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沒當過院士的碩士研究生或者博士生,但周圍有人當過。
首先,院士的研究生面子上還是很好的,自覺比其他導師的學生來得高大上一些,層次高一些。
當院士的學生好處也是比較多的,課題組比較有錢,設備好,經費足,出去開個會,交流一下很方便。另外,出去找工作或者再深造也容易,院士寫封推薦信,非常管用。如果今後自己還在學術圈或者產業界混的話,院士導師非常非常管用,給你搭臺子,找人脈,申請基金。當然啦,前提是你也很優秀,也挺能來事,跟院士關係不錯,他喜歡你。
如果院士能親自指導科研,則是更好,一般院士站得高,看得遠,他的思維方式、解決問題方式都有獨到之處。如果學生能學到一些,就受用終身。我聽過好幾位老教授說過,比如當黃昆院士的學生,黃昆的為人、治學、做科研影響了他一輩子。
最好的院士導師是這種,他很有當院士的潛質,你讀博的時候還不是院士。他需要成果,所以,他對學生要求極高,要出成果。這個時間的導師最好,跟學生更為親近,倆人一起奮鬥啊,一起搞研究,而且要求高,能真正提高水平。
大家有心的話,可以看到一些院士的學生也都是大牛,業內一般把這樣的院士稱為學閥。一方面,確實他的水平高,帶出來的學生水平也高。另一方面,他的人脈也很重要,學生可以很快在圈子裡面出道。這兩方面的原因都挺重要的。
次一些的,即便不給你搭臺子,你出門說自己的導師是院士,也是非常有面的事,也能提高自己的身價。我周圍就有人,時不時把自己的導師掛嘴邊,他導師是名人院士,大家都知道。中國得諾獎的人不多,我認識幾位自己導師是諾獎得主,他們的簡歷就直接把導師名字寫上去的。這些大牛的學生總體來說,學術生涯要比普通人要平順許多。
前面說的是混得好的學生,混得不好的學生有時候會比較痛苦。一般院士不管具體學生和題目,學生見到他的次數非常有限,一學期見兩次算不錯了。一般都有小導師帶,那位小導師負責一切。在學術上有小導師帶,這種情況比較常見,不算什麼。
麻煩的是,院士一般自重身份,對學生要求很高,比如,科研題目要本領域最前沿的,有自己的獨到性。一個課題討論會,就會讓人很害怕,訓斥學生概念不清,或者知識面不夠。寫篇論文,也會被各種訓,從參考文獻到行文,到標點符號,要求都是非常嚴格,必須一絲不苟。當然,發表論文的數量和質量更是比普通導師的要高不少。
有些只想混博士文憑的人就很慘。我見到過一位,博士讀了6年沒畢業,她都要崩潰了。她託其他人去問那位院士,能否通融一下。我在旁邊,聽到了對話。那位院士說,不好意思,她的課題還沒有足夠多的成果,我要求嚴一點,沒有達到要求就不能畢業,再待一年吧。
所以,當院士學生有好的一面,也有壞的一面,要看自己的本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