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同志們,抗疫歌曲唱起來,為一線工作人員打氣,也為咱們自己打氣,相信拐點就在前方!
文 | 阿布
「沒想到,沒想到,今年過年勿送紅包阿拉送口罩。沒想到,沒想到,為社會做貢獻只要了在屋裡困懶覺……今年過年勿送紅包阿拉送口罩……」
一曲滬語方言的《沒想到》,唱出了上海人民自覺隔離抗疫的心情。
唱歌的人叫王淵超,有名的上海童謠唱作人。
你可能還記得他的《ME MORE SAY, COOL!》,那是2017年為上海第一百貨創作的;還有《垃圾分類再垃圾倒》,本來是王淵超為2019年上海垃圾分類創作的上海話童謠,後來在湖南衛視《快樂大本營》裡翻唱這首歌國語版的,是最新的流量擔當:肖戰、王一博。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畢業於上海外國語大學的王淵超,在學校裡就是文藝骨幹了,彈得一手好吉他。早年,他曾經是職業音樂人,1999年就籤約了上海滾石聲像,次年還憑藉詞曲原創作品《神秘來信》,榮獲第七屆《東方風雲榜》東方新人獎,和樸樹同臺。2007年更是榮獲《中國流行音樂總評榜》最受歡迎自由男歌手獎。
唱片業不景氣,王淵超後來改行了。但歌曲創作一直是他的業餘愛好。由他作詞作曲,他和女兒一起繪聲繪色演唱的上海童謠,這些年來已經小有名氣。
今年過年伊始,王淵超就寫了一首祝賀新年的歌,自彈自唱
沒想到年還沒過完,疫情就風雲突變。王淵超開始想要創作反映抗疫情戰鬥的歌曲,正在這時,他接到了老朋友程峰拋來的橄欖枝。
程峰是資深媒體人,上海聲像出版社社長,1995年就進入電視系統工作的他,多年堅持創作不輟。如今目睹疫情種種,程峰連夜創作了一首歌詞《我們在一起》。
「我一開始是受到《武漢,你好嗎》這首歌的觸動。剛好家裡念高一的兒子因為學習壓力大,得了皮膚病,我們必須輪流守通宵,看好他不要在睡覺的時候撓癢。」程峰告訴記者,「在國家和家庭的雙重困境之下,我對愛和希望的感觸變得更深。於是就在熬夜的時候一氣呵成寫下了這首詞。」
一開始他將詞作交給一位有名的作曲家,想要譜成歌曲傳唱,「因為歌曲的傳播能力是非常大的,《武漢,你好嗎》給了我力量,我也想為更多人帶去力量。」但作曲家覺得他的詞作比較像詩歌,不太像歌詞。
於是程峰想到了自己的老朋友王淵超。
程峰
「程峰老師的這首歌詞寫得蠻好的,很順暢,也很適合變成歌曲,我拿到以後一個小時就把曲譜好了,隨後就很快地開始編曲和錄音了。」王淵超告訴記者,「我們都是網絡溝通,程老師微信發給我歌詞,我在自己家裡譜曲、編曲、錄製。」
正如程峰所寫:「這春夏秋冬啊,總有風雨苦寒,我們在一起就有美麗的詩篇。這天地人間啊,總有福禍悲歡,我們在一起就有生命的禮讚。」
歌曲完成後,將在阿基米德、今日頭條、網易雲音樂、酷狗、東方電臺、東方衛視、上海教育電視臺等平臺陸續播出,人民網、新華社以及不少政府和企業的公眾號也相繼推送,還被選送了長三角廣播聯盟。
王淵超告訴記者,他所在的上海城世品牌發展中心正在做一項公益活動,發動大家為快遞小哥送上富餘的口罩。這項公益活動的主題曲,也會用到這首《我們在一起》。
而隨著這樣有社會責任感的音樂人越來越多,一套與抗疫相關的音像專輯也正在籌劃出版之中。
上海音樂出版社總編輯費維耀告訴《新民周刊》,「我們正在組織一本《出徵 出徵——抗擊疫情優秀歌曲集》的附二維碼有聲圖書和一套《加油武漢加油中國——抗擊疫情優秀歌曲選》的音像專輯。出版社迅速組建了由圖書、音像、新媒體和美術編輯組成的12人『抗擊疫情出版物編輯突擊團隊』,計劃於2月底推出。」
據悉,短短3天內,編輯組全力以赴,爭分奪秒,總共收集到來自全國各地的抗擊疫情歌曲123首,第一輪完成三審的作品共60首。為了確保作品出版時間、質量和版權無瑕疵,編輯小組分工協作,抄譜排版、音源審聽、版權洽談正在同步推進中。
為了擴大宣傳社會影響力,上海音樂出版社還主動攜手上海音樂家協會和上海人民廣播電臺,自2月1日在各大自媒體平臺上開展「音樂傳情、風雨同心」2020抗擊疫情優秀歌曲公益展播。
「2月1日起,上海音樂家協會、上海世紀出版集團上海音樂出版社、上海人民廣播電臺三家單位聯合在上海音樂出版社微信公眾號、上海音樂家協會微信公眾號、上海音樂出版社微博、樂海書情訂閱號、阿基米德等平臺,每日發布2首抗擊疫情優秀公益歌曲。第一首推薦歌曲就是38位在祖國各地的武漢音樂學院師生和校友在網絡集結『雲創作』而成的《明天依然最美》。」
居民同志們,抗疫歌曲唱起來,為一線工作人員打氣,也為咱們自己打氣,相信拐點就在前方!
徵集令
《新民周刊》現面向全國徵集新冠肺炎採訪對象和真實故事:
如果你是參與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醫護人員或其家屬,我們希望聆聽你的「戰疫」故事,也希望傳達你的訴求。
如果你是確診、疑似患者本人或家屬,我們希望了解你和家人如何「抗疫」的過程,讓外界了解你的真實經歷。
如果你是疫情嚴重地區的普通市民,我們希望展現你的樂觀,並傾聽你所需的幫助。
如果你是公共服務人員或各類捐助者,我們希望看到你的「最美逆行」,記錄下你的無私。
……
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我們誠徵對疫情了解的社會各界人士,提供相關線索,說出你的故事,讓我們用新聞留存這一切。
《新民周刊》新冠肺炎線索徵集值班編輯聯繫方式(添加時請簡要自我介紹):
新聞是歷史的底稿,你們是歷史的見證者。期待你的故事、你的線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