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應臺說: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當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義,你就有成就感。當你的工作給你時間,不剝奪你的生活,你就有尊嚴。成就感和尊嚴,給你快樂。
這是關於教育最有煙火味的哲理。天下父母最樸實的愛就是希望孩子健康、快樂、幸福地成長與生活,走好人生的每一步。就像一條路,在築路人眼裡看到的永遠不是眼前的風景,而是對未來承載的憧憬與希望。
70年代恢復高考,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就一直沒有停止。1977年,高考重新恢復的第一年,只有不足5%的錄取率,千軍萬馬過獨木橋,打著燈籠「百裡挑一」。
80年代,錄取率穩步上升中,據說曾達到20-30%。但實際上,由於預選制度的原因,實際錄取率比我們看到的數字要低,所以80年代考上大學,依然是一件可以炫耀很久的事情。
90年代末(1999年),高考開始擴招,這也是錄取率的分水嶺,曾一度躍至56%。此後節節攀升,考大學成了一件不那麼困難的事情。但是,能上好大學依然被稱王道。
進入21世紀,高校大規模擴招,各大高校之間的競爭也越來越白熱化,上大學成為一件很普通的事情。從2010年開始,全國高考的錄取率基本都在70%以上。到了2019年,很多省份的高考的錄取率已經超過80%(含大專),有些省份甚至超過了90%。
再美的花朵也留不住春天的腳步,沒有什麼是靜止不變的。高考的沿革歷程告訴我們,每一代人都在人生的道路上竭力追尋著自己的方向。社會在發展,時代在進步,特別是信息化時代,誰都無法獨善其身。所以,我們都在為自己的人生道路努力規劃,精準定位。
時隔18年,一場筆墨狂歡的盛宴再次在7月拉開。
有信念,就有耕耘,勇敢的孩子們沒有停止奮進的腳步。特別是今年參加高考的孩子們,大多出生在「非典」時期,卻又遇到了意想不到「新冠」疫情。特殊時期考驗著每一個孩子,不僅要預防疫情,還要上網課,更要抵住網絡誘惑,在高度自律下求進。他們知道,社會發展就像飛馳的車輪,一旦進入新時代的高速軌道,就必須融入前進的滾滾洪流。
今年的父母,也實實在在經歷了一把真正的陪讀,直到高考開場,父母依然不曾遠離。也許是擔心,也許是期待,也許是安慰,也許是想陪孩子走過人生道路上的每一個關鍵時刻……
高考的三天,每顆浮動的心都在憧憬著無限可能,憧憬著一條嶄新的道路呈現在自己面前。
社會的發展催生多元就業。奮鬥的青春歷程不能僅通過幾頁試卷悉數書寫;一段旅程,更不能用眼前的結果來衡量所有收穫。通往成功的道路有千萬條。
人生很長,我們曾經努力拼搏過,沒必要在意一時成敗。成者加冕,深耕人生;失則不離不棄,另闢蹊徑。如果上帝為你關上了一扇門,就會為你打開另一扇窗。面對更多的機遇與選擇,高考只是人生的一次修行,只是人生一段旅程的定格。這個世界上本就沒有完美的事情,即便有一時的遺憾,也是一種殘缺的美。就像修築一條壯麗綿長的高速公路,當我們揮下第一鎬時,腳下永遠都是一個全新的起點。
人生就像一本厚重的書,高考只是翻開了扉頁。如果說歲月把夢想掰成兩瓣,一瓣是黑白交錯,一瓣是色彩斑斕,從此,釋放五彩繽紛的人生才剛剛開始。
其實,豐富的人生就是酸甜苦辣。因為生活的道路上平坦與坎坷並行,陽光與風雨相伴,可能會春風得意,也可能會惆悵失所,當你嘗遍了生活的味道,才明白拼搏的歷程才是沿途最美的風景,才會領悟生活的豐富和人生的厚重。但是,關鍵是你如何學會平衡與取捨,走好今後的每一步。
其實,我們都是築路人。我們在修築社會發展的條條坦途,你在修築人生嶄新的夢想。因為沒有路我們才要去修路,因為沒有橋我們才要去架橋。
人生最難的就是保持一種姿態。態度決定人生高度,你有積極的態度,就是人生的贏家;你有腳踏實地的腳,就會有行走四方的鞋,只有腳踏實地,才會讓理想越來越近。社會就是一個集成面板,由一個個平凡的崗位組成,抬頭看路埋頭拉車,只要朝著目標不懈努力,人生就會豐富多彩。不管做什麼!
我們是平凡的築路人,卻努力用平凡譜寫永恆。我們雖然沒有驚天動地的創舉,卻在平凡的崗位上日復一日,甚至付出自己的平生。我們在蒼穹下勾勒縱橫,修築的漫漫長路也許一輩子我們都沒有走過,但我們延伸的不止是一條條寬廣的大路,更是生命的光彩與情懷,更是遠方的詩與美好。我們一路如歌,也一路熱淚盈眶。這樣的人生,就是一道絢麗的彩虹。
陽光的心態就是陽光的人生。
親愛的孩子,今後的人生之路,願你輕裝上陣,披荊斬棘,最終如願以償,不負勇往。
微頭條名師團2020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