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弄豬壯 土坡茶香 ——凌雲泗城鎮發展脫貧產業見聞

2020-12-24 新華網廣西站

原標題:山弄豬壯 土坡茶香 ——凌雲泗城鎮發展脫貧產業見聞

  凌雲縣泗城鎮是全國最美基層幹部吳天來的家鄉,他「為了生存,永不放棄」的「隴雅精神」一直激勵著鄉親們,當地的脫貧致富情況一直為外界所牽掛。

  6月11日,記者深入泗城鎮,感受「隴雅精神」激發出的活力。

  要致富,先修路。昔日的泗城山村「對面能說話,見面走半天」「地無三尺平,人無三文錢」……如今,驅車走村串戶,沿途都是水泥路,不時迎面而來的是小汽車、摩託車。

  「我們有信心與全國全區同步邁進小康社會,路是我們的底氣。」泗城鎮黨委書記吳先毅介紹,該鎮所有的行政村全部通了四級路,硬化了20戶以上自然屯道路,實現了屯屯通公路,有能力發展產業的地方也都通了生產路,部分危險路段還安裝了安全保護欄。

  泗城鎮脫貧產業以養殖和茶葉、油茶、桑葉「三張葉子」為主,均採取「龍頭企業+基地+合作社+農戶」的模式發展。現有桑園總面積達6584畝,全鎮油茶總面積達3.28萬畝,茶葉總面積達7020畝。去年該鎮生豬出欄4.1萬頭,家禽出欄36.8萬羽,山羊出欄1.2萬隻。

  沿著修好的村道、屯級路和生產路前行,記者看到,這個曾經被認為「不適宜人類生存」的地方,發生了很大變化。

  後龍村曾是「廣西最貧困」的村之一。自打響脫貧攻堅戰以來,群眾通過發展庭院經濟,種植大果枇杷、牛心李、貓豆、構樹,養殖烏雞等,如今,基本實現了農業產業全覆蓋。

  高坡屯整合各類資金,建成後龍村高坡生豬養殖產業示範點,佔地面積10畝,標準化欄舍面積5000平方米。該村引進生豬養殖公司開展養殖,村集體每年可獲取租金收益。目前示範區存欄生豬760頭,全年可出欄1500頭。「我們村集體每年從中收益8萬元。」該村第一書記于洋表示。該養殖場還帶動100戶貧困群眾養殖肉豬1000多頭,帶動配套種植構樹300畝。

  平林村成立泗城美茶葉專業合作社,有茶園面積2000多畝,其中連片有機茶園600畝。合作社與廣西凌春投資集團合作,帶動52戶村民參與種植,其中貧困戶38戶。2018年,茶葉基地為該村集體經濟增收5萬元。

  脫貧產業越做越好,村集體也持續增收。該鎮堅持「多條腿走路」,在每個村推行「一間商鋪、一片油茶園、一個養殖產業、一家產業服務公司、一家龍頭企業帶動」增收渠道,實現村集體經濟的多元化和全覆蓋。目前,該鎮23個村(社區)全部有集體經濟收入,19個村(社區)的集體經濟收入超2元,其中7個村超3萬元。

  一路的走訪,讓記者感受最深的,還是當地幹部群眾觀念的轉變。在泗城鎮一群有情懷的經濟能人正積極帶領群眾幹事創業。廣西凌春投資集團的萬崇尚免費把茶園分給茶農和貧困戶,貧困戶只需投入勞動力管護茶園即可,採摘的鮮茶每公斤按高於市場價2元賣給公司。

  為激發群眾內生動力,泗城鎮還在每個村評選出10名新型農民,並進行獎勵和大力宣傳,營造「比學趕幫超」的氛圍。

  自2016年以來,泗城鎮已實現6個貧困村脫貧摘帽、1855戶8432名貧困人口脫貧,貧困發生率由34.78%降至8.46%。2019年計劃完成407戶1835名貧困人口脫貧摘帽任務,全鎮貧困發生率將降至2.7%。

 (記者/徐順東 通訊員/馮文友 原文編輯/蘇必慶) 

