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閒話裡的饅頭和包子

2021-01-09 澎湃新聞
上海閒話裡的饅頭和包子

2020-08-11 10: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原創 周力 海上夢疊

來源:老周望野眼

作者:周力

滬語改寫、講述:俞穎

文字修正:丁迪蒙

有搿能一則笑話,一個人過安檢,保安講:「儂個雙肩包拿下來過一過。」結果搿個人拿手浪向個生煎饅頭遞了過去……

假使保安搭乘客儕是老上海人,搿則笑話是勿存在個,「生煎」搭「雙肩」勒上海閒話裡向讀音是勿同個,兩個字也勿一樣。或許嘸沒「介」勿一樣,但足夠分辨,勿會弄錯脫個。

而生煎包,上海人一般勿是搿能講個,儕叫伊生煎饅頭。凡是麵粉發酵蒸熟之後吃個,上海人儕叫饅頭個。生煎,叫生煎饅頭。小籠,叫小籠饅頭。肉芯子個叫肉饅頭,菜芯子個叫菜饅頭,豆沙個就叫豆沙饅頭,葛末,嘸沒芯子個呢?搿叫淡饅頭,或白饅頭,或者叫伊高莊饅頭,大概是因為上海有勿少山東人個原因伐。高莊其實只是臨沂底下頭個一隻鎮,為啥「高莊饅頭」個名號可以風靡上海?有老法師曉得個,歡迎來指點一二。

生煎饅頭、小籠饅頭對於我迭個土生土長個上海小囡來講,兩樣物事儕是熊掌,一樣也舍勿得慣脫個。

上海個生煎是一種最大眾個點心,褶皺向上,花枝招展,皮厚,底脆,鮮甜,芯子完整緊實,咬開來一包個湯。

再講小籠,梁實秋曾經寫到:「上海沈大成、北萬馨(此「馨」是勿是那「新」,已經問勿到梁先生了)、五芳齋所供應個早點湯包,是讓人勿會忘記個一種。包子小,小到只好一口一隻,但是每一隻儕包得玲瓏精緻……嗲就嗲勒包子皮,半發半勿發,薄厚適中,製作工藝邪氣有技巧。」

搿是梁實秋心目中個上海湯包,也是我心裡個小籠饅頭。

言歸正傳。饅頭個名字,詞源是「蠻頭」。《三國演義》裡向諸葛亮七擒孟獲,有一仗用火攻對付蠻人個藤甲兵,燒得實在忒慘。班師回朝渡瀘水個辰光,河水翻騰無法通過。孔明是啥個人啊,馬上想到自家殺戮忒多,造了孽了,勿搞點「封建迷信活動」恐怕過勿了搿一關。按照當地個習俗,是要用人頭來祭祀個,諸葛亮當然勿會得搿能介做個,伊就讓手下頭人用麵粉捏了人頭個形狀來代替。從此,「蠻頭」就進入了中國人個食譜,「蠻頭」變成功了「饅頭」,一吃就是千把年了。

葛末問題來了,饅頭搭包子究竟是啥個關係呢?

關於諸葛亮創造饅頭個歷史,其實並勿是正史,《三國演義》也是道聽途說個。伊是從啥地方聽得來個呢?宋朝高承寫個本《事物紀原》。從書名就可以曉得,相當於當時個百科全書,裡向搿能記載:「諸葛亮南徵,取面畫人頭祭之」。

「饅頭」之名起源勿晚於宋朝。而「包子」搭「饅頭」相比,歷史也同樣悠久。南宋吳自牧有本講述臨安繁華個《夢粱錄》,其中寫到:「酒店內專賣灌漿饅頭、薄皮春繭包子、蝦肉包子……」可見,勒南宋,饅頭搭包子已經並行了。

到清朝,饅頭搭包子開始分流,《清稗類鈔》裡向講,勒北方,有餡子個叫包子,嘸沒餡子個叫饅頭。而勒南方,有餡子嘸沒餡子儕叫饅頭。搿種差別,從清朝、民國一直延續到今朝。

改革開放以後,南北方個交流越來越頻繁,上海閒話受普通閒話影響,尤其90年以後出生個上海人,大多數講勿來標準個上海閒話,勒搿能個背景下,「生煎包」「雙肩包」搿種以前認為勿可能個笑話,勒生活當中就常莊出現了。而遍布上海馬路浪個「包子」鋪,自然勿會再拿包子叫「饅頭」。從清朝延續至今個「饅頭」搭「包子」個南北之分,就有了消失個危險。

