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村」環境大變樣

2020-12-20 手機鳳凰網

原標題:「豆腐村」環境大變樣

本報記者 夏勝為

在豆腐之鄉淮南,有個名叫陳郢的「豆腐村」遠近聞名,全村半數以上農戶做豆腐,批發銷往合肥、淮南等城市。然而,連片的豆腐作坊長年累月生產,村落裡曾經汙水橫流、臭氣燻天。隨著美好鄉村創建、農村環境整治,淮河邊的這個村莊美麗嬗變,成為全市五星級「綠色小康村」。記者近日參加江淮環保世紀行活動到當地探訪。

陳郢村位於淮南市潘集區祁集鎮西部,南臨淮河,2500多名居民生活於此。記者在村裡看到,水泥路平坦延伸,一座座青瓦白牆的樓房錯落有致,一排排綠樹挺拔翠綠,公廁、垃圾桶、路燈一應俱全,村容村貌乾淨整潔。

「這幾年,村裡環境大變樣! 」村書記劉軍說,整治前的陳郢村,豆腐作坊汙水橫流、水塘溝渠臭氣燻天、積存垃圾蚊蠅亂飛、坑窪土路雜草叢生。群眾戲言:做的是豆腐,住的是垃圾場,聞的是臭氣,走的是泥水路。

改變始於3年前。隨著省裡推進美好鄉村建設,任務重的陳郢村被選作當地重點示範村。在農村環境綜合整治、農村清潔工程等項目多重支持下,陳郢村探索出「五個起來」:垃圾裝起來,道路暢起來,村莊靚起來,公建配起來,管理做起來。

汙染做減法,一組數據佐證成效。劉軍說,幾年來,村裡共清運積存垃圾8500多噸,建設垃圾房26座,購置垃圾桶90個,6名專職保潔員每日對村內衛生進行清掃保潔,做到垃圾日產日清;清理整治亂搭亂建、危舊房屋、廁所等670處,修建總長6.2公裡的村內道路,徹底解決了村民出行難的問題;依託農房改造,對542戶住宅內原有排水設施進行改造,統一鋪設汙水管網3440米,新建1座太陽能汙水處理站和12座公廁,實現汙水統一處理。

汙水統一處理,對於豆腐村是告別汙水橫流的關鍵。上級撥款近400萬元,在村南頭建起了城裡才有的汙水處理站,讓豆製品加工戶曹奎很是感慨。自家院子就是作坊,凌晨兩三點起床,一天要生產約2000斤千張,曹奎說,豆製品加工浸泡、壓榨等工序,需要大量的水,也自然會排出大量廢水,過去外排至水溝,如今村裡將汙水管網連到家裡,廢水從下水道就排往汙水處理站了,不再四處橫流。

在村南頭的汙水處理站,記者看到,處理站由太陽能電池板、機房、一片近百平方米的草坪組成,汙水處理就在草坪地下的水池進行。祁集鎮鎮長劉濤說,汙水匯集後,經過厭氧、兼氧、好氧等流程,進入人工溼地處理,最後排出清水,日處理汙水可達500噸。

汙染少多了,生態又在做加法。村裡按照皖北民居風格,對460戶農房進行改造,3400多棵常綠樹、18萬餘株花草融入村民家園,109盞路燈點亮小村夜晚。 「村裡如今美多了,日子過得舒坦! 」村民陳勳高興地說。

