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四十年 感悟姜堰話變遷

2020-10-18 溱湖之戀
作者:中國攝像師潘長宏  

三水羅塘說姜堰,人傑地靈驚破天;

風光旖旎唱溱湖,溼地生態勝仙境;

院植山茶世罕見,君王四二此降臨!

五城同創指日待,百姓生活樂無邊;

 
 
  

 
 

我出生在這座具有特殊意義的城市-----姜堰,眼見著它的變遷,曾記得那是一九七八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吹來了改革開放的春風,在這塊貧瘠的土地上,種下了無數的「種子」,看如今,不再是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的樣子,四十年前種下的那些「種子」,生根、發芽、開花、結出了豐碩果實。

 
 

住有所居 樓臺林立

一九七八年,那時我不在姜堰,是祖國和人民,把我送到了邊陲山西,光榮地參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家住原泰縣蘇陳人民公社。住的是茅草房,那房子結構和形狀至今歷歷在目,上蓋草有兩種,一是小麥桔杆,一是稻草,每年都要找泥瓦匠用槍頭插上拍爬,把爛了的地方補修完好,不然,這個家春、夏、秋不能防雨,冬不能防雪。在草房的邊緣要扎封閊把,比其它地方厚實一些,主要是防止大風颳來吹翻,不過那也只能擋住四到五級的風,上到六級以上的風颳來,在房子的邊緣要用釘耙等鐵器築在茅草上,最最標誌的是在屋的兩個閊尖上用缸瓣壓著,這樣才能不被大風颳掉。泥土打的牆,蘆葦封的榜,屋內是土的地面,年復一年掃地,門檻的裡面掃得比室外矮得多,外面下了雨從老鼠洞裡往屋裡淌。那種房子有兩種動物最為喜愛,一是老鼠,一是麻雀,它們成年累月在裡面做窩,繁衍生息,孕育了一代又一代。四十年來,經過了五次變革:從茅草房到磚木結構的紅平瓦房,從平瓦房到封七至十一道簷的小青瓦房,從小五架梁到跨五架,從跨五架梁到二層樓房,從磚木結構兩層樓房到到磚砼結構三層連體式別墅。目前我所居住的許陸新區,前有十道的陳莊西路(機動車輛六車道,電瓶車自行車兩車道,人行兩條道),道路兩旁樹木蔥蔥鬱鬱,晚間散步,那是燈火通明,任我徜徉在綠蔭樹下的人行道上,小區用護欄,栽有桂花和各類風景綠化,中秋來臨,處處桂花飄香,真是天上人間,滄海桑田,果實纍纍,自然生態環境達到了小康水準,餐飲多樣化,穿著高檔化,家庭電氣化,出門機械自動化,辦公無紙化,信息網絡化是日常節奏。城裡是高樓大廈拔地而起,娛樂設施應有盡有,湖濱廣場、步行街風景秀麗,壩口廣場,新市民廣場,府前廣場五光十色,情趣盎然,那裡早已成了市民傳播民間優秀、先進文化的陣地。

 
 
 
 

老有所養 安享天年

四十年前,當地人的平均壽命只有63歲,那時,無論是鄉下還是城裡,早養孩子早得力,多子多福,生個兒子喜訊傳千裡,生個姑娘不是叫蘭鳳,就是叫蘭珍,或者叫當鳳、當珍,就是要攔住生女,擋住生女,偏偏要生男孩子,為什麼?總認為,老了靠誰?靠兒子養老送終,靠兒子下地幹體力勞動,鄉下更是靠著男孩子要命,幹力氣活哪有女的比男的強的?有的農戶,生了五個姑娘,就偏偏沒生一個男的,那婦道人家,一直生到四十八,竟然真生了個沒達薩。四十年的改革開放政策,改變了時代,改變了人生,改變了人們千百年來的習俗。人們不管生男生女都一樣了,社會的保障體系走進了千家萬戶。我所在的村,土地換社保,老了不愁了,社會保障機制為年老者安享天年免除了後顧之憂。城裡的老年人,他們在晨曦裡扭秧歌,在舞臺上唱大戲,在健身房練精骨,家村裡,人們到新建的公園,看音樂噴泉,跳廣場舞,帶著孫子,孫女們去三水樂園玩個對對碰,空中漫步,青蛙跳,蹦蹦床,還是孫行者的水簾洞。

 
 

