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感知覺的發展
知識點4 幼兒觀察力的發展★★
2.促進幼兒觀察力發展的策略
(1)讓幼兒明白觀察的目的和任務,能幫助他們產生具體的方法
讓幼兒明白在觀察時應該從觀察對象那裡尋找些什麼,正確組織好他們的注意。教師要有計劃地培養幼兒善於獨立提出自己的觀察任務的能力,讓他們有意識地仔細觀察與觀察目的相關的事物。教師還要培養他們有步驟、有次序地去觀察,可以把活動過程分成若干子活動,形成他們自己的觀察方法。
(2)培養幼兒的知覺敏感性,提高他們的觀察技能
觀察技能主要是指兒童在視聽方面的技能。幼兒不善於支配自己的視覺,教師應該指導他們去注意觀察的對象。讓他們分清主要和次要,就是讓他們逐漸了解自己的觀察活動同觀察任務的內在關係,利用有限的能力抓住主要對象進行觀察。
(3)幫助幼兒形成感覺通道的整合,提高分析能力
在觀察過程中,應培養幼兒充分調動各感官的協同活動。當被觀察對象的相關信息增多時,對觀察對象的認識就越全面,分析就更準確。
(4)培養幼兒用語言指導自己的觀察活動
語言是保持注意的有效手段,在觀察活動中用語言指導整個過程能夠提高觀察的質量。語言的抽象性已經暗含描述對象的一定邏輯關係,應用語言能夠幫助幼兒讓感知的事物融入自己的認知系統,形成全面、有效的觀察結果。
(5)觀察活動要求直觀,能控制任務的難易程度
幼兒的認知能力發展有限,直觀、難度適中的觀察任務能夠激發他們的觀察熱情,提高他們的活動興趣。觀察對象儘量完整、鮮明和精確,讓幼兒在堅實的感性基礎上掌握知識。對象在數量上不要太多,最好以實物或圖片的方式呈現給幼兒。
(6)及時總結,及時反饋
幫助幼兒對他們所觀察的注意對象及時加以概括總結,主要從語言上對感性知識抽象化。對觀察過程中的不良習慣要及時糾正,對觀察結果要多加肯定,保持幼兒的觀察興趣。教師對自己指導幼兒觀察活動的計劃也要不斷完善,幫助幼兒快速準確地形成自己的觀察習慣。
二、注意的發展
知識點1 注意的含義★
注意,是對一定對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的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兩個基本特徵。
注意的指向性是指心理活動從眾多的事物中選擇出要反映的對象。在同一時間,人們對外界事物反映的數量是有上限的,也就是說不能反映周圍的一切事物,只能選擇一定的事物作為反映的對象。例如,「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我們在看電影時,只對影片的主要情節加以反映,而會對一些不影響我們理解故事情節的細節忽略不計。
注意的集中性是指心理活動在選擇對象的同時,對別的事物的影響加以抑制而不予理會,以保證對所選對象做出清晰的反映。例如,醫生在做複雜的手術時,他的注意高度集中在病人的病患部位和自己的手術上,與手術無關的其他人和物,便被排除在他的意識中心之外。
知識點2 幼兒注意的發展★★
1.幼兒無意注意的發展
無意注意也叫不隨意注意。它既無預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例如,正在上課時,窗外突然有人大叫一聲,大家便不由自主地向外看去,這就是無意注意。無意注意是被動的,是對環境變化的應答性反應。
小班兒童的無意注意明顯佔優勢,新異、強烈以及活動多變的事物很容易引起他們的注意。對於自己喜愛的遊戲和感興趣的活動可以聚精會神地進行,但周圍有風吹草動就會受幹擾而分散注意,因而教師也很容易引導、轉移他們的注意。
中班兒童認識的興趣更廣了,什麼都想看看摸摸,什麼問題都想問,也就是說,注意的範圍更加擴大。他們對於自己感興趣的活動(如遊戲等)能夠較長時間保持注意,而且集中的程度很高,他們被一件事情吸引時甚至對別的都置若罔聞。
