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央視調查發現,大多數溼紙巾中都含有低毒添加劑丙二醇、苯扎氯銨等成分,長期用其擦手,再來拿東西吃,會導致有毒物質進入胃腸道,存在安全隱患。
記者走訪市場發現,儘管溼巾品牌很多,但原料大多由純水、丙二醇、苯扎氯銨、防腐劑等添加劑製成。北京大學第一醫院皮膚科副主任醫師楊淑霞告訴記者,「丙二醇屬於低毒的化學溶劑,與香料有良好的互溶性,具有保溼抗菌作用,因此常用於溼紙巾、洗面奶等化妝品。苯扎氯銨是一種殺菌劑,常用於術前皮膚和傷口消毒。」
「儘管兩種添加劑一般濃度很低,並不具有毒性,但對皮膚敏感人群易造成傷害,如過敏性接觸性皮炎。」楊淑霞說,「濫用消毒溼巾的真正危害,是由於消毒產品的濫用導致細菌的耐藥性,以及由此引發的不良後果。」
楊淑霞指出,消毒溼紙巾中含有少量具備消毒功能的抗菌劑,若濃度不夠不但不能消毒,還會培養「細菌」的耐藥性。因此,除非有明確目標地預防傳染病,否則不必長期使用消毒產品。防止消毒劑對細菌沒有效果,從而引起深度感染,甚至引發致命的炎症。
單從丙二醇、苯扎氯銨等成分難以判定溼巾有「毒」,產品如滿足衛生標準,正常使用不存在安全問題。但長期大量使用,其消毒功能反而會助長病菌肆虐。楊淑霞建議,日常生活中儘量少用溼紙巾,肥皂和清水衝洗是最好的清潔方式。
責任編輯:付川
免責聲明:凡註明來源本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歡迎轉載,註明出處。非本網作品均來自網際網路,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