學有所教 英才輩出

我高中畢業於一九七五年,那是轟轟烈烈文革後期。四十多個春秋,老實說,我做過農民,農活樣樣拿得起,放得下,難不住我。那是因為「讀書無用」成為當時的實用主義,特別流行的幾句話,我說給大家聽聽?「不懂ABC,照樣會種田」。「不學數理化,只要有個好爸爸」。當時的工農兵大學,靠推薦,作為一個貧苦農民的兒子想上大學,那真是比登天還難!而現在從幼兒小班、中班、大班,幼兒的學習是那樣的豐富多彩,琴棋書畫無所不能;小學、初中、高中,想學科目任你選;說實話,我真的沒有現在的這些學生們幸運。只要有好的成績,中專、大專、本科、碩士、博士任你讀。不瞞你說,我那時沒有大學考,但在我心中始終有個大學夢,就在我走上吃國家飯之後,通過個人的努力,在自學的艱苦奮鬥下,拿到了南京大學的畢業文憑,實現了我的大學夢。這個社會真正成了學有所教,讀有所靠,才華施展,德才兼備,公平競爭,優勝劣汰的人才搖籃。省姜中、省二中全國、全省聞名,向國內外輸送了一批又一批英才。我女兒就是一名從省二中就讀於南京工業大學的碩士研究生,我時常對她講,要珍惜時光,珍惜年輪,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還好,她沒有辜負我這個當爹的希望,她是我這個家族裡唯一的一個碩士研究生,為祖上爭了光,為我裹了嘴,為國家盡了力。

四十年光陰,在歲月的記憶中或只彈指一揮間,在這四十年當中,為維護黨紀國法的尊嚴和人民的利益不受侵犯,有二十五個年頭戰鬥在工作的第一線,多次被省、市、縣表彰為「優秀紀檢監察幹部」。四十多年來,我親歷過太多的人生坎坷,也獲得了一些耀眼的工作業績。四十多年的個人經歷更讓我觸摸到了姜堰社會前進的脈搏,四十多年的改革開放惠及了每一個姜堰人的生活。然而,在中國姜堰的歷史上所發生的變化卻是翻天覆地,而我所經歷的只不過是千千萬萬姜堰人生活中的一個小小的縮影。

 
 
 
  
 
  作者資料:潘長宏Pan Chang Hong),江蘇姜堰人,影音視頻製作師;中國攝像協會會員,姜堰市攝影家協會會員。1956年出生,1984年至1987年通過自學考試,畢業於南京大學,在他41歲那年,與採集影視素材結下了情緣。無師自通地鑽研影、視、圖創作。中國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52處歷史、文化、地質遺址和自然景觀。在15年之中已自費飽覽32個;他創立了「姜堰市美麗人生影像圖製作部」工作室。姜堰電視臺開辦了「旅遊人文」頻道,向全市廣大的市民徵集DV短片,全年他製作短片八部,向姜堰電視臺報送五部,被採用三部。分別在2011年6月8至28日;7月14日至8月4日;12月12日至22日姜堰電視臺「旅遊.人文」頻道播放了他個人製作的音視頻作品《國色天香》、《瀟灑桐廬》、《姜堰名人-一代草聖高二適》三部作品,節目播出後,為觀眾喜聞樂見。《姜堰電臺》文藝風景線欄目記者周欽2013年11月27日對潘長宏視頻製作師專題採訪,做出了《美麗人生影像圖製作人的成功之路》,當年11月30日姜堰電臺在全市播放。2011年1月8日,在北京六智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個人圖書館,創建了五星級(最高級)圖書館,瀏覽人次二百多萬.在優酷視頻網站由LV 1級道長,逐步升級至LV.23級道長!從此,潘長宏影視製作師被列入姜堰文化名人之一。目前,本人正在刻苦編撰自己的回憶錄。
郵箱:jypch886@163.com;住址:江蘇省泰州市姜堰區許陸小區84排126號。
 

