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槓提醒:本文寫到的「第一批二胎家庭」是指2015年國家全面開放二胎政策後,選擇生二胎的家庭。:)2015年後,隨著政策的變化,很多家庭選擇生下二胎。但近年來中產階級的育兒焦慮日漸嚴重,家長群、跳繩班、幼兒園內卷等話題都頻頻登上熱搜。這也讓大家開始好奇,這些在政策開放後「第一批吃螃蟹的人」有沒有後悔?我們採訪了三個家庭,來聽一聽他們是怎麼說的吧:——
ELLEMEN
我自己是獨生子女,成長的過程中一直都覺得很孤單;但我太太家裡有三個小孩,我們都覺得那樣的成長經歷和親密關係對一個孩子來說是更好的,所以其實二胎一直在我和我太太的計劃中。老大四歲的時候,我們覺得是一個比較成熟的要第二個孩子的時機,再加上當時正好政策也開放了,我們就決定再要一個小孩。當時周圍也有人勸我們三思,多多考慮一下兩個孩子帶來的壓力,但是我們覺得要兩個小孩對我們的人生規劃來說是更重要的事,所以也就堅持了二胎的想法。2016年6月,我太太預產期前100天的時候,我們開始算帳,之前也有意識到可能會有一定的經濟壓力,但一直到那天算了才發現,我們當時的經濟狀況要多撫養一個孩子基本是入不敷出的。那兩周的時間對我來說是最焦慮的,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才能通過做副業增加家庭收入。我考慮過代駕、擺地攤以及去酒吧駐唱,最後決定利用當時的自媒體熱潮寫公眾號。我之前一直有在豆瓣寫作的經歷,有了開公眾號的想法之後也就立即行動起來,並且通過豆瓣引流收穫了最初的2000粉絲。從6月到9月,在二胎出生以前,我成功把公眾號從2000粉絲做到了20000粉絲,也能一定程度上為家庭增加一些收入了。9月老二出生以後,家裡的事情忙起來,我基本就沒有時間寫作了,公眾號的發展也因此停滯了。到17年3月的時候,還是覺得家裡的財政狀況很緊張,我和太太也狠心做了一個決定:她帶著孩子先回銀川老家,我自己留在北京—白天上班,晚上寫公眾號。這樣過了五個月,我把粉絲量從2萬做到了10萬,基本上一個月至少可以穩定收入1萬元左右。這1萬元的額外收入也解決了我們家當時的財政危機,我就把太太和兩個孩子從老家接回來了。18年的下半年,我的公眾號粉絲積累到了60萬,自己也開始做一些訓練營,發現這才是我真正感興趣的事情,也就辭掉了國企的工作,開始自己創業。我覺得如果沒有二胎的話,我可能就沒辦法做出這些改變,也沒有辦法找到這條真正適合自己的職業賽道。二胎也讓我更懂得了如何去處理家庭關係,從老大兩三歲的時候開始,我和太太就有意識地給他念一些關於兄弟姐妹的繪本,讓他意識到有弟弟妹妹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二胎出生以後,我們一開始也會更照顧老大的情緒。比如弟弟不小心打了哥哥一下,我們就會比較在意哥哥的情緒。我們給哥哥的東西其實是比較有安全感和滿足感的,這樣他對弟弟也會有一個更親密的感情。我們暫時還沒有考慮過三胎的問題,但我會完全尊重我太太的意見。因為在生育這件事情上,男性其實是更輕鬆的,女性要面臨的挑戰其實大很多,所以我會尊重我太太的一切決定。
——
ELLEMEN
