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荷蘭中央統計局的數據,荷蘭2018年經濟增長2.5%,而此前荷蘭官方預測的數據為3.1%,實際數據遠低於預測值。荷蘭在2017年GDP實際增速為2.9%,2018年同比下降了0.4個百分點,經濟仍然處於調整中。
根據統計數據顯示,荷蘭在2018年全年GDP總量首次突破9000億美元,達到了9126億美元,同比2017年增長了800億美元,美元名義增速為9.6%,本幣名義增速為4.8%。按照人民幣與美元的全年平均匯率計算,荷蘭GDP總量約為6萬億人民幣,介於我國浙江(5.6萬億元)與山東(7.6萬億元)之間。
荷蘭在2007年的GDP增速高達3.8%,隨後經濟出現大滑坡,尤其是2009年荷蘭GDP實際增速下降3.7%。除了2009年,在2012年和2013年經濟也出現了負增長,經濟增速分別為-1.0%、-0.1%。從2014年開始經濟逐漸復甦,2015年增速達到2.0%,2017年增速更是達到了2.9%,逼近3%,可惜的是2018年再次回落0.4個百分點。
那麼,荷蘭的人均GDP表現如何呢?根據最新數據顯示,荷蘭總人口為1726萬人,通過計算可以得出荷蘭的人均GDP突破了5萬美元,達到了5.3萬美元,超過德國。同期德國人均GDP為4.8萬美元,中國人均GDP為0.98萬美元,荷蘭人均GDP是中國的5倍多,我們要認清差距,中國經濟總量高,經濟發展速度快,上升空間也非常大,不氣餒繼續追趕。
荷蘭在2018年全年貿易總額達到了1.36萬億美元,其中出口額為7230億美元,位居世界第5位,進口額為6460億美元,位居世界第7位,增長6%,貿易順差為770億美元。很明顯的是,荷蘭的貿易總額要遠遠高於其GDP總量,為什麼呢?因為荷蘭是歐盟的「中轉站」,荷蘭鹿特丹港的貨物吞吐量位居世界港口前十名,該港口起到的是中轉作用,對於GDP的貢獻不是很大。
德國是荷蘭的第一大貿易夥伴,數據顯示2018年上半年荷蘭與德國雙邊貿易總額超過了1200億美元,荷蘭順差300多億美元;比利時是荷蘭的第二大貿易夥伴,荷蘭與比利時雙邊貿易總額達到了647億美元,荷蘭順差116億美元;中國是荷蘭的第三大貿易夥伴,雙邊貿易額為524億美元,荷蘭從中國進口額超過450億美元。
荷蘭擁有多家世界500強企業,最著名的就是荷蘭皇家殼牌石油公司,該公司年營收高達3118億美元,位居世界500強第5位,超過美國石油巨頭埃克森美孚,也超過豐田汽車、大眾汽車等全球汽車製造業巨頭。荷蘭共有16家世界500強企業,除了皇家殼牌,還有空中巴士集團、荷蘭全球保險集團、聯合利華、荷蘭國際集團、路易達孚集團等大型企業。
百家號獨家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