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改革開放四十年

2020-10-18 孫海英閱覽室

柳河縣孤山子鎮明德小學 孫海英

我出生於六十年代末期,我國實行改革開放的時候剛剛步入少年,改革開放的歷程正好也是我們這一代成長的過程。彈指間,迎來了改革開放四十年的光輝慶典。四十年,我們這一代人經歷了我國從農村到城市日新月異發展變化的過程,跟著改革開放的步伐一步一步走過來,是改革開放的經歷者、參與者、受益者和見證者。如果有人問我對於改革開放四十年的感受,我要說:「改革開放四十年,日新月異四大步!」

改革開放初期,我還是一名小學生。那時的孤山子只有幾處陳舊的青磚房,更多的是簡單的土瓦房和搖搖欲墜的泥草房;窄窄的土路,被牛車馬車佔據著,只能看見幾輛老掉牙的解放車,偶爾有吉普車來到鎮子裡,便成了人們圍觀的「風景」。行路的人們,「晴天一身灰,雨天兩腿泥」;稀稀拉拉的幾家店鋪,門可羅雀……從我家到學校只有十幾分鐘路程,可遇到大雨天,沒腳脖子深的積水和粘乎乎的爛泥不僅讓我們溼透了鞋子和褲腳,艱難地走到學校要半個多鐘頭。到了冬季,常常要趟著沒膝深的大雪去上學。好不容易到了學校,一雙棉鞋、兩條褲腿都溼透了。那個時候,教室裡取暖只靠一點柴禾,離爐子遠一點的同學常常凍得手腳麻木,不能寫字。儘管生活條件艱苦,經過改革開放的逐步深入,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也在逐步提高,從商品配給制到糧票、布票、副食品卡片的取消,從「喝的面子粥,月月吃探頭」到糧食敞開供應,從十幾人擠在一起看電視到一家一臺電視機……許多人說:「如今改革了,日子會好的。」這表明正在擺脫「大鍋飯」的人們,生產熱情十分高漲,大家似乎看到了改革開放的美好前景,懷著火熱的希望經歷了改革開放的第一個十年,興高採烈地迎來改革開放的第二個十年。

經歷了十幾年的改革開放,人們有錢了,日子富裕了,鎮子裡的紅磚瓦房一年比一年多,住進新房的家庭擺上了沙發、茶几、組合櫃,有線廣播換成了電視機、收錄機,有的把自行車換成了摩託車,還有的購置車輛搞運輸,找到了勤勞致富的一條有效途徑;九十年代中期,鎮子裡出現了計程車,鄉下人也學會出門叫車了;馬路邊低矮破舊的土房子扒掉了大半,多數商店、飯店、旅店等服務場所搬進了嶄新的鋪面;富餘勞動力開始走進南方大城市務工,賺回令人眼紅的鈔票……這個時期,我走上了工作崗位——回到母校,成為了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學校的面貌煥然一新,校舍普遍進行了大規模修繕,呈現出白牆青瓦、窗明几淨、的嶄新面貌;校園裡的甬路、通往教室的小道都鋪上了紅磚,操場也鋪墊得平平整整;孩子們上學放學再也不用因為道路泥濘而發愁了,冬季取暖也用上了暖氣……這期間,教師的待遇明顯提高,工資大幅上漲,極大地激勵了工作熱情,教育教學工作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好成果。

