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南寧7月12日電(記者 程群 裴闖 程靜)儘管南海問題不斷挑動各國敏感神經,但泛北部灣地區的政商界人士和專家學者紛紛表示,進一步鞏固和深化中國-東協戰略夥伴關係,維護友好合作大局是大家共同的戰略選擇。
以「共建中國-東協新增長極」為宗旨的第七屆泛北部灣經濟合作論壇正在南寧舉行。來自中國、越南、馬來西亞、菲律賓、柬埔寨、汶萊、緬甸、泰國、寮國、新加坡等國政要、學者、企業家代表匯聚一堂,以「泛北部灣區域經濟合作與共同繁榮」為主題,致力推動泛北部灣經濟合作邁上新臺階。
緬甸交通部副部長吳溫盛在論壇開幕式致辭時表示,只有加強區域合作,才能抵消國際環境中的不確定性。「泛北部灣的建設進一步促進中國和東協國家的經濟合作,符合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的需要,符合我們當前和長期的利益,能夠促進整個泛北部灣國家的發展。」
「南海問題由來已久,但這決不能成為阻礙經濟合作與發展的因素。」馬來西亞戰略與國際研究所執行所長阿比丁說,中國與東協正通過各方面的深入合作,讓大家看到切實成果。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劉為民日前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南海問題不是中國和東協之間的問題,而只是中國與部分東協國家的問題。人為炒作南海問題,實際上是無視地區國家謀發展、促合作的共識,試圖幹擾中國與東協關係。
新加坡國立大學楊沐東亞研究所資深研究員楊沐認為,在中國、東協國家以及其他東亞國家範圍內已經形成共識,即健康的貿易、和平的環境、廣泛的經濟合作對每個國家、對整個區域都是好事。
中國商務部部長助理俞建華說,當前,在多哈回合談判陷入僵局,多邊貿易談判面臨不利情況的條件下,更重視區域和次區域合作。
在這一特殊背景下,中國與東協合作正加速務實開展,泛北合作作為次區域合作正從共識走向實踐。《泛北部灣經濟合作路線圖》將在本屆論壇期間修改完善後,提交今年底召開的中國-東協經貿部長會議及第十五次中國-東協領導人會議。
菲律賓貿工部副部長克裡斯蒂諾·潘利裡奧認為,要有效且永久性解決菲律賓的貧困問題,就需要實現像中國過去20年那樣的經濟增長。他說:「泛北部灣的經濟合作,能夠有助於吸引更多的投資、貿易來到菲律賓,有助於促進菲律賓和鄰國的投資貿易。」
出席論壇的專家學者一致看好中國與東協友好合作的前景。楊沐說,南海問題需要通過各方進一步合作、交流來綜合解決。「大家現在都看到經濟合作、和平環境帶來的好處,如果能夠繼續加強經濟合作和交往,南海問題解決的日期會越來越近。」
長期關注東協問題的泰國中央中文電視臺記者黎福裕曾多次到中國進行採訪。在他看來,「泛北部灣各個國家是很好的朋友,各國應該在經濟上互相合作,將爭端問題轉移到經濟合作和文化交流上,通過經濟合作等手段促進各國間關係友好和平發展。」
事實上,自2010年1月1日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如期建成以來,中國與東協各領域合作不斷深化,貿易快速增長,投資日益活躍,人員往來更加頻繁,雙方經貿合作實現了持續、健康、快速發展。
統計數據顯示,中國與東協貿易額由2006年的1608億美元增加到2011年的3629億美元,年均增長17.7%。2011年東協超過日本成為中國的第三大貿易夥伴。
俞建華表示,目前中國與東協正在加快規劃,推動互利共贏的務實合作。泛北部灣次區域合作正是順應了歷史的潮流和各相關國家人民的共同期待,符合各相關國家的共同利益,具有廣闊的前景。(參與採寫記者:潘強、張捷、管浩、李斯博、熊紅明、劉曉莉)
(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