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洪星在查看山楂樹掛果情況(隆太良 攝)
初夏時節,在石柱土家族自治縣三星鄉五鬥村的大地上,萬物競秀,綠意盎然。公路乾淨整潔,院落柴草堆放有序,家家戶戶潔淨明亮,村民們在產業基地裡忙碌不息……一幅幅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麗畫卷向人們徐徐展開,美不勝收。
「以前,他在縣城從事外牆粉刷工作,生意做得紅紅火火。回到村裡任村委會主任後,又成為帶動村民發展特色產業、打造美麗鄉村的一位『粉刷匠』……」日前的一個雙休日,記者來到三星鄉五鬥村幹勁組採訪時,正在大黃基地鋤草的村民楊大哥指著帶領大家幹活的龔洪星,樂呵呵地說。
臨危受命
回村擔任本土人才
「洪星啊,實在是沒辦法了才給你打這個電話……」2015年11月的一天,在縣城從事外牆粉刷工作的龔洪星接到五鬥村村幹部打來的「求助電話」,請他回村上班。面對突如其來的電話,龔洪星猶豫不決。
原來,五鬥村在深入推進脫貧攻堅工作中,缺一位有擔當、能幹事、會幹事的本土人才。正值用人之際,全村上下急得團團轉,村委會負責人想到了在縣城從事粉刷工作的龔洪星。
現年35歲的龔洪星出生在五鬥村,高中畢業後,便在縣城學起了粉刷外牆的手藝,由於勤勞肯幹,兩年時間,月收入便達萬元以上。成家立業後,小日子過得溫馨而舒適。
龔洪星回憶,當時掛斷電話,腦海裡浮現出外公、外婆慈祥的面容,想起了他們的諄諄教導。他的外公、外婆退休前是基層幹部,經常對他進行愛黨愛國教育。在潛移默化中,龔洪星對中國共產黨懷有崇高的敬意。
龔洪星與家人商量一番後,果斷放棄在縣城的生意,回到了五鬥村,當月通過綜合考核,在五鬥村擔任本土人才一職。由於工作成績突出,深受群眾擁護,2016年10月,他被村民們選舉為該村村委會主任。
真心扶貧
村民贈送錦旗致謝
龔洪星(右二)帶領務工村民在大黃基地除草 (隆太良 攝)
「扶危濟困,共建和諧。」懸掛在五鬥村村委會辦公室牆上的這面錦旗,是五鬥村平安組建卡貧困戶田子金贈送給龔洪星等幹部的。
因病致貧的田子金年近七旬,以前居住在兩間破舊的房屋裡。2018年夏季,按照扶貧政策,田子金著手對老房進行D級危房改造。
第一層樓施工完畢,需要往第二層搬運1萬塊磚、10噸河砂和水泥時,正值盛夏,天氣十分炎熱。面對這項繁重的任務,年過古稀的老田犯了難:「自己這麼大年紀了,怎麼搬運得了這麼多東西喲?」
聞知情況後,龔洪星與駐村領導陳曉銘、駐村工作隊幹部馬建、朱浪等人,主動來到老田家裡幫忙。4人兵分兩路,兩人在底層院落將地上的磚塊裝到小車裡,再推到吊機下,升運到第二樓,另外兩人便在樓上卸下堆放。
冒著烈日,4人忙碌了一整天,將1萬塊磚、10噸河砂和水泥全部搬運到二樓後,才拖著疲憊的身體收工回家。新房落成搬進新家後,老田做了4面錦旗,分別送給幫助自己修房的幹部。
「家沒了,我現在該怎麼辦啊?」2017年臘月的一天深夜,一場突如其來的火災,將五鬥村平安組餘海燕家的三間土木結構住房燒毀。年過30歲的餘海燕望著廢墟,呆坐在一旁。
龔洪星向餘海燕伸出了援助之手,不僅送去了500元慰問金,而且在餘海燕重新建房時又墊資5萬元,為其購買水泥、鋼筋和木料,解決了餘海燕建房沒錢的燃眉之急。如今,住在設施齊全的新房裡的餘海燕,提起龔洪星總是眼含感激的淚花。
與餘海燕一樣深懷感恩之情的,還有五鬥村幹勁組的建卡貧困戶王朝軍。他在建房缺少資金時,龔洪星又為其墊資6萬元左右。
以身作則
引領村民發展產業
龔洪星與村兩委幹部和駐村工作隊幹部深知,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重在因地制宜抓好特色產業發展,幫助村民增收。
為引導村民們改變小富即安的思想,龔洪星動員父母帶頭發展特色產業。近幾年來,從每年種植120畝烤菸到如今通過土地流轉方式種植中藥材大黃250畝,其父母每年都被村裡評為產業發展大戶。每當雙休日不值班時,龔洪星就要回到家中,與父母和請來的務工村民一起勞動,幫助父母發展產業。
龔洪星通過引領和帶動,激發了廣大群眾的內生動力。去年冬季以來,五鬥村有7戶村民共種植大黃500餘畝,有5戶村民共種植烤菸500畝,有2戶村民在今春開闢撂荒田新發展有機水稻共100畝。
採訪結束時,身材結實的龔洪星帶著記者來到五鬥村幹勁組的山楂基地。該組地勢平坦,土地肥沃,在2018年引入山東順昊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大力發展食藥兩用的山楂產業,種植山楂樹苗1060畝,覆蓋全村200餘戶700餘人。
步入基地之中,只見一棵棵蔥鬱的山楂樹上掛滿了綠色小果,在陽光下生機勃勃。龔洪星詼諧地說:「今年秋季,這些小果將變成一顆顆紅色的山楂果,那時請全縣廣大遊客來五鬥村找尋自己的『山楂樹之戀』吧!」
(作者: 隆太良)
(作者單位:石柱縣新聞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