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虛榮心過強,多半受這些影響,父母要及時引導孩子改正

2020-08-29 小呀嘛小兒郎兒童美發

孩子沒有自己的世界觀和人生觀,不能分清是非對錯,而且很容易受到周圍的人和事的影響,所以在孩子上學以後,班裡的小孩各種攀比,誰的衣服好看,大家都有好看的書包,就誰誰誰沒有等等,讓孩子逐漸沾染上攀比的惡習。

再加上做家長的總是習慣性的滿足孩子們的一切要求,孩子要什麼就給什麼,並沒有意識到孩子的攀比,等到真的發現的時候孩子已經攀比成性。後果嚴重,下面我們說一下虛榮心對孩子的影響,我們到底應該怎麼幫助孩子走出誤區。

虛榮心對孩子的影響

無法換位思考

虛榮心強的孩子往往都只考慮自己的感受,是否在同學面前丟臉,絲毫不考慮家長,是否有能力為你的虛榮心買單,是否因為你的任性而承擔了過重的心理壓力。

難以控制情緒

虛榮心強的孩子往往會自尊心過強,他們會用物質上的東西進行攀比,來維持著自己的自尊心,難以接受別人對他們的不認可。

無法面對失敗

虛榮心強的孩子,凡事都想去攀比,不管什麼時候,都想證明自己是最厲害的。在他們眼裡是不允許失敗的,他們害怕失敗,不能經歷挫折,打擊會讓他們一蹶不振。

父母如何引導孩子走出誤區?

以身作則

孩子愛攀比,不是突然出現的,多半是受了身邊人的影響,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要立即反思自己是不是有愛攀比的行為,有的話要馬上改正,要從自己做起,給孩子樹立一個好榜樣,給孩子積極正面的影響。

幫助孩子建立興趣

孩子愛攀比,也未必都是壞事,有時候孩子就是想證明自己。但是過度的投入時間和精力在裡面,就會出現接受不了失敗的現象,因此父母可以引導孩子去建立他的興趣,找到孩子喜歡的東西,然後重點去培養。

不過度滿足孩子,讓孩子學會自己努力

如果不想讓孩子變得衣來張手,飯來張口。就不要過分的滿足孩子的需求。孩子想要的東西,父母可以給孩子制定一些獎勵計劃,讓孩子靠自己的努力達到,讓孩子明白到想要的東西,要靠自己努力去獲取,不能凡事就是找父母。