因為「饅頭」搿個「口頭非遺」有消失個危險,勿少上海人有了執念,認為勒強力推廣普通話之前,上海人只講「饅頭」,勿講「包子」。只要聽到有上海人講「包子」,就要拿「饅頭」出來講一遍。

葛末,上海人從來勿講包子個?勿一定個噢。

要曉得,上海迭座城市是海納百川個,勿是從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個,而是有得一百六十多年了。小籠包,當然是叫「小籠饅頭」個,但是上海個蘇州湯包,好像一直儕是叫湯「包」,從來嘸沒叫過「湯饅頭」。還有,揚州餐館裡個三丁包、五丁包,也勿叫三丁饅頭、五丁饅頭。

湯包搭三丁包、五丁包算上海小吃伐?應該算個伐。長寧個朋友儕記得當年天山飯店個「天山大包」,也有點年頭了,並嘸沒叫「天山大饅頭」。

1982年9月南市區飲食公司編寫個《上海老城隍廟特色菜點》油印本,其中收錄了老飯店、綠波廊、無錫飯店、南翔饅頭店、松盛、湖濱等多家老字號個點心配方。看看目錄,南翔饅頭店收錄「南翔饅頭」嘸沒小籠兩個字,而素菜館收錄個點心當中,清清爽爽有「素菜包」「素蟹粉包」「素肉包」搭仔「豆沙包」。按照比較固執個老上海個講法,搿眼「包」難道勿應該儕叫「饅頭」?

