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亞歷山大 · 貝爾,相信大家都不會感到陌生。
作為 「電話之父」,他為人類通信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他的發明,影響了歷史的走向,也改變了我們每個人的生活。
然而,大家可能並不知道,這位偉大的發明家除了電話之外,還有很多卓越的成就。
比如:
他是一名廣受讚譽的聾啞人教育專家;
他是《國家地理雜誌》和《科學》雜誌的發起人之一;
他是著名作家海倫凱勒的摯友,曾經為其提供過重要幫助;
他發明過用於醫學治療的探針,以及早期的 「人工呼吸器」;
他參與過留聲機的重大改進;
他是著名的伏打實驗室的創始人;
他是 20 世紀最偉大科技企業之一 AT&T 的創始人;
他是航天飛行和航海的愛好者,發明過時速 114 公裡的水翼船;
……
這些成就,被電話的光芒所掩蓋,以至於遭到後人的忽視。
今天,小棗君就通過這篇文章,帶領大家重新認識這位科學界的傳奇人物——亞歷山大 · 格雷漢姆 · 貝爾(Alexander Graham Bell)。
亞歷山大 · 貝爾
1847 年 3 月 3 日,亞歷山大 · 貝爾出生在蘇格蘭愛丁堡的一個教育世家。
他的祖父名字也叫亞歷山大 · 貝爾,早期時候熱愛戲劇表演,到處演出,然而並未出名。後來,憑藉演出經歷,他祖父開始轉行從事語言和口才方面的教育工作,其中就包括針對聾啞人的教育。
貝爾的父親名叫亞歷山大 · 梅爾維爾 · 貝爾(Alexander Melville Bell),繼承了貝爾祖父的事業,也成為了聾啞人教育領域的專家。
貝爾的母親名叫伊莉莎 · 格蕾絲 · 西蒙茲(Eliza Grace Symonds),是一位頗有成就的畫家,也是鋼琴家,但是耳朵幾乎失聰。
貝爾是家中次子,他還有一個哥哥和一個弟弟,名字分別叫梅爾維爾和愛德華。兄弟三人的早期教育都是他們父母親自完成的,包括閱讀、算術、繪畫和鋼琴演奏等。
貝爾剛出生的時候,名字只有亞歷山大 · 貝爾。到了 10 歲的時候,才加上了格雷漢姆(Graham)這個中間名。這個名字來自他爸爸的一個學生,也是他們家的年輕房客。
少年時期的貝爾,已經展現出自己在發明方面的天賦。他曾經發明過一個非常實用的改良型水磨,令周圍的人刮目相看。
11 歲時,貝爾進入愛丁堡市的皇家高中讀書。不過,他並不喜歡裡面的課程,15 歲就離開了學校。
1863 年 8 月,16 歲的貝爾開始在蘇格蘭埃爾金的韋斯頓寄宿學校教書。3 年後,貝爾擔任薩默塞特郡學院的教師。
青年貝爾
1867 年,貝爾搬到了倫敦。
這期間,貝爾和他哥哥一起發明了一個類似 「人工喉」的機械發聲裝置。當吹氣時,它可以發出少量類似真人說話的聲音。
貝爾的父親成就更大。他通過科學分析人聲,開發了一個完整且普遍適用的注音系統,將其稱為 「可見語音」,轟動了整個學術界。
1868 年 6 月,貝爾通過了倫敦大學學院的入學考試,學習解剖學和生理學。
然而,他並沒能完成在這裡的學業。他的弟弟愛德華和哥哥梅爾維爾分別於 1867 年和 1870 年因肺結核病去世,所以,醫生建議他父母把家搬到空氣更好的地方。
於是,1870 年,貝爾一家人搬到了遙遠的加拿大安大略省布蘭特福德。
