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嫂子,我回我媽家,跟你沒關係」「這是我的房子」

2020-12-23 桃小菁

每個人在做一件事之前,都要想清楚利弊,既要替自己想,也要替家人想。太自以為是了,只會被別人嫌棄和厭惡。

凡事都有因果,沒有誰會無緣無故對你好,也沒有誰會無緣無故為難你。當自己被人嫌棄和厭惡時,大家首先應該自省,看看自己的行為是否有誤,端正了自己的態度,規範了自己的行為,才不會讓人厭惡。

要想得到別人的尊重和接納,就要懂得先尊重和接納別人。家人之間會產生矛盾,就是因為很多人沒弄懂這個道理,總覺得自己才是最對的。

家人相處,不能為所欲為,因為有些家人關係很微妙,稍不注意就會引發矛盾。就算是一家人,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言行不當,只會影響整個家庭的和諧。

家庭成員簡單一點的家庭,這些問題可能都不太容易出現;可若是家庭成員複雜了,各方面都有可能出現問題。

處理問題的方式有很多種,可就算得到了處理,關係也受到了影響。真正能讓家人之間更和諧的辦法,就是謹言慎行。

明白這個道理的人很多,但是能做到的卻很少。孫嫻和嫂子之間,就因為她沒有謹言慎行,鬧得很不愉快。

孫嫻和哥哥是龍鳳胎,她從小身體就弱,所以父母對她的寵愛就多了很多,以至於讓她慢慢養成了不可一世,蠻狠霸道的性子。

孫嫻比哥哥早結婚一年,嫁給的是自己的高中同學。因為丈夫承包了一些天地來種菜,他們一直就住在鄉下。一開始孫嫻還不覺得苦,可時間久了,她就覺得鄉下哪裡都不好,然後開始頻繁回娘家。

