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命題作文不同於全命題作文,題目有一半掌握在考生自己手裡,由考生決定另一半該填什麼。相比於全命題作文,半命題作文增加了一定的靈活性,也讓考生有了一定的自主權。考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填寫最適合自己的內容,作文寫作難度相比全命題作文要小一些。
如同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有了選擇也就有了選擇的煩惱:到底該選擇什麼呢?選擇太隨意,難免會帶來後患;選擇太匆忙,又容易忙中出錯。因此在橫線上填什麼一定要慎重,要想好了再填,任何的隨意和匆忙都是不可取的。
填好了,就贏在了起點;填得不好,就可能滿盤皆輸。不是金剛鑽,卻攬上了瓷器活,麻煩就大了。相較於全命題作文,在選擇另一半上相對要多花點時間,多費點心思。
我們常說:「題好一半文。」意思是說,題目選好了,文章就成功了一半。題目本身也是一個得分點,通過你填寫的內容,閱卷老師就能初步了解你的寫作水平,所謂「窺一斑而知全豹」。如果說全命題作文是從正文開始寫作的,那么半命題作文從題目就開始寫作了。
下面我們就以半命題作文《我在------中尋到了快樂》為例,來進行分析。
我在前邊講了,要寫好考場作文,一定要抓住題目,因為一切都在題目之中,包括主題、材料、思路等等,對半命題作文來說也是一樣,關鍵要學會正確分析和解讀題目。
有的考生沒有掌握半命題作文的解讀方法,往往一拿到題目,就一門心思考慮橫線上該填什麼,這種方法看上去是一條捷徑,實際上是一條彎路,而且很容易出現「瓶頸現象」,因為它不符合人類認識事物的規律。
人類認識事物總是由已知到未知,而不是由未知到已知,那樣無異於盲人騎瞎馬。因此我們只需要關注題目中已經給出的部分,考慮清楚之後,橫線上填什麼就如同探囊取物一樣簡單。
和解讀全命題作文一樣,我們首先要找到題目中的關鍵詞。很顯然,這個題目中的關鍵詞是「快樂」。那麼,我們從哪裡才能尋找到真正的「快樂」呢?歸納起來,有這麼五種途徑:
第一,在山水之中。君不見,每逢節假日,舉家外出旅行,大部分都去了哪裡呢?回答是:自然山水。尤其長期生活在都市中的人,其選擇就更是如此。
第二,在愛好之中。比如琴棋書畫、閱讀寫作、唱歌跳舞、遊戲運動等;只要是愛好,就只有享受,而沒有負擔,更不會有痛苦與煩惱。
第三,在朋友之中。《論語》有云:「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意思是說,有朋友從遠方來,不也是一件很快樂的事麼?一個人一生之中有一兩個患難與共、志趣相投的朋友,的確是一件幸事。
第四,在理想之中。為了理想的努力,我們的人生變得有價值,有意義。其間有挑戰,有征服,自然也有快樂——那種戰勝自己所帶來的快樂。
第五,在信仰之中。信仰給了我們力量,讓我們擁有了尊嚴,從此不再感受自己的渺小與軟弱,而為信仰所做的任何事,都會給我們帶來快樂。
一般來說,「快樂」都與簡單、樸素、純真、智慧等有關。卜勞恩的漫畫《父與子》中,兩個孩子打架了,然後各自回家告訴了爸爸;接下來兩個爸爸又打起來了,可當他們回頭看時,兩個孩子卻又一起玩開了。孩子總是快樂的,因為他是天真的。
接下來,在橫線上填什麼,就用不著我來說了。
文章的結尾,最好能超越「快樂」,這樣才能真正地收穫「快樂」,而不會導致得意忘形,樂極生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