相關焦點

  • 淮南:「豆腐村」的嬗變密碼
    一段時間以來,因豆腐製作而導致的環境汙染問題一直困擾著當地居民。  9月7日,記者再次走進「豆腐村」,看到的是鬱鬱蔥蔥的綠色植被、古樸典雅的農家小屋、生動活潑的文化牆、各具特色的生態遊園……一片生機盎然的綠色新農村景象。  短短幾個月時間,「豆腐村」發生了如此翻天覆地的變化,不由得讓我們想更加深入地走進這裡,解開「豆腐村」的嬗變密碼。
  • 禹州藏著一個千年豆腐村,人人稱讚!
    不愧是豆腐村, 這豆香味兒真好聞呀!」 5月9日9時30分許, 一個考察團剛在禹州市火龍鎮劉溝村 黨支部門前下車, 便對「豆腐村」嘖嘖稱讚。
  • 「大八公山」將建中華第一豆腐村
    「大八公山」將建中華第一豆腐村 2013-03-21 10:32:56   來源:新安晚報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豆腐村」的變遷
    這個遠近聞名的千年古村落這些年叫響了另一個名頭——「豆腐村」。流水潺潺,水質清冽,做出的豆腐細膩清爽、滋味鮮美。但在前些年,與豆腐產業相伴而生的煤煙、豆腐渣酸味以及遍地流淌的豆腐廢水,曾讓這個「豆腐村」發展陷入困境。  今天的「豆腐村」是怎樣的發展風貌?近日,記者來到距屯溪中心城區幾公裡外的南溪南村。
  • 丹麻農村環境大變樣
    原標題:丹麻農村環境大變樣 2015年底,海東市互助縣丹麻鎮汪家村在全縣率先整治村容村貌,小巷道裡隨處可見村民拿著掃帚、鐵鍬,忙活著清理道牙石上的泥土、打掃道路和自家房前屋後的垃圾。 「掃門前、運垃圾、整理柴堆草垛……」在兩個多月的時間裡,對於汪家村村民們來說,這些農活已經成為了一種習慣。
  • 青秀區津頭街道埌西村:齊抓共管形成合力 城中村環境大變樣
    青秀區津頭街道埌西村:齊抓共管形成合力 城中村環境大變樣 2020-08-13 12:40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200多年歷史的豆腐村 有了商標名片
    核心提示: 近日,村上接到《同州泰山》牌商標被國家工商總局商標註冊受理書後,一下子成了大荔縣泰山「豆腐村」的大新聞。
  • 鎮江句容茅山得撒豆腐村的特殊「觀光客」
    參觀茅山得撒豆腐村中國江蘇網訊 近日,地處句容茅山鎮集鎮東南800米處的得撒豆腐村迎來了一批特殊的客人,他們是受南京藝術學院邀請,橫跨1200公裡的旅行,從重慶萬州譚木匠工廠趕來南京先後建成工藝品一條街、商業街、豆製品一條街、豆腐手作坊、豆腐宴、豆腐烤魚、豆腐飯莊、環保餐廳、生命探討館、家庭旅館、荷塘茶舍,還相繼新建2個大四合院、六層樓房,建築面積5萬多平方米。豆腐村打造著許多特色自然景點和古式古鄉的人文景觀。用舊磚瓦、老木樑、老木門、親手修建像質樸的園林,讓遊客感受到人類文明的回歸、低碳、節約的建設理念。
  • 「豆腐村」裡的「荷花夢」
    田莊村是邵陽市有名的「豆腐村」,目前全村432戶人家幾乎都曾靠製售水豆腐、豆腐乾、豆腐皮、豆腐渣、油豆腐和豬血丸子等豆製品補貼過家用。 「祖祖輩輩打豆腐,為什麼就沒有富起來?」這個「天問」式的疑問,多年來一直縈繞在當地黨員幹部和村民的心頭。 2015年,市城管局和市園林處聯合組成的精準扶貧工作組進駐田莊村。
  • 得撒石磨豆腐村第四屆梅花節盛大開幕
    梅花暗香獨一處,留心只在豆腐村。連日來,得撒豆腐村以她獨特潔白的盛妝迎來第四屆梅花節!  賞國花——梅花,品國食——豆腐,已成為句容茅山一張響亮的「獨特地方名片」。到目前的第四屆豆腐梅花節,已吸引遊客累計300萬人次。
  • 新洲廁所革命如火如荼 農村環境大變樣
    以前,村中的廁所都是露天的,汙染水源,影響環境。在今年市區全面開展的「廁所革命」行動中,新洲區對3963戶農戶原有旱廁的下水系統進行了集中改造,安裝了一體化三格式糞池,實現了汙染物的集中處理,「廁所革命」讓新洲農村環境大變樣。