改革開放的大潮滾滾向前,意氣風發闊步前進的中國人民慶祝香港回歸的喜氣正濃,又迎來澳門回歸的慶典,同時也走進了改革開放的第三個十年。

這十年,全縣實現了水泥路村村通戶戶通,「修好路,快致富」成為柳河城鄉的共識;車拉馬拽的運輸工具被淘汰了,公路上農用車、小四輪、141大卡車成為生產資料、各類產品和生活物資運輸的主流;一年到頭「三季忙得團團轉,一季貓冬耍耍錢」的日子叫停了,外出務工人員成為城鄉居民增收致富的一支生力軍……鎮子裡變化最明顯的是原來的黃土路變成了寬敞平坦的水泥路,主要街道出現了車水馬龍的景象;大街兩側樓型燈、霓虹燈讓這座小小的集貿鎮每晚都是不眠之夜;大大小小的商場,各種商品琳琅滿目,購物的人群熙熙攘攘……人們的腰包鼓了,日子富裕了,更讓大家興奮的是國家連續出臺的惠民政策,農民種地反補又讓大家得到了實惠;醫療保險、新農合讓城鄉居民病有所醫,那些因病致貧的家庭重又傳出歡愉的笑聲;免除了義務教育階段的學雜費和書費,讓許多家庭不再為孩子上學的費用問題犯愁了……這期間,我們學校建起了第一棟教學樓,孩子們興高採烈地搬進了嶄新的「大樓裡的教室」;路途較遠的孩子成為了住宿生,他們說:「宿舍裡很乾淨,洗手間和廁所都在樓裡,比在自己家裡舒服多了。」教室裡,嶄新的課桌和椅子光亮得能照出影子,各種器具擺放整齊,有條不紊,整個校園裡終日書聲琅琅,歌聲陣陣,《我們的祖國是花園》成為孩子們心中最喜愛的歌。

2008年8月,中國人民在震撼人心的擊缶聲中迎接中華民族史詩般的光榮與夢想——北京奧運,同時也在迎接改革開放的第四個十年。這是改革開放步伐更大的十年,國民經濟發展更快的十年,也是我的家鄉和我們學校日新月異大變化的十年。

這十年,孤山子鎮經濟社會也得到了又穩又快的發展。一條條大街筆直寬敞,一棟棟高樓拔地而起,一個個小區像花園一樣美麗;農家書屋是農民為科技致富充電加油的好場所;文化大院裡大秧歌扭的添浪添彩;老有所養、病有所醫、住有所居……城鄉百姓走上了富裕之路,擁有十幾萬幾十萬的家庭比比皆是。「過新生活,做新農民」成為新時期農村生活的主流。

這十年,我們學校的發展也是一年一個新臺階。首先是建起了第二棟教學樓,不僅所有的師生都搬進了教學樓,如果需要,所有的教育教學活動都可以在室內進行;同時加大力度實施了以校園文化建設為主要內容的「最美校園」建設活動,使整個校園花團錦簇,綠草茵茵,每一面牆每一個角落都有主題教育的內容,使校園成為了一個教書育人的「百花園」;學校還組織學生利用課餘時間學習書法、繪畫、國學、舞蹈、手工製作等項目,努力讓學生既學好課內知識又參與社會實踐,實現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要求;還購置了食品衛生檢測設備,實行了學生用餐向社會公開,確保學生吃得好,吃得飽,吃得安全、吃得健康;對校車工作嚴格管理,通過一系列規章制度保障學生上學放學的路上又快又穩又安全又舒適;還通過開展城鄉學校 「手拉手」活動,城裡教師「送教下鄉」,鄉村教師進城交流,在校開展大練兵、大比武活動,努力提高教師業務素質,使教育教學工作不斷躍上新臺階,湧現出一批批優秀教師和三好學生。

這一切都讓老百姓感受到了暖暖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我一定要認真學習領會十九大精神,把大好年華奉獻給這片熱土,奉獻給教育事業的改革開放與發展。