就在離開英國之前,貝爾與好友亞歷山大 · 埃利斯共進晚餐。在晚餐時,埃利斯向貝爾介紹了德國科學家赫爾曼 · 馮 · 赫爾姆霍茲關於電學的工作,激發了貝爾的濃厚興趣。貝爾認為,未來一定是電的天下。
遷居加拿大之後,貝爾的父親作為一位有名望的教育專家,被加拿大女王大學特聘為講師。與此同時,美國波士頓也對貝爾的父親提出了邀請。於是,他父親便把貝爾推薦了過去。
1871 年,貝爾搬到了美國麻薩諸塞州的波士頓,在當地的聾啞人學校任教。
1872 年春天,貝爾在美國哈特福德的聾啞人教育和指導庇護所和北安普敦的克拉克聾人學會(後來的克拉克聾人學校)任教。
這一期間,他結識了克拉克聾人學會的創始人嘉丁納 · 格林 · 哈伯德(Gardiner Greene Hubbard)。
嘉丁納 · 格林 · 哈伯德(1822-1897)
嘉丁納有一個女兒,名叫梅布爾 · 哈伯德(Mabel Hubbard),比貝爾小 10 歲,五歲時因為猩紅熱差點喪命,結果成為了一名聾人。受嘉丁納的委託,貝爾對梅布爾進行輔導。隨著時間的推移,兩人漸生情愫。
1873 年,26 歲的貝爾成為波士頓大學的聲樂生理學教授。
貝爾
就在貝爾從事聾啞人教學工作的同時,他仍然沒有放棄自己的發明事業。
最開始,貝爾的研究方向是諧波電報。
當時的電報機,雖然被廣泛應用,但效率非常低下,一次只能接收和發送一條消息。於是,許多發明家(包括愛迪生)都在研究一種可以同時發送多條消息的電報機。這也就是所謂的諧波電報系統。
諧波電報的研究,得到了貝爾未來嶽父嘉丁納 · 哈伯德的大力支持。
嘉丁納 · 哈伯德希望建立一家聯邦特許電報公司,與當時處於壟斷地位的西聯公司(Western Union)競爭。諧波電報顯然會非常有利於他贏得這場競爭。
同時加入這個項目的,還有另外一個富商湯姆斯 · 桑德斯(Thomas Sanders)。湯姆斯 · 桑德斯同樣也是貝爾的學生家長,他兒子喬治是一名聾兒,長期接受貝爾的輔導。
就在貝爾從事諧波電報研究期間,一個新的想法在他腦海中萌生,那就是 「借用電線來傳導聲音」。
為了驗證自己的想法,貝爾專門請教幾位電報技師,結果遭到了對方的無情嘲諷。其中有一位技師說:
「只要你多讀幾本《電學常識》之類的書,就不會有這種幻想了。」
受到打擊的貝爾並沒有放棄,他又專程去華盛頓特區,請教當時德高望重的物理學家約瑟夫 · 亨利。
約瑟夫 · 亨利(1797-1878)
約瑟夫 · 亨利的態度簡單明了,直接告訴貝爾:
「你有一個偉大發明的設想,幹吧!」
當貝爾表示自己專業知識欠缺,可能無法完成研究的時候,約瑟夫 · 亨利又說:
「學吧!並且吸取別人的經驗。」
約瑟夫 · 亨利的鼓勵,給了貝爾很大的信心支持。
然而,貝爾轉變研究方向的做法,讓他的投資人非常不悅。1875 年 1 月,湯姆斯 · 桑德斯聘請了一位名叫託馬斯 · 華生(Thomas A. Watson)的年輕電氣技師當貝爾的助手,希望能讓貝爾的注意力重新集中在諧波電報上。
託馬斯 · 華生(1854-1934)
結果沒想到,華生很快迷上了貝爾的語音傳輸理念,加入到貝爾的新項目之中。
1875 年 6 月 2 日,貝爾和華生在波士頓柯特大街 109 號的寓所中,偶然發現了電話傳聲的關鍵環節。隨後,他們很快製作出了早期的電話模型。
1876 年 2 月 14 日,貝爾向美國政府提交了電話專利的申請。其實,當時貝爾的電話還沒徹底完成。
