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逼瘋了北極熊,它們被迫改變食物,母熊為生存吃掉幼崽

2020-12-20 黑洞追隨者

筆者-小文

如今,全球變暖已經是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了,相比起過去的100年,地球的平均氣溫上升了0.48攝氏度,在看似不起眼的數字背後,暗藏著巨大的危機。

地球是一個完美的生態系統,在一定範圍內,地球可以對自己的氣溫進行自我調節,但一旦超過這個限度,地球的自我調節系統就會失靈,並且可能陷入永久不可修復的狀態。

而在2億年前,受到火山爆發等頻發的地殼活動影響,地球就曾陷入了一個封閉的「溫室」狀態,當時的地球宛如一個巨大的「蒸籠」。

大量的溫室氣體,包括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氣體充斥著地球的每一個角落,而溫室氣候也使得地球開始大面積的持續下雨,而且,降下的還是可怕的「酸雨」,在這場持續了近百萬年的降雨中,有近百分之八十以上的生物被滅絕,而可悲的是,如今的人類卻在主動重蹈覆轍,將地球的環境拖進地獄。

而說到全球變暖,深受其害的莫過於生活在南北極的動物了,尤其是北極熊,據World of Buzz新聞網2月29日報導,在缺乏食物的情況下,北極熊開始轉變食物,而食物的對象,竟然是自己的同類。

在地球氣溫持續上升的影響下,南北極地區的冰川開始大面積的消融,而這一變化除了導致人類最為擔憂的海平面上升以外,還使得許多野生動物失去了寶貴的家園。

而北極熊就是其中的受害者,北極熊雖然會遊泳且擅長在海裡捕獵,但是北極熊的活動範圍是有限的,在冰冷的環境下,北極熊的體力消耗也很迅速,而如果在捕獵的過程沒有冰川等作為棲息地的話,就算是北極熊也會被淹死。

