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海按:又到一年高考季,對奮鬥在高考戰場上的廣大莘莘學子來說,填報志願又成為近期最熱門的話題之一。隨著全民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浪潮興起,許多學子在大學期間就已經萌生了強烈的創業意願,而選擇一所創新創業氛圍濃厚的院校,能幫助學子們在創新創業的道路上行得更快、走得更遠。近年來,各院校對在校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視程度日益提高,截至2019年底,已有61家院校建立了院校創業指導站,不僅覆蓋本科和高職高專類院校,還延伸到了中職院校。經過近幾年的運作實踐,院校創業指導站功能建設不斷完善,創新創業服務生態體系日趨成熟,各院校逐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創新創業工作模式,幫扶創業「一校一品」良好格局已顯雛形,在此過程中也湧現出了一批優秀的創業導師。今天,小海將繼續為大家介紹48家院校中上海電機學院的創業指導站特色和服務以及創業指導站優秀導師的風採,快跟著小海一起來看一下吧!
上海電機學院
上海電機學院是一所面向先進位造業及現代服務業,以工學為主,經濟學、管理學、文學、藝術學、理學等學科協調發展的普通高等院校。學校成立於1953年,由原第一機械工業部電器工業管理局籌建,並由上海中學、上海工業學校、國立上海高級機械職業學校部分師生組建而成。學校初時校名為上海電器製造學校,先後歷經了上海電機製造學校、上海電機製造技術專科學校、上海電機技術高等專科學校的發展演進。學校1985年在全國首批試點舉辦五年制技術專科教育,2002年被列為國家重點建設高職高專院校。2004年,上海機電工業學校和上海機電工業職工大學併入學校;同年9月,經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學校更名為上海電機學院,升格為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2011年,學校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列為「服務國家特殊需求人才培養項目」專業學位研究生試點單位,開始碩士研究生教育。2020年,學校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審議批准為碩士學位授予單位。
上海電機學院
提升應用型本科創業教育實效
上海電機學院是一所立足區域發展、培養應用型技術人才為主的高等院校,學校自成立之初就秉持注重大學生創新創業的辦學理念。學校自獲批建設上海市高校創業指導站以來,受到上級就業、創業部門給予的高度支持,校領導高度重視,憑藉應用型本科學科優勢、學生特長,進一步提升學校創業教育實效。
一、創業教育體系構建。2018-2019 學年,學校共開設包括《創業能力》在內的創新創業課程 32 門,配備中級職業諮詢師等各類指導教師 30 名,聘請校外創業導師 23 名,確保創新創業過程中前期意識培養、中期定性規劃、後期發展實施均有專業輔導。
二、創業指導服務活動。指導站立志於為全校學生營造良好創業氛圍。各學院建立大學生創新創業部門,通過組織開展形式多樣創業指導服務活動,包括創業政策宣講、創業大賽、講座沙龍、創業訓練營等,豐富學生課餘活動,進一步將創業指導工作落到實處。
三、創業成果典型案例。在健全工作機制的有利保障下,學校的創新創業教育初顯成效。2019 年,全校共推薦233 個團隊參加省市級及以上創新創業大賽,獲得國家級獎項 4 項、省市級獎項 40 項。在校大學生成立創業企業 9 家,創業帶動就業人數 29 人。
其中,由大四學生郇恆偉創立的上海小懶貓環保科技有限公司以「物聯網+智能回收」理念打造「飛螞蟻環保回收箱」 獲得千萬級融資,千餘臺設備已在全國落地投入使用。郇恆偉以公司創始人、CEO 身份榮登 2019 年福布斯 30 歲以下精英榜,國內多家媒體相繼報導,受到業內一致好評。
創業指導站優秀導師:尚海龍
尚海龍導師現任上海電機學院團委書記、上海青創大學生創業服務基金會雙創指導專家。自 2005 年任職於上海電機學院以來,他長期從事學生創新創業指導工作,積極拓展對外交流,搭建創業平臺,組織學生參加各類創業實踐活動以及相關競賽,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立足上海電機學院的高校創業指導站,尚海龍導師充分發揮學校優勢,加強對外交流,在創業教育的推進方式上不斷創新並拓寬邊界,校內外合作拓展了大學生創業苗圃、創業指導工作站、實踐訓練營、創業沙龍等多種創業教育形式。目前,學校已與上海臨港軟體園、上海市創業指導專家志願團浦東分團達成大學生創業服務戰略合作協議,助力精準孵化在校大學生創業項目。據統計,上海電機學院大學生創業苗圃中已經孵化出創業項目約 60 多項,培育出創業企業近 12 家,在創業指導站的影響下已經吸引約 10000 餘名大學生直接或間接的參與到創新創業相關活動中。
尚海龍導師充分發揮學校創業指導站優勢,立足創業實踐,利用創業比賽、實際創業等多種方式,提升學生創業能力。學校大力支持學生參加「網際網路 +」創新創業大賽、「創青春」大賽、上海市大學生創業大賽等近 30 項全國性重大賽事,且獲獎頗豐。學校選送的項目 / 團隊獲得了國家級獎項 1 項、市級獎項 40 項的優異成績,湧現出多家學校創業明星企業,達到培養創新創業人才的目標。其中,他先後指導上海市大學生活動計劃項目 6 項;指導的學生團隊在「網際網路 +」、「創青春」、機械工程創新大賽等比賽中獲得省部級獎項共計 6 項;指導學生公開發表論文 6 篇,為形成良好的創新創業校園氛圍貢獻了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