每次回去父母都會準備很多好吃的,這讓她更是迷戀娘家的好。當時哥哥還沒結婚,倒也沒什麼,後來哥哥結婚了,她再頻繁回去,就讓嫂子有了意見。

嫂子的家庭條件不錯,結婚時陪嫁了一套房子,結完婚後大家就一起搬了過去。孫嫻從來不認為那是嫂子的房子,因為她覺得父母在哪娘家就在哪,所以一如既往頻繁回去。

一開始嫂子對她也很熱情,但是隨著她回家次數的遞增,她明顯察覺到了嫂子態度的轉變。不過她也沒放在心上,只想著可以繼續享受父母的疼愛。

她完全不把自己當外人,一回去就躺在沙發上玩手機看電視。家裡的家務以前都是父母在做,她也就習慣了不去插手。現在家務是嫂子在做,她也覺得自己無需多管。

就是因為她這樣的態度,讓嫂子對她的意見更大了。再加上有時候她也不注意自己的言行,才徹底激怒了嫂子。

她和父母哥哥說話,都帶著一種命令的口吻,對嫂子自然也不例外。父母和哥哥能容忍她這樣,可嫂子卻忍不了。

她有什麼脾氣,也絲毫不顧及大家的感受,想發脾氣就發。父母和哥哥知曉她的脾氣,也都依著她,可嫂子卻無法接受。

在嫂子家裡,孫嫻從來不把自己當外人,家裡有什麼就用什麼,就連嫂子新買的按摩器她都要拿到鄉下去用。

孫嫻始終覺得嫂子不會跟她計較,但是她卻沒有站在嫂子的立場想過。她的理所當然,慢慢就加劇了嫂子對她的厭惡。

嫂子幾乎不和她說話,就算家裡只有她們兩個人在,嫂子也不和她交流。其實嫂子的這些態度,就是一種無聲的反抗,可孫嫻並不明白。

孫嫻懷孕之前,她只是一周回去一次,現在懷孕了,就完全紮根在了嫂子家裡。仗著自己懷孕了比較金貴,她竟也開始指使嫂子。

孫嫻在家裡什麼事也不做,就等著享受大家對她的好。可她不知道,她越是這樣,越讓身為房主的嫂子感到不滿。

家裡人都圍著她打轉,嫂子已經毫無地位了,所以對她的不滿又加重了幾分。這天家裡只剩她們兩人之後,嫂子提出了讓她搬走的要求。

孫嫻沒想到嫂子會趕她走,原本的好心情突然被破壞之後,她的怒火就壓制不住了。她直接衝嫂子吼道:「嫂子,我回我媽家,跟你沒關係!你要看不慣,那你也回你媽家啊。」

孫嫻完全沒意識到自己的態度,會給嫂子帶去怎樣的感受,只顧著發洩自己的怒火。嫂子衝進房間拿出房本,扔在孫嫻面前,然後說道:「這是我的房子,不是你的娘家!」

孫嫻一時之間不知道說什麼好,嫂子又說道:「你回來住我不反對,但是也請注意你的態度!這不是你撒潑蠻橫的舞臺,你的言行已經影響了我們原本的生活。」

一向寡言少語的嫂子能說出這些話,可見是隱忍了很久。孫嫻這才意識到,原來自己理所當然回娘家,以及那些自以為是的舉動,都是錯誤的。

孫嫻沒能拉下臉來向嫂子道歉,不過她收斂了很多。雖然還是會經常回去,但是她也開始注意自己的言行。

小菁情感解讀:

都說「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結了婚的女人總回娘家,確實說不過去。若是獨生子女,常回家看看沒什麼不對,可若是家裡還有其他的家人,三天兩頭往回跑,就會影響他們的生活。

孫嫻明明已經嫁出去了,卻還整天往嫂子家跑,勢必會讓嫂子心存不滿。再加上她又沒有注意自己的言行,太把自己當回事了,才激怒了嫂子,引發了矛盾。

不過知錯能改善莫大焉,她從現在開始改變還不晚。端正自己的態度,注意自己的言行,她們姑嫂之間的關係也還能得到緩和。

站在嫂子的立場來看,孫嫻的做法確實讓她難以接受。自己才是房子的主人,卻沒有得到任何優待,反倒還要去伺候已經嫁出門的小姑子,她當然會不樂意。

人都是有情緒的,不可能一直容忍你的作為。不想關係變差,相處時就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多站在別人的角度想想,自己也就會收斂很多了。

