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水:農村電商助力土特產「出山」變身香餑餑

2021-01-08 華龍網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7月21日6時30分訊(特約通訊員 楊元忠 通訊員 李亞軍)「老鷹茶,3斤,寄往北京;蜂蜜,一罐,寄往浙江金華;麻糖,5斤,寄往重慶渝北區……」昨(20)日,楊中友的網店有點忙,來自全國各地的訂單讓他忙得腳不沾地。

以電商為平臺

黨員變身銷售員

44歲的楊中友是土生土長的彭水紹慶街道鎮南村人,200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現在,他又有了一個新身份,那就是網店店主。

「以前在外務過工,跑過銷售,賣過保險,最終還是決定回到家鄉。」2005年,楊中友回到鎮南村,在村裡工作。

「在村裡工作了9年,期間經常和老百姓打交道,看到他們的農產品賣不出去,我也心焦。」楊中友說。

2015年,看到阿里巴巴在招聘農村淘寶服務站點業務員,楊中友靈機一動,覺得這是個契機,於是,他報了名。

2016年7月,楊中友有了屬於自己的淘寶店——楊老么土特產淘寶店,從此走上電商之路。

對楊中友來說,開淘寶店的初衷就是為老百姓銷售農產品,「村民的農產品質量都不錯,但是沒得銷路,變不成錢。」

為了讓村民的農產品賣得出去,賣得出好價錢,他決定藉助電商平臺幫助村民銷售農產品,為了更好地利用電商平臺,楊中友參加了縣裡組織的電商培訓,收穫很大。

「通過培訓,我對電商的了解更深了,也學會了如何營銷、如何宣傳。」於是,楊中友在微店和彭水趕場上也都註冊了店鋪,進一步拓寬了銷售渠道。

現在,他成了三個網店的店主,也甘願當起了老百姓的「銷售員」。

以網店為契機

農產品變成商品

走進楊中友的淘寶店,貨架上還擺放著部分打包好的農產品,袋裝的老鷹茶、罐裝的蜂蜜……

「這段時間賣得最多的是糯玉米,」楊中友打開手機,查看訂單,又有來自重慶沙坪垻區的顧客購買了5斤糯玉米。

據楊中友介紹,今年在網上已經幫助村民銷售了5000多斤糯玉米,銷售額在2萬左右。

楊中友的店鋪,主要有糯玉米、土雞蛋、蜂蜜、老鷹茶、洋芋等土特產。

貧困戶張朝國家的土雞蛋就是楊忠友的固定貨源之一,每隔十天,張朝國就提著約50個雞蛋送到楊中友的店裡,讓他在網上代賣。

「現在安逸了,直接送過來就行了,不像以前,還要趕場的時候自己在路邊擺著賣,半天還賣不完。」張朝國說,現在通過網店賣土雞蛋,他一年的收入能有3000元。

店裡的土特產因為品質好,成為了「香餑餑」,經常一上架就售空,回頭客特別多。

「我還在網上售賣一些季節性蔬菜,蔬菜都是自己基地種的,絕對純天然無汙染。」

原來,為了發展村級集體經濟,鎮南村成立了彭水縣聯盛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公司選舉產生了董事會和監事會,楊中友便是董事會成員之一。

公司旗下建立了聯盛生態農業蔬菜基地,將村民手中的閒置土地流轉過來,種植番茄、四季豆、嫩南瓜南瓜等生態蔬菜。

基地的蔬菜通過線上線下同時銷售,供不應求,所以,接到訂單後,楊中友經常會到農戶家裡收購新鮮蔬菜。

「農戶的土特產、時令蔬菜都通過我的網店賣出去了,他們的農產品變成了商品,以前的滯銷品也變成了暢銷品。」現在,楊中友的網店銷售額一年能達到20萬左右,電商平臺已成為村民增收不可或缺的渠道。

以服務為宗旨

變身村民送貨員

為了拓寬業務渠道,為村民提供更好的服務,除了代賣農產品,楊中友的網店還提供代購服務。

「村民需要的、想買的都可以在我這裡登記,由我代買。」楊中友說,村民如果購買了大型的農資農具或者家電,他還會送貨上門,為此,他專門購置了一輛車。

前不久,村民向小勇讓楊中友在網上代買了一臺空調,從購買到安裝,他沒費一點力。

「不僅幫我購買,還直接送到我家裡來幫我安裝好了,這一條龍服務真貼心。」向小勇感慨道,楊中友的網店,給他們帶來了很多的便利。

楊中友的網店成了村民買賣東西的好平臺,楊中友也成了為村民牽線搭橋的好老鄉。

「我會一直做下去,為村民搭好橋,讓我們彭水的土特產銷往全國各地。」楊中友信心滿滿地道,接下來,他會努力學習更多關於電商的相關知識,將網店做得更好,為村民鋪好增收路。

