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半夏,除化痰祛溼之外還有我們不知道的奇妙功效

2020-12-20 梁氏堂

半夏,據現代藥理研究,有許多作用,抗腫瘤,抗血凝,降氣,止咳,抗炎,鎮驚等等。但半夏最引人好奇的,還是所謂的交通陰陽。陰陽本身就是個比較深奧的中醫術語,現在又說是交通陰陽,則更添了層神秘色彩。

最先講到半夏交通陰陽概念的,出自《靈樞·邪客第七十一》:「今厥氣客於五臟六腑,則衛氣獨衛其外,行於陽不得入於陰。行於陽則陽氣盛,陽氣盛則陽蹺陷,不得入於陰,陰虛,故目不瞑。黃帝曰:善。治之奈何?伯高曰:補其不足,瀉其有餘,調其虛實,以通其道,而去其邪。飲以半夏湯一劑,陰陽已通,其臥立至」。從這個對半夏的描述裡,明確提到半夏有交通陰陽的作用,說得更確切些就是引陽入陰。

半夏有引陽入陰的功效,個人推測,大概是古人實踐的結果,或者更確切講,從半夏生長特性,正好從陽鼎盛時轉入陰起之時,由此推測半夏具有引陽入陰之效,而實踐的結果又印證了這一推測。古人用藥沒有現在的儀器實驗,全憑實踐,憑萬物生長之規律中找到用藥的方法。

後世在對半夏的藥理解釋時,主要講下氣化痰化溼作用,對半夏交通陰陽的作用很少提及。這也為半夏的應用範圍設置了障礙。儘管現代藥理研究,半夏成分有安眠作用。但仍不能很好地解釋半夏引陽入陰的難題。按內經的解釋,陽不入陰,是因為厥氣客於五臟六腑,厥氣可以理解為邪氣,而邪氣一般都是寒和溼造成的,也就是說五臟被寒溼所形成的邪氣佔據,邪氣把衛氣獨擋於外,造成衛氣入不了五臟。按這個理解,半夏的作用點就應該在五臟,也就是胸腹這一塊。胸腹為少陽地帶,所以半夏在《本經》中說主治傷寒寒熱也就不難理解,《傷寒論》中半夏的應用也印證了這點。

那半夏的引陽入陰是怎麼做到的呢?陽和陰,在《內經》的概念裡,只有「陰平陽密」才能相互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才是最佳狀態。五臟彼邪氣佔位,可見五臟的陰陽已失和,已不是「陰平陽密」的和諧狀態了,就像你的房子被一大幫持槍的壞人佔據,你想攻進去,就不是件容易的事。邪氣與細胞一樣,都有排它性。這就是生物學上講的凝集素,它會識別是敵人還是朋友,會把與自己同類的細胞聚合粘連在一起。半夏的引陽入陰,或許正是其獨特的成分,先麻痺對方,剩其不備,迅速佔領地盤。也就是說半夏有侵吞壞細胞的作用。如果這樣,那么半夏藥理學研究,所謂的抗腫瘤抗炎作用,就不難理解了。正是半夏的這一獨特作用,把好的細胞(陽)引入到被邪氣所佔比例五臟,所以叫引陽入陰。

半夏能交通陰陽,所以半夏確有助睡眠。失眠證型很多,但無一例外的,都是陰陽失和引起的。只可惜,因為半夏的所謂毒性,現在用的半夏,都是制半夏。制半夏在李可的眼裡,純粹是藥碴,認為一點用處也沒有。李老一年用掉的生半夏,按噸計算,可見,李老用實際證明了生半夏的功效。

