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01一線
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命運的一個關鍵轉折,也是13億中國人民的生活轉變。回眸改革開放40年的歷史,我們的國家實現了從解決人民生活溫飽問題到構建和諧社會的轉變。進入二十一世紀,我們國家已經成為世界上經濟發展速度最快的國家。改革開放的輝煌成就,讓我們耳聞目睹了中國經濟社會的巨大變化,親身體驗了改革開放的豐碩成果。40年的歷程,是我們國家綜合實力提升最快的時期,也是人民群眾開始得到實惠最多的40年。這些點點滴滴,無不折射出改革開放的巨大成果。從郭沫若發表《科學的春天》的1978年開始,科學觀帶來了時代的變化。40年來,我們閱盡了科學的繁華。2018年,當每個過來人把回憶的焦點定格在改革40年的變化,所有的場景都讓人激動,都讓人難以忘懷。
一、交通的崛起
「要致富,先修路」。修一條鐵路,帶動一方經濟,造福一方百姓。單說1992年10月全線開工,1996年9月1日通車運營的京九鐵路,北起北京,南至深圳,連接香港九龍,跨越9省(市)108個市縣,正線全長2398公裡,輻射人口約2億人,是中國鐵路史上一次建成線路最長的工程項目。京九鐵路充分發揮運輸綜合效益,推動著中部崛起,維護了港澳地區的穩定和繁榮。12年過去了。京九鐵路以其強大的輻射帶動力,使沿線地區經濟結構大變化,投資規模不斷擴大,經濟實力迅速增強,人民生活質量得到改善。如今,當旅客乘坐K133次列車,沿著京九鐵路一路南下,直達深圳,連接香港九龍。有人說「路」通財通,一個地方能通上高速公路恐怕離「脫貧」就不遠了,江西的高速公路建設可見一斑。1996年,以昌九高速公路為裡程碑,江西高速公路建設拉開了大發展的序幕。特別是進入新世紀以來,江西交通建設快馬加鞭,最近5年完成高速公路、農村公路、國省道建設全面提速。一個高速、快捷的立體交通網從江西版圖上脫穎而出。江西交通,成為江西經濟社會發展中最大的亮點。
1507公裡的高速公路,使江西出省通道全部實現高速化,北有昌九高速分別與武漢、合肥相通;東有梨溫高速將浙江、上海緊密相連;西有昌金高速橫穿全省直達湖南;東南溫沙高速達福州通廈門與臺灣隔海相望;與京九鐵路比翼伸展的贛粵高速已經直抵廣東省界,井岡山高速是由贛粵高速發散的分枝,標誌著江西高速在完成主骨架的同時,開始構築自己的高速公路網絡體系。一個發達的高速公路網與縱橫全省的京九、浙贛、湘贛鐵路大動脈相策應,使江西交通為之一振並真正擔負起了連南接北承東啟西的要道使命。當然,全省農村公路建設也是一年一個新臺階。如今,那一個個點綴在青山綠水間的候車亭,一輛輛穿行在茫茫大山裡的農村班車,組成了新時期江西農村最美麗的一道風景。「公路修到農民家門口、車站建到農民家門口、班車開到農民家門口」成為廣大農村真真切切的現實。
「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江西已不再是過去的江西,一切希望了解現實並尊重現實與實際的人都將點擊並刷新自己的記憶。
世界近在咫尺,地球成為一個村莊,時空在交通人的追求中不斷拉近,社會與經濟運轉的效率空前提高。
二、城鄉的變遷
南昌,當我們踏上了這座打響了中國革命武裝起義第一槍的英雄城市,我們清晰地聽到了這個中部省會城市脈搏的有力跳動,親身感受到了崛起所蘊藏的一種內在力量。
南昌,這些年來正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它源於這座城市新鮮、喧騰的改革聲響,源於這座城市令人目不暇接的種種變化。
昔日印象中由八一廣場、八一紀念館、八一紀念碑、八一公園等交融而成的南昌色彩,如今因了更多的新生事物而變得色彩斑斕。過去的記憶被不斷刷新。
