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下)改革開放四十年,國家實施的一系列改革措施

2020-10-18 武當書苑
 

接上文:(原創上)改革開放四十年,華夏大地深刻巨變(寫作綱要)

               (原創中)改革開放四十年,國家實施的一系列改革措施


(註:以下改革及政策出臺時間與排列先後順序略有出入)

(8)同時期,實行了住房(房改)制度醫療體制(1994年)的改革。


住房制度改革是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城鎮居民住房保障體制的改革。住房制度改革目標是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相適應的新的城鎮住房制度經濟系統,實現住房商品化和社會化;同時,建立住房公積金制度,建立政策性和商業並存的住房信貸系統。

與其他各項改革一樣,住房制度改革也是在探索中不斷前進,在調整中逐步展開。根據相關重大決策出臺以及實踐中執行的效果,我國住房制度改革大體上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
1978-1988年的探索試階;
1988-1998年在全國逐步推開和深化階段;
1998至今實行的住房分配貨幣化,建立住房保障制度階段。

中國醫療體制改革,簡稱醫改。
1994年,國務院決定在江蘇鎮江、江西九江進行社會統籌與個人帳戶相結合的社會醫療保險制度的試點,為全國醫療保險制度改革探索經驗,由此揭開醫改序幕。 中國醫療體制改革,簡稱醫改。
醫療體制改革的目標是為了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目的是為了確保每個人包括弱勢群體都能享受到政府的醫療服務。

 
 

(9)1992年,鄧小平南巡講話,進一步推進深化改革開放。

(10)成立亞投行,並加快實施自貿區建設。
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sian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Bank ,簡稱亞投行,AIIB)是一個政府間性質的亞洲區域多邊開發機構,重點支持基礎設施建設。

2013年10月24日,包括中國、印度、新加坡等在內21個首批意向創始成員國的財長和授權代表在北京籤約,共同決定成立投行。12月25日,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正式成立。當時由21國籤約決定成立亞投行(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開業儀式暨理事會和董事會成立大會在北京舉行。截至2018年5月2日,亞投行有86個正式成員國。

自由貿易區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國家(包括獨立關稅地區)根據WTO(世界貿易組織)的相關規則,為實現相互之間的貿易自由化所進行的地區性貿易安排(Free Trade Agreement:FTA自由貿易協定)的締約方所形成的區域。是對用於再出口的商品在豁免關稅方面有別於一般關稅地區是一個只要進口商品不流入國內市場可免除關稅的獨立封鎖地區。

2013年8月22日,黨中央、國務院決定設立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涵蓋四片區:外高橋保稅區、外高橋保稅物流園區、洋山保稅港區和上海浦東機場綜合保稅區,總面積28.78平方公裡。2014年12月28日,國務院決定擴展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區域範圍,總面積120.72平方公裡。

2014年12月12日,黨中央、國務院決定設立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中國(天津)自由貿易試驗區、中國(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3個自貿區。

2016年8月31日,黨中央、國務院決定設立中國(遼寧)自由貿易試驗區、中國(浙江)自由貿易試驗區、中國(河南)自由貿易試驗區、中國(湖北)自由貿易試驗區、中國(重慶)自由貿易試驗區、中國(四川)自由貿易試驗區、中國(陝西)自由貿易試驗區7個自貿區。

新設的7個自貿區,在更廣領域、更大範圍形成各具特色、各有側重的試點格局,推動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開放。

 
 

(11)實施「一帶一路」政策,加強對外貿易合作與交流。提出「生態文明」與「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

2015年3月2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務部聯合發布了《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

「一帶一路」(英文:The Belt and Road,縮寫B&R)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它將充分依靠中國與有關國家既有的雙多邊機制,藉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區域合作平臺,一帶一路旨在借用古代絲綢之路的歷史符號,高舉和平發展的旗幟,積極發展與沿線國家的經濟合作夥伴關係,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

「一帶一路"經濟區開放後,承包工程項目突破3000個。2015年對「一帶一路」相關的49個國家進行了直接投資,投資額同比增長18.2%。相關國家服務外包合同金額178.3億美元,執行金額121.5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42.6%和23.45%。2016年6月底,中歐班列累計開行1881列,其中回程502列,實現進出口貿易總額170億美元。中歐班列以奔馳的列車和飄揚的絲綢為造型,成為絲綢之路經濟帶蓬勃發展的最好代言與象徵。

