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糖尿病患病率的上升,糖尿病患者在門診進行的胃鏡、腸鏡、以及內鏡下手術數量顯著增加,按照糖尿病患病率 10.4%(2013 年全國糖尿病患病率調查)估算,10 個做胃鏡腸鏡者,就可能至少有 1 個糖尿病患者。
一方面,由於胃鏡檢查當日禁食,腸鏡需服瀉藥進行腸道準備,以及檢查前 1 天少渣飲食,術後禁食 4 小時等要求,期間可能出現低血糖;另一方面,胃鏡、腸鏡檢查所引起的手術應激反應,暫時停用降糖藥物,期間可能升高血糖水平,而高血糖易導致感染,並影響傷口癒合(取病理、內鏡下手術等等)。
因此,糖尿病患者做胃鏡腸鏡,檢查前後應注意的內容尤為重要。下面就結合相關指南,對需要注意的內容,以及怎麼避免低血糖或高血糖提出建議:
1. 對於糖尿病患者,應評估與血糖控制相關的哪些信息?
血糖控制水平的評估,包括糖化血紅蛋白(HbA1c)和空腹或餐後血糖水平評估。若 HbA1C ≤ 7% 提示近三個月血糖控制較好,出現檢查前後血糖異常的風險低。相反,若 HbA1C 越高,則出現檢查前後血糖異常的風險高。
但血糖調節包括正反饋和負反饋,即血糖高則胰島素分泌以降低血糖,血糖低則胰高血糖素分泌,以升高血糖,以保持血糖動態穩定。
而胰島功能差的患者,正反饋和負反饋機制受到影響,血糖波動,在應激狀態下可能導致高血糖或低血糖。所以在糖尿病控制不佳的患者中,如果決定檢查,則血糖維持水平應在檢查前達標。
2. 檢查前口服抗糖尿病藥物、非胰島素注射劑的患者怎麼辦?
磺脲類胰島素促泌劑(例如格列齊特),非磺脲類胰島素促泌劑(例如格列奈類)單獨使用有低血糖發生的風險,而二甲雙胍、α-糖苷酶抑制劑、SGLT2 抑制劑和非胰島素注射劑(例如 GLP-1 受體激動劑——利拉魯肽、艾塞那肽),這些藥物單獨使用時則不增加低血糖發生的風險,但聯合胰島素或磺脲類藥物時,可增加低血糖發生風險。
因此,建議在檢查當天,暫時停用口服抗糖尿病藥和非胰島素注射劑。正常飲食之後,恢復原治療方案。特殊情況應就診或諮詢內分泌科醫生。
3. 如何管理術前胰島素治療?
長效(基礎)胰島素用於維持基礎血糖以及兩餐之間的血糖控制,所以即使錯過三餐,患者也不應經歷低血糖。因此,檢查前一天的基礎胰島素劑量不應有改變,除非患者在夜間,早晨或進餐時有血糖過低的病史。
中效胰島素與口服降糖藥聯合使用的患者,如果患者禁食,檢查以後可能會出現低血糖,應考慮術前血糖控制水平(即空腹血糖水平);例如血糖控制嚴格的患者,或每日血糖值波動範圍較寬的患者,以及採用胰島素多次治療的患者更有可能發生低血糖。建議此類患者去內分泌科就診,進行適當劑量調整以避免低血糖。
應用餐時胰島素的患者,檢查當日停藥。胃鏡檢查前一天晚餐可清淡飲食,仍可應用餐時胰島素,速效胰島素類似物皮下注射的低血糖風險在 2 小時內消退(峰值時間 1~2 小時),而短效胰島素在用藥後約 3 至 4 小時內消退(峰值時間 2~4 小時);如果進餐量減少則相應減少藥物劑量。
4. 胃鏡腸鏡檢查前的禁食時間(需根據預約的時間)。
(1)如以早上 9 點檢查腸鏡為例,檢查前一晚上 7 點服用瀉藥,可將晚飯安排在 6 點,可進食麵條、稀飯、水煮雞蛋等少渣飲食,仍可應用餐時胰島素。檢查當日早上 4 點開始服用瀉藥,當天應禁食,需要停用胰島素。
(2)如以下午 2 點檢查腸鏡為例,檢查前一晚上 7 點服用瀉藥,也可將晚飯安排在 6 點,可進食麵條、稀飯、水煮雞蛋等少渣飲食,仍可應用餐時胰島素。檢查當日應禁食,早上 9 點開始服用瀉藥,也需要停用胰島素。普通腸鏡應在排洩物達到清潔標準 3-4 小時進行,在此期間可食用無色透明糖塊或飲用清水。
圖片說明:由於腸道準備良好,升結腸內 1 CM 的腺瘤清晰可見,需擇期切除
來源:作者提供
(3)無痛腸鏡檢查,應在排洩物達到清潔標準 6 小時後進行,在此期間嚴格禁食禁水。
(4)胃鏡檢查前,夜間 12 點之後,禁食禁水。
5. 胃鏡腸鏡檢查後的禁食時間。
(1)普通胃鏡,如果沒有噁心、嘔吐等症狀,咽部麻木感消失後(檢查前需口服表面麻醉劑),即檢查後 1 小時可正常進食;無痛胃鏡以及取病理活檢,若無特殊等症狀,檢查後 2 小時可正常進食。
(2)普通腸鏡檢查後,若無腹痛、腹脹等症狀可正常進食;無痛腸鏡以及取病理活檢,檢查後 2 小時可正常進食。
(3)內鏡下手術,禁食 24 小時,流食 3 天,或根據內鏡下手術類型,遵醫囑,期間輸液治療,以補充能量。
6. 胃鏡腸鏡的檢查所需時間。
普通胃鏡腸鏡的檢查時間一般半小時內結束,如果做全麻(無痛)胃鏡腸鏡,因有麻醉復甦時間,再增加 15 分鐘左右。
如果內鏡下進行手術,則根據手術級別以及疾病,大約 1 小時左右;例如如果有腸息肉,根據數量以及大小,手術的時間也有所不同。
另一方面,檢查時間也受腸道的清潔程度影響,若糖尿病患者長時間便秘,或腸蠕動慢,腸腔內積存較多糞水,需變換體位,或衝洗,或抽吸積存水分,也會相應延長檢查時間。
7. 檢查前後適宜的血糖水平是多少?
