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聯合報》5日發表社論指出,民進黨2012「總統」初選,在呂退許進、蘇蔡爭鋒的變化中,值得注意的是深綠「獨派」的選邊,似已將全部希望押在蔡英文身上。這樣的選擇,是「獨派」人士在意識形態上的退化,或是為權力盤算的投機考量,殊堪玩味。
社論摘編如下:
「獨派」陣營的態度,最讓人感到突兀的,表現在對呂秀蓮與對蔡英文的差別待遇。今年初,蔡英文決定初選採取全民調,排除黨員投票,「獨派」大老還和呂秀蓮一同舉行記者會聲討民進黨中央,抗議綠營基層的聲音被抹煞。按理說,從深綠的共同利益或共同理念看,「獨派」似皆應和呂秀蓮站在同一陣線上;孰料,呂秀蓮2月底宣布有意參選臺灣地區領導人,「獨派」大老卻紛紛表示反對,沒有人給她祝福。
然後,在3月中旬蔡英文宣布參選2012的記者會上,在民進黨內天王均告缺席的情況下,「獨派」大老倒是全員到齊捧場力挺。從「臺獨聯盟」到「臺灣國家聯盟」,各「獨派」社團也都正式表態支持她。去年還在譴責蔡英文挺扁不力的深綠陣營,如今一下子全集結在蔡的身邊。
3年前呂秀蓮有意參選臺灣地區領導人,「獨派」大老辜寬敏以一句「穿裙子的不適合當三軍統帥」一口否決;今天「獨派」全力簇擁蔡英文,除了說明其善於見風轉舵,恐怕未必是對女性的態度有所調整了吧?
更有趣的是,3年來「獨派」責怪蔡英文護扁不力、反對她走「中間路線」、不滿她排除黨員投票,但到頭來卻又奮力相挺,這是難以理解的邏輯。真正的原因當然不難想像:在蔡英文領導下,民進黨打了多次勝戰,使她享有旺盛的人氣;「獨派」認為她參選的勝算較大,所以值得全力相挺。問題是,作為堅持「臺獨建國」信念的政治團體,一向極力反對中間路線,只因為有人打了幾次勝戰,就可以把理念置之度外,躲到對方的轎子下去納涼;這種現實主義,豈不是太過投機?
「臺獨」意識形態近年出現撞牆現象,除了受陳水扁「假獨真貪」的影響,主要與它在現實上難以開展有關。從當年尊奉李登輝為「臺獨教父」,繼又擁戴「臺灣之子」陳水扁登上「總統」寶座,結果卻是「臺獨」的籌碼被兩人用各種手段在十幾年內玩弄殆盡。今天「獨派」大老挺蔡英文,會不會舊事重演?
蔡英文與「獨派」的結合是一個異象。最標榜理性清新的蔡,卻是最受「獨派」擁護。蔡英文與「獨派」雙方的默契是:「獨派」覺得蔡英文在「大選」中較有賣點,蔡英文則叫「獨派」別再聲張,且看她用「理性」去哄騙中間選民。「獨派」最挺蔡英文,卻最聽不到「獨派」對「大選」政見發聲,這也正是最可玩味亦最令中間選民警覺之處,難道要他們去選一個「獨派」力挺的人物當「總統」?
「獨派」大老為蔡英文扛轎,若是利用蔡英文這種機巧式的中間路線,那至少還堪稱是邁向務實的一步;但如果只是押她這頂轎子的勝算較大,那恐怕只是「臺獨」的又一次一廂情願的短線操作,蔡英文的下場豈有可能不同於李登輝與陳水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