「一帶一路」建設秉承的是共商、共享、共建原則;在通路、通航的基礎上通商,形成和平與發展新常態。中國與沿線各國在交通基礎設施、貿易與投資、能源合作、區域一體化、人民幣國際化等領域方面,迎來共創共享的新時代。

人類只有一個地球,各國共處一個世界,要倡導"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

2011年《中國的和平發展》白皮書提出,要以"命運共同體"的新視角,尋求人類共同利益和共同價值的新內涵。

2018年3月11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通過的憲法修正案,將憲法序言第十二自然段中「發展同各國的外交關係和經濟、文化的交流」修改為「發展同各國的外交關係和經濟、文化交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全球價值觀包含相互依存的國際權力觀、共同利益觀、可持續發展觀和全球治理觀。

 
 

(12)大力實施懲治腐敗,加強反腐創廉,既打老虎,也拍蒼蠅。(後述)

(13)實行機構改革,加快幹部人事體制改革。(後述)

(14)實施精準扶貧戰略及美麗鄉村振興計劃。(後述)

(15)逐步實行央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後述)

(16)實施依法治國,建立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後述)

(17)大力實施「雙創」戰略(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加快民營企業的發展。(後述)

(18)大力實施科技創新戰略   (後述)

(19)大力促進電子商務的發展   (後述)

(20)大力加強大數據及人工智慧的發展  (後述)

(21)實施居民戶籍制度改革及土地流轉政策。 (後述)

(22)加強實施掃黑、除惡、治亂工作。(後述)

(23)其它發改、工商、稅務、民政、商務、法務、教育(學校)、文化、交通、人社、軍隊等體制和機制也發生了巨大的改變。 (後述)

 
 

四、黨的建設大加強、大改變、大整頓、大發展、大提高。  (後述)

(1)加強黨的領隊和隊伍建設。

(2)加強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部隊反貪與部隊改革)。

(3)加強反腐創廉,實施「八項規定」,加強整頓黨的作風建設。

2012年12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央政治局關於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繫群眾的八項規定。 拉開了「從嚴治黨,懲治腐敗」的序幕。

(4)將新時代、新思想、新精神寫入《黨章》和《憲法》。

(5)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

五、各項事業發生了前所未有的大飛躍  (後述)

(1)工業、農業、商業大發展

(2)政治、經濟、軍事大提升

(3)國際、國內事務大調整

(4)改革、開放、發展、穩定大格局

(5)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大提高。

(6)其它發展(環保、公益、文化、文明、體育及國際援助等)


奉上打油詩一首:

改革開放創未來,全國人民笑顏開;

驚天動地四十載,繼往開來展風採。


原標題  (原創下)《改革開放四十年,華夏大地深刻巨變

全文完      創作2018.10.1—2018.11.25


 

後記(跋):

謳歌改革開放四十年偉大成就系列原創《四十年改革開放深層次的成就》,筆者自2018年10月1日開始創作以來,共發表四篇原創作品,分別是《(原創1—3)四十年改革開放深層次的成就》(原創1)、(原創2)、(原創3)、《(原創)改革開放使科學技術取得了巨大成就》。

改革開放四十年徵文活動最後截至11月20日,時間倉促,工作繁忙,加之要寫一些其它的文章,本系列文章根據寫作提綱要求至少還需10篇左右才能寫完,而且還要查閱大量資料,反覆核正,難免還會涉及一些「敏感詞語」和「敏感話題」,屬政治性、實踐性較強的文章。正因如此,時不待我,只好忍痛割愛,暫且擱筆;只好先充實寫作綱要,就算是「簡書」或「概述」吧,在未來改革實踐中,一邊印證,一邊慢慢補充完善,繼續謳歌改革開放後中國發生的驚天巨變。

雖然文中大部分只是經絡、軀殼,還缺少肌肉和血脈,但好在創作本系列文章前,筆者從9月22日開始先後寫了6篇四十年改革開放取得具體成果的文章,這些文章可以從側面對改革開放所取得的一些成果作補充和印證。這些文章是:《(原創上)目睹改革開放四十年的驚人巨變》、《(原創下)目睹改革開放四十年的驚人巨變》、《(原創上)感受數字時代生活的變化及魅力》、《(原創下)感受數字時代生活的變化及魅力》、《(原創上) 回想當年坐火車的故事》、《(原創下) 回想當年坐火車的故事》。

一個多月徵文結束了,本人取得了第五名成績,質量分1476分。

是為後記(跋),算是為創作本文初衷和給讀者朋友們一個交代。

 
 
 
 
