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註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懷寧縣月山鎮,得名鎮內月形山,後簡稱月山。
作為安慶的北大門,月山鎮牢固對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持生態添「景」、招商重「綠」等系列新發展舉措,使當地顏值提升的同時,也助推當地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圖|懷寧縣月山鎮復興村在新時代發展和農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方面走出了一條文化「復興」之路。
過去看「戲」 今日看「景」
「我家住在大橋頭,名字叫做王小六,去年看燈我先走,今年看燈又是我帶頭……」這段耳熟能詳的經典黃梅戲《我家住在大橋頭》唱段中提到的「大橋頭」,就是在懷寧縣月山鎮大橋村。
這座石板橋建於明朝末期,全長40米、寬3米,一直以來大家都叫這裡為「大橋頭」,橋兩邊都住有不少人家。月形河穿橋而過,月形河源於鎮內的白雲水庫,流經石門湖,匯入長江。大橋段河道長1.4公裡。黃梅戲《我家住在大橋頭》就是以此為原型創作而成。
「可以前,這條月形河人人提起來都頭疼。原來天然形成的老河道很狹窄,且水質差、有汙染,被村民稱為臭水溝,主要的汙染是生活汙水。」月山鎮大橋村主任劉和海說,為還村民一個天藍、水清、樹綠的整潔環境,這幾年,鎮、村先後投入幾十萬元對月形河大橋段進行環境整治,清除河道陳年垃圾、兩岸雜草、栽種樹木和植被,還定期組織志願者來撿拾垃圾。特別是這條河還建立了河長制,管理強多了。
近日,記者在採訪時發現,十幾名志願者手拿工具,有的沿著河道細心地把河水中的水草、塑膠袋等雜物一點點清理出來,收集到垃圾簍中;有的拿著大掃帚、小掃帚、撮箕等,在橋頭兩邊掃的掃,撮的撮,撿的撿,對河道兩旁、樹林中、道路旁各種垃圾、雜物進行清掃。
現在「大橋頭」下的月形河,河水變得清澈見底,河裡又出現了小魚小蝦,兩岸綠樹成林,不時有鳥兒停在樹梢鳴叫。山也青了,水也綠了,環境也美了,不僅為群眾打造良好的生活環境,還為周邊居民提供一個休閒的好去處。「昔日橋頭看『戲』,今日橋頭看『景』。每天都有不少人來我們這個『大橋頭』參觀、看風景。一到周末,許多人在月形河兩岸釣魚,可熱鬧了。」一位村民高興地說。
保護河道水源環境,長效管理才是關鍵。為此,月山鎮推行「河長制」,形成了鎮、村、組三級河長全覆蓋的「網格化」監管治理工作格局。該鎮結合農村環境綜合整治,鎮上採取以獎代補的方式,動員各村集中人力、物力、財力開展垃圾專項清理,重點針對河道長期垃圾堆放點、河障等進行專項清理整治,由鎮、村河長對河道定期進行巡查,發現問題及時處置。
同時,鎮裡投入100多萬元,清理河道垃圾50多處,栽植河道綠化苗木上萬株。隨著「河長制」的深入實施,月山鎮境內河道的景觀及周邊環境都得到了極大改善,河道水質明顯好轉。現在,村民對河道環境也是倍感珍惜,垃圾入桶、河道保護、環境監督成為習慣。
圖|全國勞模、月山鎮復興村黨支部書記(右3)向貧困戶傳授種植無花果技術。
生態添「景」 招商重「綠」
最近,全國勞模、月山鎮復興村黨支部書記查正嚴吃完早飯,就匆匆帶著十多個村民前往東山山頂栽種樹木。
2004年至今,查正嚴16年累計投資3000多萬元將4700畝荒山變成了「綠色銀行」。「當年這一大片荒山無人問津,全是雜草、石子山和毫無利用價值的灌木叢。」站在山頂上,查正嚴指著鬱鬱蔥蔥的綠樹青山驕傲地說,現在這裡已經變成了青山、金山。
貧窮不是生態文明,富美才是可持續發展。生態小康村建設,關鍵是「環保」,重心在「富民」。怎樣讓生態美與百姓富融為一體,實現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為此,查正嚴結合美麗鄉村、林長制建設等工作,在村莊內、道路旁、房前屋後見縫插綠,使該村森林覆蓋率達到了60%以上。像查正嚴這樣致力於綠色生態建設的能人大戶在月山鎮有不少。近5年來,月山鎮人工新增綠面積近1.2萬畝。
滿目青山蒼翠、綠意濃濃,處處跳躍著綠色音符。在月山鎮上峰礦業現場,生活區、辦公區、作業區……皆被綠色環繞,很難與過去灰塵滿地的礦區聯想在一起。近年來,為有效保護生態環境,科學利用好礦山,該鎮拿出了實實在在的做法,在全面整治違法採礦工作中,堅持綠色發展之路。