相關焦點

  • 「嫂子,我媽說你不給我五萬紅包就別回婆家了」「遵命」
    不辦婚禮也就沒辦法收紅包錢,這也讓雙方父母有點生氣,可不管是餘嬌儀還是季城雨都覺得婚禮只是一個形式,而且他們兩個這個年紀也懶得再為婚禮操心了。結婚之後兩個人就在忙著工作,忙著備孕,都挺忙的。兩個人自己都有自己的房子,不過季城雨的房子要大一些,餘嬌儀乾脆就把她自己的房子租出去,住進了季城雨的房子裡。
  • 「來伺候我媽」「不好意思,我已經跟你家沒關係了」
    蘇先生說:「還好沒有孩子吧,不然你哪有功夫伺候我媽,還要我媽來帶小孩。」 張女士覺得這樣的想法有些不可思議,但沒有說什麼。 回家後,她跟丈夫談起這件事,蘇先生反而又罵了她一頓:「你什麼意思啊?覺得兒媳不該伺候婆婆嗎?那你跟我結婚幹什麼?就為了要個小孩?」
  • 「你懷孕了,別回娘家了」「嫂子,我回家還要跟你一個外人匯報」
    「你懷孕了,別回娘家了」「嫂子,我回家還要跟你一個外人匯報」女人自從離開娘家,嫁入婆家以後,在婆家難免一個人,遇到婆家人的刁難,會顯得「勢單力薄」,如果遇到一個明事理的好婆婆,這是媳婦的幸福,要學會珍惜,如果遇到一個愛倚老賣老的壞婆婆,那就靠媳婦自己的
  • 「媽,快跟我回家,嫂子看不起窮親戚」小姑子亂說話,惹怒了嫂子
    我跟我爸媽說過這個事實,他們安慰我說,「你也別鬧,既然他們不願意出錢,那就我們多出錢,反正到時候買了房子,你佔大頭就是,就算最後離婚了,我們也不會有什麼損失。」我把這一切跟我老公說了,他沒意見,他也不敢有意見,因為他賺的錢有限,而且他們家沒出一分錢,本身就是理虧,如果他還跟我討價還價,那迎接他的就是離婚了。
  • 「我媽給我送來坐月子的補品呢?」「嫂子,我們幫你吃完了」
    陳正每個月工資也就是八千左右,結了婚就應該考慮到小家的開支,而且我們還在還房貸。我堅決不同意這樣亂花錢,告訴他以後給小姑子買東西,都要先跟我打招呼。這下我算是得罪小姑子了。自從她們在我這裡佔不到便宜,就經常跑到我婆婆那裡嚼舌根。
  • 搞笑段子:這別人家的孩子成了我嫂子,我媽再也沒提過她半句好
    一 隔壁有個姐姐,成績好、懂事聰明,勤快,有一段時間,我媽拿她當標杆來教育我和我哥,後來這別人家的孩子成了我嫂子,我媽就再也沒提過她半句好。二 在一實體店買了一雙鞋子,質量特別差,就去找老闆理論,老闆滿口不講道理,我急了:「哪有你們這樣做生意的,這不是坑爹嗎?」
  • 媽我小姑子的彩禮錢跟我沒關係,我的彩禮錢也不會給我弟
    我爸去世沒多久後我就不讀書了,因為我媽說沒錢供我讀書了,要我去打工賺錢供我弟弟讀書,我地那時候才剛剛上初中而已。家裡的親戚開始經常跟我媽說一些,讓我賺錢養家,等過幾年我嫁人了,就可以把彩禮拿過來將來給我弟結婚用;我媽剛開始並沒有怎麼聽他們的話。
  • 我媽過六十大壽那天,被我嫂子氣到住院,我哥第二天就跟她離婚了
    雖然我哥也有問題,但綜合來說,我嫂子的問題更嚴重。他們在結婚前因為錢的問題吵架,最後是我哥讓步了,結婚條件完全是按照我嫂子的要求去執行的。但是,我嫂子這個人太自私,她的態度是:「我的錢是我的錢,你的錢也是我的錢,所有錢都必須交給我保管!」
  • 聽說我哥離婚了,我媽:沒了搖錢樹,拿什麼給你弟買房子
    她說的這番話,具體指代的是她的哥哥,她說她通過哥嫂的婚姻,反反覆覆思考過上面那些問題。  評價她母親的時候,她說的是:  『我媽是個不懂得對別人好的人,別人對她好,她也不懂珍惜,如果她不是我媽,我應該會遠離她。如果她是我婆婆,我也會跟我嫂子一樣選擇離婚。
  • 離婚第二天回娘家,嫂子給了兩個建議,我決定以後只為自己而活
    她媽總是說要照顧兩個嫂子的情緒,不要惹人家不開心,到時候又該和她哥哥吵架了。起初,她會跟她媽說:「我在自己家說話,有什麼好避諱的。」但,自從她媽經常提醒她,「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這些話的時候,她就意識到了,娘家再也不是她的家。
  • 「嫂子,你在家吃閒飯,我孩子歸你帶」「做夢,你別登我家門」
    誰知道這個事情一說,吳欣然氣壞了:「你跟我商量了嗎?我養一個還不夠,還得給你妹帶孩子?我是你們家的傭人嗎?」王濤口氣也衝了起來:「什麼你妹我妹的,都是一家人分什麼彼此!你反正在家裡閒著,還不能幫忙帶帶她孩子了?她比你年齡小,小姑娘剛當媽不懂得怎麼弄孩子,你做嫂子的幫忙是應該的。」
  • 「嫂子,我哥這麼不成器,你怎麼不離婚?」「我是為了兒子」