相關焦點

  • 半夏的功效與作用 半夏常用的八大作用
    半夏我們了解的並不多,因為半夏還是比較少見的,那么半夏的功效與作用都有哪些呢?只有我們了解了半夏的藥用價值與使用禁忌才能合理的使用。下面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半夏的使用禁忌與藥用價值都有哪些吧!半夏的使用很多的禁忌需要注意,因為半夏是有副作用的,需要我們合理的使用才可以。所以一定要注意合理的使用半夏才可以。
  • 半夏的功效與作用,半夏的禁忌人群有哪些
    半夏在我們的日常生活裡了解並不多,因為半夏還是比較少見的,其實半夏是屬於中藥材的一種了,而且是比較常見的一種中藥材了,因此在生活中不少人對於半夏都是比較熟悉的了,作為常見的一種中藥材,半夏好處還是比較多的了,功效與作用都是非常出色的哦,那麼既然半夏是很不錯的了,那麼具體都有哪些呢,下面就隨小編從中醫學角度來看看半夏的功效與作用
  • 法半夏的功效
    法半夏是植物半夏的炮製加工品,氣微,味淡略甘、微有麻舌感,是常見的一味中藥材,那麼,法半夏有哪些功效與作用呢? 法半夏是植物半夏的炮製加工品,法半夏別名制半夏、製法夏、制地文、制地八豆,法半夏有燥溼化痰的功效,法半夏有治療咽喉乾燥、痰多咳喘、痰飲眩悸、風痰眩暈、痰厥頭痛的作用,一切血證及陰虛燥咳、津傷口渴者忌服法半夏,孕婦慎服法半夏。
  • 推薦| 小中藥 大防疫:抗疫中藥系列——半夏
    中藥抗疫之功臣今天我們將為大家介紹中藥中的抗疫小衛士第四味中藥半 夏建議wifi下觀看(沒有wifi也要看)↓↓↓內服能燥溼化痰、降逆止嘔、消痞散結,為治溼痰、寒痰、嘔吐之要藥。外用能消腫散結,可治癭瘤痰核及癰腫等。功效:燥溼化痰,降逆止嘔,消痞散結。主治病證:(1)痰多咳喘,痰飲眩悸,風痰眩暈,痰厥頭痛。(2)胃氣上逆,噁心嘔吐。
  • 溼氣不除 減肥無功?名老中醫推薦祛溼減肥良方
    國醫大師路志正推薦「四神湯」 四神湯是著名的健脾祛溼方,由薏苡仁、蓮子、山藥、茯苓四味藥組成,有健脾、養顏、祛溼、降燥等諸多功效。取等量的四味藥,可以直接煎水喝,也可以用煎好的湯水煲湯、煮粥,由於四神湯的味道甘淡,因此不會影響湯粥的味道。
  • 燥溼化痰常用藥半夏,由於有一定毒副作用,使用時需注意!
    相信對於中藥有一定使用經驗或常常使用中藥的患者來說,半夏一定不會太陌生。半夏的用藥部位是來自於天南星科的植物半夏的乾燥塊莖,和我們常吃的芋頭和魔芋都屬於同一科。而不管是古時還是現在,半夏都是一味使用頻率非常高的藥物,這要得益於它良好的燥溼化痰功效。
  • 中醫名方:方名中有「獸」,全是植物類,能和胃化痰,健脾祛溼
    中醫名方:方名中有「獸」,全是植物類,能和胃化痰,健脾祛溼。我們現在說到的「方劑」,大多都是由歷代名醫所創。能流傳至今的,基本都得到後世醫家所驗證並獲得肯定的部分。我們也知道,中醫方劑的命名,是由很多的規則所決定的。
  • 生薑水的功效與作用 與姜半夏煎服止嘔吐
    生薑水的功效與作用有哪些呢?我們都知道在遭遇感冒的時候,可以喝點生薑水,能起到驅寒保暖的功效,感冒就好了。除了質量感冒之外,生薑水還有很多的保健功效,比如生薑水洗臉可以祛除面部暗瘡,泡腳能祛除腳臭的毛病等。下面尋醫問藥中醫詳細的為大家介紹一下生薑水的功效與作用!
  • 半夏白朮天麻湯加減治頸性眩暈
    臨證應用半夏白朮天麻湯加減治療頸性眩暈,療效顯著。 組成和用法 法半夏9克,天麻9克,白茯苓10克,陳皮10克,白朮10克,蒼朮12克,生草6克。水煎2次共對為500毫升,早晚2次溫服,14劑為一個療程。 功效 燥溼化痰,平肝熄風。
  • 學廣東人的做法,理氣健脾,化痰祛溼一身輕
    有沒有這樣的感受,就是會覺得自己渾身沒勁,總是犯困,每次排出的大便都會比較黏膩,就是覺得渾身都不舒服。有這幾種表現的人,一般來說都是體內的溼氣過重。若還有濃痰,就是感覺喉嚨裡有痰,黏黏的也咳不出來,這時候就要考慮是痰溼,也說明體內的溼氣越來越重了。
  • 這味奇妙的中藥,張仲景常用它,後世醫家卻認為它是「虎狼之藥」
