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如果說,熟茶的第一次生命來自枝頭的原料,那麼它的第二次生命則來自渥堆發酵,而第三次生命則是在衝泡之間。
從失水到吸水,再乾燥,又吸水,一片熟茶完成了生命的三度淬鍊,綻放出生命最精彩的部分,它的溫和、醇厚,甘甜給人們帶來了溫暖與健康。
今天,我們就以「普洱藏家」珍藏的96年銷法沱老熟茶為例,為大家講解普洱熟茶的衝泡技巧!
如今,為了讓更多茶友了解普洱茶,「普洱藏家」攜手白水清、鄧時海教授開闢了《普洱老茶講堂》欄目,將多年研究普洱茶的經驗,發布在「普洱藏家」,與茶友分享!
一、泡熟茶首選紫砂壺
一般來說,衝泡熟茶,推薦使用紫砂壺。紫砂壺因其特有的保溫性、透氣性、吸附性能使茶湯更為順滑。
紫砂壺嘴小、蓋嚴,可以有效地聚香;而且由於沒有施釉,紫砂壺有不少的開口氣孔,透氣性較佳,有助於茶味的發揮。同時,其雙氣孔結構可以吸附雜味,可以把熟茶的渥堆味和雜味都會吸附一些。
二、醒茶是必要準備
醒茶是衝泡熟茶之前必做的功課之一。無論是年份稍久的熟茶,還是新制熟茶,都需要醒茶。熟茶經過渥堆發酵,帶有火氣味、渥堆味,加上長期倉儲,難免會「悶」,喝起來有燥火感。
所以需要醒茶來減少堆味、除其濁氣,茶湯口感也能更加稠厚、順滑。時間充足的話,將餅、磚、沱等緊壓普洱熟茶,在準備品飲的前一周左右,就可以進行醒茶了,這種醒茶法業內稱為「幹醒法」。
如果是需要立即品飲,提前沒有醒茶,可採用「溼醒法」,即衝泡時的醒茶。
用開水充分浸潤茶具後,把撬好的96銷法沱茶塊投入壺中,注入熱水3-5秒後倒掉,然後靜置20-30秒,等茶葉充分吸收壺中的熱氣甦醒展開,再注入第二泡水。這樣能使茶葉充分浸潤,能夠促進茶葉內含物的釋放。
三、投茶量影響濃淡度
投茶需適量,投茶量過大,容易出現醬油湯色;投茶過少,滋味寡薄,影響品飲感。正常評審時,茶水比例是100ml的水比7g的茶葉,但在實際衝泡過程中,建議200cc紫砂壺,投茶12克,可根據個人口感濃淡酌情調整。
另外分享一個投茶技巧,可以將茶塊與茶末,按照7:3的比例投放。以茶塊為主,再用散茶片或茶末作補充,這樣能夠保證茶湯口感的穩定性,不會出現前後幾泡茶湯濃淡度相差過大的情況。
四、注水出湯時間很關鍵
熟茶一般採用沸水衝泡,一般來說:香靠衝,湯靠吊。也就是說,如果希望讓茶湯高香,我們就快水猛衝,讓茶葉在容器中翻騰激蕩,充分和水摩擦——但此時會犧牲湯感。
如果希望讓茶湯綿密柔軟,我們讓水流在一個點上穩定而緩慢地注入泡茶器皿——但這樣又會犧牲香氣,這個口訣過於大略。
衝泡之道乃平衡之道,實際應用中要根據不同的茶性,不同的制茶工藝作很多調整。
衝泡熟茶最怕出現醬油湯,前面已經講到投茶量過大,容易出現醬油湯色;同時衝泡熟茶出湯速度快慢,也會導致出現醬油湯色。
一般把熟茶泡濃很容易出現在頭幾泡的環節,所以前面幾泡節奏要快,具體來說就是快速注水,時間控制在5秒左右出湯,否則時間長易成「醬油湯」。
中段可適當延長出湯時間,20秒左右,後段可以進行 1分鐘左右的悶泡,控制出湯時間,可以儘量平衡每一泡的濃度。
熟茶每次出湯時,一定要瀝乾水分,不要留根。如衝泡過程中有間斷,再復衝泡時,第一泡出湯也要迅速。
總之,衝泡普洱熟茶是賦予普洱茶第三次生命的歷程,掌握一定衝泡技巧,是習茶的基本功力。茶友不必心急,循序漸進,自然能感受到品味普洱茶的樂趣。
文章參考:黃貞貞《濃淡相宜泡熟茶》[J].《普洱雜誌》,2020(137) (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