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其實是需要具有一些流浪精神的,這種精神使人能在旅行中和大自然更加接近,悠然享受和大自然融合之樂,旅行,有一種蒼涼,「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孑然一身,隱入蒼茫自然,自有一種孤獨的意味;旅行,更有一種逍遙,渾然忘我,與大自然交融的境界令人心弛神往,面積最廣闊的人工森林,幾十年前還是鳥不拉屎,如今成鳥類棲息地。
隨著經濟的快速擴張,我國的環境問題也由此而來,我國為了實現經濟的持續發展,在環境保護方面,所能做的只能是邊修復環境邊發展經濟,似乎只有這樣,才能在保證效益的前提下,也不至於犧牲後代子孫的美好環境,本期要跟大家介紹的是我國經歷了兩代人共同治理下的荒漠,如今成就了我國面積最廣闊的人工森林。
這是位於中國內蒙古高原東南地緣地帶的塞希水庫,這個人工森林所在地的平均海拔是北京的30倍左右,統治前,這裡還是黃沙漫漫的沙漠,這是北京多沙塵暴天氣的主要因素之一,歷史上,塞希之堤也有水草豐饒的時代,遼、金時期這裡更是無數野生動物的棲息地,因此那個時期的皇帝很喜歡來這裡狩獵。
但是,到了清朝末期,由於內憂外患的國情,加上貪汙和財政的荒廢等原因,清國政府一下子把這片森林給毀掉了,直到解放初期,這裡的原始森林幾乎消失了,到了上世紀60年代,犀牛大壩在各級政府的安排下,用了兩代的歲月和血汗,建成了現在可以看到過去荒漠的萬頃林海,這個地區也被國家旅遊局評為AAAAA級旅遊景點。
也許沒想到這隻鳥沒有大便,現在成了鳥的棲息地,根據這片森林所培育的110萬畝森林景觀和20萬畝草原景觀,塞希水庫的森林覆蓋率接近80%,過去的黃沙無邊無際,今天也能看到綠意盎然的樣子,當然,這與我國勞動人民對環境保護的初衷是分不開的,現在有一片美麗的森林,成為全國遊客新的旅遊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