1876 年 3 月 7 日(也有說法是 3 日),他的專利申請被美國政府批准,專利號為 174465。
專利證書
1876 年 3 月 10 日,還是在柯特大街 109 號的寓所,貝爾對著自己發明的電話機,說了那句後來載入史冊的話:
"Mr. Watson — come here — I want to see you."(華生先生,過來一下,我想見你。)
至此,貝爾的電話才算是正式發明成功。(網上流傳,貝爾當時通過電話說出的第一句話是意外打翻硫酸時的呼叫,在史料裡並沒有找到依據。)
貝爾和他的電話
在這之後,貝爾和華生繼續改進他們的電話發明。6 月,他們參加了在費城舉辦的美國建國一百周年展覽。
當時參加展覽的有巴西皇帝多姆 · 佩德羅。貝爾向他展示了自己的發明,引起了他的極大興趣。同時參加展覽的,還有英國科學家威廉 · 湯普森爵士,後來為電話在歐洲的普及做出了很大貢獻。
1876 年 8 月,貝爾使用兩個相距五英裡的電報局進行了電話演示,引起了極大的社會震動。
此後,貝爾和華生到處宣傳自己的發明,還給幾百個用戶安裝了電話。
1877 年 7 月 9 日,貝爾和他的合伙人共同成立了貝爾電話公司,致力於將電話全面推廣普及。
兩天後,7 月 11 日,貝爾和梅布爾 · 哈伯德正式結婚。
也就是這一年,1877 年,上海輪船招商局為了保持總局與金利源碼頭的聯繫,拉起了從外灘到十六鋪碼頭的電話線。這是中國出現的第一部電話。人們把它叫作 「德律風」(telephone 的音譯)。
1878 年,貝爾在波士頓和紐約之間進行首次長途電話試驗(相距 300 公裡),獲得成功。在這以後,電話迅速在北美各大城市盛行起來。
1882 年,貝爾正式加入美國國籍。
1886 年,貝爾在加拿大新斯科舍省的巴德德克(Baddeck)附近購買了土地,修建了別墅。此後,便長期在那邊居住。
也就是這一時期開始,貝爾的頭髮鬍鬚變得花白,體重迅速增加,和之前判若兩人。
1892 年 10 月 18 日,紐約和芝加哥之間 1520 公裡的電話線正式開通。貝爾在現場進行了通話演示。這也是下面這張著名照片的來歷:
(網上很多文章說這是貝爾發明電話或給英國女王演示,都是不對的)
正如大家所知,一直以來,圍繞電話的真正發明人是誰,是存在很大爭議的。
概括來說,除了貝爾之外,一共有 3 個人涉及這場爭議。
第一個人,是當時和貝爾在諧波電報方面存在競爭關係的伊萊沙 · 格雷(Elisha Gray)。
格雷也是 1876 年 2 月 14 日提交的電話專利申請,不過比貝爾晚了幾個小時。後來兩人打了很久的官司,法院最終判貝爾獲勝。
第二個人,是義大利人安東尼奧 · 穆齊(Antonio Meucci),也譯作安東尼奧 · 梅烏奇。
安東尼奧 · 穆齊(1808-1889)
穆齊的故事非常悲慘,限於篇幅,沒辦法細說。總而言之,他是因為窮,沒有錢(10 美金)續費自己的專利,最後痛失機會。後來也是因為窮,和貝爾的官司打到一半,窮困潦倒沒錢治病,死了。
2002 年 6 月 15 日,美國國會判定穆齊是電話的發明者,算是告慰了穆齊的在天之靈。不過,2002 年 6 月 21 日,加拿大國會通過決議,重申貝爾是電話的發明者。唉,實在悲催。
第三個人,是德國理科教師、發明家約翰 · 菲利普 · 萊斯。
萊斯曾經到美國最高法院起訴貝爾,宣稱自己在 1859-1860 年就發明了電話,能把聲音傳到 100 米遠。他還聲稱,自己在 1861 年法蘭克福物理協會以及 1864 年吉森自然科學研究者工作大會上,展出過他的 「電話裝置」。