湖中有城、城中有湖的南昌,如今變化最為顯著的是:流光溢彩的勝利路步行街、秀麗寬闊的青山湖畔、門庭若市的沃爾瑪賣場、清新開闊的紅谷灘,以及猶如雨後春筍工業園區,清淤美化的四湖。特別是夜晚的南昌,處處亮起來了,燈花璀璨;處處綠草吐芳,環境宜人。人心思上,人氣興旺,經濟提速,城市變樣,這16個字,可謂當下南昌的生動寫照。人們去過南昌,去過井岡山,無不從中汲取了奮力拼搏、勇往直前的理想和力量。紅土地一直是人們心中的革命燈塔。
城市在發展,鄉鎮也在改革中變樣。我的家鄉永和在贛江西邊,隔江與吉安市相望。永和鎮,那座千年古鎮今天也沸騰起來了。你看那集市場面:店鋪林立,人潮湧動,真箇一片繁榮景象。昔日古鎮的燦爛輝煌正激勵著家鄉的人們奮發圖強。如今,新公路穿市鎮而過,集鎮裡的街道、店鋪、市政大樓成為了古鎮的驕傲。家鄉可是今非昔比啊! 穿過鄉村公路,眼前映過一座座新建的住房和美麗的村莊。舉目遠眺,近處家鄉的美麗景象盡收眼底。遠處贛江,川流映帶,兩岸青秀;神崗儼山,廖廓徜徉;永和家鄉,園林窈窕。人們在明媚的陽光下生活,小河在美麗的村莊流淌。生活在人們的勞動中大變樣,我的家鄉在通路後充滿著希望!
三、生活的提升
單說成人結婚的三大件,70年代,改革開放剛剛開始,自行車,手錶,和縫紉機是我們父輩成家的條件。那個時候,如果有了這三大件,姑娘出嫁是很有面子的。天津飛鴿自行車,可是當時最有名的自行車哦!到了80年代,改革開放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明顯的提高了,這個也就同時反應到了結婚時的三大件上了:冰箱,彩電,洗衣機。新飛冰箱這個品牌的廣告語經常在電視時播放:新飛廣告做得好,不如新飛冰箱好。到了90年代,條件更好了,於是三大件也就水漲船高了:電腦,空調和摩託車啦。IBM電腦,就是現在也是最貴的電腦品牌之一啊!進入二十一世紀,你肯定知道現在的三大件是什麼了吧?看好了,不要被嚇壞了哦:房子,車子,和票子,真的是缺一不可!房子,不一定是小別墅,但是一定要有,否則你拿什麼給自己所愛的人一個家呢?
再說人們的衣食住行。據父輩講,過去「過年穿新衣」是一年的期盼。大多數農村孩子一年難添一件新衣,有的還是老大穿了老二穿,縫縫補補再穿三年。如今,城鄉一樣,高檔面料,多款樣式,四季分明。從迷你裙到健美褲,從西服到太空服,從T恤衫到蝙蝠衫,從筒褲到牛仔褲,西褲,休閒裝……中國人也迎來了服飾文化的明媚春天。吃,年紀稍長的人都說,過去只有在逢年過節時才能吃上的雞、鴨、魚、肉等,現在已成了老百姓餐桌上的常客。今天,「花錢買健康,花錢買長壽」已成為人們的一種消費時尚。伴隨著改革樂章每一個音符的跳動。40年間,人們的住房從土磚瓦房到兩層小樓、乃至今天的高樓林立、花園洋樓,城鄉居民的居所已變得更加寬敞,整潔,舒適與溫馨。有句諺語「在家千日好,出門半日難!」,反映了過去老百姓生活中的一個老大難的問題。隨著改革開放和經濟的飛速發展,這一狀況得到了明顯的改變。首先是交通四通八達,道路平穩暢通,城鄉公交事業繁榮,鐵路運輸、航空運輸日益發達。其次是通訊工具的變化。從八十年代的手搖式電話到程控交換電話,從bb機到大哥大,再到品牌繁多、造型別致的可視手機,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正在被無限拉近。藉助科技進步,人們越來越多地享受著溝通的樂趣。
40年的改革開放,成就是偉大的。但是,也要關注人力資源計劃、人們思想道德、誠實守信、實體經濟結構合理規劃、鄉土規劃利用、食品安全、教育醫療、水土資源治理、社會治安等等民生帶來的滑坡。展望未來,我們的國家會更加富強、人們的生活會更加美好!
(註:本文由2008年《改革開放三十年,環境與生活大變樣》修改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