相關焦點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衙下集鎮:做大做強生豬產業,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近年來,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衙下集鎮緊緊圍繞「山坪藥材川蔬菜,發展飼草壯養殖,組織輸轉強勞務」的產業發展思路,不斷加大生豬養殖品牌培育、扶貧資金補助、技術指導、品種改良、防疫、市場等方面的扶持力度,大力發展合作化、規模化、現代化
  • 撼動大山的內生動力——燕山太行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脫貧攻堅見聞
    原標題:撼動大山的內生動力——燕山太行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脫貧攻堅見聞   新華社石家莊12月29日電 題:撼動大山的內生動力——燕山太行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脫貧攻堅見聞   新華社記者白明山 王飛航 王靖   燕山——太行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橫跨冀晉蒙三省區
  • 大新縣欖圩鄉發展扶貧特色產業工作見聞
    (原標題)特色產業託起小康夢想——大新縣欖圩鄉發展扶貧特色產業工作見聞□ 記者 李鴻熙 通訊員 梁桂花「扶貧政策+培植產業」:精準實施扶貧產業項目產業發展,選對產業項目是關鍵。近年來,欖圩立足本地優勢,大力實施特色優勢產業工程,重點抓好種養殖「六個一」:一根蔗、一粒果、一個瓜,一頭牛、一隻鴿、一頭豬。
  • 脫貧攻堅丨龍潭鄉官山村樊萬華養跑山豬脫貧致富,計劃明年擴大規模...
    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圓滿收官的關鍵之年,如何以「趕考」心態堅決打贏脫貧攻堅這場「硬仗」,成為市委市政府的一項重點工作。 脫貧致富離不開幫扶帶動。我市以幫扶為契機,全力攻堅深度貧困地區,以多種形式凝聚社會幫扶力量,跑出脫貧加速度。
  • 光山文殊鄉:疫情未阻田園香 產業發展採茶忙
    映象網信陽訊(記者 吳彥飛 通訊員 張媛媛)春日百花豔,茶香最風華。近期,氣溫驟升,茶樹吐出了新芽。一大早,光山縣文殊鄉龍頭企業誠信實業有限公司的春茶基地就熱鬧了起來。自3月16日起,誠信公司的採茶工開始了今年的第一批春茶採摘。
  • 「將軍縣」向振興高地發起衝鋒——安徽金寨決勝脫貧攻堅見聞
    新華社合肥1月14日電 題:「將軍縣」向振興高地發起衝鋒——安徽金寨決勝脫貧攻堅見聞  新華社記者陳諾  位於大別山深處的安徽金寨縣,曾走出59位開國將軍,有著「紅軍搖籃、將軍故鄉」的美譽。與此同時,亦有著超過40年的貧困史。
  • 誰說崑山沒有山,玉峰山就是一土坡的?
    前段時間我說起崑山的玉峰山的時候,竟然有人反駁我,竟然說那不叫山,而是土坡!這不禁讓我仰頭45°看看玉峰山的方向,然而看到的只有大樓林立。也許,山在樓的那邊吧。但不管怎麼說,崑山的玉峰山也有80.2米的高度,或許不是特別準確,但就憑藉這幾十米的高度,也不應該是土坡啊,這要是土坡,那讓下面這位情何以堪?
  • 「脫貧感黨恩 奮進新起點」家好路通產業旺 「品村」品出幸福新願景
    近日,筆者走進凌雲縣泗城鎮品村村,映入眼帘的便是品村村新開闢的產業道路,工人們正緊張而有序地進行產業路建設施工,一派如火如荼的忙碌景象。產業路脫貧路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悠悠扶貧路,必須有愚公移山的精神。
  • 【脫貧奔康·粵來粵好】潮州:泡在茶杯裡的「超級產業」
    「脫貧奔康 粵來粵好」網絡主題宣傳活動5日來到潮州,一起探尋精準扶貧如何讓泡在茶杯裡的「超級產業」越來越香。  走進叫水坑村,茶香撲面而來。每當客人來到,村裡人總會拿出好茶待客。近幾年,叫水坑村的整體茶葉品質有了質的提升,而這與潮州市府辦駐叫水坑村扶貧工作隊的扶貧工作關係密切。
  • 陳倉賈村鎮:發展壯大特色產業 助力鄉村脫貧攻堅
    賈村鎮因地制宜,多措並舉,大力扶持發展特色農業產業,鞏固和推動脫貧攻堅成果。地處千渭之會溼地公園附近的非貧困村——靈龍村過去在岸邊建有一些老魚塘,為了壯大村集體經濟,想通過改建老魚塘,發展水產養殖休閒產業,但苦於沒有資金;鄰村的貧困村——龍尾村有資金,卻沒有好的項目。
