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博士學位

2021-02-19 行走德國

在國外,攻讀博士學位是極不容易的事,像傳說中攻讀德國博士學位難如上青天,那實際情況怎麼樣呢,我們來說說。

德國大學免費、學位含金量高,這對中國學生而言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取得德國博士學位,無論留在國外就業還是回國找工作,都具有很大的優勢。因此,不少人很想了解如何申請和攻讀德國博士學位。但傳說中攻讀德國博士學位難如上青天,實際情況怎麼樣?拿下德國博士學位究竟有多難?難在哪裡?本文試圖回答以上問題。

一、攻讀博士學位的門檻很低

前往德國攻讀博士學位,門檻很低。只要找到合適的教授,取得他的同意就OK了,而且沒有學期限制,也不一定非要會說德語。一般而言,德國教授都會說英語,如果英語足夠良好的話,就沒有必要花費過多時間專門學習德語。

入學容易,這是德國大學的特點,無論攻讀碩士還是博士學位均如此。德國沒有中國式的博士研究生入學考試,多數教授只看申請材料,包括研究計劃、碩士學位證書、學習成績單和推薦信。其中,研究計劃和推薦信分量最重。如果研究計劃符合教授胃口,而且想法和內容足夠新穎,錄取的成功率就很大。推薦信是德國教授下決心的依據。如果推薦者在本領域有較高的知名度和權威,則被錄取的機率將大增。同時也有部分教授會通知申請者前往德國面試,面試內容主要是考核申請者的學術素養和在本領域的知識,了解申請者是否具有學術創新能力。

某些專業還需要參加教授的一個課程,隨後準備一篇20-30頁的論文。教授會要求申請者在規定的日期做一個報告,同時回答問題,時間大約45分鐘。論文成績佔三分之二,報告成績佔三分之一,但需至少達到3分以下才算通過(德國成績為5分制,1分相當於中國的90-100,2分為80-90,三分為70-80,依此類推)。有時教授也會要求申請者與其科研團隊交流,考察申請者與團隊的學術互補性及融合能力。在此情況下,教授的科研助手也具有關鍵的一票。

一旦德國教授做出錄取的決定,前往德國攻讀博士學位的大門就算打開了。籤證不是問題,德國大使館從不會在此類籤證上刁難申請者。攻讀博士學位的人更需要關心的問題是經費來源。可以申請中國國家獎學金,也可以申請DAAD(德國學術交流中心)或洪堡等獎學金。此外,也可以和教授協商,讓他提供一定的經費。當然,拿他的錢就相當於替他打工。理工類專業得到教授經費的可能性比較大,文科類就相對比較困難了。德國教授一般都會有很多項目,每個項目有一個或多個博士位置,一旦被接受,就像工作組裡的其他僱員一樣,每個月都有固定的收入,約1000-1300歐元,這個位置的給予由負責項目的教授來決定。

二、5-7年拿下博士學位很正常,語言問題是主要障礙

雖說德國博士生規定的在讀時間為3-5年,但能5年畢業就算是高手了。對外國學生而言,5-7年拿下博士學位很正常,也有8-10年才能搞定。之所以外國學生需要較長的時間,主要是語言問題。能夠把外語說清楚就不錯了,還要理解學術文章並且用學術語言表達出來,就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另一個原因是德國對科研創新的要求很高,拿不到一手資料、沒有獨創性的研究,博士學位想都別想。

中國學生到了德國後,一般要補修幾門專業課程,也有的直接進入研究。專業課程學完後,文科學生的第一個功課是確定論文題目。一般而言,導師會問你對什麼問題比較感興趣,自己想寫什麼題目。如果你提出的題目得到導師的認可,導師不會輕易讓你改變,這樣的好處是你對自己的題目具有認同感,因為是自己定下來的而不是導師強加的。而如果自己沒有特別具體的想法,或者教授覺得你提的題目不妥,他就會給你一個題目,或者讓你在幾個題目中挑選一個。

現實的方法是做一些比較方面的研究題目,即在一個具體的領域比較中國和德國的情況。其好處在於能夠發揮相對於德國學生的優勢,避免自己的劣勢。因為單純寫德國的題目,中國學生沒有德國學生所具備的優勢,畢竟德國學生對自己的生活和社會環境、對該領域的研究會更深。真正的比較研究是很困難的,最大的問題是兩邊都沒有寫透,容易流為膚淺。當然,從比較的角度出發,往往思考問題的角度不一樣,視野比較開闊,對於兩國情況的理解都更為獨特,能夠擺脫只研究一國時所受到先入為主的約束。