相關焦點

  • 改革開放四十年之我的家鄉變化
    改革開放浪潮中,濰坊鐵路發展有目共睹,今年年底即將通車濰坊北站,即將打開濰坊交通樞紐地位的新篇章,為濰坊交通增速提效,實現交通樞紐與地方經濟的雙推動、雙提升。 那麼現在,讓我們了解一下這座有活力的城市在經歷改革開放後的一些變化吧!
  • 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感悟總結1500-2000字心得 改革開放40年作文
    2018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改革開放這四十年,中華大地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中華民族也取得了累累的碩果。下面是一些不錯的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感悟總結與作文範本,僅供參考。相關新聞:<<<我們一起走過致敬改革開放40周年紀錄片觀後感  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感悟總結1500-2000字心得 改革開放40年作文一  改革開放是中國現代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一個重大事件。  40年前的1978年12月,中央召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十一屆三中全會。
  • 北京大學舉辦中國社會科學四十年論壇暨《改革開放四十年與中國...
    光明網訊 2018年12月28日,為慶祝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北京大學舉辦中國社會科學四十年論壇暨《改革開放四十年與中國社會科學》叢書首發式,論壇由北京大學社會科學學部組織。
  • 「僑」見江蘇·改革開放四十年③丨錢福卿:創新是改革開放的一把...
    江蘇是海外僑胞和港澳同胞較早投資興業的省份之一,現有200萬歸僑僑眷和海外僑胞,改革開放40年來,他們始終與祖國同呼吸、共命運。歸僑僑眷和海外僑胞是改革開放的參與者、開拓者、貢獻者和見證者,為國家實施市場多元化、走出去戰略發揮了獨特的作用。
  • 北京大學《改革開放四十年與中國社會科學》叢書出版發行
    在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前夕,北京大學推出《改革開放四十年與中國社會科學叢書由商務印書館出版,展示了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來社會科學的發展歷程和經驗,回顧和梳理了社會科學四十年的付出和收穫。《改革開放四十年與中國社會科學》叢書按照2018年學校寒假戰略研討會安排,社會科學學部啟動此叢書項目。
  • 改革開放四十年的中國人類學與民族學
    「第九屆中國人類學民族學學科負責人聯席會」  暨二十一世紀人類學講壇(第五屆)學術會議綜述  2018年是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在此背景下,2018年10月13日,由中國人類學民族學研究會主辦,中國人民大學人類學研究所、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聯合承辦的以「回顧與展望:改革開放四十年的中國人類學與民族學」為主題的「第九屆中國人類學民族學學科負責人聯席會」 暨二十一世紀人類學講壇(第五屆)學術會議在中國人民大學舉行。
  • 改革開放四十年 感悟姜堰話變遷
    -----姜堰,眼見著它的變遷,曾記得那是一九七八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吹來了改革開放的春風,在這塊貧瘠的土地上,種下了無數的「種子」,看如今,不再是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的樣子,四十年前種下的那些「種子」,生根、發芽、開花、結出了豐碩果實。
  • 何立強:親歷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
    2008年汶川大地震不久後,何立強到訪汶川災區。受訪者供圖中國日報網11月23日電 中美強基金會(US-China Strong Foundation)主席兼執行長何立強(John L. Holden)說,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在學習中不斷發展,如今其他國家也應該向中國借鑑經驗。1974年,何立強第一次來到中國,進行了為期三周的訪問。
  • 一個老教師眼中的改革開放四十年
    今年,是改革開放四十年,也是我參加教育工作四十年。耳聞目睹,親身體會,感受到偉大祖國翻天覆地的變化,打心眼裡高興,我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而驕傲,為祖國日新月異的變化而自豪! 就農村學校來說,四十年前後,簡直不可同日而語,無法比較。
