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共2869字,預計閱讀時間8分鐘
在日常生活中逐漸轉變人們環境觀念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宣傳教育,環境保護的宣傳教育可以提高人們的環保意識。許多長期且成功的案例使我們看到,宣傳教育不僅使全社會充分認識到了環境保護的重要性,更使得大眾明白了,環境保護需要每一個社會成員的參與,只有全社會成員共同參與,才能從根本上保證環境得到保護。
在我們的社會中,每一個社會成員都是物質產品的消費者。我們選擇消費什麼樣的產品,選擇什麼樣的消費方式都將會對環境產生不同的影響;同時,由於消費者們除了消費行為以外,還會分別以不同的身份和形式參與到政府和企事業單位的社會行為之中,這一群體的影響力逐漸進入了大眾的視野。人們開始思考,如果每一個社會成員都能夠做到從自身做起,在進行策時充分考慮環境保護的要求,並以此作為影響最終結果的重要因素,那麼完全有可能在整個社會形成自發、自覺的環保風氣,擁有更加環保的生活方式。
因此,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著眼於環保宣傳的研究,希望寄託著美好願望的標語和廣告等能夠真正起到倡導的作用。而要實現這個目標,並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
從「愛護花草,人人有責」到「我本青青,踏之何忍」,請勿踩踏草坪的標語在慢慢發生著變化。從最開始較為空泛,「喊口號」式的呼籲,轉變為運用擬人等手法,引發人們共情的「小草的自述」,許多宣傳語都讓人不禁感嘆它語言和用字的精妙。環境保護的宣傳工作,既要採取行之有效的教育學、傳播學中的方法,也需要體現環境科學的基本知識和規律,還要兼顧廣大公眾關心和熟悉的環境問題及相關的生活消費習慣、地方風俗等特點。只有那些科學的、深入的宣傳教育,才可能收到實際效果。而依靠各種強制力、謊言,或者通過偽造信息、危言聳聽的言詞來灌輸和恐嚇,對人們進行道德綁架,不僅將是無效的,甚至還會適得其反。
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早在十年前就因為「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宣傳語而「走紅」的NGO野生救援(WildAid)。「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在中國通過姚明、成龍等公眾人物的公益廣告家喻戶曉。
圖/ 網絡
這句最初聚焦於大象、犀牛等非洲野生動物保護的宣傳語,後來也擴展到鯨魚、鯊魚等海洋動物的保護。更是對國內野生動物如虎、藏羚羊等的保護進行了強有力的呼籲。但是野生救援卻在近年來的宣傳中不斷「翻車」,由於其投放的廣告和宣傳內容不僅缺乏科學性,忽視了中國的國情,並且充斥著誇大和欺騙的說辭,而受到了廣泛的詬病。
圖/ 野生救援官微
而根據北京時間2017年5月29日消息:
【美國肥胖率38%全球第一,中國7%倒數第五】經合組織(OECD)一項最新調查顯示,美國成年人(15歲以上)肥胖率高達38.2%,當之無愧成為全球最胖的國家。僅次於美國的是墨西哥,成人肥胖率高達32.4%。第三至五位依次為:紐西蘭(30.7%)、匈牙利(30%)和澳大利亞(27.9%)。調查顯示,全球最瘦的國家是日本,成年人肥胖率只有3.7%,第二至五位依次為:印度(5%)、韓國(5.3%)、印尼(5.7%)和中國(7%)。大部分歐洲國家的肥胖率低於20%。
2019年,野生救援在中國投放了號召大家減少肉食的系列公益廣告,雖然其邀請了許多明星大腕為其背書,並在線上線下進行了聯動,但同樣因為其可信度和表達的問題受到了廣泛的批評。
野生救援在北京地鐵站投放的廣告 圖/ 網絡
隨著人們的科學素養不斷提高,要使得環境公益廣告更加有效,不能僅僅停留在「打感情牌」的層面,而要更多地融入正確的科學知識,使得宣傳用語「言之有理」。