  • 改革開放四十年,環境與生活大變樣
    京九鐵路以其強大的輻射帶動力,使沿線地區經濟結構大變化,投資規模不斷擴大,經濟實力迅速增強,人民生活質量得到改善。如今,當旅客乘坐K133次列車,沿著京九鐵路一路南下,直達深圳,連接香港九龍。有人說「路」通財通,一個地方能通上高速公路恐怕離「脫貧」就不遠了,江西的高速公路建設可見一斑。
  • 【鎮江】豆腐村三萬株芍藥盛放 牡丹園遊客攢動
    目前正值4月下旬芍藥的盛花期,步入茅山鎮豆腐村小康牡丹園園區,包含了大富貴、晴雯、鳳羽落金池、萬壽紅等名貴品種的三萬株芍藥爭奇鬥豔,競相綻放,吸引了眾多遊客前來賞花遊覽,遊客在此拍照取景如痴如醉,已然融入了繽紛的花海。據了解,他們大多來自南京等周邊地區,有集中大巴的團體也有自駕的遊客。
  • 「大八公山」將建中華第一豆腐村 定位為文化旅遊區
    昨日,記者從省旅遊局了解到,近日《安徽八公山旅遊區總體規劃》評標會在合肥召開,經過專家評標,北京來也旅遊規劃設計有限公司的規劃方案中標,一張「 大八公山」未來發展的藍圖也就此展開。近期中標單位將再赴八公山實地踏勘,細化規劃編制,預計在5 月下旬將提交最終規劃方案。
  • 孝義有個「豆腐村」
    孝義南曹村豆腐潔白如雪,柔嫩細膩,味香醇美,營養豐富,風味獨特,歷史悠久,享譽汾、平、介、孝,是有名的「豆腐村」。  「豆腐村」的來歷可追溯到唐宋時期,至今聞名於三晉已1000多年。經過一代又一代人精心實踐、悉心改進,獨特的豆腐製作工藝已成為一門絕技流傳下來。2010年9月25日,呂梁市第五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公布,南曹村豆腐傳統手工製作技藝被列入其中。
  • 銀東社區:哨子吹得響環境大變樣
    今年以來,益陽市委開展黨建引領「基層吹哨,部門報到」工作,以街道大工委聯席會議、社區兼職委員聯席會議制度和網格化黨建管理為平臺,積極探索益陽城市基層治理新模式。5月份,按照益陽市委的部署,駐赫山區單位的黨員志願者在惠民小區在走訪了解到,該小區北門口出行難,期待早日解決回家的「最後一公裡」。
  • 大荔泰山村「第一書記」幫扶讓有200多年歷史的豆腐村有了商標名片
    核心提示: 近日,村上接到《同州泰山》牌商標被國家工商總局商標註冊受理書後,一下子成了大荔縣泰山「豆腐村」的大新聞。在做豆腐的現場,大學畢業回鄉創業做起豆腐生意的常魯慶熱情的告訴記者,他們豆腐村能申請到商標,能把豆腐做的將近有上百家的這麼大的氣候,多虧了縣政府辦幹部王輝同志到泰山村擔任黨支部「第一書記」,為村民辦實事、好事的功勞。
  • 武義:3D上牆形象再現豆腐村
    武義縣三港鄉曳坑村是遠近聞名的豆腐村,遊客在這裡可品嘗各式各樣的豆腐菜餚。為進一步挖掘三港素食資源、曳坑豆腐文化,村裡專門請人在牆上以3D技術繪畫村民手工做豆腐各個環節的畫面,不但再現了豆腐村的形,而且扮靚了村景。
  • 豆腐村「轉身」為標準化廠房 可組團去看豆腐的前世今生
    豆腐村「轉身」為標準化廠房說起蜀山區的豆腐村,合肥人基本都知道:曾經,這兒可聚集著上百戶豆腐小作坊。以前的豆腐村是啥樣?吳存榮印象特深刻:「汙水橫流,一家一個小作坊,看完我都不太敢吃豆腐了。」他說的是2009年1月份到豆腐村走訪時的景象。
  • 莊浪縣:「豆腐村」緣何僅剩一個豆腐坊
    □本報記者李順民趙建平  閆掌哲  「豆腐村」指的是莊浪縣陽川鄉新莊溝村。在1995年之前,村裡基本上家家戶戶做豆腐,聞名全縣。19年後,「豆腐村」卻僅剩下一個豆腐作坊在加工豆腐,那其他村民都轉產幹了什麼呢?  從家家戶戶生產到僅存一戶作坊,循著新莊溝村農民轉產的路徑思考,發現是黨的改革開放政策利好惠民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