然而,法院調查後認為,萊斯的 「電話裝置」只能進行單向傳送,不能雙方相互交談,且存在一些不足,所以駁回了萊斯的起訴,依舊維持了貝爾的專利權。
本文開頭小棗君說了,貝爾除了電話之外,還發明了很多東西。接下來,我給大家逐一介紹一下。
第一個,其實還是電話。不過前面說的是線電話,這次是光電話,用光來通話的電話。
1880 年,貝爾利用太陽光作光源,大氣為傳輸媒質,用硒晶體作為光接收器件,成功地進行了光電話的實驗,通話距離最遠達到了 213 米。
光電話的模型
1881 年,貝爾宣讀了一篇題為《關於利用光線進行聲音的產生與複製》的論文,報導了他的光電話裝置。
在貝爾本人看來:在他的所有發明中,光電話是最偉大的發明。
不過,事實上,光電話受環境影響很大,基本上沒有實用價值,後來逐漸被人們所遺忘。
第二個,是電話探針。
1881 年 7 月 2 日,總統詹姆斯 ·A· 加菲爾德在華盛頓火車站遇襲,背部中彈。
貝爾因為此前有過金屬探測器的實驗經驗,所以被叫到總統的床邊,幫助使用金屬探測器找到子彈。折騰半天之後,探測沒有成功(好像是因為當時總統躺的是一張鐵板床)。數周后,總統死於感染。
深感自責的貝爾後來開始著手發明一種高效的手術探針,並在 1881 年 10 月提出了一個成功的模型。他將他的發明命名為電話探針(telephonic probe)。
為此,海德堡大學授予了貝爾榮譽醫學博士學位,以表彰他對外科手術的貢獻。
第三個,是改進版的留聲機。
確切來說,這個發明沒有成功。留聲機是 1877 年愛迪生發明的。貝爾後來發現愛迪生留聲機用來記錄和複製聲音的錫箔唱片在幾次使用後會迅速壞掉。於是,貝爾和自己的徒弟查理斯 · 泰恩特(Charles Tainter)一起研究如何改進。
本來兩人就快要成功,結果貝爾被喊去救加菲爾德總統,這個事情就耽擱了。再後來,另一個發明家埃米爾 · 柏林( Emile Berliner)取得了最後的成功。
第四個重要發明,和貝爾的兒子有關。
貝爾和梅布爾結婚之後,先是生了 2 個女兒,埃爾西和瑪麗安。後來,又生了 2 個兒子,愛德華和羅伯特。
貝爾和家人
不幸的是,大兒子出生後不久就夭折了,而小兒子出生時患有先天性呼吸道疾病,很快也夭折了。
痛心之餘,貝爾很快發明了一種 「真空服」,幫助有呼吸障礙的人。這個 「真空服」可以通過機械作用幫助擴張和收縮肺部,也被稱為 「鐵肺」。後來,這個裝置救了很多人的命。
第五個是飛行器和水翼船。
從 1890 年開始,貝爾就將自己的興趣轉移到航空領域。
1907 年,貝爾夫婦聯合一些夥伴,共同創立了航空實驗協會(AEA)。該協會製造了好幾架經典的飛機,表現優異。
協會成員麥科迪駕駛銀鏢飛機在巴德德克進行試飛
造飛機不過癮,後來夫婦倆還造快船。
1919 年,他們製造的一艘水翼船(型號為 HD-4)創下了 114 公裡 / 小時的世界紀錄。當時,世界上最快的汽船也就只有 48 公裡的時速度。他們的紀錄直到十多年後,才被超越。
除了發明之外,貝爾還有很多成就及貢獻。
成名後的貝爾一直沒有放棄自己的聾人教育事業。他一生撰寫了大量的聾人教育文章,還對聾人教育進行捐助和投資。1890 年,美國聾人言語教學協會(現為亞歷山大 · 格雷厄姆 · 貝爾聾人和聽力障礙協會)成立,貝爾擔任了協會的主席。