語言是勒勿斷髮展個,上海閒話也一樣。老上海一般拿包子叫饅頭,勿應該忘記伊勿是「絕對」。

上海閒話是漢語個一個部分,必然受到各種其他方言個影響。近十幾年來,「包子」顯然是佔上風了,但我相信,有地介許多「饅頭黨」勒海,「饅頭」迭個詞也絕對勿會消失個。

作者:周力

講述者:俞穎

原標題:《上海閒話裡的饅頭和包子》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湃客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小籠包還是小籠饅頭?上海人為啥把包子叫做饅頭?上海爺叔一次講清了
    今天,小儂又請來了老朋友王蔚爺叔用上海閒話搭大家講講上海人眼裡的饅頭和包子~王蔚爺叔是新民晚報的首席記者,平時也特別喜歡鑽研上海方言~大家和小儂一起來聽一聽吧!上海人為啥把包子叫做饅頭文/朗讀 新民晚報 王蔚上海人為啥把包子叫做饅頭1.mp3來自儂好上海00:0002:32西北風要刮起來了。冷得來縮縮抖的辰光,如果來一客小籠,來一客生煎,來一客雙檔,吃到肚皮裡,熱到心頭裡,真的不要太愜意哦。
  • 也談上海的「饅頭」和「包子」
    如果保安和乘客彼此都是老上海人,這個笑話是有點扯的,「生煎」和「雙肩」的上海話讀音是不同的,兩個字都不一樣。也許沒有「那麼」不一樣,但足夠分辨,不會搞錯。而「包」,上海人一般不這麼說,都叫「饅頭」。但凡是麵粉發酵蒸熟了吃的,上海人都叫饅頭。生煎,叫生煎饅頭。小籠,叫小籠饅頭。肉餡的叫肉饅頭,菜餡的叫菜饅頭,豆沙的叫豆沙饅頭,沒餡的呢?
  • 為什麼上海人把包子叫饅頭,把饅頭叫包子?
    為什麼上海人把包子叫饅頭,把饅頭叫包子?包子是遊牧民族向中原遷移的,魏晉南北朝時期開始出現在文獻中,以前漢地包子吃麵較少,且多粒,包子便於旅行,突厥人把包子叫 mento,改為漢語包子,後來變成包子。在那個時候,各地的饅頭都有餡料,《紅樓夢》裡也是如此。
  • 寧波人把饅頭叫做包子?上海人把包子叫做饅頭,那饅頭又叫什麼
    包子有些地方的方言跟普通話差很多,有些地方的方言卻又和普通話很像。有的地方,則是對某種東西的叫法,在普通話裡指的卻是另一種東西,常常搞得外地人很混淆。比如說上海人把包子叫做饅頭,你一定會問,那他們的饅頭又叫什麼?
  • 為什麼上海人會把包子和饅頭的定義弄混?
    我們中國裡面的美食是非常多的,就算是饅頭和包子也是我們世界各地常見的美食,現在情況下,但是有一些是地方是不同的。去好像是不同的地方,它叫不同的東西也是不一樣,那包子和饅頭其實裡面我感覺是比較類似的,那為什麼上海人他會把包子叫成饅頭,然後把饅頭教程包子呢?那是地域性的問題,還是他們的習慣問題。
  • 上海人把包子叫饅頭,東北人把番茄叫柿子,那饅頭和柿子又叫什麼
    本文由舌尖上的安全獨家原創,未經允許任何商業不得轉載 中國因為土地遼闊,不同區域有著各自的人文風景和獨特文化,從生活習慣到飲食偏好,有時候即便地理位置相距不遠,不同地區的人也仍然有完全不同的方言和習俗。
  • 生煎包子?還是生煎饅頭?
    原標題:生煎包子?還是生煎饅頭?老派的上海人把包子叫做饅頭,沒餡的叫白饅頭或淡饅頭,肉餡的叫肉饅頭,菜餡的叫菜饅頭。因此,生煎包子在上海的正確稱謂卻是「生煎饅頭」。老派的上海人把包子叫做饅頭,沒餡的叫白饅頭或淡饅頭,肉餡的叫肉饅頭,菜餡的叫菜饅頭。就像他們把茶稱為「茶葉茶」,以區別於沒有茶葉的「茶」——白開水。因此,生煎包子在上海的正確稱謂卻是「生煎饅頭」。
  • 上海傳統名小吃,雖叫饅頭實為包子,皮軟餡香,讓人回味!
    今天給大家介紹的這一種美食,是地地道道的上海傳統小吃——生煎饅頭。可不要被生煎饅頭的名稱所迷惑,雖然它也叫做饅頭,但可不是北方人所理解的白面饅頭,它可是有肉餡的。因為上海人習慣將包子稱作饅頭,所以它雖叫生煎饅頭,但實際上則是生煎包子。生煎饅頭可以說是最具代表性的上海傳統美食之一了。
  • 學做包子饅頭培訓費是多少,包子培訓班【彭州資訊】
    學做包子饅頭培訓費是多少,包子培訓班【彭州資訊】包子饅頭,是我國四大早餐之一,包子饅頭豆漿油條這四個早餐食品是備受大眾矚目的,本來這種食品初是有餡的,發展到後來,我國北方稱無餡的為饅頭,有餡的為包子。
  • 上海人熟悉的巴比饅頭竟上市了,「包子第一股」背後是一個安徽小鎮...
    在江鎮採訪時,記者了解到,如果除去在外務工的近2萬人,留在鎮裡的絕大多數是老人和小孩,而青壯年勞動力的外出導致「空心村」、新農村建設乏力等。江鎮人中,有一種普遍的想法:有本事的都出去了,回家的基本都是在外面混不下去的。所以很多年輕人寧願在外面漂著,也不樂意回家。一方面,面點讓江鎮人完成了脫貧致富,甚至造富的過程;另一方面,江鎮本身的發展卻因為勞動力轉移陷入困境。