最後,我想說,當孩子出現問題的時候,我們做家長的不要忙著指責,要幫助孩子找到問題的根源,給孩子正確的引導,這才是負責任的家長該做到的。

相關焦點

  • 孩子學習動力不足,多半跟父母的這3點錯誤認知有關,要及時改正
    孩子學習動力不足,多半跟父母的這3點錯誤認知有關,要及時改正每一位父母對自己孩子的期望值都是非常高的,大家都希望孩子長大後能成龍成鳳,當然對於小時候的學業自然也尤為重視。可是很多家長卻發現,孩子總是在學習方面另自己失望,幾乎從不主動去學習,看不到他們的進步欲望。對此一位教育專家指出,其實當孩子出現學習動力不足的情況時,多半是家長沒有做好這3點。
  • 教育出來的孩子優秀,多半和母親的性格有關,父母請及時改正
    無論是貧窮家庭的孩子,還是窮人家的孩子,大多數的家庭之中都是需要母親對孩子進行教育的,這樣才能夠讓孩子成為一個更優秀的人。但是母親的教育是否正確,也就意味著,孩子在將來的時期裡,將會成為怎樣的人。其實,很多的父母們教育出來的孩子,總是不如「別人家中的孩子」,甚至也都曾經抱怨過,自己的孩子不懂事,不爭氣。
  • 家長按這3步走,引導孩子的虛榮心
    家長按這3步走,引導孩子的虛榮心可能家長也不知道孩子從何時開始孩子慢慢的有了攀比心理,看到別人有好玩的玩具,有好看的衣服,有好吃的零食,都想要。這些生活中的小事都表明了你的孩子有了虛榮心。家長怎樣引導孩子的虛榮心,做到積極引導的效果呢?
  • 家長的盲目攀比,會給孩子造成不良影響,別讓你的虛榮心毀了孩子
    沒有看到孩子受的教育是好與壞,只是一味的追求公辦好還是私立好,孩子報什麼樣的興趣班給我面子,以後是出國留學,還是怎樣安排孩子的未來?這些一切看來為孩子好,其實都帶有攀比的趨勢。一、影響孩子性格。在孩子的世界中,好壞沒有明確的標準。而且大多來自於父母的想法。如果虛榮心比較強,對人或者對事情總是有嫉妒心理,這也會潛移默化的讓孩子有這種性格,這會讓孩子的性格變得善於嫉妒。二、讓孩子的價值觀發生改變。孩子的價值觀往往來自於觀察父母所總結出來的經驗。
  • 「不是我的錯」,孩子喜歡推卸責任,多半是父母這些行為慣壞的
    等父母去世的時候,小天總是狡辯自己沒有偷吃。所以看到我家孩子這麼負責,小天媽媽好想知道應該怎麼教育孩子。一、孩子喜歡推卸責任,多半是父母這些行為慣壞的1.父母存在得過且過的心理很多人都覺得孩子那麼小,很多事情都不明白所以父母都會覺得他們不用負很大的責任,所以孩子就會覺得父母沒有說自己就會繼續這種狀態。
  • 李玫瑾:長大出息的孩子,吃飯都有這3種行為,父母要及時糾正
    孩子出現這個問題,多半是家庭教育的問題,家長沒有教導好孩子,結果壞了孩子的一生。李玫瑾教授認為,長大沒什麼出息的孩子,吃飯的時候都會有3種行為,父母要及時幫他們改正才行。,家裡有什麼好吃的優先夾給孩子吃,孩子碰到喜歡的菜餚也會端到自己面前,這就是典型的吃獨食習慣,會被認為太自私,長大後也很難有朋友,在事業上也會受影響,很難能合群。
  • 白巖松:這種父母教不出上進的孩子,要及時改正
    ,父母們的一言一行都被孩子看到眼裡,尤其是剛剛有了認知能力的孩子,經常會去模仿和學習家長的一些細節問題,父母一定要提高警惕端正自己,有問題一定要及時改正,給孩子最正確的引導。02父母的言行對孩子的成長起決定性作用父母是孩子是第一位老師,父母的教育不僅僅在於教的古詩和英語小單詞,孩子的學習也不局限於這些刻板的教育中
  • 孩子如果吃飯時這些表現,多半會惹人反感,家長要及時糾正過來
    如何引導孩子正確的用餐,做一個有教養的好孩子呢?1、父母要以身作則作為父母,在會待孩子的飲食習慣上一定要重視,不然就有可能像玉兒一樣。當孩子吃飯只顧自己時,只選擇自己喜歡的東西吃時作為父母要細心的教導,同時應該以身作則。
  • 孩子的虛榮心強,家長要發掘根本原因,引導孩子建立正確的價值觀
    所謂身教大於言傳,父母的言行直接影響了孩子,如果父母的虛榮心比較強,孩子在日積月累的影響下也會有較強的虛榮心,比如父母喜歡拿孩子進行比較,孩子自然也願意拿自己去和別人進行對比,又或者,家長經常當著他的面去誇獎孩子,這也會讓孩子的自信心爆棚,那麼在這樣的影響之下,孩子自然也會迸發出較強的虛榮心。
  • 孩子喜歡說大話,與父母有直接的關係,要及時引導孩子改正
    有一次在和別人家小孩爭吵的時候,說自己的爸爸會開宇宙飛船,一下子引起了其他孩子的反抗,最終孩子扭打到了一起。其實孩子平時並不感覺這些話是大話,說話的時候也沒有思考其中到底會造成哪些影響。第一點:平時父母對孩子的教導要說孩子會說大話,其實和父母是分不開的,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家的孩子可以更加優秀一些,也希望孩子在外面的時候能夠獨立,因為孩子會做出來一些不太合適的舉動。平時我們會好面子或者打臉充胖子等等,說話的時候不注意切合實際,往往會說一些大話,孩子自然就會和大人學習。
  • 孩子愛吃手、啃指甲,多半背後隱藏著心理問題,家長要細心引導
