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西遊,學寫作||「孫行者」「者行孫」「行者孫」,外面是誰在敲門?

2021-02-18 河北少年兒童出版社

大家在寫作文的時候面臨一個問題,大家都覺得自己寫得挺好,但是老師批改作文的時候最頭疼的是所有作文都是一個樣子,語言一個樣子,結構一個樣子,用的案例是一個樣子,談自己感受的時候大家是一個樣子,這樣的話肯定就很難得到一個高分。

寫好作文,你要有與別人不一樣的意識。

孫悟空有多少個名字呢?我們來數一數:其實孫悟空最初是沒有名字的,孫悟空最初只是一個石猴,他勇闖水簾洞因此被眾多小猴子們擁立為「美猴王」;在菩提老祖手下學藝的時候被賜名孫悟空;在太白金星的舉薦下,玉帝封其為「弼馬溫」,負責給天庭養馬,結果這個名字被取經路上的大小妖怪嘲笑了一路;因在天宮受辱而憤而出走,回到花果山自立為「齊天大聖」,最終天庭也默認了這個稱號;孫行者,唐僧給其起的法號;鬥戰勝佛,保護唐僧西天取經,功德圓滿後如來佛主在雷音寺賜名。


在《巧奪蓮花洞》中,孫悟空還給自己起了另外兩個名字,「行者孫」「者行孫」。這蓮花洞裡的金角大王和銀角大王可不簡單,身邊法寶眾多,悟空被抓了許多次,他憑藉著一身本領屢次脫逃,屢次來找妖怪算帳,自己胡謅了兩個名字,騙小妖怪說是自己的兄弟來復仇了,弄得兩位大王憂心忡忡地以為自己「捅了猴子窩」了。出家人不打誑語,可是悟空一路上滿嘴跑火車地騙了不少妖怪。

雖然說謊是不對的,不過,在這一集中,悟空給自己起的這兩個名字可算得上是語言的藝術了,值得我們學習一些。第一,他讓金角大王和銀角大王以為悟空有很多本領強大的兄弟,對他們起了威懾的作用。第二,如果妖怪知道了悟空能屢次逃走,他們肯定有所防備了,這樣稍後盜取寶貝肯定會很難了。如果悟空報了三次「孫行者」金角大王和銀角大王可能就不會出來了,因為太煩了,怎麼不停地敲門。

另外一點值得我們學習的是他給自己起名字的本領,孫行者可能很常見,聽過後或許就會忘,但是「者行孫」和「行者孫」第一次聽你會覺得這個名字好奇怪,但你會有一個比較深的印象。

比如,第一個形容女孩子像花一樣的人肯定是一個讓人很意外,後面大家都這樣寫就會讓老師很容易睡覺。下面是兩個經典的開頭,這些文字簡潔有力一下子就深深印在了讀者的心裡。

魯迅先生的雜文《秋夜》的開頭是:「我家門前有兩棵樹,一棵樹是棗樹,另一棵也是棗樹」

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的開頭是:「多年以後,面對行刑隊,奧雷裡亞諾·布恩迪亞上校將會想起父親帶他去參觀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

語言的功能一方面在於平日交流,比如「這個期末你考的怎麼?」「放學我們一起回家吧」,除此之外,語言也是一種藝術形式,而寫作就是嘗試著接近和學習這門藝術。

作文主要考察的是大家對語言和文化的習得和運用,就是看一些平日學習的是否學會了,是不是能熟練掌握了,在此基礎上是不是有所提高。

我們怎麼才能寫得出能打動人心的語言呢?相信不少人都喜歡武俠片,寫作文就跟學武功一樣,需要苦練內功和招式,內功是閱讀、觀察,招式是寫作技巧,比如如何文章布局,收集、模仿優秀的句子,詞語的準確運用。在金庸武俠小說《神鵰俠侶》中大雕讓楊過練習三把劍,石劍「無堅不摧」,玄鐵重劍「重劍無鋒」,木劍「不滯於物」,前兩把劍注重內力的修煉,木劍則是化境後的隨心所欲的招式。