圖片來自網絡  作者杜文杰   創作時間:2018.10.1—2018.11.25)

相關焦點

  • (原創上)目睹改革開放四十年的驚人巨變
    2018年,是改革開放的四十年,是求真務實的四十年,是團結奮進的四十年,也是令人振奮的四十年,更是碩果纍纍的四十年。​​四十年風雨兼程,歷歷在目。在推進改革開放,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進程中,推行政治經濟體制改革、鼓勵下海經商、進行企業改制、實現農民工轉移就業、廣泛開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活動、實施「一帶一路」戰略、網際網路+等一系列改革創新舉措,中國政治、經濟、生活等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成績有目共睹,讓世人讚嘆震驚。
  • 我與改革開放四十年
    柳河縣孤山子鎮明德小學 孫海英我出生於六十年代末期,我國實行改革開放的時候剛剛步入少年,改革開放的歷程正好也是我們這一代成長的過程。彈指間,迎來了改革開放四十年的光輝慶典。四十年,我們這一代人經歷了我國從農村到城市日新月異發展變化的過程,跟著改革開放的步伐一步一步走過來,是改革開放的經歷者、參與者、受益者和見證者。如果有人問我對於改革開放四十年的感受,我要說:「改革開放四十年,日新月異四大步!」改革開放初期,我還是一名小學生。
  • 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大型系列紀錄片《四十年 四十家》:(二十六...
    齊魯網煙臺12月3日訊由中共煙臺市委宣傳部、煙臺市委改革辦、煙臺市委對外宣傳辦公室、煙臺廣播電視臺聯合推出的紀念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大型系列紀錄片《四十年 四十家》在煙臺廣播電視臺公共頻道19:1986年,煙臺在全國率先開啟住房制度改革大幕,並於1993年開始啟動實施了「安居工程」建設,此時的幸福人也開始了澇窪區的改造。
  • (原創)改革開放使科學技術取得了巨大成就
    1988年6月,一代偉人,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同志根據當代科學技術發展的趨勢和現狀,在全國科學大會上提出了"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論斷。鄧小平同志的這一論斷,既表明了現代科學技術發展的重要特點,也是科學技術發展必然結果,充分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的生產力理論和科學觀。
  • 改革開放四十年的中國人類學與民族學
    「第九屆中國人類學民族學學科負責人聯席會」  暨二十一世紀人類學講壇(第五屆)學術會議綜述  2018年是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在四十年的滾滾浪潮中,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的中央,迎來了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新時代,與此同時,中國人類學民族學學科既迎來難得的發展機遇,也肩負著更為重要的使命。如何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下,謀劃、推動中國人類學民族學學科的發展,是每一位學人都必須思考的問題。
  • 「僑」見江蘇·改革開放四十年③丨錢福卿:創新是改革開放的一把...
    江蘇是海外僑胞和港澳同胞較早投資興業的省份之一,現有200萬歸僑僑眷和海外僑胞,改革開放40年來,他們始終與祖國同呼吸、共命運。歸僑僑眷和海外僑胞是改革開放的參與者、開拓者、貢獻者和見證者,為國家實施市場多元化、走出去戰略發揮了獨特的作用。
  • 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的歷程、經驗、理論貢獻和發展前景
    「改革開放這場中國的第二次革命,不僅深刻改變了中國,也深刻影響了世界!」[1]「要下大功夫總結和運用我國改革開放的成功經驗。」[2]本文擬對改革開放四十年曆程、經驗、理論貢獻和發展前景進行分析探討。
  • 何立強:親歷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
    2008年汶川大地震不久後,何立強到訪汶川災區。受訪者供圖中國日報網11月23日電 中美強基金會(US-China Strong Foundation)主席兼執行長何立強(John L. Holden)說,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在學習中不斷發展,如今其他國家也應該向中國借鑑經驗。1974年,何立強第一次來到中國,進行了為期三周的訪問。
  • 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感悟總結1500-2000字心得 改革開放40年作文
    2018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改革開放這四十年,中華大地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中華民族也取得了累累的碩果。下面是一些不錯的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感悟總結與作文範本,僅供參考。相關新聞:<<<我們一起走過致敬改革開放40周年紀錄片觀後感  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感悟總結1500-2000字心得 改革開放40年作文一  改革開放是中國現代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一個重大事件。  40年前的1978年12月,中央召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十一屆三中全會。