  • (原創下)改革開放四十年,國家實施的一系列改革措施
    ,華夏大地深刻巨變(寫作綱要)               (原創中)改革開放四十年,國家實施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四十年改革開放深層次的成就》,筆者自2018年10月1日開始創作以來,共發表四篇原創作品,分別是《(原創1—3)四十年改革開放深層次的成就》(原創1)、(原創2)、(原創3)、《(原創)改革開放使科學技術取得了巨大成就》。
  • 李稻葵:改革開放四十年經濟學總結
    今天我想與大家交流的題目是《改革開放四十年的經濟學總結》。  首先為什麼要從經濟學層面總結改革開放40年呢?如何從經濟學層面總結改革開放40年呢?改革開放40年的經驗可以初步怎麼探討呢?最後我也會談一談從改革開放40年來看我國經濟學的學科發展。我也再次強調,這個話題我堅定的認為對經濟學圈子之外的朋友們也有重要意義,對進一步改革進一步開放也有意義。
  • 連城縣四堡鎮老年人舉辦「慶祝改革開放四十年」聯歡晚會
    為慶祝改革開放四十周年,迎接2019新年。12月30日夜,連城縣四堡鎮老年人「慶祝改革開放四十周年」聯歡晚會在馬屋村老年協會火熱舉行。  當夜,儘管氣溫下降至3℃,聯歡晚會現場卻燈火輝煌,人聲鼎沸。
  • 【改革開放四十年】「垃圾大王」華麗變身「電商達人」
    開欄語:改革開放四十年,在民生方面的變化,正是順應了人民群眾的美好生活需要
  • 改革開放四十年 海外友人看江蘇③丨田溫楠:改革開放,「江蘇模式...
    改革開放四十年 海外友人看江蘇③丨田溫楠:改革開放,「江蘇模式」具有標杆意義 原標題:   改革開放四十年  海外友人看江蘇③  柬埔寨駐上海總領事田溫楠:  Tean Samnang, consul general of Cambodia in Shanghai:
  • 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大型系列紀錄片《四十年 四十家》:(二十六...
    齊魯網煙臺12月3日訊由中共煙臺市委宣傳部、煙臺市委改革辦、煙臺市委對外宣傳辦公室、煙臺廣播電視臺聯合推出的紀念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大型系列紀錄片《四十年 四十家》在煙臺廣播電視臺公共頻道19:1986年,煙臺在全國率先開啟住房制度改革大幕,並於1993年開始啟動實施了「安居工程」建設,此時的幸福人也開始了澇窪區的改造。
  • 我校師生積極關注慶祝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大會(四)
    鬥口試驗站離退休黨員、職工看後,紛紛在微信群暢談改革開放40年來自己的體會。趙吉星兩次即興作詩,贊改革開放四十年。離退休黨員張普慶、霍衛平、關小萍也感慨祖國的強大和黨的正確領導,奮筆寫出內心的話語:改革開放是關鍵抉擇,活力之源,正確之路,強國之路,富民之路。改革四十年、腰杆直了、風氣正了、錢包鼓了、生活好了;路艱難、黨領導、闊步前、國家強、人民贊、好日子、萬萬年。
  • 重溫改革開放四十年記憶,《此間的奮鬥》以小人物奮鬥照見大時代變遷
    在展現了五位出生於20世紀50年代至90年代於改革開放大潮中的奮鬥者們後,由湖南省委網信辦指導、求是網特別支持、芒果TV出品獻禮改革開放40周年新時代正能量紀錄片《此間的奮鬥》迎來了完滿收官。時值改革開放四十周年之際,節目通過一個個鮮活生動的奮鬥故事,勾連起不同時代政策、經濟、生活等各方面的變化,將人們帶回到改革開放40年的時代浪潮中,不僅全景展現出國家四十年來發展的波瀾壯闊,更以五位時代楷模的榜樣力量激人奮進。
  • 2019廣東省考申論素材:改革開放四十年 精彩表述記起來
    2019廣東省考申論素材:改革開放四十年 精彩表述記起來 2019-01-04 09:46:14| 來源:廣東中公教育
  • 以音樂之名,上海電影界慶祝改革開放四十周年
    回眸歷史,上海電影作為集結中外電影人的大碼頭,見證了改革開放四十年的滄桑巨變,也走過了自身潮起潮落、求新求變的四十年。這些年,上海電影歷經幾代電影人傳承創新、深耕積澱,在中國電影發展浪潮裡弄潮闢航、在國際電影市場中向海而興,以文藝的旗幟和力量把握時代脈搏、推動社會進步,譜寫了四十年激蕩迴響的精彩華章。
  • 玉山二中舉辦慶祝「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暨校慶四十周年迎新文藝匯演
    中國江西網訊 12月29日下午,玉山二中慶祝「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暨校慶四十周年迎新文藝匯演在校田徑場舉行,本次文藝匯演是由學校主辦,團委承辦,校工會、學工處等部門大力協助下舉行的一場盛大聚會。全體師生歡聚一堂,共同歌頌偉大的祖國,歌頌改革開放四十年創造的豐功偉業!慶祝與改革開放一起揚帆起航的玉山二中建校四十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