    現在有些孩子經常有一些小動作,像啃指甲、咬手、咬鉛筆蓋等行為,這些這行為是孩子養成的一種無意識習慣,當家長提醒時,孩子才知道自己的正做的行為。孩子不良小動作背後多半是源於孩子的心理問題,家長不能忽視。當時也給孩子的父母反映過這樣的一個小動作,父母說其在家也是這樣,有時候把指甲啃的流血,從來都沒給他剪過指甲,都是他自己的啃。其實在我一旁觀者來看孩子的小動作與孩子的性格和心理有著很大關係,家長要尋找小動作背後的原因,多數是因為這三個原因。一、孩子出現吃手、啃指甲的原因。
  • 孩子缺乏注意力,多半是這4個原因,父母要對症下藥幫娃改正
    多半是這4個原因1.生理原因根據心理實驗我們可以發現孩子的注意力集中程度和年齡是成正比的,在他們年齡還小的時候雖然身體已經能夠自主行動,但是他們的大腦還沒有完全發育成熟。孩子如果在小的時候就養成了注意力不集中的習慣,即使長大了之後也很難改正。
  • 孩子缺乏注意力,多半是這4個原因,父母要對症下藥幫娃改正
    3.影響人際關係 孩子如果在小的時候就養成了注意力不集中的習慣,即使長大了之後也很難改正。那麼在這種情況下對於他們的人際關係影響也是非常大的。 通過以上的了解,父母就可以知道導致孩子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並且產生的危害也非常多。了解了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後,父母就要對症下藥,積極幫助孩子改正這個毛病。
  • 家庭教育,培養孩子的自信心,父母的正確教育引導至關重要
    孩子的天性互不相同,有的孩子表現得外向、活潑、自信,有得孩子表現得內向、靦腆、膽怯,缺少自信,這些性格特徵往往與遺傳因素有關,但也與後天的成長環境及所接受的教育引導有關係。從我教育自己孩子的經歷和一些感悟,我認為,孩子表現得膽怯和不自信是可以改變的,家長應該及早引起足夠的重視,趁早趁小進行正確的教育引導,應重點關注以下幾個方面:營造和諧家庭環境父母要努力營造和諧平等溫馨的家庭氛圍,家庭成員之間互相尊重、互相理解,真誠相待,任何一方不要在孩子面前過於強勢
  • 孩子有這3種壞習慣、家長及時改正,引導他們心理成長
    導語:對於孩子的教育家長總是盡心盡力,這樣能對孩子好,稍微有點作用,家長就會進行嘗試。很多家長為了孩子,總是遷就孩子、滿足孩子,只要孩子學習。在這樣錯誤的教育方式下,孩子膨脹了很多,也要很多的毛病。家長認為這些毛病正常,只要孩子長大改就可以,但是家長想的太天真,孩子年紀小改不掉,長大更難。
  • 這些媽媽容易讓孩子變得自卑,為了孩子將來好,中了請及時改正
    隨著社會的進步,家長對孩子的教育越來越重視,給孩子報各種特長班、興趣班,就怕孩子學得比別的孩子少,落在別人後面。但是很多家長都沒有意識到,孩子的起跑線其實就是孩子的家長本身。努力提高自身才能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但是有這些行為的媽媽會讓孩子變得自卑起來,如果您有請及時改正。
  • 孩子動不動就哭,是自尊心太強?家長引導不及時會害了孩子一輩子
    為什麼孩子會自尊心太強,說不得,說幾句就傷心、流淚、生悶氣,動不動就哭?經常會聽到寶媽抱怨自己家孩子自尊心太強了,什麼都要爭第一,各方面表現都還好,學習上也很省心。就是孩子受不了一點的批評和挫折,動不動就哭,真不知道這是好還是壞?
  • 「別人有的我也要!」面對孩子的虛榮,家長可從這3步引導
    文 | 朗朗育兒課堂(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很多家長認為孩子年紀小,不會攀比。實際上孩子的虛榮心有時候比大人還強,家長們要提高警惕,積極引導孩子,讓孩子減少攀比的心理。我家孩子上小學二年級,昨天接她放學的時候,她和我說:「媽媽,我想要買一個電話手錶。」之前給孩子買過一個,但是沒用多久就壞了,再加上孩子使用率太低了,所以就一直沒給孩子買新的,所以我就特別疑惑:「寶寶,你為什麼要買這個手錶啊?」
  • 讓孩子丟掉虛榮心
    虛榮心是一種不切實際的東西,有虛榮心的人總想凌駕於他人之上,並在虛榮心的驅使下逐漸迷失自己。 現在的獨生子女很多存在虛榮心較強的現象,虛榮心往往會導致兒童產生其他心理問題,如嫉妒、自卑、敏感,這些都會阻礙孩子的發展。 具有虛榮心的人,用扭曲的方式表現自尊心和榮譽感,追求表面上的好看和形式上的光彩,面子高於一切,不顧條件和現實去追求虛假的聲譽。
  • 孩子在學校被老師批評,家長要這樣去引導,及時調整好孩子的情緒
    ,積極的給予支持,即使在批評過程中,老師的態度有失標準,父母也應該學會冷靜的對待,不僅要聽孩子的陳述,同時也要聽老師及其他同學的陳述,並及時的和老師進行溝通。在教育的過程當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方法,老師也同樣如此,不可能做到百分之百的正確,有的時候和孩子的溝通可能不太注意方式或者語氣太重,這些都會讓孩子覺得傷了自尊心,如果這種情況下,父母不要跟著孩子一起情緒化,更不要背地裡去說老師的壞話,這只能強化孩子的不滿心理,淡化老師對孩子的批評,強化日常老師的正向引導,這才能讓孩子的心態變得積極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