不過,如果外語水平足夠好,還是專注於德國問題比較好,這樣的博士論文含金量更高。現在用人單位都明白,如果寫的是德國課題,說明這個學生敢於硬碰硬,不是繞道走。當然,這種迎難而上的精神需要良好的語言能力。

三、一篇論文沒有三五箱一手資料墊底,不可能寫出來

論文題目確定後,就開始了漫長的論文寫作。在這個過程中,導師能給予多大的指導和幫助呢?一般來說,如果博士生自己不主動去找教授,教授一般不會過問其研究的進展並給予具體的學術指導;在實際過程中,博士生得到導師指導的多少,和其有多少機會與教授接觸有直接的關係。

德國的教授除了秘書以外,還有一些助手,助手同時也是博士生,有獨立的或者和別人共用的辦公室。這些助手都有自己的任務,例如,教授自己開一門課,在教授出差或者因為其他原因不能講課時,這些助手就替他上課。此外這些助手還開設一些輔導性質的課程,幫助教授的學生消化和鞏固所學的內容。對於這些擔任助手的博士生來說,因為他們經常接觸導師,所以有機會和教授就自己的論文進行一些討論,得到一些具體的學術指導。

而對於不擔任教授助手的博士生來說,得到教授的指導就受到很大的限制,他們要見教授,需要通過其秘書安排時間,由於德國教授一般都是把一周的課程都安排在一天以內,而且其居住地和大學所在地經常不在同一個城市,這樣一來,博士生見導師的機會就很有限;實際上,在寫論文的漫長過程中,沒有助手職位的博士生很少見到導師;很多博士生都很難和導師見面、進行學術交流。

總的來說,博士生在研究的過程中與導師的交流很有限,這種現象甚至會讓人覺得導師有點名不副實,但是對於具有獨立研究能力的博士生來說,由於導師不過問其研究進展情況,從而享有充分的學術研究自由;而對於不是特別善於獨立研究的博士生來說,這種體制無疑是比較不利的。

論文寫作的第一個功課是資料搜集工作。每個大學圖書館資料都很豐富,但僅僅是圍繞圖書館搜集資料是遠遠不夠的,需要深入到第一線查找原始資料,比如到國家檔案館、各種基金會資料庫、企業資料、個人珍藏文件或實地考察、訪談等。總之,資料越具體、越詳實、越一手,論文就更容易通過。一篇論文沒有三五箱一手資料墊底,是不可能寫出來的。

對理科工科學生而言,難度恐怕會更大。不僅需要紮實的科研資料,更需要個人的實驗數據來支撐。一位理工科的博士研究生這樣感慨:「來德國整整四個月了,酸甜苦辣難於言表,先說下本人的背景吧,國內頂尖大學的應屆碩士,國內學校學科實力位於國內第一,碩士期間累計發表SCI論文4篇(第一作者),國內SCI綜述1篇,國家一級期刊論文1篇,個人專利一項,本科畢業於省屬211大學。來德國後,首先面臨的是語言問題,在很多場合,比如開小組會,還是說德語多,英語少。德國的博士學制是一種學徒式的體系,對於德國人來說就是臨時的工作,或者說半個位置,德國導師正常情況下不會給出非常細緻的指導。如果不能快速進入狀態博得國外導師的重視,很有可能被邊緣化。」

另外一位博士研究生這樣寫道:「老闆帶了3個博士,做的都不一樣,學生之間彼此很少交流。每周三下午都要有1個小時和老闆談話,說一周做了啥,老闆有時會給意見。每學期系裡的老師和博士都要作報告,報告在每周一上午,大家都用英語,傍晚是外面的老師的報告,很多是德語,完全不懂。儀器比國內少,還好我目前做的項目最需要的儀器還是有的。我一般每天8點半起床,9點半到實驗室,下午5點半回家。有單獨的辦公室,配的蘋果筆記本,也有網絡,文具之類是免費的,需要就去秘書那裡拿。」

總而言之,中國學生在德國遇到的主要問題是語言。語言不夠好,不僅看學術文獻費勁,與教授或同學溝通也會障礙重重。由於教授不僅需要授課,而且還有諸多的科研項目,所以輔導學生的機會很少,除非這個學生主動和教授聯絡。教授主動和學生聯繫,恐怕這樣的事情太少見了。因此,中國學生必須改變被動習慣,主動和他人聯絡。