以拒絕食用魚翅為例,「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請不要食用野生動物」的標語確實是好的,但是其僅從自我要求的角度出發,呼籲大家不要為了滿足自己的食慾而殘害生命。與之類似的關於魚翅的廣告詞還有「手是我的一部分,魚翅是鯊魚的一部分,請不要購買或食用魚翅。」等等。這類廣告的宣傳效果我沒有準確的數據,但是在網絡和日常生活中我卻經常可以聽到許多針對這類廣告的質疑或是批評。
我曾經看到有網友表示,以這樣的邏輯還可以推出諸如「手是我的一部分,雞翅是小雞的一部分,請不要購買或食用雞翅。」「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請不要購買或食用豬肉」等等,吃肉都是殘忍的難道我們就什麼都不吃了嗎?我不認為這段推論就沒有任何問題,但是這種傾向在面向大眾的宣傳中顯然是存在的。而影響宣傳語發揮作用的原因,可能在於廣告語中「將心比心」的表述方式模糊了我們為什麼要保護鯊魚、拒絕食用魚翅的原因,我們是希望保護野生動物,以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而不在於魚翅是不是鯊魚的一部分。同時,也是因為缺少了一些令人信服的科學事實,沒有清晰的利害分析。
圖/ 網絡
那麼,真正有效的而又科學的環境公益廣告應該怎麼說呢?或者說環保專業人士該如何科學而有效地宣傳反對食用魚翅呢?以北京大學葉文虎教授給出的拒絕食用魚翅的三個關鍵原因為例:
一是魚翅既無營養又無味道。魚翅是鯊魚鰭中的細絲狀軟骨,主要成分是膠原蛋白質。由於膠原蛋白質缺少色氨酸和半胱氨酸,是不完全蛋白質,其營養學上價值還比不上含有完全蛋白質的鯊魚肉。那麼為什麼人人都說魚翅好吃呢?原因也很簡單,「魚翅沒有味,全靠湯來湊」,湯是什麼味道,魚翅就是什麼味道。再有就是中國人請客好面子、食不厭精,人云亦云的習俗再作怪了。令人慚愧的是,中國魚翅的消費總量佔全球的95%以上。
二是吃魚翅容易引起汞或其他重金屬中毒,吃了有害健康。由於向海洋排汙,使得海水中汞等重金屬含量較高。這些汞進入海洋生物體內後,經過「小魚吃蝦米,大魚吃小魚,鯊魚吃大魚」的海洋食物鏈一級一級地富集,魚翅中的汞含量是其他魚類的很多倍,有研究顯示,魚翅中的汞含量可能高達安全水平的42倍。人食用魚翅後,汞等重金屬就進入了人體,進而損害人體的中樞神經、腎臟和生殖系統,可能造成嚴重的後果。
圖/ 網絡
三是捕殺魚翅的過程異常殘忍,吃魚翅不長良心。因為鯊魚肉價值很低,漁民捕捉到鯊魚後,只割下鯊魚的魚鰭,而把鯊魚身體拋回海裡以便留下船上空間存放更多的魚翅。被割掉魚鰭的鯊魚並沒有死亡,但是也無法遊動,要麼沉入海底後窒息而死,要麼成為其他鯊魚的食物。為此,作為漁業捕撈大國的美國在2001年就通過了《禁止切割鯊魚鰭的法令》,巴西、南非和澳大利亞等也有類似立法。據一項研究統計,每年約有4000萬條鯊魚被如此捕殺。
圖/ 網絡
以上的解釋採用了環境科學中的重金屬汙染、食物鏈富集等專業知識,在目前還難以準確將捕殺者繩之以法,強制管理鯊魚捕撈的情況下,通過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的宣傳,相信足以令大多數消費者心動和行動。如果能夠同時配合以圖片影音,宣傳效果一定會更好。
而以上的科學解釋如何精簡而準確地應用到宣傳工作中,如何能夠形成不失科學性又朗朗上口、簡單好記的宣傳語,則還需要更多宣傳工作者的創意和才思。我也衷心地希望能夠有更多擁有專業知識的人參與到環保宣傳中來,通過各方更加緊密而有機的合作,發出更加科學而動人的聲音!
本文作者/Ianna
「努力探尋更美好的生活方式」
pta植物聯盟關注環境保護、循環經濟和可持續發展創新,我們希望通過易閱讀、可實踐的內容,讓更多人選擇友善地球的生活方式,成為有責任的綠色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