除了鼓勵人工增綠,月山鎮還啟動山體復綠療傷工程,先後關閉小礦山28家,大型礦山實現「邊開採邊復綠」。按照以「綠」招商路徑,月山鎮根據自身的綠色資源優勢,策劃包裝了以風電和光伏發電等為主的新能源;以延伸水泥下遊產業鏈的建材業、以生態養殖為主的種養業、以發展現代林業、農業等一系列的綠色招商引資項目。「招商引資工作雖然重要,但在引進項目時得講究原則,我們將保護資源能源和生態環境放在第一位,為子孫後代留足發展空間,為實現可持續發展打好基礎。」月山鎮黨委書記何劉聖說。
圖|6月15日,月山鎮舉辦消費扶貧現場會。
環境補「短」 民生添「亮」
對文明城市而言,「顏值」是面子也是裡子。道路沿線環境是城市顏值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展現經濟、社會、文化、生態、精神文明水平高低的重要窗口。
新修通的206國道懷寧段,成為一條路暢、溝潔、邊綠、景美的形象大道、生態大道、發展大道。而在月山鎮境內的月山銅礦二礦區206國道旁500多米的路段破舊房屋多、汙水到處流、灰塵滿天飛、群眾怨言多,與「最美國道」格格不入,成為環境整治的「痛點」。
「這段路環境基礎差、群眾怨言多、整治難度大,歸納起來,存在著難點、堵點、痛點。」月山鎮黨委書記何劉聖說,難點,難在企業、商戶多,環保壓力大;堵點,堵在過往車輛多,亂停亂放嚴重;痛點,痛在居民對環境不滿意,呼聲高、怨氣大。
面對難點、堵點、痛點,月山鎮堅持新發展理念,把境內206國道沿線環境整治作為重大民生工程來抓,以補齊短板為切入點,以全面提升為根本點,突出重點,因地制宜,標本兼治,集中力量,集中時間,持續實施硬化、淨化、綠化、美化等行動,全面打響環境整治提升攻堅戰,切實改變「髒、亂、差」的環境問題,著力提高該區域的環境質量。
圖|10月23日,月山鎮文化扶貧文藝敬老暨民生工程宣傳月演出在文化站舉行。
該鎮動員沿線幹群,破釜沉舟,消除一切障礙和阻力,高標準完成整治任務,徹底改善群眾生產生活環境。對道路沿線「五化」及路域環境整治等進行高標準規劃設計,投入資金進行高標準建設。強有力的措施迎來的是日新月異的變化,環境的難點、堵點、痛點,被一點點克服、消化,變成了民生的拐點、支點和亮點。
如今,經過整治,月山鎮境內206國道沿線環境面貌已經煥然一新。據了解,截至目前,月山鎮境內7.6公裡的206國道沿線環境整治累計投資2000萬元,栽植各類綠化樹木5000餘顆、綠化草皮20000方,改造沿路門店100餘處、在綠化節點處新打造「微景觀」9處,徹底改善了當地人居環境,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顯著提升,群眾感嘆地說:「道路沿線環境美了,心情也舒暢多了。」
圖|9月28日,月山鎮舉辦第四屆廉政廉潔文化書畫展。
工業轉「型」 發展提「速」
月山鎮在顏值提升的同時,也助推當地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今年以來,懷寧縣月山鎮紮實做好「六穩」「六保」工作,力促鎮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截至10月份,累計完成稅收9786.24萬元,規模工業增加值3.5%。
據介紹,月山鎮招商引資新落戶2個億元企業,分別為計劃投資3.12億元的年產5萬件新型航空包裝材料生產項目、計劃投資2.4億元的年產50萬噸多功能高品質紡織新材料項目。2個續建項目分別為G206月山段綜合服務區項目、年產1000臺(套)高端化工裝備生產線項目。
該鎮支持引導企業加大技改投入,加快工藝裝備升級,加快工業轉型發展,積極謀劃1000畝的新材料產業園,提高招商門檻著力打造皖西南新材料建材產業基地。引入白鰭豚水泥投資2.1億元興建水泥粉磨站,支持迪力鑄造公司、鑫茂源公司等10多家企業投入累計超過2億元加大技改升級力度,鼓勵凱瑞建材與科研機構對接促進產業鏈向高端延伸。
通過開展「四送一服」活動召開銀企對接會幫助凱瑞建材、恆源再生、三合建材等多家企業融資4500餘萬元。
倪興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蔣六喬(圖片由懷寧縣月山鎮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