博士論文得到通過的關鍵是創新。但是,在當今這個時代,真正的學術創新越來越困難,因此,更好的辦法是深入到某個專業領域,往細微之處鑽研。課題越深入,別人質疑的可能性就越小,畢竟多數人並不了解太深的情況。如果在某個細微的領域能有所發現、有所創造,那就再好不過。

四、成績好壞與日後的發展很有關係

漫長的論文寫作會淘汰不少學生。據不完全統計,大約有20%的學生會因為過程的艱難而放棄繼續攻讀學位,能夠留下來的學生意志力都比較頑強。

論文可以用英文,也可以用德文寫。論文完成後,提交給教授,一次就得到教授首肯的幾乎是鳳毛麟角,被打回修改五六次常見,修改十次八次也很多。有的教授主要看觀點和論述,有的教授則很仔細,一個標點符號不對或腳註尾注不規範都有可能被退回來。可以肯定的是,為了這篇博士論文,箇中滋味只有自己才能體會到,要麼不是消瘦幾公斤,要麼就是身心疲憊。

經過漫長而艱難的修改,終於嚮導師提交了論文終稿。導師收到論文以後,一般會用三四個月的時間仔細審讀,寫一份評語並打分,之後再將論文與這份評語一起交給另外一名教授,由其出具第二份評語,並對論文打分。一般來說,第二位教授尊重導師的意見,給的分數和導師的一樣,只有在第二位教授的意見和導師有重大不同的時候,兩個成績才會有所差異。

第二位教授出具評語以後,系裡就定下答辯日期。答辯的內容與論文沒有直接關係,考生拿到幾個本專業領域的問題或案例,然後準備大概一個月的時間。口試的流程和國內的論文答辯差不多,首先是考生做一個30-45分鐘的報告,介紹自己的主要觀點,目的是體現你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個過程是公開的,不能提問。之後回答主考教授提出的問題。總共為時大概一個小時,最後主考教授內部討論,決定考生的成績;一般來說,如果兩份評語中的成績都是一樣的,那麼口試對於綜合成績沒有影響;如果兩份評語中的成績相左,則由三名主考教授討論決定博士生的最後成績。

博士論文和口試的成績,分為優、良、合格與不合格;一般來說,不合格的成績很少出現。比較普遍的成績是良和合格,得到優的博士生很少。成績好壞還是很重要的,因為好的成績也是對科研能力的肯定,特別是對於有意從事教學和科研的博士生,好的成績在求職時起到關鍵的作用。

論文答辯通過後,就可以開香檳慶祝了。此刻的心情,可以用一句話描述:翻過這道山頭,就是另外一片風景。

(作者楊佩昌,本文首發於《羊城晚報》,重點參考和引用了《赴德留學法學博士步驟詳解》一文和幾位德國博士生的感想,在此表示感謝)。

想移民德國怎麼辦?想享受德國的免費教育嗎?德國留學留不下,怎麼辦?德國投資購房無法轉永居,怎麼辦?德國開公司經營不順,永居無望,怎麼辦?在德國各種身份拿永居或者入籍有困難,怎麼辦?趕緊找到組織吧,這裡有專業的律師團隊幫您解決,想移民德國或已經在德國的一切問題。請添加微信好友Honeywell2011,審核通過後可以進群。

(我們尊重並支持一切原創,如果未經您的允許轉載,請聯繫我們,我們一定註明出處,也會應您的要求撤銷文章登載。)