但如今的北極熊不是因為人類鋪設的天然氣管道而被佔據了領地,就是因為冰川融化而無處可歸,無奈之下,北極熊開始了一項大膽而又殘忍的活動,它們開始互相殘殺。

而在紀錄中,被人類「逼瘋」的北極熊開始瘋狂襲擊自己的同類,雄性北極熊會吃掉雌性,而雌性北極熊則會去攻擊其它或者自己的幼崽。

相關焦點

  • 北極冰層融化致北極熊覓食難,熊媽媽吃掉幼崽充飢!
    同類相殘在動物界很常見:像「獅子爭權」勝者會將失敗者的後代殺死;又如部分動物交尾前後,雌性會吃掉雄性;或出現北極熊因食物問題吃掉幼崽的情況等等。據《每日星報》3月1日報導,俄羅斯科學家發現,隨著全球暖化的加劇,北極浮冰數量銳減,令北極熊狩獵困難,導致同類相殘出現的現象越來越頻繁!
  • 為什麼有的時候,母貓會吃掉自己的幼崽?說出來你都不一定會相信
    為什麼有的時候,母貓會吃掉自己的幼崽?說出來你都不一定會相信在我國有的地區,民間會流傳這麼一種說法:就是屬虎的人不能碰貓幼崽,否則母貓就會吃掉被碰過的幼崽。事實上這種說法只是基於一種母貓吞吃自己幼崽的現象的附會之說。
  • 母熊為養幼崽,奪獵物戰公熊,差點連命搭上,幼熊長大卻狠心趕走
    01為哺乳幼崽,母棕熊越來越瘦一隻母棕熊也從幾個月的冬眠中甦醒了過來,迫不及待地從洞中鑽了出來,伸了個懶腰。它的後面跟著兩個活潑可愛的小傢伙,雄性幼崽是弟弟,叫阿熊,喜歡好動,全身黑乎乎的,但是脖子上長著一個八字形的白毛;雌性幼崽是姐姐,叫阿靜,比較安靜,脖子上長有一圈像媽媽一樣的白毛,就好像一塊白色的圍脖。
  • 德動物園母獅突然吃掉初生2天幼崽
    據德國新聞媒體「德國之聲」8月7日報導,德國萊比錫動物園的一隻母獅子在生下兩隻幼崽後僅兩天就吃掉了它們,這讓所有人都感到震驚,並在網絡上引起了熱議。動物園官員稱,這隻名叫基加利(Kigali )的5歲母獅一直表現正常,直到周一晚上她突然把兩隻幼獅整隻吃掉。當時這隻母獅還在照顧她的幼崽,然後突然在梳理幼崽毛髮的時候把它們全吃掉了。這一事件讓動物園官員感到震驚,因為他們無法理解基加利的行為。
  • 獵食環境越來越差,北極熊被迫捕食同類
    原標題:獵食環境越來越差,北極熊被迫捕食同類[環球時報綜合報導]隨著氣候變暖,北極浮冰消融,人類對北極熊棲息地的入侵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北極熊的獵食環境越來越差,不得不開始互相殘殺,捕食同類。據法新社27日報導,俄羅斯生態學家莫德溫斯基表示,北極熊同類相食的情況由來已久,但過去很少發生,現在卻經常被記錄下來。在過去25年間,北極冰層已減少40%,北極熊只能在高緯度的零星沿海群島地區流浪。科學家此前在加拿大育空地區發現一頭成年雌性北極熊部分被吃掉的殘骸。科學家根據足跡判斷,這頭雌性北極熊當時身邊應該還有一頭幼崽。
  • 灰熊為何會進入北極熊生活區?或會產生新後代,基因庫會改變嗎?
    近些年來最為突出最嚴重的問題就是全球變暖了,為了提醒人類要保護環境,提高自我意識,幾張關於北極熊的照片,在朋友圈瘋狂傳播,這是一張被餓得瘦骨嶙峋的北極熊,之所以會有這樣的下場,是因為隨著全球變暖,可以讓它們生存到海冰區域變得越來越少,食物的短缺讓它們走投無路,最終被活活餓死。
  • 韓動物園一隻西伯利亞母虎吃掉剛出生幼崽
    吃掉幼崽的母虎(網頁截圖) 國際在線專稿:據韓聯社1月23日報導,韓國釜山「The Park」動物園中飼養的一隻雌性西伯利亞虎吃掉了自己剛出生20餘日的幼崽,上演了「虎毒食子 動物園方面22日表示,被吃掉的小老虎出生於2014年12月10日,通常母老虎在生產後情緒比較敏感,所以動物園會將母老虎和幼虎隔離,進行人工哺育。然而,園方試圖讓母虎對幼崽實施「自然哺育」,將母老虎和剛出生的幼崽放在同一間籠子中飼養。 園方分析,事發當日,母虎一直想越過籠子與相鄰籠中的公虎相見,越籠不成後的母虎情緒極不穩定,便於次日清晨在飼養員不在的情況下將幼崽吃掉。
  • 動物界中的殺嬰行為:為什麼母鬣狗要殺害同族幼崽
    動物界中的殺嬰行為:為什麼母鬣狗要殺害同族幼崽動物世界在實際上是一個非常殘忍的地方,在這裡有捕食者和被捕食者。自然界中的每一個個體為了生存都使出了自己的渾身解數。我們很難把殺嬰和生存這兩件事結合起來,但是這確實是出於生存本能而產生的一種殘忍的行為。自然界中有什麼殺嬰行為?為什麼它們要這麼做呢?動物界中的殺嬰行為分為「雄性殺嬰」和「雌性殺嬰」,雄性殺嬰似乎是更常見的。我們分享更為少見的「雌性殺嬰」事件,讓我們走進鬣狗的世界。
  • 北極熊5個月沒吃食物,終於可以出來活動,還帶了兩個熊寶寶