    明代著名醫家張景嶽對這味中藥是這樣評價的:「此實傷寒陰瘧家第一要藥,故仲景諸方以此為首,實千古之獨得者也。」傷寒、陰瘧第一要藥,醫聖張仲景常用它,仲景諸方又以此為首,這是一味什麼奇妙的中藥呢?了解或是運用中醫藥,麻黃這味藥是必須要知道的。那麼它的性味如何、它的功效如何、主治哪些疾病、配伍如何、用量如何,禁忌呢?
  • 失眠第一方中的半夏,卻蘊含著很多秘密!
    在治療失眠的眾多方子中,半夏秫米湯出現的最早,早在《黃帝內經》中就有了記載,被譽為中醫失眠第一方。這個方子僅僅兩味藥,但是這個方子的裡面所用到的半夏,卻蘊含著很多秘密。半夏是一種臨床中極其常用的中藥,早在《黃帝內經》中就使用過,更是被醫聖張仲景用得出神入化。
  • 每日一練--中藥(7.8)
    中藥二A.半夏天麻丸B.橘貝半夏顆粒C.二陳丸D.清氣化痰丸E.消癭丸1、題幹:具有清肺化痰功能的中成藥是A、A B、B C、C D、D E、E 向下滑動查看參考答案↓↓↓↓↓↓↓答案:D清氣化痰丸的功效為清肺化痰。
  • 10種健脾清熱祛溼的中成藥,幫你去除「溼邪」
    註:本文轉載自網絡,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僅供讀者參考,著作權屬歸原創者所有。我們分享此文出於傳播更多資訊之目的。如有侵權,請在後臺留言聯繫我們進行刪除,謝謝!
  • 溼氣最怕的3味中藥,堅持用它泡水喝,體內溼氣悄悄「溜走」
    我們的體內每天都在進行新陳代謝,所以氣血是調理代謝的中樞。在氣血運行的過程中,會有陰陽調和,如果二者能夠平衡則身體健康,反之則會給身體帶來疾病。中醫認為脾臟可以運化水溼,如果脾臟健康則體內的溼氣運轉正常,反之則會導致身體內的溼氣過重。
  • 有一味燥溼化痰的良藥,形似小圓豆,入藥能消腫散結,化痰止嘔
    而且還有許多中藥材屬於「藥食同源」的東西,既可以當做食物來吃,又能防病養生,自然會受到人們的青睞。在生活中,體內溼氣重,咳嗽嘔吐等症是時有發生的,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味可以燥溼化痰的良藥。這種中藥材源自於一種植物的乾燥塊莖,生長的如同白色的小圓豆一般,看起來非常的可愛,而且它的名字也充滿了一種文藝的氣息---半夏。
  • 考研中醫綜合中藥學(化痰止咳平喘藥)模擬試卷4
    應廣大讀者要求,我把相關習題內容匯總在話題#中藥習題,各位小夥伴可以系統的再梳理一遍,更多習題我也會在後續進行更新,希望有興趣的考生關注本話題。提示:請注意識別選項位置,有的題型共用了一組選項,不同題型不一樣。
  • 這些中藥名好聽又有內涵
    但是你知道嗎?這些好聽的名字都是中藥名,與其搬著字典給孩子取名,不如學習下用中藥名給孩子取名。你還在搬著字典給孩子取名字嗎?這些中藥名好聽又有內涵。1、杜仲杜仲是一種植物滋補藥材,別名膠木,中藥裡面的杜仲其實就是這種植物乾燥的樹皮,非常名貴。
  • 這個奇妙的配方,可以治療很多人所熟知的「溼熱」,你知道嗎?
    為了祛溼清熱,大多時候我們都會選擇一些養生方略。《黃帝內經》早已強調,「不治已病治未病」,但是在生活中,的確也有溼熱致病的情況,而這個時候,單純用養生方法未必管用了。當出現疾病的情況之後,是需要運用方藥來進行調治的。而對於溼熱來說,有一個比較經典的良方,不妨與大家一起說道說道。這個方劑就是用於溼溫初起階段的良方——藿樸夏苓湯。
  • 「諸花皆升,旋覆獨降」,此花入藥善降氣止嘔、化痰止咳
    中藥根據其自身的特性可將其藥性分為「升、降、沉、浮」,比如取自植物種子、或者取自礦石類的中藥,其質地較重,多有沉降之性;而取自植物花朵、葉片類的中藥,其質地較輕,多有升浮之性。故而人們根據旋覆花沉降的特性,總結出了旋覆花入藥善於降逆的功效,服之可起到「降氣而止嘔、化痰而止咳」的作用。而旋覆花的沉降之性對於我們日常的養生也是非常有幫助的,其用途主要有下:1、旋覆花可降氣而止嘔、止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