寫作文也是如此,要苦練「內功」和「招式」,最終形成以自己的獨特的風格,以個人化、個性化的語言寫出打動別人的情感。

你說,孫悟空在喊門的時候是接連報三次「孫行者」好,還是「孫行者」「者行孫」「行者孫」好?用你的作文善待你們的語文老師吧,別再讓他們再到看所有人都一樣的作文了。

相關焦點

  • 清華教授出上聯:「孫行者」,唯有一位學生答對,下聯是什麼?
    在一次教授關關於中國對聯知識的時候,陳寅恪就心血來潮,給底下的學生們出了個上聯,讓學生們對出下聯,上聯僅僅只有三個字:孫行者一時之間底下的學生都開始對了起來,當然還頗有些玩笑的意思,什麼「豬八戒」、「沙和尚」甚而「行者孫」、「者行孫
  • 孫行者這個名字是誰幫齊天大聖起的?
    從花果山水簾洞的猴子大王齊天大聖,再到孫行者,名字的背後都有其含義和故事。齊天大聖寓意著一種反叛和不畏權威的精神,孫行者則比較「佛」。除此之外,孫行者這個名字比較少見,你知道它是什麼意思嗎,這究竟是在什麼情況下取的名字呢?
  • 中國地名的「孫行者」與「者行孫」,2地遊客買票和快遞常出錯!
    可以說,僅論地方的出名程度,他們不算太大,但卻似乎真有點像「孫行者,者行孫」那個段子般好笑,而又令五湖四海的人們都不得不久仰大名!然而,正因為這麼兩個異常繞口的地名,在這看絲毫不牽連的兩地,常常會發生一些令人尷尬的事情:有人買火車票買錯,不奇怪!快遞員投送快遞也投錯,不奇怪!甚至在一場會議或者頒獎儀式上,名稱被對調著也讀錯,這也更加不奇怪!為什麼呢?
  • 為什麼說「胡適之」是「孫行者」的千古絕對,你知道嗎?
    出的上聯是「孫行者」,這道題難住了大部分的考生,據說有三個考生對上來的,他們對的是「胡適之」。這道題當時引起了很大的爭議,後來人們擬出四個答案,從優到劣依次是:(1)胡適之(2)祖衝之(3)韓退之(4)王引之。其中以「胡適之」對「孫行者」被稱為千古絕對。那麼為什麼「胡適之」是最佳答案,因為「胡孫」同「猢猻」,是猴子的別名,因此,「胡、孫」成對。
  • 大話西遊之愛你一萬年主題曲誰唱的叫什麼 行者完整歌詞介紹
    ­  《大話西遊之愛你一萬年》由黃子韜和尹正主演的,那麼大話西遊之愛你一萬年主題曲叫什麼?是誰唱的?一起來看看吧。­  《大話西遊之愛你一萬年》簡介­  《大話西遊之愛你一萬年》主要講述了至尊寶經歷塵世愛情刻骨銘心的痛苦之後,領悟到眾生皆苦的本質,決心追隨唐三藏,繼續西行取經的故事。
  • 陳寅恪先生出了個上聯:孫行者,下聯竟無人能對
    1932年,國學大師、現代著名史學家陳寅恪教授主持清華大學入學考試,在國文試卷上加了一道對聯題,出聯是:孫行者。此題大出眾考生意料之外,許多考生只好胡對一通,有對「豬八戒」的,有對「唐三藏」的,甚至有人一氣之下對了個「王八蛋」。一位名叫劉子欽的考生對了個「胡適之」,得了滿分。胡適之即胡適,當時大名鼎鼎的文化名人。
  • 原創:西遊最狂妄的魔王是誰?實力秒殺三界仙佛!
    第119章、西遊世界最狂的魔王是誰?究竟仗誰的勢,敢不把如來佛放在眼中?葉之秋  西遊世界的各路妖魔雖然來歷不同,但登場目的大體一致,草根妖怪想要吃唐僧肉,高層妖怪則奉命考驗取經團隊。可是,有那麼一個妖魔,狂妄至極,竟然連五方五老之首的如來佛都不放在他的眼中。對齊天大聖孫悟空,他更是極端仇恨,一出手就是滅絕性的法寶,完全是要致孫悟空於死地。