  • 二驢談放棄年度賽,表示人怕出名豬怕壯,豬一壯就得被鎩!
    二驢詳談自己為什麼放棄上年度賽了,並表示人怕出名豬怕壯,豬一壯就得被鎩!二驢直播表示刷一個億是不是炫-富啊,各種因素都有,我希望咱們家老鐵能理解我下,樹大招風,害怕當一哥基本上沒好下場,當人氣王也沒好下場,驢家樹敵,驢家和道家,818,洋家我們不樹敵,我以前爭強好勝,願意比收入,願意比人氣,我要是小劇本一來絕對專業,我不想那麼弄,我想上個七八十W人平平常常,別以為我二驢吹牛,我為什麼帶團隊,我講排行刮愣到誰呢,比如說刮愣到818辛巴了
  • ...產業扶貧助養牛——酒鋼集團幫扶古浪縣黑松驛鎮脫貧攻堅見聞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消費扶貧促銷售 產業扶貧助養牛——酒鋼集團幫扶古浪縣黑松驛鎮脫貧攻堅見聞除了通過消費扶貧解決農產品銷售問題,酒鋼集團在黑松驛鎮開展的產業扶貧也做得有聲有色。在古浪縣黑松驛鎮能繁母牛基地,一排排牛舍井然有序。牛場後方的飼料庫裡,玉米、黑麥、糧食顆粒等精飼料應有盡有……看著眼前一幕,黑松驛鎮萱麻溝村村民田德成心裡懸著的石頭落了地。
  • 發展多元化產業拓寬脫貧路
    原來,陸海松是那扛村壩桑屯後靠移民貧困戶,他不等不靠,用心發展產業,通過勤勞的雙手脫貧致富。2016年,陸海松成為西林縣首批脫貧摘帽貧困戶,成功脫貧致富。休閒垂釣讓他初嘗甜頭陸海松5歲的時候,他的父親就去世了,他和姐姐、妹妹3人由母親一個人拉扯長大,生活非常艱苦。
  • 研判脫貧之路 邁步小康社會「八步走」——記臨潁縣繁城鎮脫貧之路
    直接給錢給物的脫貧手段難以實現長期穩定脫貧,因此繁城鎮黨委政府以「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方式,促進貧困戶自主就業,提高脫貧的自主性,實現勞動力就業脫貧。為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通過引導自主就業或介紹務工等就業途徑達到就業;為有勞動能力但不能外出的貧困戶,通過武闖合作社、綠之洲、山桐子育苗基地、大楊村毛毛衣廠等本土愛心企業就近提供就業崗位。
  • 「脫貧感黨恩 奮進新起點」和諧瑤寨 吉祥弄新
    弄新,這個深山裡的布努瑤寨,以前窮得遠近聞名,如今在脫貧攻堅政策的扶持下,在「泗水繽汾」田園綜合體項目的帶動下,弄新屯通過搬遷建新房,興產業勤務工,群眾住上新房子,過上了好日子。產業發展有勁暖陽打在深谷裡藍色鐵皮棚上熠熠奪目,在弄新新寨下邊的低洼地裡,建好的是養殖場。「進了4000雞苗,再過幾個月就可以賣了!」其中一個養殖場創業者韋小弟這樣對筆者說。
  • 陽光灑滿九萬山——仫佬山鄉脫貧記
    新華社南寧12月19日電題:陽光灑滿九萬山——仫佬山鄉脫貧記新華社記者黃浩銘、陳一帆桂北山區,九萬山南麓,一個人口較少的民族世代在此聚居,貧苦、閉塞和落後,千百年來禁錮著他們追求美好生活的腳步。17年前,大山深處的架洞屯還沒通路,20歲的村民張先恆和哥哥一道,把養了一年的3頭豬趕到山外去賣,頂著烈日翻越兩座山頭,4個多小時的山路才走到一半,1頭豬就已累死在路上。如今,山還在那裡,但路已不是那條路。2015年架洞屯修通砂石路,一年後通水泥路,開摩託車到鎮上只需20多分鐘。
  • 為脫貧「造血」 讓致富「生根」——山西發展藥茶產業助力脫貧攻堅...
    來源:新華網新華社太原11月19日電題:為脫貧「造血」 讓致富「生根」——山西發展藥茶產業助力脫貧攻堅新觀察新華社記者王飛航、魏飈連翹、黃芪、沙棘、槐米……它們都是千年的植物,它們的葉、花、根、果最初是治病解毒的良藥。
  • (脫貧攻堅在行動)廣東河源:靠山靠地搞產業 種茶種菜促脫貧
    劉遠忠 攝   人民網河源6月27日電(劉遠忠)靠山用山也能脫貧,種茶種菜同樣賺錢。在廣東河源,依靠天然的綠水青山和幫扶政策支持,當地因地制宜,通過發展現代農業種植業,帶動貧困地區實現穩定脫貧。2016年扶貧工作開展以來,這裡的路通了,先進的種茶制茶技術引入了,茶商進來了,老茶樹村再飄茶香。   幾年前,貧困戶何洪偉患病喪失勞動能力,加上重疾的大兒子和3個小孩的學費支出,原本靠他外出打工勉強支撐的家庭因病因學致貧。妻子不得不代替他外出打散工,維持一家生計。   「那時候感覺生活都沒了盼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