    我的哥哥是個不成器的男人,嫂子卻是個好媳婦。看著嫂子在婚姻中備受煎熬,我真的希望她能逃離這段婚姻。哥哥比我大十三歲,小的時候哥哥是個好哥哥。帶著我下河摸魚,帶著我下地偷瓜。哥哥二十歲左右的時候在一個建築隊工作,給村裡人建房子,也會給周圍村子的人建房子。那時候早上六點鐘就起床,天剛蒙蒙亮,我覺得哥哥好辛苦,而他的辛苦都是為了我們這個家。
  • 「嫂子,在這個家裡,我媽最愛的是我」「多謝提醒」
    有好幾次,婆婆對黎芳好了點,小姑子就會很不高興,當著一家人的面,小姑子就會抱怨道:「她是我哥娶回來的女人,我才是你們的女兒,跟你們才是一家人呢!」小姑子的話其實很明顯了,就是說黎芳在家裡是個外人,跟他們不是一家人,不用對她那麼好。從來沒有十全十美的婚姻,只有願意包容的彼此。
  • 「媽,你能幫我帶孩子嗎?」「媽幫你嫂子帶著孩子呢,真沒空啊」
    「媽,你能幫我帶孩子嗎?」「媽幫你嫂子帶著孩子呢,真沒空啊」文/虎皮貓大人我從小就沒有了父親,母親獨自一人帶著我和哥哥兩人長大,正因為這樣,我從小就比較叛逆。然後我就把這件事情告訴了母親,沒想到,母親沒有我想像的欣喜,反而只是愣了一下,然後就沒再吭聲。最後母親想了想對我說,「這是你自己的選擇,你想怎麼做就怎麼做吧,從你畢業之後,你要學會對自己的人生負責。」我沒想到母親說出這樣的話來,無話可說便只是點頭應付過去了。我的哥哥比我大五歲,很早就結婚了,跟嫂子育有一個兒子,今年也已經有4歲了,一直都是母親在帶著。
  • 「哥,明年我結婚,你們住這不方便」「滾,這是我和你嫂子的家」
    最近小王就遇到了這種事,跟自家兄弟鬧得不愉快,我們來看一下:小王自述:我叫小王,今年32歲,結婚五年了,跟妻子按揭買了房子,雙方父母給我們付了一些首付,但房貸是我們夫妻自己還,所以這房子實打實的是我自己的。但是我還有一個弟弟,小我兩歲,還沒有結婚。
  • 「我在我哥家,你憑什麼對我指手畫腳」「憑房子我買的」
    先是小姑子提出,說家裡的夥食環境太差,要求鄭豔多買一些好吃的,看著小姑子的要求,鄭豔也不好說什麼,畢竟這是丈夫的妹妹。緊接著,小姑子又提出來說自己的化妝品沒了,讓嫂子給她再買一套,看著一套化妝品4位數,心疼的鄭豔晚上都睡不著覺。
  • 「大姑子,你已經結婚了,別老回娘家吃飯!」「這是我媽的房子」
    終於有一天,小蔡在飯桌上看到都是大姑子喜歡的菜後,直接摔了筷子,讓大姑子滾回自己家。大姑子反問:「這難道不是我自己家嗎?這是我媽的房子,又不是你的!」可是仔細想想,大姑子又沒有什麼錯,他們住的房子的確是婆婆自己的,而不是小蔡兩口子的,小蔡有什麼理由讓大姑子「滾出去」呢?小蔡給我說的時候,一直都是說大姑子「去我家吃飯」,實際上,反過來想,大姑子其實是「回自己的家」吃飯,這有什麼不對呢?老一輩人普遍認為,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
  • 我每月給爸媽兩千,如今我過生日我媽給一百,嫂子過生日她送戒指
    假如你是女兒,結婚之前孝順父母,婚後每個月按時給父母養老錢,可即便如此,父母眼裡只有兒子,兒媳,這個時候你會怎麼辦?前陣子我大嫂過生日,萬萬沒想到母親花了5000給嫂子買一個戒指。我很生氣,為這事跟我媽吵起來,我覺得我媽做的太過分,這到底怎麼回事?
  • 「嫂子,你和我哥有新房住,你婚前買的公寓送給我住吧」「妄想」
    因為她的貪婪,我跟她吵過很多次架,翻過很多次臉,可根本不管用,她依舊陰魂不散,依舊不停地張口索取,要麼要錢,要麼要東西,我真的難以忍受。 我實在受不了時,要求老公去阻止婆婆,可是他卻一直拖泥帶水,怕這怕那,感覺他很窩囊,太讓我失望,於是我一氣之下跟他離婚了。
  • 「嫂子,你們家四口人,水電費憑什麼要我出」「房子我買的」
    最可氣的是小姑子最近膽子越來越大,竟然不打招呼就帶男友回來居住,這男人明知家裡有小嬰兒依舊在房間裡、客廳裡、衛生間裡大肆的抽菸,鍾愛佳同小姑子說了幾次,小姑子非但沒改,還覺得嫂子這是在給她臉色看。這次更是趁他們回娘家之際,短短一周直接讓水電費飆升,並且他們回到家還看到家裡的碗碟都快堆積成山了,茶几上還是中午吃完沒有收拾的火鍋殘局,電也沒關鍋裡咕嚕咕嚕冒著泡,他們要是沒回家指不定會發生什麼災情。當晚,哥嫂兩口子就找到小姑子,讓她從今日開始就必須分擔水電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