  • 經濟學家蔡昉新作《四十不惑》細說中國改革開放發展經驗
    新華網北京6月26日電(記者 王志豔)今年是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四十年間,中國取得的經濟建設成就舉世矚目。改革開放為何能成功地推動經濟高速增長?中國經濟正處於怎樣的發展階段?未來又將走向何方?近日,著名經濟學家、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蔡昉推出新作《四十不惑:中國改革開放發展經驗分享》,對這些問題一一進行了梳理。「30年叫做一代,治理國家者施行仁政,解決民生問題,30年是一個可以初顯實效的時間區段。」
  • 改革開放四十年之我的家鄉變化
    濰坊北站(Weifangbei Railway Station)又名濰坊高鐵站,位於山東省濰坊市寒亭區新溥街,是一座高速鐵路客運車站,於2018年12月26日正式啟用。
  • 北京大學舉辦中國社會科學四十年論壇暨《改革開放四十年與中國...
    光明網訊 2018年12月28日,為慶祝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北京大學舉辦中國社會科學四十年論壇暨《改革開放四十年與中國社會科學》叢書首發式,論壇由北京大學社會科學學部組織。
  • 改革開放四十年的城鄉關係:歷史脈絡、階段特徵和未來展望
    摘要: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城鄉關係發展可分為四大階段:城鄉關係趨好階段(1978—1984年)、城鄉再度分離階段(1984—2003年)、城鄉統籌發展階段(2003—2012年)和城鄉全面融合發展階段(2012年至今)。在市場化改革下,市場和政府的力量共同作用,制度破冰和創新改革同步推進,城鄉居民共同努力,中國城鄉關係呈現出獨特的發展軌跡,經歷了深刻變遷並得到了極大改善。
  • 「好書推薦」讀《國家相冊——改革開放四十年的家國記憶》:照片...
    「好書推薦」讀《國家相冊——改革開放四十年的家國記憶》:照片無言,歷史有聲 2019-09-22 19: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改革開放四十年中國憲法學的回應與貢獻
    另外一種分類是:第一階段是1978年-1982年,撥亂反正和改革起步階段;第二階段1982年-1992年,開始全面改革;第三階段1992年-2002年,改革開放取得歷史性進展的十年;第四階段從2002年開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在筆者看來,改革開放40年發展中早期的撥亂反正和開啟階段是非常重要的,如沒有這一階段的順利過渡,改革開放的全面實施是不可能的。
  • 致敬改革開放四十年——中國智庫建設40人
    為致敬改革開放40周年,記錄40年來中國智庫的發展歷程,中國青年網理論頻道特別推出「致敬改革開放四十周年·中國智庫建設40人」,推介40位在決策諮詢和智庫建設領域貢獻卓著、在國內外富有影響的智庫人物。1989年2月,他和馬洪、高尚全等人創建的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是國內第一家綜合性、全國性的社會智庫,有改革試驗者的面貌,最先嘗試市場化運作。1991年,他和高尚全在海南創建中國(海南)改革研究院,他是中國改革開放早期民間智庫的推動者、探索者、實踐者。
  • 「『志』說北京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新聞發布會
    時間:2018年12月13日  簡介:為向社會介紹改革開放四十周年以來北京市經濟社會發展成就,北京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走好改革路 奮進新時代」北京市慶祝改革開放四十周年系列發布會—「『志』說北京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新聞發布會。
  • 重溫改革開放四十年記憶,《此間的奮鬥》以小人物奮鬥照見大時代變遷
    時值改革開放四十周年之際,節目通過一個個鮮活生動的奮鬥故事,勾連起不同時代政策、經濟、生活等各方面的變化,將人們帶回到改革開放40年的時代浪潮中,不僅全景展現出國家四十年來發展的波瀾壯闊,更以五位時代楷模的榜樣力量激人奮進。
  • 西安翻譯學院舉行慶祝改革開放四十周年系列活動啟動儀式暨紀念...
    西安翻譯學院舉行慶祝改革開放四十周年系列活動啟動儀式暨紀念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合唱比賽>   6月7日晚,由中共西安翻譯學院委員會主辦,共青團西安翻譯學院委員會、中共西安翻譯學院文學院委員會承辦的慶祝改革開放四十周年系列活動啟動儀式暨紀念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合唱比賽在風雨操場舉行。
  • 我的改革開放詞典:教育篇
    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或許,你是改革大潮的親歷者;或許,你是改革開放的同齡人;又或許,你出生長大在新世紀,是改革開放成就的享有者。無論你是誰,對於改革開放40年間發生在家庭內外的各種變化,一定都有切身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