大班兒童的無意注意進一步發展。對於感興趣的活動能集中注意力更長的時間。中途無端中止或幹擾他們的活動,會引起他們的不滿和反抗。大班兒童關注的已不僅僅是事物的表面特徵,他們的注意開始指向事物的內在聯繫和因果關係。注意的這種變化與其認識的深化有關。
2.幼兒有意注意的發展
有意注意是指有預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是注意的一種積極、主動的形式。它服從於一定的活動任務,並受人的意識的自覺調節和支配。例如,幼兒正在聽課,忽然從窗外傳來-陣動聽的歌聲,但由於幼兒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迫使自己把注意力集中在聽課上,這就是有意注意了。
小班兒童有意注意的水平很低,即使在良好的教育條件下,一般也只能集中注意3 ~ 5分鐘。在正確的教育條件下,中班兒童的有意注意有了一定發展。在無幹擾情況下,集中注意的時間可達10分鐘左右。大班兒童的有意注意有了一定的穩定性和自覺性。他們不僅能根據成人提出的比較概括的要求去組織自己的注意,有時也能自己確定任務,自覺地調節(用自言自語或內部言語)自己的心理活動和行為,使之服從任務。注意集中的時間可延長到15分鐘左右。但總地說來,幼兒的有意注意尚處在初步形成時期,其發展水平大大低於無意注意。因而,在幼兒園教育教學中,一方面應充分利用兒童的無意注意;另-方面要努力培養其有意注意。
3.注意品質的變化
(1)注意的穩定性
注意的穩定性指注意保持在某種活動或某一對象上的情況,一般用保持在對象上的時間長短來衡量。注意的穩定性與注意對象及自身狀態都有關係。注意對象單調無變化,不符合注意者的興趣,其穩定性就小,反之,對生動有趣的對象,注意的穩定性就大。總地來說,兒童注意的穩定性還比較差,尤其是有意注意更不穩定。但在良好的教育條件下,兒童注意的穩定性隨年齡增長而不斷提高。因此,不能用成人的標準來要求幼兒長時間地注意一個事物。在設計、組織活動時,,不應太單調。
(2)注意的轉移
注意的轉移指自覺地調節注意,使之從一個對象轉換到另一對象上。注意的轉移可以發生在同一活動的不同對象之間,也可以發生在不同活動之間。注意轉移的快慢和難易,依賴於前後活動的性質、關係以及人們對它們的態度。如果前一種活動中注意的緊張度高,兩種活動無什麼內在聯繫,或者主體對前一種活動特別感興趣,注意轉移就困難而且緩慢;反之,就容易而且迅速。例如,兒童剛玩過激烈的競賽遊戲,馬上坐下來學計算,注意就很難轉移過來。
注意的轉移與分心不同。轉移是主動的,是主體根據任務需要,自覺地將注意指向新的對象或新的活動;分心是被動的,是受到無關刺激的幹擾而使注意離開活動任務。兒童易分心,不善於根據任務的需要靈活地轉移注意,年齡越小越如此。在良好的教育下,隨著兒童活動目的性的提高和言語調節機能的發展,他們會逐漸學會主動轉移注意。
(3)注意的廣度
注意的廣度指同一時間所把握的對象的數量。注意的廣度有一定的生理制約性。成人在1/20秒的時間內,一般能注意到4 ~ 6個相互之間沒有聯繫的對象,而兒童則只能把握2 ~ 4個。
此外,注意廣度還取決於注意對象的特點,以及注意主體的知識經驗。注意對象越集中,排列越有規則,越具有內在的意義聯繫,注意者的知識經驗越豐富,注意的廣度就越大。例如,10個不規則分布的圓點不易被把握,如果五個為一組排成兩朵梅花形,就很容易被注意到;懂英語的人對英文字母的注意廣度比不懂英文的人要大得多。隨著兒童生理的發展和知識經驗的豐富,注意廣度逐漸增大。但總地來看,兒童注意的廣度還比較小,所以不能要求他們在很短的時間裡注意較多事物。
科目一、科目二知識點記憶口訣
快速記住重點難點複雜瑣碎知識點
小齊粉絲專屬
現在掃碼回復【口訣】
即可領取這個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