相關焦點

  • 電商扶貧讓土特產變身「香餑餑」
    依託電商新業態推動消費扶貧的新模式,被稱之為「電商扶貧」,也被視為推動消費扶貧的主要方式之一,它讓農產品從滯銷變暢銷,從「土疙瘩」變成「香餑餑」,並轉化為消費扶貧的「新引擎」。在海東市平安區石灰窯鄉,就有這樣一位能人,他憑藉電商力量,將家鄉的土特產推向網絡的另一端,在自己發展壯大的同時,也帶動村民走上了脫貧致富路。他就是丁珍芳。
  • 彭水:「土特產」變成「金寶貝」電商進村活了河門
    7月20日,彭水新田鎮河門村電商服務站工作人員謝婭飛來到1組劉永先家收購土雞蛋。在賣土雞蛋的同時,劉永先老人還向謝婭飛推薦了自己家的其他產品。駐村工作隊和村組幹部通過走訪調研、共同商議,決定以電商為突破口和抓手,打開農產品變商品的「癥結」,讓河門村真正與外面的大市場接軌。說幹就幹,河門村駐村幹部和村組幹部圍繞電商發展,有條不紊地做好解決有人做電商的問題、有地方做電商的問題以及有優質的電商商品的問題。解決有人做電商的問題。
  • 昆明打工仔變身電商老闆:分季銷售土特產,一年純利7萬
    昆明打工仔變身電商老闆:分季銷售土特產,一年純利7萬 我覺得做電商的成功之路最重要的就是服務和信譽,得到一個好評不容易,要給人家發貨一定要發質量好的。」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土特產觸網 咱農家樂和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土特產觸網 咱農家樂和 2020-09-14 08: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貴州桐梓:擦亮品牌「名片」 助力「桐貨出山」
    剛走進位於茅石鎮的貴州省桐梓縣老高山電子商務有限公司,負責人唐永忠迫不及待邀請記者打開幾個主流電商平臺。「『貴州酸菜』關鍵詞銷量榜第一」「酸菜暢銷榜前20」……對於電商平臺頁面顯示的這些成績,唐永忠把它歸功於「品牌」。無鹽酸菜。
  • 贛州經開區:電商培訓精準滴灌,助力農村「全民帶貨」
    贛州經開區:電商培訓精準滴灌,助力農村「全民帶貨」  近日,贛州經開區2020年最後一期電商培訓順利落下帷幕。
  • 「冊亨優選」土特產直營店在貴陽開業
    據介紹,「冊亨優選」土特產直營店是中國聯通定點幫扶冊亨縣的產業扶貧示範店,地點位於貴陽高鐵北站對面的北大資源夢想城。該店以「國酒推動冊亨優選土特產、冊亨優選土特產拉動酒」的「聯姻思路」,通過藉助貴州國酒醬酒的知名度和品牌影響力,帶動融入專賣店和經銷商隊伍建設,並建立冊亨土特產在全國乃至海外的銷售網絡,以此拉動冊亨優選土特產及旅遊等自然資源的銷售,以此實現酒、土特產、招商引資的良性互動。 據了解,貴州省黔西南州冊亨縣是貴州14個深度貧困縣之一。
  • 依託網絡平臺 土特產變成「香餑餑」——致富帶頭人米發君點亮貧困...
    依託網絡平臺 土特產變成「香餑餑」 ——致富帶頭人米發君點亮貧困群眾的致富夢 這期間,90後小夥米發君開始藉助電商平臺,幫助自己父親的公司銷售蘭州百合,隨著銷售額的增長,米發君嘗到了甜頭,並進一步借電商平臺發力,帶領返鄉青年大學生增收致富,點亮了貧困群眾的致富夢。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土特產」變身「金疙瘩」
    脫貧攻堅路上,從生產端到加工端,從流通端到消費端,南疆人民讓「土特產」「立體化」,打開增收的空間。中國之聲「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督戰未摘帽貧困縣」主題採訪特別報導,29日播出:《「土特產」變身「金疙瘩」》。  饢是新疆最具特色的美食之一,新疆喀什地區伽師縣的饢文化產業園,就圍繞這「接地氣」的美食做起了文章。
  • 芬香&吉之匯強強聯手助力川渝農產品"出山"!
    芬香&吉之匯強強聯手助力川渝農產品"出山"!芬香社交電商聯合數字農品生態鏈龍頭企業吉之匯為本屆愛心購活動共同發力。雙方緊密合作進一步發揮各自優勢,本次活動通過線下引流+線上銷售相結合的購物方式切實促進川渝貧困地區農特產品銷售,充分發揮電商助力脫貧攻堅作用。
  • 赫章縣構建「七大」電商體系助力「赫貨出山」
    據赫章縣人民政府網消息 2020年來,赫章縣依託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項目建設,積極構建「七大」電商體系,助力農特產品走出大山。一是構建縣鄉村電商服務體系。圍繞電商諮詢業務再辦代購代銷品牌打造等內容抓好電商服務。
