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工坐地鐵遭嫌棄,6歲孩子的舉動暖人心,網友:素質教科書
孩子在成長途中學到的知識,受到的教育大多來自父母、學校以及社會。很多父母在孩子上幼兒園後仿佛鬆了口氣,認為孩子交由老師來教導便萬事大吉。但其實孩子在家庭中受到的教育對孩子的影響是最為深遠的,對孩子整個三觀以及素養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所以父母平時對孩子的教育萬萬不能鬆懈,這樣有益於促進孩子身心健康的完善,讓孩子將來在社會上有立足之地。
此前網友的一則分享引起熱議,每日乘坐地鐵的人不在少數,各類人形形色色,但卻毫無交集,也看不出人與人之間的差距。
網友的分享讓大家大開眼界,地鐵抵達某站,一位「灰頭土臉」的農民工走上地鐵,一看就是經過了一天的辛勤勞作現在正準備趕往目的地。但是他一上地鐵,眾人就對他投來了異樣的目光,他也好似習慣了大家的眼神,並不對此做出反應只想找個地方休息一下。最後他選擇了依靠在座位邊上的隔離玻璃上。但此時跟他「隔玻璃相望」的男子卻顯露出了他的不滿。
那名男子發現身邊多了個「髒兮兮」的人,於是鄙夷的說道:「太髒了!你別在這蹲著去其他地方!」男子的大聲吼叫把正在休息的民工嚇了一跳,民工也沒有爭辯的意思便安靜的走開了。但此時一名6歲的孩子的舉動卻讓那個男子無地自容。
那位6歲的小女孩走到民工面前,拉了拉他的衣角對他說:「叔叔一定很累了吧,如果沒有叔叔可能也沒有我們現在這麼好的生活,叔叔去我原本坐的那個位置休息。」
小女孩的話讓民工溼了眼眶,且默默關注這一切的乘客們也認為孩子的舉動十分讓人感動,紛紛為女孩的高素養讚嘆,可以不懼大人的言行,且對所有人保持一樣的尊敬,她的父母把她教的很好。其實一個家庭的家教能從孩子身上一眼看出,孩子就是父母的鏡子,所以為了孩子的將來考慮,需要對孩子進行全面的素質教育。
1、 父母做出良好的示範
孩子從小便在模仿父母,父母作為良好的榜樣能夠最直接的教育孩子,孩子耳濡目染自然自身的行為也不會引起他人的反感。
父母應在平時日常生活中,不可以過於的「雙標」,要求孩子不能看電視、玩手機,自己卻玩個不停,孩子便會對家長持懷疑的態度,從而產生逆反心理。如何要求孩子的自己就該如何去做,給孩子樹立榜樣。
2、在孩子面前要做到謹言慎行
人的情緒上來時,難免壓制不住,許多大人在生氣時經常「出口成髒」。孩子總是容易「好的不學,學壞的」,所以在孩子面前還是需要謹言慎行,別人孩子學壞了,不要認為孩子聽不懂,但學多了也就知道了。
家長在孩子面前應該樹立自身良好的形象,在孩子面前哪些該做哪些不該做需要清楚知道。長期這樣做,不僅自身境界有所提高,孩子也會有樣學樣的學習到許多,對孩子來說百利而無一害。
3、引導孩子尊重他人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每個職業的人都值得尊敬,正是因為有了多樣的職業,才能維持我們生活的正常運轉,如果缺失了哪一行社會平衡都將打破,所以每個人都是重要的存在。所以切勿對一些職業戴上「有色眼鏡」,應該保持職業平等的觀念,尊重他人勞動果實。首先尊重了他人,別人才會尊重你,所以應幫助孩子養成人人平等的價值觀,成為令人尊敬的人。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影響著孩子的成長軌跡。所以父母應樹立良好的形象,做出良好的示範,讓孩子耳濡目染的學習,並在平時可以多刻意引導孩子學習禮儀,讓孩子養成習慣,可以促進孩子形成全面的高素質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