相關焦點

  • 在德國讀博士學位到底有多難?
    在國外,攻讀博士學位是極不容易的事,像傳說中攻讀德國博士學位難如上青天,那實際情況怎麼樣呢,我們來說說:德國大學免費、學位含金量高,這對中國學生而言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取得德國博士學位,無論留在國外就業還是回國找工作,都具有很大的優勢。因此,不少人很想了解如何申請和攻讀德國博士學位。但傳說中攻讀德國博士學位難如上青天,實際情況怎麼樣?拿下德國博士學位究竟有多難?難在哪裡?
  • 攻讀德國博士學位到底有多難?
    在國外,攻讀博士學位是極不容易的事,像傳說中攻讀德國博士學位難如上青天,那實際情況怎麼樣呢,我們來說說德國大學免費、學位含金量高,這對中國學生而言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取得德國博士學位,無論留在國外就業還是回國找工作,都具有很大的優勢。因此,不少人很想了解如何申請和攻讀德國博士學位。但傳說中攻讀德國博士學位難如上青天,實際情況怎麼樣?拿下德國博士學位究竟有多難?難在哪裡?
  • 德國博士學位到底有多難拿?
    全國政協委員、華東師範大學教授丁金宏在今年的「兩會」上說:我們的博士太容易畢業了!在國外,攻讀博士學位是極不容易的事,像傳說中攻讀德國博士學位難如上青天,那實際情況怎麼樣呢,我們來說說德國大學免費、學位含金量高,這對中國學生而言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取得德國博士學位,無論留在國外就業還是回國找工作,都具有很大的優勢。因此,不少人很想了解如何申請和攻讀德國博士學位。但傳說中攻讀德國博士學位難如上青天,實際情況怎麼樣?拿下德國博士學位究竟有多難?難在哪裡?本文試圖回答以上問題。
  • 同濟授予德國州長名譽博士學位
    晚報訊昨日,同濟大學授予來訪的歐洲著名政治家、社會活動家、德國下薩克森州州長克裡斯蒂安·沃爾夫(ChristianWulff)名譽博士學位,以表彰他為推動中德教育文化交流合作所做出的貢獻。他也是繼林同炎、貝聿銘、德國前總理施洛德、西門子總裁馮必樂之後第五位同濟大學名譽博士學位獲得者。
  • 德國國防部長博士論文涉嫌抄襲 學位恐被取消
    德國國防部長古滕貝格的博士論文涉嫌抄襲。(國際在線/路透)  據德國《世界報》2月16日報導,德國國防部長古滕貝格的博士論文有多處發現大段抄襲文字,而且沒有標註來源,古滕貝格的博士學位有可能被取消。  德國不萊梅大學法學教授安得魯·菲舍爾·雷斯卡諾在例行檢查中偶然發現了古滕貝格「大膽的抄襲」行為,雷斯卡諾稱,「抄襲貫穿了整篇論文和所有內容」。
  • 德國留學:德國的學位制度
    德國大學的學位分兩級,第一級為碩士學位,包括自然及工程技術科學碩士和人文及社會科學碩士兩種。第二級為博士學位。  碩士學位  自然及工程技術科學碩士(Diplom)  Diplom的原意是一種獎勵取得優秀成績或通過某項考試的證書,以後逐漸演變成一種學位,這種學位最早頒發於1899年,首先適用於通過工業大學畢業考試的學生,以後逐步擴展到其他類型的高校,1939年正式成為法定的學位。
  • 德國博士留學費用清單 德國博士申請條件及流程是怎樣的?
    在德國獲得帶薪工作後,你應該聯繫德國就業辦公室了解法律條件。三、德國博士的申請條件是什麼?入學要求會因大學和博士項目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但一般來說,你需要有一個良好的高等教育學位,相當於德國碩士學位。四、如何申請德國的博士學位?在德國,沒有針對博士生的中央招生流程或招生辦公室,而申請流程的不同取決於你選擇的是個人博士還是結構化博士,對於後者,你只需要直接向你選擇的大學申請即可。
  • 102歲的德國婦女獲得博士學位
    周二,在納粹組織她參加期末考試的80年後,一名102歲的德國婦女成為世界上獲得博士學位時年紀最大的人。   英格博格·拉波波特(後改姓希爾姆)在1937年完成了醫學專業的學習,她的畢業論文內容是德國當時的嚴重問題——白喉。   But because of Nazi oppression she has had to wait almost eight decades before being awarded her PhD.
  • 德國留學|德國碩士學位的相關常識
    接下來,小編會為大家介紹一下有關德國碩士學位的內容。傳統的碩士(Diplom/Magister)學制正逐漸消亡,分級漸進的學士和碩士成為主導學分方面也採用了世界通行的做法。不再像以前那樣,由大學畢業之前的考試「一考定終身」,而是每項成績都會納入到總評之中。
  • 德國留學博士獎學金介紹
    德國如今是除了美國之外最受中國留學生歡迎的留學國家,關於在德國讀博申請獎學金的問題,對中國留學生有哪些相關要求呢,我們會一一講解。  德國留學博士獎學金介紹  由於德國是非教育產業化的國家其學費低廉,但教學質量卻保持在一個相當高的水平上。文憑的含金量決定了在德國畢業的中國學生成為眾多跨國企業爭搶的對象。