  • 生煎饅頭就是生煎包,原來上海習慣把包子叫饅頭!文末附贈做法哦
    【引言】生煎饅頭,是上海一帶的特色風味小吃,其特點是外層光亮油潤,包底焦黃酥香,肉餡鮮嫩多汁,入口鬆軟滑爽。上海的生煎煎饅頭是土生土長的上海小吃,據說已有上百年的歷史。其實,所謂饅頭,實則是包子,因為上海人習慣稱「包子」為「饅頭」,因此在上海,生煎包子一般被稱為「生煎饅頭」。據說,在清光緒年間,在垃圾橋南堍(今浙江路橋南堍)有一家叫「蘿春閣」的茶樓,在燒餅和饅頭的製作方法上加以改進,用平底大鐵鍋,放上食油和水,將有肉餡的小饅頭放人煎蒸,做出來的饅頭底焦而香。
  • 萬億早餐賽道裡的「包子江湖」
    在中華漫長的歷史進程裡,小吃小點一直扮演著老百姓生活裡重要的角色。在中國這個偌大的消費市場裡,小吃小點並非是個十分「賺錢」的熱門品類,但就是這些小吃小點中的包子、麵條、小籠、餛飩,才具備做成中國的麥當勞、肯德基的條件。因為點心是可以標準化的,而中餐不行。看似從早餐切入,但實際涵蓋了一天五市,這是中餐所不具備的先天條件。
  • 上海的小籠包,為什麼叫做饅頭?
    去上海旅遊的人,一定要吃城隍廟的小籠包。不過,細心的遊客會發現,這裡的人管小籠包叫做饅頭。明明就是包子嗎,為啥叫做饅頭呢?有餡的叫做包子,沒餡的叫做饅頭,不過上海人卻不一樣,無論有餡沒餡的,都叫做饅頭。要說清楚這個問題,我們先說說饅頭的來歷。根據資料記載,饅頭是三國時期諸葛亮發明。《三國演義》中講述諸葛亮七擒孟獲,平定南蠻之後,過江受戰死冤魂之阻。
  • 光滑暄軟的饅頭和包子,是怎麼蒸出來的?麵團的加工和發酵是關鍵
    對於平時喜歡在家裡做飯的人來說,蒸饅頭和包子是必不可少的一項工作。如果能蒸出一鍋白白胖胖的大饅頭和包子,不僅家裡人跟著享用美味,自己也有成就感,其實這也是喜歡做飯的人共同的心態。但是,有些人的饅頭或者包子總是蒸不好,看到鄰居大媽蒸出來又光滑又暄軟的饅頭,再看看自己那一鍋塌陷、發癟像死面一樣的饅頭和包子(見下圖),心頭頓時湧出「羨慕嫉妒恨」的感慨。其實關於饅頭和包子的蒸製,裡面還是有訣竅的,下面就來給大家分享一下這方面的知識。光滑暄軟的饅頭和包子,是怎麼蒸出來的?麵團的加工和發酵是關鍵!
  • IPO洞察|巴比饅頭大量採購泡打粉 化學發酵的饅頭包子安全嗎
    在大上海,沒有吃過巴比饅頭和包子的上班族估計不多,其鬆軟潔白的饅頭包子深受上班族,甚至小孩老人的歡迎。上海的大街小巷都可以看到巴比饅頭的身影,其開店數量可以與麥當勞和肯德基相媲美。近期,巴比饅頭的運營主體——中飲巴比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正式開啟了IPO進程。
  • 上海閒話翻譯機,太神奇太上頭了
    上海閒話翻譯機,太神奇太上頭了 2020-05-08 12: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糖包子的做法?和做饅頭的做法?以及區別?
    糖包子的做法?和做饅頭的做法?以及區別?在這個世界上,如果你是農村的小孩的話,你肯定會吃過這種東西,這種東西吃起來味道比較獨特,並且這種東西麼味道也是比較美味的,我呢,就比較喜歡吃這種東西,可能是因為這種東西是甜甜的,吃起來味道比較美味。
  • 饅頭是諸葛亮發明的,那包子呢?
    包子是一種古老的傳統麵食,一般由面包裹著餡,主要製作材料有麵粉和餡,起源於四川。包子這個名稱的使用則始於宋代,《燕翼詒謀錄》:「仁宗誕日,賜群臣包子。」包子後注曰:「即饅頭別名」。饅頭之有餡者,北人謂之包子(意思是說饅頭沒有餡,包子有餡)。
  • 【懂臺灣】臺灣十大美味包子饅頭推薦
    現在就為您盤點臺灣十大美味美味包子饅頭,絕對會徵服你的胃。1. 花蓮美食‧吳媽媽包子店 誰說便宜,就沒有質量優良的包子饅頭呢?位在花蓮吉安鄉的吳媽媽包子專賣店,期盼打破一般人對於「價錢」=「質量」的直接想法,更希望透過專業化的生產流程與嚴格品管之下,讓出產的產品依然是新鮮又美味。
  • 顏值超高的卡通小饅頭小包子
    你印象中的饅頭還是白白胖胖嗎其實饅頭也可以多姿多彩小草莓、小海豚、Kitty貓……只有你想不到,沒做不到帶你解鎖饅頭新世界這麼萌的饅頭怎麼捨得吃呀~初見就被萌化人心的饅頭當然,白色是牛奶、紅色是紅曲米、黑色是可可粉,這些相信大家都知道了吧~天然的顏色,毫無添加,每一口都吃得安心吃得放心~讓各位小仙女和可愛的寶寶都拜倒在卡通饅頭的魅力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