  • 清華教授出上聯「孫行者」,一半學生不及格,只有一人得滿分
    另一個是對對聯,上聯是:孫行者。看到考題後,很多新生都選擇了對對聯,因為覺得簡單。但陳寅恪那麼大的教授,又豈會出一些三歲小兒便能達上來的題?因此一些新生又陷入了無盡的沉思中。等到試卷交上來後,有些人對豬八戒,有些人對牛魔王,還有人對紅孩兒。凡是這一類的答案,統統按不及格處理。
  • 多次元西遊:孫悟空必須是猴子形象,不知養活成就多少人
    「我乃五百年前大鬧天宮的花果山水簾洞美猴王齊天大聖,現大唐上國駕前御弟前往西天取經者大徒弟,孫悟空是也!」「說了一大串,不就是弼馬溫,一個猢猻嗎?」問孫悟空名號的妖怪此時大半嘲笑,甚至連豬八戒第一次與大師兄夜戰,知道對方時也不禁如此辱罵。
  • 清華出上聯「孫行者」,考生對出下聯,得高分
    對聯在古代備受人們的喜愛,現在好像會對對聯的人很少了,不過對聯是我們的傳統文化藝術之一,還是有很多人喜歡對對聯的,別看對聯也就幾個字,但是其講究卻很所,對仗工整,平仄協調,而且在對的時候還有許多的參考因素,回看一下從古到今留下來的千古絕對,對聯文化真是有許多值得我們研究的東西。
  • 清華考試上聯「孫行者」,多數人交白卷,只有一人得滿分,他是誰
    清華以出題嚴格聞名於世,有時候清華的題目不僅嚴格,還非常的刁鑽,一般人很難知道出題者的思路,。有一次清華考試出上聯「孫行者」,多數人交白卷,只有一人得滿分,他是誰。所以他給考生們出了一個作文題,題目是《夢遊清華園記》,另一道題就是對對子題,這對子的上聯是孫行者。在一些外行人眼裡,陳寅恪這個對子的題似乎極為敷衍,但一些大師們看到這個上聯都自嘆不如。
  • 清華考試出上聯「孫行者」,多數人交白卷,只一人得滿分,他是誰
    說它簡單,是因為上聯只有三個字:「孫行者」;而說它難,是因為據說當時參加考試的一半考生都在這一題上交了白卷,只一人得滿分,他是誰呢?「孫行者」對「胡適之」?大家可能有些摸不著頭腦,因為這樣的對聯聽起來不像朗朗上口,除了同為人名之外,好像沒有太大聯繫。但事實上,這副對聯是一副無情對。02中國的對聯有很多種稱呼,又叫做對偶、楹聯、春聯、門對等等,是中國文字上的一種對偶文學,最早是起源於桃符。
  • 清華教授出上聯:「孫行者」,一半學生交白卷,僅有此人得滿分!
    清華大學作為莘莘學子的聚集地,才子云集、人才輩出,一個清華的教授在演講時提出了一個「孫行者」的上聯,但是課堂上有一半的學生交了白卷、另一半的學生答非所問,只有一個學生令這位教授刮目相看、眾人為他的答案拍手叫好。他所對的下聯是什麼?又有著怎樣的寓意?這位學生後來如何了?提出「孫行者」上聯的名叫陳寅恪,陳教授是著名的文學大師,在文學界的地位有目共睹。
  • 上聯:「孫行者」,難倒眾多清華考生,有一人卻對出絕佳下聯
    上聯「孫行者」奇的是這一年還有一道題,題目為「夢遊清華園」,很多考生都被這火辣的題目打敗,依舊出現了唯一一個滿分的人。無情對這副對聯其實別看由3個字組成,但是卻是一副無情對。何為無情對?無情對是晚清時期的一種對聯形式。通俗一點來說,就是字與字相對應,但是上下聯的內容卻是隔得很遠,甚至越遠越好,風馬牛不相及則更妙。注意,這裡的字與字相對和傳統的對聯方式並無二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