教育部公示擬更名名單半年後,4所高校官宣更名為「大學」
    山東省教育廳辦公室相關工作人員12月11日透露,目前「還沒有見到相關文件」。但此事應只待「塵埃落定」:當地媒體近日報導稱,濟南西郊的「山東第一醫科大學校區建設」正在進行中,佔地面積2700畝,部分建築已現雛形,明年將入住首批學生萬餘人。更名「大學」獲省政府支持「53年篳路藍縷,終於功不唐捐!」
  • 網友建議這所高校更名華西理工大學?校方正式回應了
    近日,有網友在人民網領導留言板向自貢市領導提議,將四川輕化工大學更名為華西理工大學。 況且,成都理工大學目前已經是「雙一流」建設高校,本身已經具有知名度,加上成都又是省會城市,成都理工大學更名的可能性較低。 因此,在我國已經有華北理工,華南理工,華東理工三所高校,但尚未有華西理工大學的情況下,建議將本來就是理工類的四川輕化工大學改名華西理工大學,這樣既符合地名地域,也有利於自貢高校的發展。
  • 教育部確認,四川兩高校已正式更名成「大學」,更名路程真曲折
    這兩所大學分別是成都學院(更名:成都大學),四川理工學院(更名:四川輕化工大學),等公示期6月13日過後,就可以使用新校名了,網絡上四川部分網友表態,省內有大學能更名是好事,但是打心底是不認可這個更名,感覺這兩所學校的許多辦學指標還沒達到大學的層次,有點名不副實;但也有部分網友力挺改名,畢竟更名只是起點,是一個良好的開端。
  • 四川四所高校更名 川師成都學院更名為四川工商學院
    四川新聞網教育頻道5月8日訊(孫林馨)近日,本網記者獲悉,四川四所高校更名、升格、轉設成功,教育部正式批准成都信息工程學院更名為成都信息工程大學、瀘州醫學院更名為四川醫科大學、阿壩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升格為阿壩師範學院、四川師範大學成都學院轉設為四川工商學院。2014年是院校設置「西部年」,教育部集中審批西部省區及部分國家部委申請設置的本科高校。
  • 合肥學院更名「合肥大學」,進度咋樣
    合肥學院更名合肥大學的基本情況達標了嗎?」對此,合肥市教育局在9月11日回應:「根據全國高等學校設置評議委員會2019年第2次評議會議決議,對安徽省高校設置規劃中期調整方案(草案)中的具體申請調整事項提出的評議意見中,同意「合肥學院更名為合肥大學」事項調入規劃。
  • 合肥學院更名「合肥大學」,進度咋樣?
    合肥學院更名合肥大學的基本情況達標了嗎?」對此,合肥市教育局在9月11日回應:「根據全國高等學校設置評議委員會2019年第2次評議會議決議,對安徽省高校設置規劃中期調整方案(草案)中的具體申請調整事項提出的評議意見中,同意『合肥學院更名為合肥大學』事項調入規劃。
  • 廣東多所高校要更名為「大學」!
    近年來,廣東部分學校「學院」升格為「大學」的呼聲越來越高,許多高校在官方場合中表示要更名為大學,一些地方政府在官方文件中表示支持,這些學院下定決心要「升格」為大學。2020年3月11日,東莞市政府2020年一號文《東莞市人民政府關于堅持和完善民生保障機制建設高水平小康社會的實施意見》印發(以下稱「一號文」)。
  • 山東工商學院欲更名財富管理大學 稱更名是全體校友共同夢想
    新京報快訊(記者 石茹)近日,一份流出的山東工商學院申請更名的內部文件引起網友熱議。這份文件名為《關於將山東工商學院 更名大學納入山東省「十三五」高等學校設置規劃中期調整的請示》,文件稱,學校將更名為山東財富管理大學,是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建設金融強國的戰略需求。山東省教育廳規劃處工作人員向新京報記者表示,山東工商學院更名的事歸教育部管轄,隨後又稱,相關工作他們在進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