相關焦點

  • 重溫改革開放四十年記憶,《此間的奮鬥》以小人物奮鬥照見大時代變遷
    在展現了五位出生於20世紀50年代至90年代於改革開放大潮中的奮鬥者們後,由湖南省委網信辦指導、求是網特別支持、芒果TV出品獻禮改革開放40周年新時代正能量紀錄片《此間的奮鬥》迎來了完滿收官。時值改革開放四十周年之際,節目通過一個個鮮活生動的奮鬥故事,勾連起不同時代政策、經濟、生活等各方面的變化,將人們帶回到改革開放40年的時代浪潮中,不僅全景展現出國家四十年來發展的波瀾壯闊,更以五位時代楷模的榜樣力量激人奮進。
  • 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感悟總結1500-2000字心得 改革開放40年作文
    2018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改革開放這四十年,中華大地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中華民族也取得了累累的碩果。下面是一些不錯的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感悟總結與作文範本,僅供參考。相關新聞:<<<我們一起走過致敬改革開放40周年紀錄片觀後感  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感悟總結1500-2000字心得 改革開放40年作文一  改革開放是中國現代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一個重大事件。  40年前的1978年12月,中央召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十一屆三中全會。
  • 網絡文化節 | 網文一等獎《時代變遷的折射鏡》——致敬改革開放四十周年
    1978-2018四十年,風雲變幻改革開放的成果潤物無聲地滲透進日常生活折射在經濟、教育、文化等方方面面本期第三屆全國大學生網絡文化節優秀網文作品展播將帶你走進《時代變遷的折射鏡》通過高考作文命題的小小改變一同回顧四十年風雨歷程致敬改革開放南京師範大學 侯淑慧
  • 我與改革開放四十年
    柳河縣孤山子鎮明德小學 孫海英我出生於六十年代末期,我國實行改革開放的時候剛剛步入少年,改革開放的歷程正好也是我們這一代成長的過程。彈指間,迎來了改革開放四十年的光輝慶典。四十年,我們這一代人經歷了我國從農村到城市日新月異發展變化的過程,跟著改革開放的步伐一步一步走過來,是改革開放的經歷者、參與者、受益者和見證者。如果有人問我對於改革開放四十年的感受,我要說:「改革開放四十年,日新月異四大步!」改革開放初期,我還是一名小學生。
  • 改革開放四十年之我的家鄉變化
    改革開放浪潮中,濰坊鐵路發展有目共睹,今年年底即將通車濰坊北站,即將打開濰坊交通樞紐地位的新篇章,為濰坊交通增速提效,實現交通樞紐與地方經濟的雙推動、雙提升。 那麼現在,讓我們了解一下這座有活力的城市在經歷改革開放後的一些變化吧!
  • 改革風吹四十年——同題詩賡和活動獻給「奮進中的祖國」
    為了歌頌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各行各業發生的可喜變化,總結成績,展望未來,抒發豪情,宕昌縣詩詞學會於12月20日發起「改革風吹四十年」詩詞賡和活動。要求有四:一、合律,七絕、七律或七排均可,意境優美的古風亦可;二、以平水韻和詩韻新編為主;三、詩中須有一句「改革風吹四十年」;四、每人只限一首。
  • 中國家庭︱改革開放四十年來中國家庭的變遷
    一、中國家庭模式正在經歷重大變化改革開放後,快速的人口轉變與劇烈的社會變遷持續影響著中國家庭發展。儘管這已成為社會的共識,但要系統科學地描述這種變化,仍然困難重重。不僅有理論上的差異,更因為家庭研究缺乏量化資料。
  • 改革開放40年與中國社會變遷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與綜述
    China   本文轉載自公眾號「復旦社會學」   為紀念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探討經濟體制改革對制度變遷和社會轉型的影響,總結中國社會轉型的經驗和啟示,進一步加強海內外社會學領域的學術交流,由復旦大學社會學系、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學系與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聯合舉辦的「
  • 北京大學舉辦中國社會科學四十年論壇暨《改革開放四十年與中國...
    光明網訊 2018年12月28日,為慶祝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北京大學舉辦中國社會科學四十年論壇暨《改革開放四十年與中國社會科學》叢書首發式,論壇由北京大學社會科學學部組織。
  • 改革開放四十年的中國外交暨紀念《國際論壇》創刊20周年研討會召開
    圖為「改革開放四十年的中國外交暨紀念《國際論壇》創刊二十周年」學術研討會現場人民網北京12月9日電 (記者 常紅) 「改革開放四十年的中國外交暨紀念《國際論壇》創刊二十周年」學術研討會8日在北京外國語大學舉行。