我的二胎其實是意外懷孕,加上當時政策也開放了,我們就決定把孩子生下來。但懷二胎的過程其實比我想像得要困難很多,當時老大才一歲多,還是需要我一直照料的年紀,我每天大著肚子還要抱著他,如果遇上孩子生病的話,就會更狼狽。最艱難的時候其實是二胎剛剛出生的時候,那個時候老大也很小,因為工作性質原因,我老公很少管孩子,所以兩個孩子基本都是我一個人在管。最痛苦的還是晚上要起床餵奶、哄孩子,有的時候一晚上都睡不了覺,白天還要上班,就覺得自己的精力不夠。我生活在一個小縣城,家裡有車有房,我和我老公也都有工作,所以二胎的經濟壓力並不是很大,但是讓我比較焦慮的還是沒有人照看孩子的問題。現在我把老大送到了我媽媽家,老二也請了保姆來照顧,但我中午還是得回家買菜、做飯。晚上下班如果需要加班的話,我得先哄孩子睡著,然後再去工作;有的時候才工作到一半,孩子又醒了,我又得停下來去哄孩子,其實是挺影響工作效率的。剛生二胎的時候我家的氛圍是比較雞飛狗跳的,我白天工作、晚上照顧小孩,自己的情緒本來就很差。更糟糕的是,我的老公和公婆也不是很理解我。我有時候回家看到老公看到像一個擺設一樣,不做家務,不管孩子,只知道打遊戲,我自己情緒就會更差,兩個人就會吵架。現在隨著孩子慢慢大了,我自己晚上休息得也會更好,情緒調節也會好一些,能靜下心來和我老公溝通,我覺得我們之間的關係也改善了很多。我覺得男性成熟得本來就比較晚,他們也沒有經歷過懷孕、生小孩這個過程,對於母職的理解是很少的,所以他的成長也需要我慢慢培養。就算在最艱難的時候,我也不會考慮做全職媽媽,一方面兩個人都有收入可以緩解家庭的經濟壓力,另一方面女性還是應該有自己的工作、生活,這樣才不會事事求人。我婆婆老家有一個女孩,和我同齡,29歲,但是她沒有上過大學,早年在外面打工,現在回來了,也是生了二胎,但因為在家做全職媽媽,沒有工資收入,家人也不是很理解和尊重她。我有時候見到她,能感覺到她身上有很大的怨氣,我覺得這也很正常,畢竟要照顧兩個孩子,很辛苦,又沒有人可以幫忙。我覺得從生育二胎的這個過程中,我自己是被動地長大了、成熟了,也變得更加堅強了。我現在也想變得更好,去嘗試更多以前不敢嘗試的新事物,給我的孩子們做一個好榜樣。當然,雖然我並不後悔生二胎,但也絕對不會生第三個孩子了。——
ELLEMEN
我18歲的時候,我媽突然和我說,她已經懷孕三個月了。我當時的第一反應是擔心她的身體健康,畢竟她當時已經42歲了,算是高齡產婦。第二反應是覺得一切很奇妙,因為我從小到大都是一個人長大的,現在家裡突然要多一個小朋友,覺得還挺神奇的。我理解一個十一、二歲的小孩聽說自己的媽媽要生二胎的時候會有那種害怕的心情,擔心父母的愛會被奪走。但是我當時已經18歲了,加上從小比較獨立,對父母的依戀情緒也沒有那麼多,所以我覺得他們生一個二胎是挺好的事情,至少我離家去讀大學以後他們不會孤單。有意思的是,我媽媽一直想要一個妹妹,但是她生產之前的種種跡象,包括去看中醫,大家都告訴她肚子裡是一個弟弟。所以護士告訴我媽媽是一個妹妹的時候,她開心得心跳加速,護士還以為她重男輕女。我覺得妹妹的出生讓我爸媽的心態變年輕了,我媽現在特別擔心自己落伍,因為她不想被別人認作是我妹的奶奶。她現在跟我聊天的時候,也會用一些年輕化的表情包和流行的網絡用語。在保養上也會更用心,前段時間還讓我幫她在日上免稅店買了很多護膚品。我回家也能感受到家裡的氛圍明顯變得更活潑了,四處都能看到妹妹的玩具和她畫的畫。唯一一次讓我產生情緒的是大學的時候我媽和我討論要不要讓我研究生出國的問題,因為我去美國念研究生兩年至少要花100萬,我家裡當時剛換了房,還要養一個小朋友,是有一些經濟壓力的。不過我爸媽最後還是決定尊重我的夢想,所以我真的非常感謝他們。因為我和我妹妹的年齡差距實在是有些大,所以我有時候的心態其實是介於哥哥和爸爸之間的,會擔心她以後學習成績好不好這樣的問題,也會想自己要努力工作賺錢,以後她想出國或者有什麼別的夢想,我也可以拉她一把。我覺得我妹妹的出生給了我更多選擇的空間,我現在如果想一直留在美國工作、生活的話,也不用太考慮我爸媽的養老問題,畢竟還有妹妹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