前面我們提到,貝爾創辦過貝爾電話公司。
貝爾電話公司後來有一個子公司,叫做 AT&T。AT&T 變大以後,反過來又收購了母公司貝爾電話公司。AT&T 大家應該很熟悉,20 世紀最偉大的科技公司,也是最早的電信運營商。著名的貝爾實驗室,就屬於 AT&T 公司,以貝爾的名字命名。
不過,貝爾在貝爾電話公司成立兩年後的 1879 年,就賣掉了股份,只是擔任技術顧問。也就是說,貝爾沒有從後來的市值增長中賺到什麼錢。他的收益,主要來自於每年領取的專利使用費。
1880 年,法國政府向貝爾頒發了 5 萬法郎(約 1 萬美元)的獎金,以表彰他發明了電話。貝爾拿這筆錢,在華盛頓特區設立了著名的伏打實驗室(Volta Laboratory),專門從事科研工作。
他曾經進行過海水淡化的研究,也嘗試過培育 「超級品種」的綿羊,甚至資助過早期原子實驗。
1888 年,貝爾幫助創建了國家地理學會,第一任會長是他嶽父,第二任會長是他自己。
學會創辦了一份屬於自己的雜誌,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國家地理雜誌》。貝爾希望該雜誌吸引公眾,而不僅僅是專業的地理學家和地質學家。同時,他還提倡在雜誌中使用攝影。
後來,貝爾聘用了吉爾伯特 · 霍維 · 格羅夫納(Gilbert Hovy Grosvenor)為雜誌主編,並把自己的女兒埃爾西嫁給了格羅夫納。
格羅夫納是攝影新聞的先驅。在他的領導下,《國家地理雜誌》的發行量從 1000 人以下增加到 200 多萬人,至今仍是全球最具影響力的期刊。
除了《國家地理雜誌》之外,貝爾還支持創辦了《科學》雜誌。後來這個雜誌成為美國最重要的科學研究期刊。
最後要說一下貝爾和海倫 · 凱勒的友誼。
海倫凱勒
貝爾 1887 年的時候與海倫 · 凱勒(Helen Keller)結識,後來一直保持著密切的聯繫和交流。凱勒曾經多次上門拜訪了貝爾夫婦。在凱勒的書《我生活的故事》(The Story of My Life,1903 年)中,凱勒是這麼說的:
「他(貝爾)教了聾人說話,並使聽覺的耳朵能聽到從大西洋到落基山脈的講話。」
1915 年 1 月 25 日,65 歲的貝爾應邀參加紐約和舊金山之間大陸橫貫電話線的開通典禮。他當年的助手華生也在受邀之列。
那天,貝爾在紐約,華生則在舊金山。他們分別坐在電話機的前面,預定的時間一到,貝爾拿起了送話機,說:
"Mr. Watson — come here — I want to see you."(華生先生,過來一下,我想見你。)
是的,這正是四十年前,他們第一次用電話通話時說過的話。
華生立即回答:
「好的,我立刻就去,可是需要一個禮拜的時間呢!」
透過擴音器,眾人聽到他們倆的對話,不由得轟然大笑,熱烈鼓掌。
1922 年 8 月 2 日,貝爾因糖尿病併發症逝世,享年 72 歲。五個月後,他的妻子梅布爾隨他而去。
為了表示對貝爾的敬意,8 月 4 日貝爾葬禮儀式開始時,美國和加拿大的電話服務暫停了 1 分鐘。
逝世後的貝爾,和妻子合葬在巴德德克莊園。在他的墓碑上,刻著這麼一行字:
「Died a Citizen of the United States.」(這裡逝世的是一位美國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