  • 助力黔貨出山 貴州農產品亮相2020年冬交會
    貴陽網訊 12月18日至22日,2020年中國(海南)國際熱帶農產品冬季交易會在海南國際會展中心舉行,貴陽供銷集團電子商務有限責任公司攜數十種貴州水果、農產品亮相,進一步打響貴州農特產品知名度和市場競爭力,助力「黔貨出山」。
  • ...扶貧」覆蓋線上線下和小區,助力貧困地區農產品擺上主城市民餐桌
    此次,龍湖聯手重慶市商務委,將酉陽、彭水、城口等貧困地區的農產品「請」出大山,在龍湖時代天街開設「公益助農專場」,讓更多市民直觀感受這些來自大山的優質農產品,也為貧困地區的農產品提供了一次大規模展示和銷售機會,幫助當地農民增收致富。
  • 芬香&吉之匯強強聯手助力川渝農產品「出山」!
    近日,「2020重慶商圈購物節暨第四屆重慶電商扶貧愛心購活動」在重慶市江北區觀音橋商圈正式啟幕。芬香社交電商聯合數字農品生態鏈龍頭企業吉之匯為本屆愛心購活動共同發力。
  • 公園趕場新鮮事 彭水山貨受歡迎
    16日早上9點30分,由兩江新區城市管理局、兩江新區社會發展局、兩江新區產業促進局和彭水縣商務委員會主辦,熊婆婆的花園承辦的彭水趕場·助農脫貧專項活動,在熊婆婆的花園內正式舉行。相關負責人表示:以後每逢周末,都會有大量來自彭水的原生態土特產直接從生產基地運送到園區,以優惠的價格,供廣大市民挑選和購買。專項活動會持續做下去,市民在這裡不僅能收穫原汁原味的農副土特產,更能重拾一種懷舊的趕場體驗,是都市中的另一番生活樂趣。上遊新聞 劉力
  • 鐘山區:集體經濟入股農村電商助力壯大集體經濟
    近年來,隨著農村電子商務的不斷發展,鐘山區通過試點把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融入「網際網路+」,採取以村集體經濟入股農村電子商務服務站的方式,推動村集體經濟進一步發展壯大。 而作為一家以電商平臺運營、農村電子商務開發運營和服務為主的企業,貴州陶之音電子商務有限公司一直把農村優質農特產品的挖掘、推廣和銷售作為公司的主要發展業務。 陶之音電子商務有限公司運營總監張學本說:「現在電商一直在轉型,就是想把電商的渠道下沉,而當地農戶有很多優秀的產品是需要推出去的,但是我們通過傳統的方式中間有很多環節,成本很高。」
  • 雲南文山:州長化身主播帶貨 助力文品出山
    雲南文山:州長化身主播帶貨 助力文品出山(《國際商報》訊 記者 張春濱 梁睿星)6月22日,雲南文山州委副書記、州長張秀蘭走進文品出山電商助農在線直播營銷活動拼多多直播間,化身「主播達人」,向廣大網友推介文山州豐富的農特產品,藉助「文品出山」
  • 彭水旅遊悄然崛起
    在秀美的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阿依河峽谷,每天都有山歌迴蕩在山間。 10年前,阿依河不過是武陵山區一個再普通不過的窮山溝;10年後的今天,阿依河已成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 10年前,彭水這個國家級貧困縣旅遊景區建設幾乎是空白;10年後,阿依河、烏江畫廊、蚩尤九黎城、摩圍山等旅遊景區已成為彭水的新名片。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公安縣:千萬土特產成拼單「香餑餑」
    拼單賣土特產,滯留在貧困戶家中的土雞土鴨土雞蛋一掛網上就被搶購了。」5月12日,公安縣扶貧攻堅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甘力深有感觸地說。記者獲悉,公安縣在「消費扶貧」上善動腦筋, 肯下功夫。疫情期間採取「訂單」銷售、「以買代幫」等形式,助力貧困戶「帶貨」,金額已經突破1215萬元,貧困戶「困」在家裡的土特產,變成城裡人踴躍拼單的香餑餑。
  • 發展線上支付,盤活大數據徵信,助力農村電商
    然而,目前金融助力農村電商的發展仍存在一些問題,無論是在支付結算,還是融資風控等方面都需要改進,進一步打通和拓寬金融在農村電商領域的發展之路,變得重要且緊迫。目前,無論是政策、規模還是基礎設施建設等都在支持著農村電商的發展,與此同時,農村電商的發展過程中支付結算、融資活動、信用體系建設、電商配套設施建設等方面的金融需求也愈發的強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