  • 宿松:四十年改革創造「宏富」生活
    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四十年前,中國改革從農村開始破冰,從「包產到戶」解決溫飽,到真正讓農民走上奔小康的道路;四十年後,鄉村振興戰略的正式提出,標誌著中國農村改革正式進入了新階段。環境的變化、生活的變化、基礎設施的完善,以及交通、教育、醫療等各項事業的發展,也讓我們切身感受到了改革開放帶來的巨大紅利。今天《改革開放四十年獲得感》專欄帶你走進宿松縣許嶺鎮宏富村,感受改革四十年來的滄海桑田和發展變遷。吳東菊一家以前是住在老村莊點,住的是低矮破舊的房屋,出門是泥濘小道,到處都是破牆爛壁。自從16年搬到中心村,取而代之的是漂亮的小洋樓和寬闊的水泥路。
  • 2019貴州公務員考試申論題庫:改革開放四十周年話改革
    熱點練習題今年迎來「改革開放四十年」,從開啟新時期到跨入新世紀,從站上新起點到進入新時代,我國在各方面取得了偉大成就。這些年裡,禁錮的思想被解放,僵化的生產關係被更替,單一的生活方式被打破。
  • 四十年高考作文題型的變遷
    【教改透視】    恢復高考四十餘年,高考作文及其題型的與時俱進,使之足可以成為整個國家和時代發展的一面鏡子。今天,回顧四十年高考作文的衍進,並對比同期國際語文及寫作教學的發展,無疑對當下的語文教育、作文教學有一定的啟示價值。
  • 北京大學《改革開放四十年與中國社會科學》叢書出版發行
    在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前夕,北京大學推出《改革開放四十年與中國社會科學叢書由商務印書館出版,展示了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來社會科學的發展歷程和經驗,回顧和梳理了社會科學四十年的付出和收穫。《改革開放四十年與中國社會科學》叢書按照2018年學校寒假戰略研討會安排,社會科學學部啟動此叢書項目。
  • 改革開放四十年的中國人類學與民族學
    「第九屆中國人類學民族學學科負責人聯席會」  暨二十一世紀人類學講壇(第五屆)學術會議綜述  2018年是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在此背景下,2018年10月13日,由中國人類學民族學研究會主辦,中國人民大學人類學研究所、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聯合承辦的以「回顧與展望:改革開放四十年的中國人類學與民族學」為主題的「第九屆中國人類學民族學學科負責人聯席會」 暨二十一世紀人類學講壇(第五屆)學術會議在中國人民大學舉行。
  • 贈書 | 蔡昉:四十不惑——從中國改革開放可以學到什麼?
    四十不惑——從中國改革開放可以學到什麼?蔡昉摘自「四十不惑——從中國改革開放可以學到什麼?」初期的對外開放還帶有實驗性和地域性,先後從建立經濟特區、開放沿海城市和沿海地區等入手;及至20世紀90年代,中國為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做出努力,開始全方位地擁抱經濟全球化。可見,中國的經濟改革是開放條件下的改革,對外開放也在改革過程中得以推進,國內經濟發展與融入全球經濟是相互交織在一起的(IMF,2006)。由此算來,從1978年到2018年,改革開放恰好歷經40個年頭。
  • 深圳衛視經典對比照分享節目《圖鑑中國》誠意獻禮改革開放40年
    共同見證改革開放這四十年來,祖國的巨變、社會的變遷和個人的成長。見證深圳飛速發展的最高地標——平安金融大廈作為獻禮改革開放四十周年的節目,《圖鑑中國》另闢蹊徑找到了全新的模式眼節目通過新聞式的立意,在故事選題上下足功夫,立足深圳,放眼全國,選擇了在改革開放進程中具有裡程碑式意義的對比圖片
  • 「僑」見江蘇·改革開放四十年③丨錢福卿:創新是改革開放的一把...
    江蘇是海外僑胞和港澳同胞較早投資興業的省份之一,現有200萬歸僑僑眷和海外僑胞,改革開放40年來,他們始終與祖國同呼吸、共命運。歸僑僑眷和海外僑胞是改革開放的參與者、開拓者、貢獻者和見證者,為國家實施市場多元化、走出去戰略發揮了獨特的作用。
  • 「好書推薦」讀《國家相冊——改革開放四十年的家國記憶》:照片...
    「好書推薦」讀《國家相冊——改革開放四十年的家國記憶》:照片無言,歷史有聲 2019-09-22 19: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原創下)改革開放四十年,國家實施的一系列改革措施
    ,華夏大地深刻巨變(寫作綱要)               (原創中)改革開放四十年,國家實施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四十年改革開放深層次的成就》,筆者自2018年10月1日開始創作以來,共發表四篇原創作品,分別是《(原創1—3)四十年改革開放深層次的成就》(原創1)、(原創2)、(原創3)、《(原創)改革開放使科學技術取得了巨大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