根據2019 版《中國手術部位感染預防指南》,患者圍手術期血糖控制的目標可設定為 6.1~8.3 mmol/L。
根據中國糖尿病和內分泌學會: 餐前血糖在(5~7.2 mmol/L,餐後血糖低於 10 mmol/L。
8. 應該如何識別和處理檢查前後的低血糖症?
由於胃鏡腸鏡檢查需要空腹,所以要事先評估糖尿病患者既往低血糖的發生症狀和頻率,以及相關的血糖治療控制問題。按照檢查前後適宜的血糖水平進行事先管理,達標後進行檢查。
為預防臨時出現的低血糖或高血糖,應用胰島素的患者,建議在檢查時攜帶含糖飲料、水果糖、少量小點心,在腸鏡檢查結束後備用。
在清醒的患者中,低血糖可能導致飢餓感,出汗,心慌,虛弱,疲勞,神志不清等症狀,因內鏡中心均備有葡萄糖液體,治療低血糖的首選方法是提供 15 至 25 g 的葡萄糖,根據血糖測試結果,重複進行直至血糖升高並且症狀消失為止。
在全麻期間(無痛檢查),因為低血糖症的症狀容易被掩蓋。因此,對於接受無痛胃鏡腸鏡檢查的糖尿病患者,預防措施包括對確定有低血糖風險的患者及時監測血糖,以及內鏡檢查前對糖尿病治療的適當調整。另外,糖尿病患者離開麻醉恢復室的標準是步態穩定/沒有頭暈,經許可後可由親友陪同離院。患者當日不可從事駕駛、高空作業等。
患者自備治療低血糖的液體包括含糖飲料,或含糖果汁、無色水果糖等。因全麻後短時間內澱粉或蛋白類食物進食受限,應每 15 分鐘監測血糖 1 次,血糖恢復後至少監測血糖 24~48 h。
9. 選擇無痛檢查的注意事項。
隨著患者對舒適化醫療服務需求的不斷提高,無痛胃鏡腸鏡檢查逐漸增多,但是鎮靜/麻醉下消化內鏡診療操作具有一定的風險。根據《中國消化內鏡診療鎮靜/麻醉操作技術規範》,有以下禁忌證:
有常規內鏡操作禁忌證或拒絕鎮靜/麻醉的患者。
糖尿病患者合併未控制的嚴重高血壓、嚴重心律失常、不穩定心絞痛以及急性呼吸道感染等。
嚴重貧血、胃腸道梗阻伴有胃內容物瀦留的患者。(如糖尿病患者存在胃排空功能障礙或胃瀦留,應適當延長禁食和禁水時間;一般患者應在術前禁食至少6h,術前禁水至少2h)。
有鎮靜/麻醉藥物過敏及其他嚴重麻醉風險者。
無陪同或監護人者。
10. 糖尿病患者還有哪些其他注意事項?
(1)應提前向醫護人員告知是糖尿病患者。在可能的情況下,工作人員應將糖尿病患者安排為一天的第 1 例,以最大程度地減少對他們血糖的影響,並讓他們平穩而及時地恢復到正常的用藥方案和飲食。
(2)檢查前後,有嚴重不適症狀者給予測血糖,及時對症處理。以便於觀測病情,排除低血糖、高血糖的可能性。服瀉藥後,以及胃鏡腸鏡檢查期間,有劇烈嘔吐、嚴重腹疼、以及頭暈、心慌及其他不適症狀,及時與醫護人員聯繫。
(3)服用阿司匹林、波立維等抗凝藥物的糖尿病患者,需停藥 1 周才能取病理,以及預約進一步的內鏡下治療。
(4)重新服用口服降糖藥,需在恢復進食後。如果正常的熱量攝入延遲,之前的糖尿病治療方案也應延遲。
(5)因為糖友比一般人容易便秘,長期便秘患者需提前進行腸道準備。前期先讓患者多食用高纖維食物,促進消化道蠕動。徹底排便後,需要提前 2 天吃 「少渣飲食」。檢查前 1 天中餐、晚餐建議只吃 1 碗稀飯或麵條。
(6)不要過分擔心,以至於少吃出現飢餓。檢查前 1 日,建議晚上 6-7 點左右開始口服瀉藥(第 1 盒),與 750 毫升溫水混合,30 分鐘喝完,1-2 小時左右後開始排洩,一般間斷排洩 2-3 小時,臨睡前夜間 11-12 點左右,排洩基本停止。檢查當日方法同前(2 盒),建議喝瀉藥的速度適中,過快則容易出現胃脹將藥物嘔吐出來,過慢則腹瀉效果不佳。
胃鏡、腸鏡篩查是預防和治療消化道腫瘤,以及相關疾病的非常有效的途徑,對於糖尿病患者這個群體,正確配合胃鏡腸鏡檢查,消除不必要的恐懼,實現早診早治,提高生活質量尤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