  • 德國留學|關於德國碩士學位的常識介紹
    綜合大學(Universität)的Diplom和Magister學位相當於Master,高等專科學校(Fachhochschule,簡稱FH)的Diplom學位相當於國際通行的學士榮譽學位(Bachelor  honours)。儘管我們已經多次介紹德國式和英美式學位的情況,但還是有必要在概念上再"澄清"一下。德國的一般學位中文裡都譯成碩士,但實際上是有區別的。
  • 德國高等教育為何優秀?寬鬆的博士申請制,分級的博士畢業生!
    保守的德國堅持信念的德國人,申請博士很簡單在德國旅遊,你會發現很多的古建築,其實這些建築物早已在二戰中被摧毀,保守的德國人,目前的大量的古建築是在原址上按照正是因為德國人的嚴謹性,很多人都會流傳申請德國博士很難的傳聞,其實德國的博士申請非常的簡單,只要教授同意接收,那麼你就可以去德國攻讀博士學位,但是想要得到德國教授們的認可並不容易,尤其是中國目前寬鬆的碩士研究生畢業機制,如果沒有好的推薦信,對於不熟悉的學生,嚴謹的德國教授們不會輕易接收這些申請,因為在德國,博士學位屬於學徒制度,教授們需要給博士發工資,如果想要申請德國的博士學位,中國留學生最好考取公派留學生
  • 德國醫學博士申請條件
    近年來德國醫學博士申請,漸漸取代了英美成為了這一留學領域的領導者。那面斯慕斯麗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一下,申請德國醫學博士,需要哪些條件:德國醫學博士申請條件1、需要有國內醫學類的學士學位和碩士學位德國臨床醫學專業相當於6年制的本碩連讀,但是畢業以後沒有學術頭銜
  • 「主編講堂」全球學術德國篇(四)德國的學位制度
    德國傳統的學位制度與其他國家不同,採用的是碩士和博士二級學位制度,不設學士學位。德國大學生獲得的第一級學位便是碩士學位,即Diplom或Magister。Diplom一詞源於希臘語的diploma,原指寫字板,現特指完成學業後所獲得的文憑。
  • 【德國生活】德國教育體制——從幼兒園到博士 史上最全!
    德國基礎教育層級的學校為小學Grundschule,凡是在當年六月30日前滿七歲的兒童皆須進入小學就讀,此為義務性教育不可拒絕。德國多數地區是一年級到四年級,柏林等地是一年級到六年級。德國以前只有相當於碩士學位(Diplom)的學位,以及博士學位,教育改革以來,加強了國際間接軌的可能性,多數大學都設置了本科學位Bachelor(學習年限3-4年)以及碩士學位Master(學習年限2年)。
  • 2019年度,這些人被中國授予名譽博士學位
    名譽博士學位,有些地區也稱為榮譽博士學位,英文名為Honorary Doctoral Degree。在中國,授予名譽博士學位的條件時是:國內外卓越的學者、科學家或著名的政治家、社會活動家,在學術、經濟、教育、科學、文化和衛生等領域,以及社會發展和人類進步事業中的突出貢獻。
  • 到中德生態園讀博,拿德國高校學位!這一博士研究院成立
    據了解,該研究院將充分發揮德國優秀博士生資源和中國博士生導師資源相對接的優勢,推行人才培養階段模式。第一階段博士生培養方向重點為智能產品設計、智能製造與智能物流技術,後期增設信息技術、大數據及人工智慧等培養方向,由德國相關高校授予博士學位,預計未來5年聯合培養約50位博士生。
  • 林語堂沒拿到博士學位?留學史視野下的林語堂
    《林語堂傳》,作者:錢鎖橋,版本:新民說|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9年1月林語堂在德國拿到博士學位了嗎?但是因為目前未能找到林語堂的博士論文,所以他的這批文章,在何種程度上是基於博士論文的改寫,還不十分清楚;而林語堂是如何通過對於中國語言的科學研究,踐行胡適提出的「研究問題,輸入學理,整理國故,再造文明」的,也有待學界更充分的研究。此外,李雪濤還談道,依照德國傳統,要想獲得博士學位,光是通過論文答辯是不夠的。
  • 【厚德教育】德國漢堡大學PhD博士招生簡章
    漢堡大學(Universität Hamburg)成立於1919年,位於德國三大州級市之一的漢堡市,是德國北部最大的學術研究和教育中心與德國規模最大的十所大學之一
  • 到中德生態園讀博,拿德國高校學位!青島這一博士研究院成立
    第一階段博士生培養方向重點為智能產品設計、智能製造與智能物流技術,後期增設信息技術、大數據及人工智慧等培養方向,由德國相關高校授予博士學位,預計未來5年聯合培養約50位博士生。成立儀式上,德國國家科學與工程院院士、不萊梅大學教授赫爾茨克,市經信委巡視員王建,分別代表德中雙方合作機構致辭。德國弗勞恩霍夫應用研究促進協會發來賀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