    北極熊一胎通常會有兩個孩子,它們在母親冬眠的時候降生,並會和媽媽一起待到春天的來臨。小北極熊剛出生的時候,體重只有600克左右。有營養豐富的母乳餵養,現在已經有20多斤。母熊已經五個月沒有進食了。北極熊在冬眠前會儲存脂肪,體重達到1000公斤,不過現在它已經五個月沒有吃東西了,體重下降了一半。現在它把剩餘的最後一點脂肪轉化為奶水來餵給孩子。小北極熊們會和媽媽一起生活三年,三年後才會獨立。現在它要去尋找食物了,海面的冰層快要開始融化了,母熊需要在那裡捕殺海豹,餵養幼熊。它必須在冰層破碎之前到達那裡。
  • 森林起了大火,小熊竟然爬到樹上躲避,幸虧母熊有足夠的經驗
    剛出生的黑熊幼崽非常脆弱,附近活動的郊狼和棕熊都會對幼崽造成傷害,完全依靠母熊的精心保護才能生存。它們剛從冬眠中醒來,兩隻幼崽在冬天出生,現在已經三個月大。黑熊視力很差,但是嗅覺非常敏銳,比獵犬靈敏好幾倍,它嗅到了狼群的氣味,緊張得趕快把幼崽們小心地藏好。狼群沒有發現它們很快離去,等危險解除後,母熊在樹上留下氣味兒,這是它和同類交流的方式。
  • 闢謠:有人說北極熊打不過棕熊,這是真的嗎?
    ,每到夏季海冰融化,北極熊就被迫登陸避難。而在阿拉斯加北部與北極熊交鋒的棕熊,不是通常說的阿拉斯加棕熊。由於食物豐富度遞減,阿拉斯加州的棕熊體型從南向北呈下降趨勢(這與通常的貝格曼規律不同)。在北極圈附近與北極熊互動的棕熊體型不大,公熊平均重約180千克,母熊只有110千克。在兩種熊的分布重疊區,棕熊比北極熊小得多,公棕熊通常比母北極熊(約200千克)還要小。
  • 關於北極熊的點點滴滴,了解它才能保護它
    這也解釋了一個現象,就是為什麼熊媽媽不願意讓它們的幼崽在春天遊泳?那是因為熊寶寶沒有長出足夠厚實的脂肪層來保暖。北極熊被歸類為海洋哺乳動物北極熊被科學家們歸類為海洋哺乳動物,它也是唯一被認為是海洋哺乳動物的熊類。這聽起來也許有些奇怪!
  • 棕熊和北極熊,到底誰才是「熊中之王」?
    二位都是不好惹的主北極熊主要活動於北冰洋,也就是北極圈附近。除了哺育小熊的母熊,交配季節的公熊和母熊外,其他時間它們都是獨自行動的。成年北極熊的體型因性別不同而有差異。一般的母熊體重可達450公斤,直立高度在2米左右,而公熊的直立高度可達2.5米,體重最重可達800公斤。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成年的公母熊體型相差較大,但在幼崽時期,大概是出生三個月的時候,公母熊的體型是基本沒有差別的,只是公熊頭比較大一點。
  • 為什麼貓媽媽會吃掉幼貓?貓咪真的絕情到對幼貓也毫無感情嗎
    有些飼養貓咪的朋友可能會有一個無論如何都想不通的問題,那就是貓媽媽會吃掉自己的貓幼崽,很多人對貓媽媽的這種行為都無法理解,會覺得這種行為太過殘忍,這應該是最無情的貓媽媽了,可事實真的是如此嗎?虎毒尚且不食子,貓咪又怎麼會狠心吃掉自己的孩子?
  • 流浪母貓會把自己養不活的幼貓託付給人類嗎?
    如果是從小在外面長大的貓,然後生了小崽,那一般都會非常警惕周圍的環境,是不太可能讓人抓到自己幼崽的,也會把窩安在非常隱秘的地方。所以,有時候我們在一些居民區,可以看到路上的幼貓,這一般都是母貓叼出來放在外面的,它也在向周圍的人尋求幫助,另外一方面,這些幼貓已經滿月,也會自己走路了。為了不增加自己的負擔,母貓是會趕走它們的。
  • 260個物種,119個存在「殺嬰」行為,動物為何要給幼崽過不去?
    無論是雄性動物殺死其他雄性的後代,還是雌性動物殺死其他雌性的後代,在我們看來似乎都是容易理解的,它們無非就是想更好地傳播自己的基因,讓自己的後代健康地生存下去。但是,對於雌性動物殺死自己後代的行為,我們往往就難以理解了:一些動物媽媽會殺死自己的部分或全部幼崽,甚至會吃掉它們。
  • 北極熊距離滅絕僅剩80年!人類在摧毀它的家園,北極熊經常餓肚子
    據報導,日前,來自於「北極熊國際」的研究員們,在通過大量的數據分析後,發現如今地球上的6個北極熊種群,都開始紛紛陷入生存危機之中,特別是處於加拿大北極群島最北部伊莉莎白女王群島的北極熊,在2100年之前,可能就會徹底滅絕,而其它的北極熊種群,可能也會再也沒有辦法繁育後代,開始功能性滅絕。
  • 幼崽被車撞死,猴媽媽緊抱不放手還給它梳毛髮
    近日,一段「猴媽媽緊抱死去幼崽不放手」的視頻引起網友熱議,上傳者稱這是「年度最悲傷視頻」。據dailystar 27日報導,在南非的克魯格國家公園內,一隻小猴在過路時被車撞死,猴媽媽抱著它血跡斑斑的身體不願離去。
  • 為什麼動物幼崽都不會嚎啕大叫,而人類幼崽會?
    然而,與其他動物物種相比,人類嬰兒出生時相對發育不全。有許多科學證據表明,人類生來就沒有獲得充分的發育,出生後的頭幾個月,人類的頭骨甚至還沒有完全融合。根據一項估計,一個人類胎兒必須經歷18到21個月的妊娠期才能在神經和認知發展階段出生,與黑猩猩幼崽不相上下。兩個理論解釋了為什麼人類嬰兒出生時發育不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